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宋代铜钱货币如何保障供应

宋代铜钱货币如何保障供应

发布时间: 2022-05-17 18:45:15

❶ 关于宋朝财政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厨料,薪炭诸物,增给,公用钱,给券,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❷ 宋朝的货币制度

宋朝钱币作为宋代最主要的货币,每一百文“因(后)汉制,其输官亦用八十或八十五,然诸州私用犹各随俗,至有以四十八钱为百者”。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九月“丁酉,诏所在悉用七十七为百”,通常称为“省陌”或“省”,而一百文仍需实数一百钱的称为“足陌”或“足”。但是“悉用七十七为百”,至少到北宋后期只是“官用”的标准。

❸ 宋朝大规模铸制钱币,为什么却没有导致通货膨胀

那宋朝政府这么大规模铸钱,会不会因为超发货币而导致通货膨胀呢?不会。基本上是政府铸多少铜钱,市场就吃多少(宋朝当然也发生过通货膨胀,但那是滥发纸币引发的)。因为市场对铜钱的需求量非常大。宋朝其实还经常闹“钱荒”,即铜钱不够用。这么多铜钱到哪里去了?一部分流出了海外。

当时从宋朝本土,到相邻的辽国、西夏、金国境内,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受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影响颇深的南洋诸岛国,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再到非洲东海岸,都有作为通货的宋朝铜钱流通于市场。可以说,在11至13世纪,宋钱的地位有点类似于今日美元的地位,是通行国际的“硬通货”。

北宋就这样被一张轻飘飘的交纸掏空了,铜钱通过贸易大量流向北方和西北(日本也大量进口铜钱),军队无心保国,百姓人心离散,进而被北方的金人一触即溃,可以说北宋不是亡于后人诟病的战斗力,而是输在了金融战场上。

到了南宋,一开始几位皇帝都知道交纸的厉害,不敢随意发行纸币,到宋理宗都还谨守一币一纸的底线,可是架不住铜荒,于是重蹈覆辙,导致南宋覆灭。

❹ 铜钱超发的宋朝为什么频发钱荒

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忽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也这就是说,台州城闹“钱荒”了,市面上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了。这是何故?原来,市面流通的钱都被日本商船收购走了。这些日本商船“先过温(州)、台(州)之境,摆泊海涯。富豪之民,公然与之交易。倭所酷好者铜钱而止,海上民户所贪嗜者,倭船多有珍奇,凡值一百贯文者,止可十贯文得之;凡值千贯文者,止可百贯文得之。”(包恢《敝帚稿略》)日本看中宋朝的铜钱,低价出售日货,大量回收铜钱,“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难怪台州一日之间发生“钱荒”。 宋朝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的朝代。如宋仁宗朝庆历年间,江淮出现“钱荒”;神宗朝熙宁年间,“两浙累年以来,大乏泉货(货币),民间谓之钱荒”;哲宗元祐年间,“浙中自来号称钱荒,今者尤甚”;南宋初期,也是“物贵而钱少”,南宋后期,“钱荒物贵,极于近岁,人情疑惑,市井萧条”。从北宋到南宋,“钱荒”闹个不停,老百姓常常发现,市面上的钱用着用着就不见了,不知流到哪里去了。 许多宋朝人认为,是铜钱的大量外流造成了“钱荒”。宋朝经济发达,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开展密切的国际贸易,宋钱差不多成了这一贸易区的国际货币,有点接近今日美元的货币地位。不但日本“所酷好者铜钱而止”,交趾跟宋人交易,也“必以小平钱为约;而又下令其国,小平钱许入而不许出”;爪哇国也用胡椒交换宋钱。今天在东非、印度、波斯湾等地,均有宋钱出土。宋人说,“缗钱原为中国财宝,而今四方蛮夷通用之。”这并不是夸张之词。这些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故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为阻止铜钱外泄,当时有人提议:干脆关闭贸易港,中断与外商的贸易。认为这才是“拔本塞源”之道。这当然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幸亏宋朝政府并没有听从。 今人的研究表明,宋代“钱荒”并不是因为铜钱短缺,换言之,铜钱的外流对“钱荒”或有推波助澜的影响,但不能说是导致“钱荒”的元凶,因为宋代政府投入市场的货币总量是非常庞大的。北宋时,宋政府每年的铸币量高达一两百万贯、两三百万贯,宋神宗元丰元年间还创下年铸币量超过500万贯的纪录。这还不包括四川的铁钱、交子(纸币)以及货币化的金银。而唐代的年铸币量,最高也不到33万贯,明代近300年的铸币总量,还不及北宋元丰年间一年所铸的货币。学者统计,北宋末,宋政府投放于市场的铜钱总量约有三亿贯,这个货币总量,是足以满足当时市民的交易之需的。南宋的“钱荒”则通常表现为“物贵而钱少”,可见并没有发生通缩,总体的货币供应量并不缺乏。况且,宋朝的商业信用工具也比较发达,大宗交易通常不必使用现金,而是采用“赊买赊卖”等方式。 钱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很大部分“沉淀”下来了。换成最近流行的说法,“‘钱荒’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大量的铜钱,在流动性非常低的地方躺下来不动弹了。这里的“铜钱沉淀”,包括政府的货币化税收将大量钱币回笼,也包括民间的储蓄风气。李觏说“民间鲜藏镪之家”,可能不大准确,因为宋朝的富家恰恰普遍有积储铜钱的习惯,库藏起来的钱叫做“镇库钱”,如青州民麻氏,“其富三世,自其祖以钱十万镇库,而未尝用也。”因为钱币被大量贮藏,致使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南宋时,朝廷便出台了一个法令,要求“命官之家存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其他的铜钱必须变换成金银、钞引之类。但以宋朝松弛的社会控制,这样的法令肯定是无法执行的。 宋朝富室又为什么热衷于收储铜钱?因为铜钱能够保值。北宋和南宋都有发行纸币,北宋时叫交子,南宋时叫会子,尤以会子的流通范围更广。但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如果国家超发,就会迅速贬值,南宋后期的会子就贬值得厉害,第一界会子可以兑换近800文铜钱,发行到第十八界时,每贯会子只可兑换铜钱不到200文。这便出现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市民拼命花掉纸币,积储铜钱。而铜钱超发,钱的面值会贬值,但铜本身的价值却是稳定的,宋代大量铸造铜钱,导致铜钱的面值低于材值,一贯钱价值一千文,但如果将一贯钱熔成铜器出卖的话,其值将超过一千文。这就使得“毁钱铸器”成为有利可图之事,于是,“江浙之民,销毁钱宝,习以成风”,“奸民竞利,靡所不铸,一岁之间,计所销毁,无虑数十万缗”。而江浙正是“钱荒”的重灾区。 面对反复出现的“钱荒”,宋朝政府的对策是实行“钱禁”,即严厉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境贸易,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这一思路有点像楼价高企不下了就采取“限购”措施,看起来是对症下药,实际上经不起经济学的考验。宋朝的“钱荒”并不是因为货币总量供应不够,而是货币循环过程中出现的“短缺假象”,货币总量既然充足,“钱禁”不但毫无必要,而且破坏了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在自由市场中,假如铜钱供大于求,钱的购买力就会低于铜本身的价值,这时候,市场自会驱使人们将铜钱熔为铜器,使市场的铜钱流通量减少,币值回升;假如铜钱供不应求,市场也会鼓励“钱监”(宋朝的造币厂)铸钱,并吸引民间储藏的钱币流回市场。这样,铜钱的市场流量跟市场需求之间,会自发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宋朝的领导人虽然有非常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可惜经济学知识却很欠缺,而且比较迷信行政调控的力量,于是将市场的调节机制当成了造成“钱荒”的因素加以严厉限制,一边厉行“钱禁”,一边铸币放水,加大流动性的供应。

