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货币怎么样
❶ 西夏货币与中原货币有何相似之处
西夏铸币仿唐、宋钱制,基本沿用中原货币之形制、币值,只是年号铸西夏文。
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为了统一和方便,西夏铸币必然也要仿照唐宋钱制。如形制园形方孔,币值小平、折二、折三,材质铜、铁并划分铁钱流通区域,钱文采用帝王年号和元宝、通宝、重宝等,都是仿照了唐宋钱制。
同时,西夏在铸造钱币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钱币上铸入本民族文字,使西夏文通过钱币,在国内得到传播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钱币史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钱币。
示例图片:
❷ 西夏铸行什么钱币
西夏货币铜、铁钱并行,除用历代旧钱及北宋钱外,并铸有西夏年号的“宝钱”和“元宝钱”,重量与北宋钱略同。但铸造数量很少,流通中多为北宋钱。初铸的西夏钱的钱名用西夏文字,以后接受汉族文化,钱名以西夏文与汉文并用。
❸ 西夏钱币的钱币反映
钱币是社会的产物,它携有大量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信息。“以钱证史,以钱补史”,就是通过钱币来了解历史。那么,通过西夏钱币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西夏王朝那些历史呢?
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的产物。在西夏境内,近二百年间考古和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西夏王朝铸币很少,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北宋铸币最多,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有的窖藏还高达百分之九十七,其它王朝铸币(汉、唐、五代诸国、金、辽及南宋等)占百分之十二、三 。从出土的钱币可以看出,西夏王朝建国前后直到被蒙古族灭亡的二百多年间,西夏社会上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对于上述奇特现象,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西夏铸币少的原因,是西夏缺少铜材,是西夏和宋关系友好的证明。历史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虽然由大宋王朝结束了,但在兴起的西夏王朝面前,大宋王朝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大统一的坚定信心。因此,在统一过程中遭到军事失利后,便以屈辱的议和保持苟安生存,停止统一大业。如宋、辽公元1004年的“澶渊之盟”,宋岁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公元1044年宋、夏的议和,宋岁赐夏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三万斤。如果仅把银以每两折合成一百个小平钱计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的钱币近70吨,折小平钱约一千七百多万枚(注:根据辽、西夏和金出土的大批宋代铜钱而独不见宋代银锭,可能是把银换算成铜钱,以铜钱结算的)北宋王朝就是在这种局面下,年复一年的苟安生存直到灭亡,而西夏、辽、金以及建立元王朝的蒙古,也是在这种局面下诞生和存在的,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
西夏王朝在北宋灭亡前,靠宋王朝岁赐、以武力掳掠和通过榷埸贸易所得的钱币,已满足了社会钱币流通的需要,所以不需要再费工费材大量铸造钱币了,只是铸造少量的钱币做为王朝的象征,做为赏赐臣僚、祭祀和对周国礼送之用。而在北宋灭亡后,没有了北宋王朝的岁赐,臣金后所得钱币又极少(西夏窖藏钱币有金钱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但数量不多), 社会上流通的钱币出现了不足,为了满足社会流通钱币需要,西夏才于天盛十年设通济监铸钱。因此现在出土的西夏钱中,天盛钱是最多的一种。皇建年号在西夏仅行用了一年,光定年间又受蒙古多次大规模的进攻,但皇建年间铸造的皇建元宝和光定年间铸造的光定元宝,是西夏钱币中仅少于天盛元宝而数量较多的两种。说西夏铸钱少是缺少铜材,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西夏社会使用的主要是北宋钱币,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能以此来证明宋夏关系就是友好的。
