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货币
❶ 黄金和白银是什么时候被当作货币使用的
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都曾作为货币先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首先是黄金在秦汉前后被广泛使用,然后是白银在宋代开始登台唱主角,并且逐渐以合法货币的身份登上经济流通舞台。金、银在货币流通史上的代兴,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❷ 银子什么时候取代铜钱成为货币单位
银子在明朝才取代铜钱,成为本位币!
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施,使银子成为本位币!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两种类型。银两本位是以白银重量“两”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银币本位则是国家规定白银为货币金属,并要求铸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银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成和自由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银币或白银;银币和白银可自由输出或输入,以保证外汇市场的稳定。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银本位是一种金融货币制度,它是以某一固定重量的银币或银块作为经济单位标准的。欧洲从拜占庭帝国灭亡(15世纪中叶)开始直至19世纪,都是使用银本位制度。16世纪在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今玻利维亚)发现波托西银矿,西班牙大量铸造银币,称为比索(Peso),因为一比索等于八个皇冠币的价值,又称八片币(Pieces of eight)。自此银币成为这四百年间国际贸易通用的货币。
中国自汉代开始制造不少银器和银锭,但作为流通货币是由唐朝开始,在元朝时流行元宝,明朝时因为和西班牙、葡萄牙贸易,银币大量流通,亦使中国成为使用银本位的国家。
1704年开始,英国殖民地西印度群岛及同时期的西班牙殖民地亦开始铸造及使用金币。1717年,当时任职英国皇家铸币局总监的艾萨克·牛顿制定金、银和当时英国钱币(mint)的兑换比率,令英国实际上以黄金作为货币标准。拿破仑战争以后,英国开始铸造金币并于1821年并正式确定使用金本位。
❸ 金银是什么时候开始当做货币使用的
中国利用金银作为货币可以上溯到商朝甚至更早,不过那时候使用不广泛。在战国时期,金银作为货币使用范围更加扩大,在目前考古发掘中就有统一质量的楚国金爱。 但这都只作为贵重货币使用,是财富的象征。广泛使用的是铜质货币。一直到宋朝才有银元和金元的出现。在明朝,白银获得了价值尺度的地位,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铜钱作为普通货币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在此时,白银黄金只是作为称量货币。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6-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❹ 货币是如何形成的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到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产生了货币。
❺ 货币是从何时产生的
1.等价物: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商品交换.当时人们只是用多余的产品来交换,是一种偶然的物物交换.比如,两只羊换一把石斧.羊的价值是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的,石斧是表现羊的价值的手段.石斧就被称为等价物.
2.一般等价物: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物物交换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因为物物交换要求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于是,人们把自己手中的商品首先换成大家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羊),然后再拿它来换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就是说,逐渐出现了各种商品共同的等价物,这种共同的等价物也叫一般等价物.
3.货币: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以利于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特点,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PS:内容有点多,耐心看看就能明白了.呵呵
❻ 黄金是哪个朝代发现,什么时候开始当作货币使用的。
黄金是史前发现的,前6世纪至前1世纪黄金开始被人们以货币的形式使用。
相关介绍:
金在史前时期已经被认知及高度重视。它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被用于装饰及仪式。早在前2600年的埃及象形文字已经有金的描述。
最早已知使用金作货币的地方为吕底亚,在前700年吕底亚便以银和金作合金的形式制成钱币。在前6世纪或前5世纪期间的中国,一种称为郢爰的金币在楚国 流通。
(6)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货币扩展阅读
前1世纪至2世纪开采黄金的技术在此时得到提升。古罗马人发展出一种利用水力采矿(hydraulic mining)来大型开采金的新方法,特别由前25年开始在伊比利亚半岛及由150年在达西亚行省开始使用。
在当时,黄金的主要用途在于制成首饰,而金币的使用比希腊亦更为普遍。首饰的主题主要由描绘神话变成较平凡的几何图案。
在东罗马帝国的初期,纯金的首饰开始加入宝石的元素。其主题主要是歌颂教会及国王的权力。此时黄金打制技术达到一个高峰。
❼ 钱币的出现时间
货币起源于4000年前。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最早的货币为天然海贝。
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
(7)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货币扩展阅读
货币种类:
1,硬币:硬币是一种小面额的辅币。它是铜质的、铝制的或是镍质的。
2,纸币:纸币是一种法定货币,称为法币(legal tender)。法币是政府强制流通的货币。纸币发行的基本权力为政府所有,具体由中央银行掌握。纸币和硬币的总和称为通货或现金。
3,存款货币:存款货币是指可以随时提取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称为需求存款。由于活期存款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金,所以银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货没有区别。它也是一种货币。
❽ 白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货币的
在4000多年前,白银就开始作为货币。
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在我国清代,1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币(长美注)。
(8)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货币扩展阅读:
分类
1、银圆
银圆,也作“银元”,是我国过去市场上流通的一种货币,种类繁多,以清末各种龙洋,民国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袁世凯头像银元、孙中山像船洋最为多见,还有中华苏维埃币、四川"汉"字币等,此外一些外国银元,如站洋、坐洋、鹰洋、日本龙洋等也在国内流通。
2、银条
外性长条状,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以925‰最为多见,是制作银饰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质坚硬敲打有铜声,底面无蜂窝,火烧后表面显黑红。
3、松江锭
外貌形状似乳头,表面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铅釉,底部具深细蜂窝,每锭上附有15克铅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区)已经去掉,有打击痕迹,形成上方下圆。
❾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货币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发展及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9)到底什么时候才是货币扩展阅读:
货币的分类:
1、流通币
这是原本意义上的硬币,发行的目的是为了“流通”。
2、收藏币
收藏币发行的目的不是为“流通”服务,而是为硬币“收藏”服务,通常由主权发行机构以高于或远高于面值的价格售出
3、投资币
发行投资币的目的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通”,也不是常规的“收藏”,而是为了保值和增值。投资币是用高成色(一般99.9%以上)贵金属(银、金、铂、钯)制成的固定重量(如1/4盎司,1/2盎司,1盎司)的“币”形金属锭块。
参考资料:
网络-货币
❿ 上古到隋唐时期历朝历代的货币究竟是什么样的
只要有人生存的地方,必定要有交易,“以我所用换我所需”就是最基础的交易形式。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物换物的交易形式,当物资丰富的时候,以物换物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了。于是就需要一种可以和货物价值挂钩的媒介来作为交易物,因此货币应运而生。
在距今两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有了文明的雏形,有文明就会产生交易,在以物换物变得不现实的时候,远古先民就在思考着寻找一种合适的物品作为交易媒介。既然是交易媒介必定要易于储存和耐用,又不能随处都是,这就难倒了先民们。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们发现海边的海贝具有便于储存和耐用的优点,而且当时的文明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海贝只有海边才产,因此稀少的要求海贝也符合。于是乎,古代先民们就将海贝作为货币用来和货物等价挂钩。
东吴时期的“大泉当千”铜钱
货币的种类以及历史太繁杂,下文再讲述唐朝时期至明清的货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