❺ 宋朝货币介绍 宋代钱币种类 宋朝都有哪些货币

宋朝货币为圆孔钱(铜钱),交子(纸币)。

相关介绍:

铜钱中的年号钱成为定制自宋代开始。宋代年号更改频繁,铸的年号钱也特别多。元以后,历代所铸的钱,基本上都是以年号命名的。

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1.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2.对钱:指钱文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3.夹锡钱:北宋徽宗年间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

(5)宋代铜钱货币如何保障供应扩展阅读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太宗时期,每年铸币八十万贯。到神宗熙宁六年,已达六百余万贯。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

徽宗时期,改交子名为钱引,并扩大流通领域。南宋于1160年(高宗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会子”,会子主要有东南会子(也叫行在会子),湖北会子和两淮会子。但是为防止铜钱北流,宋朝政府规定在与金交界处仍然只能使用铁钱。

❻ 关于铜钱(宋币)

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1274年)铸“咸淳元宝”小平、折二铜钱。后元军攻入南宋,宋亡,其他的几个年号都未及铸钱。
除以上的一些方孔圆钱外,在宋朝还出现了一种长方形的钱币,叫“钱牌”。在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发行了一种形状奇怪的货币,是长方形的小牌,大小如现在存取自行车的小牌。这种钱是用铜铸的,两面都有字,正面文字为“临安府行用”,钱背则记为“准五伯文省”、“准三伯文省”“准贰伯文省”等。钱文中的“准”字是“平”,“伯”是“佰”,“省”就是当“省佰”讲的,意思是在交易时支付小牌相当于×佰文铜钱。临安是现在浙江省杭州,是当时南宋的国都。“临安府行用”规定了这种钱牌只能是限于临安府流通的代用币,其铸造行与当时的钱荒和禁钱出城有关。宋代由于货币经济的长足发展,市场对铜钱的需求量大增,在铜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经常发生钱荒现象。为了维持正常的商业活动,当时城里的官员们明令禁止铜钱出城。《文献通考钱币考》曾说:“自国家置市舶于浙、于闽、于广,舶商往来,钱宝所由以泄,是以自临安出门有禁,下江有禁,入海有禁。”禁止铜钱出城后,进入城市的铜钱当然也会相应减少。城市内外贸易流通只得依赖纸币了。而大额的钱币投入市场,有不便找零之弊,于是就产生了钱牌这种代用币了。南宋的钱牌也多在杭州一带出土,但数量少,极为珍稀。

