实际货币存量增减幅度怎么求
❶ 经济学题目,帮忙解答疑问
1,价格
2,技术
3,D ——不为什么,这就是经济的思维方式。效益还要包括外部效益,也就是社会总效益。
4,应该选A吧。这就是判断是否出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但是B,C我就不清楚是否正确了。。学了好久了,都忘记了。。。
5,价格水平下降20%,货币存量上升25%
价格水平上升20%,货币存量下降约17%
6,选B吧。
7,D ——货币乘数,k=1/b=5,所以是五亿元。
8,我不知道,忘记了。
9,A是结构性失业,B是摩擦性失业,C咱就不清楚叫什么东西了,D应该是结构性失业。
10,AB.A肯定要选,理性人假设嘛。B也算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但是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这条假设也不算是基本假设了。
11,CD。我不想解释了,算下就明白。或者是自己好好理解下就应该能明白。
12,不知道,忘了。
13,这句话是错的,一般来说,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的。
❷ EXCEL中如何求增减幅度
您好,方法
1、电脑中打开excel表格后,点击下数据透视表中的表格内的任意数据。
2、随后在右侧就会出现数据透视表字段
小编假设要计算表格中活跃度每天的增减幅度,把活跃度再拉到数值中,相当于数据透视表中有两个活跃度字段。
3、然后继续在右侧值项下,点击活跃度右侧的下拉小三角,再点击“值字段设置”。
4、点击“值显示方式”。
5、然后把值显示方式选择为“差异百分比”。
6、基本字段选择“日期”,
基本项选择“上一个”点击确定,
7、可以看到第二个活跃度的数据就变成了活跃度每天的变化幅度了。
8、我们可以修改下这个字段的名称
点击自动名称所在单元格,输入要修改的名称即可。
❸ 实际货币需求和名字货币需求的计算公式
实际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名义货币需求=Ms=B*m,
式中,Ms代表货币供给量;B为基础货币;m为乘数。
m=[(C÷D)+1]÷[(C÷D)+(R÷D)]。
式中,m为乘数;C/D表示现金提取率;R/D表示存款准备金率(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
拓展资料:
实际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 的对称,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余额,即用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物品及劳务来表示的货币数量。故实际货币需求又称作“实际货币余额”。一般在比较GNP增长时,多采用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货币需求指标。名义货币需求量与实际货币需求量的比值,即为一般物价水平指数。
由于包含物价因素在内的名义货币需求不能直接反映公众的真实需要,所以人们更注重或考察得更多的是实际货币需求。仍以最简单的交易方程式为例,由于1/V可表示为k,代表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份额,因此:
实际货币需求(aggregate monetary demand)不同于名义货币需求的是,它只随k、Q的变动而变动。当实际收入(Q)越高时,实际货币需求越大,同样,持币率k越高时,实际货币需求越大。若设定Q、k在短期内不变,则实际货币需求为一恒常值,即:
凯恩斯在肯定实际收入或产量对实际货币需求具有决定影响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因此,实际货币需求被视为实际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即:
式中实际货币需求、实际收入及利率的关系如图。图中实际货币需求(f)向下倾斜,表明它同利率的反函数关系。实际货币需求由f(y1)向f(y2)的位移,表明它同实际收入的正函数关系。
名义货币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的对称,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适应物价增减幅度在名义上增减的货币需求,亦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其中Md是名义货币需求,P是价格水平。
❹ 货币贬值幅度怎么算
你比的例子也是错误的。不是这样算的,你要把当前的存款和商务部每个月8号公布的CPI来算,才能准确算出我们的货币是贬还是升。比如这个月的CPI是4.5%,而银行定存一年才3.5%,这样算下来,我们的钱是贬值1%的。相当于处于负利率时代。我们的钱可以买的东西少了!清楚了吗?
❺ 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
将货币需求细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是在通货膨胀或物价变动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果价格是稳定不变的,就没有必要再去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所谓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如 1万美元, 5万元人民币, 8000英镑等。通常以 M。表示。实际货币需求则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n一 ’H。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实际信币需求剧股7MMwaM影响,而名义货币需求则没有。举例来说,假设L期时的货币需求为1000亿元,T;期时生产、流通规模和实际财富水平与TO或相比未变而物价却上涨了1倍,也就是说全社会的商品、劳务的名义价值增加了1倍。这时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货币存量必须增加1倍,以满足社会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即名义货币需求量由L期时的]000亿元增加到“期时的2000亿元。但这冰增加只是适应物价上涨幅度在名义上的增加,就经济成长过程本身所提出的实际货币需求并没有变,仍然是 1000亿元。 对于货币需求者来说,重要的是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力的高低而非货币数量的多寡,因此,他们更为关注实际货币需求;但在物价总水平有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区分并研究名义货币需求对于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制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❻ 假定义货币存量为1千亿,试问价格水平下降20%或上升20%时,实际货币存量变为多少
我知道你的意思,是指:价格水平下降20%,实际货币存量1000*(1-20%)亿
反之则增加~
不过我记得好象没有名义货币和实际货币吧
应该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❼ 价格水平下降和上升20%,实际货币存量怎么变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定时期中待售商品平均价格总额/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中待售商品平均价格总额=一定时期中待售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价格
假定流通速度和一定时期中待售商品的数量不变
同时假定流通中的实际货币量和需要量相等
可以推出
单位商品价格=(流通中实际的货币量*流通速度)/一定时期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显然 价格水平和实际货币存量呈正相关
但是一般情况下
流通中的货币量的调节总是晚于商品价格(cpi)的波动
即在国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 或发生通货膨胀或紧缩
❽ 货币供应量M1M2的增速怎么计算的
货币供应量M1M2的增速计算: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M1同比增速: 设去年为x1,今年同期为x2,
增速=(x2-x1)/x1 ×100%。
环比增速: 设上月为y1,本月为y2,
增速=(y2-y1)/y1 ×100%。
M2计算同M1.
❾ 宏观经济学 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 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如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等,则会下降.
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 (MS) 与一般物价指数 (P) 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公式表示为: 实际货币供给=MS/P。
在存在未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名义货币增加只会暂时地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应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劳务量),但价格上涨最终使实际货币供给恢复原量。
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m)是根据商品总价值(g)、货币流通速度(v)测算的。则有m=g/v,v为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即转手的次数(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
因为纸币是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它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退出流通。在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均衡状态下,货币速度增大,实际上是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货币不会退出流通,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会改变,实际上造成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接下来会导致就是物价上涨。
供参考。
❿ 增减幅度计算
(66000-40000)/40000=0.65(增加百分之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