西夏铸币仿唐、宋钱制,同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我国唐代和宋代金属钱币,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和极大的实用性,一直影响了我国金属货币近两千年。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是北宋钱币,为了统一和方便,西夏铸币必然也要仿照唐宋钱制。如形制园形方孔,币值小平、折二、折三,材质铜、铁并划分铁钱流通区域,钱文采用帝王年号和元宝、通宝、重宝等,都是仿照了唐宋钱制。同时,西夏在铸造钱币时,也融进了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钱币上铸入本民族文字,使西夏文通过钱币,在国内得到传播推广和应用。也为我国钱币史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夏文钱币。 西夏钱币铸制精美,是西夏经济技术较高的反映
西夏铸造的钱币,总的说铜质精良,铸工高超,边廓坚挺,形制
规整, 字体端庄秀丽,书法高雅优美。在我国历代数千种钱币中,也应算是上品了。它充分反映了西夏社会经济文化较高,制造业技术比较先进。
西夏铸钱,早于史载
史册记载西夏铸钱,《宋史.夏国传》载: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西夏天盛十年)始立通济监铸钱”。天盛十年距西夏建国已有120年,如按史册所载,西夏在天盛十年前的120年间,是没有铸 钱的。但出土的实物证明,西夏在天盛十年前就铸造了六种年号钱,有八
个种类,近三十个大的版式,但铸造的数量很少。正是因为铸量少,所以就没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到了西夏天盛十年,北宋灭亡已十多年了,缺少了北宋十多年每年七万多两的岁赐,加上西夏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流通钱币出现了不足,影晌了经济运转。为了解决流通钱币不足的问题,西夏才批量铸钱,因为铸钱量大,就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这才设立了专管铸钱的部门通济监。宋史的记载和西夏铸钱的事实,并不矛盾,而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西夏钱币研究工作方兴未艾,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探索,如西夏有无纸币,有无金、银的制造和使用,已认定的钱币中有无伪品,侍考证的品种中那些还是真品,西夏钱币与西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枝术方面的联系等,还有待人们加强研究,积极探索。
❹ 西夏货币与契丹货币和汉朝货币相比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西夏钱明显的表现在其不仅有汉文钱,还有西夏文钱。同时期的金王朝,虽有本民族文字,但并未发现有女真文钱币。而辽国的契丹文钱则为非流通货币,具有纪念币的性质,两种货币都跟汉朝的货币大同小异,所以西夏货币与契丹货币和汉朝货币相比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文化。
❺ 西夏钱币是怎么鉴定的
西夏钱币风格粗犷,是典型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格。和辽、金一样,其钱文化亦深受宋钱文化的影响。其总体特征如下:
形制
钱体形制模仿宋钱。沿用宋朝的对钱制度,比如乾?通宝楷书、行书成对,光定元宝楷书、纂书成对。另外,年号钱也有西夏文。汉文成对的。如天庆通宝。
材质
铜、铁钱均有,同时流通,尤其在宋、辽边境使用铁钱。天庆元宝铜质发白。
钱文
钱文有西夏文和汉文,亦有字体的不同,如纂书、楷书和行书。
铸工
铸工甚为精良
鉴定
西夏钱以其独特的钱文、史籍很少记载及存世数量少而著称于世,是泉界的收藏珍品,鉴别时应注意版别、钱文等。
❻ 西夏铸造的货币有哪些
西夏货币铜、铁钱并行,除用历代旧钱及北宋钱外,并铸有西夏年号的“宝钱”和“元宝钱”,重量与北宋钱略同。但铸造数量很少,流通中多为北宋钱。初铸的西夏钱的钱名用西夏文字,以后接受汉族文化,钱名以西夏文与汉文并用。
西夏仁宗李仁孝时,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故在西夏诸钱中,所铸通宝既有西夏文字又铸汉字,并且铜、铁钱都有。有天盛元宝、乾祐宝钱和乾祐元宝。
天盛元宝堪称铸量最丰、制作最工、文字最秀的一品。“天盛元宝”4个字为秀丽楷书,光背无文。径2.4厘米,重3.7克左右。此钱传世及出土数量甚大,不亚北宋诸钱。
乾祐宝钱铸造工整,钱文字体精美。形制较以前几种钱币更加精致。当时铸造量小,如今存世量极少,古钱珍品。乾祐元宝铜材少,铁材多,钱文有行书、楷书,楷书有长元、短元等版别。因西夏地域缺铜而多铁,天盛铁钱世间所存甚多。1982年内蒙包头出土一批西夏铁钱中,首见形体略小,背穿上铸“西”字之天盛元宝。西夏崇宗李乾顺重视汉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铸币方面,从元德年间开始,一改过去只铸西夏文钱的状况,出现了用汉文铸造的元德通宝、元德重宝,这是西夏自铸币以来第一次正式铸行的汉文流通货币,也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真实反映。
元德通宝为汉文钱,有楷、隶、行3种钱文。其直径一般在2厘米至2.5厘米之间。隶书品也不多见,尤其楷书、行书品极其难得。上海博物馆藏品真书体元德通宝小平钱,直径2.4厘米,厚0.15厘米,光背。此钱传世极罕。
元德重宝的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西夏元德通宝钱
❼ 西夏文钱币价格如何有无收藏价值
