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对内用什么衡量
1. 对内,为什么币值相当于物价的倒数货币购买力为什么等于1/cpi币值与货币购买力有什么区别急
答:
所谓价格就是两种东西的相对量的比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1个苹果10块钱,事实上是指,1个苹果和10个货币单位等值,所以价格本质上是两种“东西”的数量的比.上面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是10块钱一个苹果,即我们通常说的价格,也可以说1/10个苹果一块钱,第二种表示方式是货币的“苹果价格”.
所以说,苹果值不值钱可以用钱来描述;钱值不值“钱”也可以用苹果描述.当然也可以用橘子或者其他任何一种商品进行描述.
“物价”就是抽象地用货币来衡量商品,而“物价”的倒数就是用商品来衡量钱,所以可以表示“币值”.
至于货币购买力等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倒数的原因就同上.CPI本身就是一般化的用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
而货币购买力同币值的关系是:参照系的选取的不同.货币购买力只能是用商品来衡量货币价值,而所谓的币值不仅仅可以用商品衡量,也可以用外汇来衡量,即用其他种类的钱来衡量.
2. 世界各国家的纸币都是用什么来衡量的
以外汇储备作为发行衡量标准,分成浮动汇率与联系汇率.浮动汇率是以主要贸易国的货币作为参考,有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供需决定货币价值.也称为非美圆货币.联系汇率是挂钩美圆,对美圆保持固定比价,也就是有多少美圆储备发行多少本国货币.被称为美圆货币.
比如日圆,欧元,英镑是典型的非美圆货币.而港币是典型美圆货币.中国在05年人民币升值前,也是典型的美圆货币.虽然目前实行浮动汇率,但对美圆的依赖仍然严重,浮动范围不大.
3. 货币衡量标准是什么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货币的衡量标准,这个问题拆开来看的话,你要去了解一下货币的起源了,还有“价值”的产生。(以下内容属个人理解回忆总结)货币是物品价值的一种社会表现形式,早期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换物,用对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来相互换取需要的物品。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找到了一种介质来作为物品价值的体现,以此达到公平。贝壳是早期的货币,但是由于在海中可以活得而逐渐被地区内自己铸造的货币取代。但是这样地方性的货币又不利于大范围内的物品流通,这个形式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规范了货币的形式。货币是物品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根据不同人对物品的需求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改变。一个不断在变化的虚拟存在,要用现实的物体来衡量,而这个现实的物体(也就是货币)又要有衡量标准的话,我纠结了。
如果说在以金子、银子时代时候,货币的衡量标准可以是纯度和大小。而在纸币的时代,货币的衡量标准,我没有仔细想过。不过可以建议你看一下股市、期货、银行的起源、具体的书不记得了,但是这些都是国家对货币的控制,操控了一个地区的物品价值。 这些观点,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怀疑——前进的源动力
4. 由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叫做什么
由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价格标准,是货币的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如我国人民币价格标准中,基本单位是"元",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这里的元、角、分,就是计量单位。在历史上,曾长期用金属作货币,金属的自然计量单位即重量单位,就成了货币单位即价格标准。
5. 货币对内价值与货币对外价值的关系
如何理解货币对内价值、对外价值之间的关系?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该国货币的对内购买力。其大小由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决定,因此货币的对内购买力通常与一国国内物价水平呈反向相关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货币的对内购买力等于该国国内物价水平的倒数。所谓货币对外价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的兑换能力,通常通过汇率来表现,兑换的外币越多,说明对外价值越高,反之则反是。一般来说货币的对内价值是决定其对外价值的基本依据,但二者之间经常发生较大幅度的偏离,这主要是因为货币的对外价值不仅取决于对内购买力的大小,还要受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状况变化的影响,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汇率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货币的对内价值、货币的对外价值、货币的购买力、汇率等是一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群。
6. 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以什么来衡量货币面值的大小
货币面值是货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各国钞票的面值大小是不同的,由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决定的。货币面额分等配套,取决于:
1)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商品生产的范围和档次。
2)币值的稳定情况。
3)人民的生活水平,购买力情况,使用货币的习惯。
各国根据本国的这些情况确定本国货币各种面额的分等,各种面额之间的比例,以满足金额大小不同的购买支付的需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币一般从 1到100居多,面额分等为1、2、5、10、20、50、100,大小面值相差100倍。在世界货币史上钞票面额最大的是德国1924年春发行的面额为 100万亿马克钞票。这是恶性通货膨胀的结果。钞票一般印有阿拉伯数字和大写面额数字。
7. 货币的价值如何衡量
货币不是纸币,是一种商品!衡量货币的价值跟货币本身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有关!金银的涨跌跟美元,股市,市场需求,供应量有关!纸币的汇率跟一个国家的金融政策 金融地位息息相关。象大约2年前,8元人民币能对1元美元。而因为美元的持续走弱,人民币的升值,现在1元美元(09年8月27号)只能兑6.8元人民币!
8. 货币和非货币之间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这是由货币作为一般等价位的属性所决定的。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
因此货币是在人们的不断交换当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等价物,其本身就具有了一种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货币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呢?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这就如同尺子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物品的长度,是因为尺子自身也具有尺度一样。自身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
本来,商品价值的大小,乃是由凝结在该商品中的劳动时间来测量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便越大。因此,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例如,一双皮鞋价格为10元,一件衬衣价格为5元,等等。不过,有一点这里应该说清楚,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人们在观念上想一下某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就可以了。所以这样,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它所做的只是给商品以价格形态,即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马克思说:“货币在它的价值尺度功能上,本来也只是作为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9. 经济中通常用来衡量货币存量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经济中通常用来衡量货币存量的两个指标是(货币和准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是:货币和准货币。
其中,货币包括银行以外的通货和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
所谓货币存量,即货币供应量,是一国经济中用于交易和投资的货币总量。供参考。
10. 简述货币供给量的几种衡量标准
货币流通量(amountofcurrencyincirculation)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
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这是一个时点指标,实际工作中往往计算报告期末的货币流通总量。
一是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的总和;二是货币流通速度,即同一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这个公式表明了货币需求量变动的基本规律。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这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
至于纸币的流通规律仍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做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