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收紧货币政策边际

如何收紧货币政策边际

发布时间: 2022-05-13 22:29:30

1. 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通货紧缩

可以解决紧缩可以降低存款利率,促进消费,降低贷款利率,刺激投资,降低银行准备金率紧缩就是缺乏货币,投资减少,生产下降,事业增加。
二、一般性货币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的常规手段,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因此,又称为数量工具。
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即所谓的“三大法宝”。

3、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波士顿的苏弗克银行的改革。以解决乡村银行劣币驱逐城市银行良币,要求乡村银行在城市银行存入足额存款,城市银行则按面值收兑乡村银行的银行券,维持其面额十足流通,保持了银行券流通的稳定。这项制度成为1913年美国实行《联邦储备法》中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础。

4、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随着中央银行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英格兰银行曾在19世纪上半叶利用再贴现业务向票据经纪人进行短期资金的融通,并利用再贴现业务逐渐完成了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完成了其向中央银行的自然演化过程。

5、公开市场业务:
利用买卖政府债券来调控经济则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偶然发现。

三、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反现象,理应反映物价的变动态势,价格的全面、持续下降,表明单位货币所反映的商品价值在增加,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的结果,货币供给不足可能只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因此,双要素论的货币供给下降的界定,将会缩小通货紧缩的范围;而三要素论中的经济衰退,一般是通货紧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用经济衰退的出现来判断通货紧缩就太晚了。根据单要素论的观点,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只能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其他现象可以作为寻找成因,判断紧缩程度等的依据,但作为通货紧缩的构成要素是不妥的。

2. 国际收支逆差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调节

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采取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从而控制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一般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的需要,征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从而抑制总需求和物价上涨,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芝的赤字。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又称为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普遍、频繁采用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政策主要有贴现政策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1)贴现政策。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吸引外国短期资本流人,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人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日肿逆差。
(2)
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政策。准备金比率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资金规模的大水小,因而决定着信用的规模与货币量,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上述分析表明,一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助于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它往往同国内经济目标相背离。为消除国际收支赤字而实行紧缩性金融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失业率的明显上升;因此,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

3. 专家如何评价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边际调整

近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央行和银保监会的货币政策边际调整,属于结构性的改善,并不是在总量上的简单放松。

此外,王青还表示,货币政策属于总量型政策,结构性调整作用相对有限。例如,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融资措施,能够引导资金的第一次定向流动,但难以控制第二次流动过程;严监管有可能带来信用环境整体收紧等。因此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可重点使用财政政策工具——如税收和财政支出调整等。由此,下半年货币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是强化与财政政策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过程中形成合力。

4. 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采取那几个措施如何理解!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一般分成3项:
1.存款准备金政策。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再贴现政策。即央行提高对商业银行票据贴现的利率,还有同行业拆借利率等。
3.公开市场业务。外国一般喜欢用这个,因为方便稳定银行利率,包括买卖国债等。

紧缩货币政策就可以相应使用上面的工具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同行业拆借利率,再贴现利率等,然后卖出国债,回笼货币。

5. 如何应对货币政策边际变化

2018年2月14日,央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流动性表述出现了明显缓和的情况,其论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此次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对比以往可以发现:2015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的提法是“合理充裕”、2016年四季度-2017年三季度的提法是“基本稳定”,从“合理充裕”到“基本稳定”再到“合理稳定”,表明货币政策边际拐点到来。

总体上,通过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无论是对流动性表述从“基本稳定”到“合理稳定”、还是更多地强调“综合考虑金融监管政策的宏观效应及对金融业态和市场运行格局的影响”,以及超储率的跃升,均能反映货币政策已经出现边际拐点:虽然货币政策重回2015-2016年的偏宽松是不可能的,但2018年“紧货币”也没有可能性,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6.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如何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搭配来调节中国国际收支

作为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调节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单一政策对单一目标的调整会引起另一目标的变动,如用紧的财政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时,由于企业负担的增加而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小,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等,所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用各有侧重,往往配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可能同国内经济目标发生冲突。因此,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必须注意时机。

货币政策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长期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中上缴给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降低再贴现利率,使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再贴向中央银行融资数量增加,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上回收有价证券,发放货币。这样均能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 货币供应量增加,一是引起利率下降,使国际套利资本流出,引起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项目的顺差减少。二是货币量增加,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鼓励消费,从而增加进口。

财政政策分析:中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政府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价上升的过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后者会刺激资本流入。一般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超过它对资本项目收支的影

响,因此它有助于一国在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下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7. 什么是货币政策,央行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判断通货紧缩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价格同比下降,一个是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或负增长。
1、 货币政策方面。为治理通货紧缩,防止经济的进一步下滑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启动消费和增加投资。

2 财政政策方面,证券交易印花税免除,增值税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解放消费。

3刺激消费方面。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投资需求其实也是消费需求的衍生物,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尤其需要刺激的是消费需求。目前中国存在消费意愿不足的现象,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有企业改革使工人下岗的数量不断上升,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预期收入下降等;同时,由于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等改革使居民增加对远期消费支出的预期,消费支出的期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当前的消费倾向降低。因此,启动消费的手段就是要增加居民的即时消费倾向,使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其中增加居民收入是刺激消费的首要办法,因为“要想让人花更多的钱,就必须让人有更多的钱”。同时,消费信贷也为此提供了一个手段。但目前发展消费信贷的约束条件在于银行对家庭的信誉和还款能力缺少信心,为此需要从法律上加强对借款人的约束,重建社会信用关系,以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

8. 如何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常用的包括三种:利率、贴现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当经济过热时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贴现率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调控经济,反之则反。

热点内容
如何理解货币需求量和供给量 发布:2025-05-14 09:17:37 浏览:213
参观香港股票交易所知识点 发布:2025-05-14 09:16:57 浏览:559
长春燃气股票会退市吗 发布:2025-05-14 08:38:50 浏览:749
爱康医疗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5-14 07:45:06 浏览:849
期货跌多少算垄断 发布:2025-05-14 07:41:35 浏览:108
退市整理板的股票是怎么显示的 发布:2025-05-14 07:41:35 浏览:816
股票交易系统怎么购买国债 发布:2025-05-14 07:30:10 浏览:229
迪康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4 07:29:01 浏览:707
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股票交易知识 发布:2025-05-14 07:21:56 浏览:413
燃气期货一点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07:08:03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