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❶ 凯恩斯经济学的货币工资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指出,货币工资有伸缩性,存在失业时,货币工资会自动下降,失业将随之减少,直至恢复充分就业。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在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不变时,凯恩斯指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工资。关于货币工资降低是否增加就业量的问题,凯恩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效率三者不变时,货币工资降低是否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否定的。第二种情况是,消费倾向、资本家边际效率或利率受到货币工资降低的影响时是否存在增加就业量变的直接趋势。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肯定的。另外,凯恩斯还不赞成传统经济学关于通过降低货币工资以增加就业的政策主张。
❷ 什么是实物工资货币工资与实物工资的区别
实物工资是“货币工资”的对称,指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工资。
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它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价格指数。
两者区别:贷币工资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实物工资无此功能。按照国家工资支付相关规定,最低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能以发放实物或其他形式替代。
❸ 货币工资的粘性与刚性指的是什么意义呀有什么区别
二者的意义:
1、工资粘性:工资粘性或工资黏性指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早期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以长期劳动合同的形式引入了名义工资粘性。
2、工资刚性:工资刚性是指工资确定之后不易变动(尤其是不易下降)的特性,即工资的弹性不足。工资刚性是在职工的工资不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条件下产生的。
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应像所有其他商品一样,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劳动力需求量大,工资就高,反之工资就低。然而,当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工资不能下降到新的均衡工资水平,这就是工资刚性。
通常认为,工会、合同与政府最低工资法规,限制了工资的波动。同时,公司老板们不喜欢降低工资还由于降低工资而不是解雇低效率的员工会使优秀员工失去积极性甚至跳槽。
工资等级一经评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工资不能随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工资待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形成了终身待遇。
工资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工资在经济运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动态功能,失去了经济杠杆应有的作用,窒息着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因此,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应该逐步改变这种特性。
❹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是你实际到手的工资,也就是发到手的钱,就是货币工资。而实际工资是包括你需要缴纳社保,医保,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等。这些钱是你必须得到的,但是你还需要缴纳这些自己缴纳的费用。扣除五险一金,也就是你拿到手的货币工资。
❺ 凯恩斯提出过货币工资具有“刚性”,怎样理解
凯恩斯的思想和马克思其实有大量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凯恩斯的观点相较马克思而言还是略浮于表面。有很多问题凯恩斯并没与进行过深入的逻辑分析,这也就导致了其理论更像是一种对事物规律的总结,而非对事物本质的分析。货币工资不随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特别是,当劳动的需求量低于供给量时,货币工资下降后出现刚性。这主要是因为劳动者存在着对货币收入的幻觉。货币工资刚性成为凯恩斯主义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 刚性是凯恩斯注意的代表,而伸缩性是古典经济学的倾向 刚性是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研究对象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你所提到的货币工资的刚性,是指在市场发生变化时,工人的名义工资能上不能下的现象 而收缩性与之相反,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另一个因素迅速做出反应,发生变化,在货币工资中,也就是劳动力供求发生变化,工资迅速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
拓展资料:
一,工资刚性是指工资确定之后不易变动的特性,即工资的弹性不足。 工资刚性是在职工的工资不与本人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具体表现为:工资等级一经评定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工资不能随劳动贡献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而经常变动;工资待遇能上不能下,能增不能减,形成了终身待遇。工资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工资在经济运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动态功能,失去了经济杠杆应有的作用,窒息着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因此,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建立,应该逐步改变这种特性。
二,假设政府在存在失业的情况下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在一般情况下,这会引起价格提高。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提高。如果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比例提高,企业就会失去增加供给的刺激,这样政府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就失效了。
❻ 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定义。
一 、“货币工资”是“实物工资”的对称,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
货币工资,“实物工资”的对称。是指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货币工资制。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是换取一定数量生活资料的购买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货币工资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税收加重的情况下,即使货币工资增加,也不意味着工人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
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价格指数
二、实际工资是指工资的货币额能够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劳务量。
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取决于消费品价格、职工消费构成变化、房租、捐税等因素。我国曾长期采取稳定物价的办法保证职工的实际工资的基本水平。1978年后,由于调整物价,引起消费品价格上涨。对此,国家采取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调整工资区类别、实行副食品补贴等办法。