1、在西夏存世的190年间,西夏10帝先后铸造了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大安通宝、元德通宝,元德重宝、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等西夏文、汉文钱币十几种。西夏钱币以铸造工艺精良、边廓坚挺,形制规整,钱文端庄,遒劲秀美,以及西夏文形式独特、史籍不载和传世数量稀少而著称于世。由于存世不多,故西夏钱币较为珍贵。
2、在目前传世出土西夏文古钱中,有价格达三四万元的珍品,千元以上的也为数不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❽ 西夏钱币的种类版别
传世和出土的西夏钱币,到目前为止,形制上分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材质上分有铜质和铁质,文字上分有汉文和西夏文。共有15个种类,100多个大的版别。这15个品种是:毅宗嵬名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造的西夏文钱“福圣宝钱”,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造的西夏文钱“大安宝钱”和汉文钱“大安通宝”,崇宗嵬名乾顺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4年)铸造的西夏文钱“贞观宝钱”,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6年)铸造的汉文钱“元德通宝”和“元德重宝”,正德年间 (1127—1134年) 铸造的西夏文钱“正德宝钱”,大德年间(公元1135—1139年)铸造的汉文钱“大德通宝”,仁宗嵬名仁孝天盛年间(公元1149—1170年)铸造的汉文钱“天盛元宝”,有铜铁两种。乾祐年间(公元1171—1193年)铸造的西夏文“乾祐宝钱”和汉文钱“乾祐元宝”,汉文乾祐元宝有铜铁两种。桓宗嵬名纯祐天庆年间(公元1194—1206年)铸造的西夏文钱“天庆宝钱”和汉文钱“天庆元宝”,襄宗嵬名安全皇建年间(公元1210年)铸造的汉文钱“皇建元宝”,神宗嵬名遵顼光定年间铸造的汉文钱“光定元宝”。现以时间先后为序,将15个品种的100多个大的版别分别预以叙述,并附拓片、图片、版别说明。 西夏文,汉文译为福圣宝钱。西夏毅宗嵬名谅祚福圣承道年间(公元1053—1056年)铸造的西夏文小平钱。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最早著录此钱,并附拓本,后历家著述,均予收录。198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萌城乡出土的西夏窖藏钱币中,发现两枚,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出土的窖藏钱币,发现7枚,以后时有出土发现。
西夏毅宗嵬名谅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个年号,福圣是第三个年号,时谅祚年仅9岁。谅祚刚满周岁时,是在其父嵬名元昊被刺杀后继皇帝位的,大权由其母没藏氏兄妹掌握。
福圣宝钱是西夏的早期铸币,虽然制作粗疏,但形制工整。有细字、粗字、厚版和薄版等区别,发现的总数在百枚以内,是西夏文钱币中较少的一种。 西夏文,西夏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间(公元1075—1085年)铸造的西夏文钱,面文旋读,小平钱,汉文直译为“大安宝钱”。南宋人洪遵编辑的《泉志》中所录的一品西夏钱,后人作的图虽然笔画不对,但是大安宝钱。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初尚龄的《吉金所见录》收录的西夏文钱也是大安宝钱,初虽知钱文是西夏文,但还不知具体是什么字,只好称为“西夏梵字钱”。1914年罗苌福的《西夏国书略说》,始正式定名为大安宝钱。
大安宝钱在西夏文钱中,数量和版别都是较多的一种。传世和出土的数量约在三百枚左右,尤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出土较多。形制有小样、大样,文字有大字、小字、行楷、行草,背文有星文、月文等版别。西安文管处保存的一枚折二型,但有的专家鉴定后认为是伪品。
❾ 西夏货币的简介
西夏钱币 的铸造很精美。除早期的福圣宝钱、大安宝钱等制作较为粗糙,文字也不甚规范外,后期西夏钱币则轮廓规整,文字清秀、深峻,制作精工。如乾枯汉文楷书右旋读小平钱,字体精妙,质地光明;行书右旋读小平钱与铜品铁母右旋读小平钱,轮廓规整,钱文深峻,书体流畅,品相极精;皇建元宝,轮廓规整,书体端正,铸工精细。夏荃之在其《退武钱谱》中称西夏钱铜质字画俱精好。清代古钱学者翁宜泉在《古泉汇考》中亦称西夏钱币史册不载,依据今天所见到的西夏钱来看,字文为端正楷书,文字非常精美。还说西夏桓宗李纯枯所铸“天庆宝钱”,甚至比辽天祚帝所铸天庆钱都要精好。现代经济学者或钱币学者均认为西夏钱币的精致绝不亚于被人称颂的宋钱。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郭彦岗在《中国货币史纲要》中称西夏钱制作精致,文字整齐。西夏钱币受到古今钱币家的称赞,充分说明了西夏钱币铸造工艺水平的高超。
❿ 西夏钱币现在什么价格
这个是按照种类来分价格的,一般来说乾宝钱。仁宗乾隆年间(1170—1193年)铸,形制较前几种钱精美,市场定价为1000元。;天庆元宝,桓宗天庆年间(1194—1205年)铸,钱文楷书,版不多,存世量少,市场价格为1200元;贞观宝钱,崇庆贞观年间(1101—1113年)铸,小平,钱形较大,传世仅存1枚,无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