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消费者物价=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6)货币工资是如何决定的扩展阅读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两者的变动也经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的水平不仅取决于货币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物价的高低。如果名义工资不变,物价上涨,或者名义工资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
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是,名义工资一般呈上升趋势,实际工资有时提高有时降低,从长期看是提高趋势。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实际工资提高得更快,因而在实际工资提高的同时,剥削程度仍会加重
❼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什么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说明二者间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名义工资就是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指人用钱所能买到的生活用品的数量。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他条件不变时,工人所得的名义工资越高,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就越多,因而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名义工资降低,实际工资也就相应降低。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系:
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在量上不一定总是同方向、同比例变化。由于实际工资除了取决于货币工资的数量外,还取决于物价水平、房租高低、税收负担的多少等多种因素,因此,“劳动力价格借以实现的生活资料量,又可以发生与这一价格的变动无关或不同的运动”例如,在名义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通货膨胀,实际工资就会因物价的上涨而降低;
2.即使名义工资有所提高,但只要这种提高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实际工资仍然会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名义工资的变化,不能确切反映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而且,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脱节,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加深。因此,在考察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变动趋势时,不能只注意名义工资的变动,而必须更多地注意实际工资的变动;
3.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般说来,名义工资总是呈现上升趋势。但实际工资的变动则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实际工资的增长趋势,是建立在劳动力价值规律的基础上的。我们知道,劳动力的价值决定于维持、延续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它包含着历史的、道德的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增长,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工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论是纯生理的因素,还是历史和道德的因素,都会使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纳入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范围,从而导致工人实际工资的某些提高;
4.当然也要看到,工资水平的变动尽管以劳动力价值规律为基础,但在这个基础上,工资数量仍然可以有很大的伸缩性,因为劳动力价值中所包含的“历史的或社会的要素可能扩大,也可能缩小,甚至可能完全消失,以至除了生理上的限界以外什么也不会剩下”)。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只要有可能,资产阶级总是力图把工人的实际工资压低。所以,实际工资的增长,也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❽ 宏观经济学认为工资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首先,gdp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一定程度讲,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gdp的水平和gdp的增长。其次,在长期,gdp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增长。
(2)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虽然经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是长期中决定gdp的基础,但在短期,gdp也依赖于经济的总需求,进而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的变化能够引起经济波动。更高的消费者信心、较大的预算赤字和较快的货币增长都可能增加产量和就业,从而减少失业。
(3)预期在决定经济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居民和企业如何对政策的变化做出反应决定了经济变化的规模,甚至有时还决定着经济变动的方向。
(4)在长期,总产出最终会回复到其自然水平上。这一产出水平取决于自然失业率、资本存量和技术的状态。
(5)无论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都承认,经济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❾ 工资的多少是由什么确定的,决定的。经济学角度。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困难: 工资决定理论是指宏观上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递减。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表明工资高过一定的限度,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足以抵补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劳动力的供给反而减少了。推荐您去看看下面的网页:http://ke..com/link?url=S-cFhFp7ONi63QuIySM_
❿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给工人支付工资。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工资这个转化形态,掩盖了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区别,造成了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假象,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
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或价格,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工资的量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并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10)货币工资是如何决定的扩展阅读: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越重,无产阶级的反抗也就越强烈。工人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而展开的斗争,对加强工人阶级团结,提高工人阶级觉悟,都有着重要意义。
但是这种斗争不论取得多大的成效,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和从属于资本的地位。工人阶级只有彻底推翻雇佣奴隶制度,才能获得完全的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