造成南宋钱荒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货币需求量大增。南宋偏安一隅,地处全国最富庶的东南沿海一带,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战事,政治上也相对稳定,再加上不堪金国压榨的北方百姓南迁,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技术,从而使南宋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据记载,当时临安府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已经是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了,仅米粮一项,“细民所食,不下一二千石,皆需之铺家”。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商品交易是多么地活跃,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流通量的激增。二是铜钱外泄,大量流入北方和海外。南宋政府腐败无能,向金国屈膝求和,每年给金国赔款300万两,多数以铜钱折算;再则民间的铜走私十分严重,而对外贸易又十发发达,铜钱又通过贸易的方式流往海外一部分。《宋史·食货志》载:“南渡,三路舶司岁入固不少,然金银铜铁,海舶飞运,所失良多,而铜钱之泄尤甚。”三是铜源不足,铸造钱额减少。南宋时,随着所占据州县的减少,铜矿资源相应匮乏,再加上铸造钱币的中心大都残破,无以恢复,所以铜量锐减。四是销钱为器,使铜钱退出了流通领域。由于铜源匮乏,铜器紧俏,相当数量的铜钱被人们销毁为器。南宋的铜钱需求量大,铸行却少,综上所述,造成了南宋的钱荒。

总之,宋朝的钱币以书法精美、制作工整、种类繁多而著称。但是在这些精奇悦目的宋钱里却浸透着当时无数的钱监役卒们的血汗,他们才是灿烂无比的宋代钱币文化的直接创造者,可是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遭到统治者的残酷欺诈和压迫。

宋代管铸币的机构叫钱监。钱监实行军事化管理,铸钱工匠被称作役卒。每个钱监的役卒多少不均。《宋会要辑稿》记载:“大观元年,永丰监有兵匠695人,较额定人数缺64人。”又载:“(富民监)见管工匠二百余人。”役卒的来源,除了从民间招募部分有特长的工匠以补不足外,绝大部分由犯人充役。人一旦进了钱监就如同进了鬼门关,每个役卒的脸上都刺有监字或军号。铸钱是一种劳动强度极高的手工活,役卒们常年遭受到炉火的熏烤,铅毒的污染和工头们的折磨,身体状况极差,其中一些年老体弱、丧失铸钱能力的役卒,便被发还关押。至于不堪苦役而逃出钱监者,则要遭受更严重的惩罚,甚至被打死。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国家将要灭亡之际,宋徽宗还曾制定过“钱监兵匠逃走刺手背法”(《宋史·兵法》)。宋代的钱监是役卒们的另一种监狱形式,在这里的人是会说话的工具,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更多的钱币。宋钱是美丽的,美丽的宋钱里去饱含着钱监役卒们的血泪。

❼ 北宋东南地区出现钱荒,这是哪些因素导致的此事

“今三司自为阙钱,累于东南……故淮南近岁号为钱荒。”古往今来,经济发展有着自身的价值规律。而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钱物不等的情况下,就会引发经济问题的出现。北宋的“钱荒”现象就是其中之一。那何为“钱荒”呢?其实就是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货币的发行量低于商品交换的需求量,类似于现在的“通货紧缩”,虽然宋代当时并没有如此精准的定义,但是“钱荒”现象也早有显现。

❽ 历朝历代都以铜钱货币居多,南宋市场为何以金银货币居多

可以说,宋代的经济还是很繁荣的,所以钱肯定是最繁荣的。金银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流通成本,也非常方便

最原始的金属钱币。所以所有与钱有关的词都在“贝”的旁边。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铸造货币种类繁多,货币体系混乱。原来,日本商人很看重中国的铜钱,所以他们在中国用许多价廉物美但新奇的商品来换取宋代的铜钱。“船高船深,可载数万关文”如果只是正常的交易,你可以在卖出时买进。

后来燕京被攻占后,童官答应晋国人以每年一百万官钱的租金买回燕京,铜钱立即流入晋国境内。

❾ 宋朝纸币产生的经济条件 是道简答题,最好能详尽一些,

纸币从宋代开始出现,直到现在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支付更加便利,纸币支付开始逐渐被淘汰,但不可否认的是纸币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装带方便,使用便捷的特点不仅没让让它在历史的潮流中褪色,反而流传至今。
1、繁荣的城市经济让宋代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造成货币供需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供需不平衡现在,宋代依旧缺少铜币
唐代末年首次实施的新税法——“两税法”,两税法、对农民实行定额收税,这种政策不仅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实现农产品的自由交易,农民可以随意开垦荒地,将多余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去卖。这也使得农民对地主的依赖性降低,农业经济迅猛发展,商业活动规模扩大,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
2、弥补了货币的不足,宋元时期有时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钱会因为很多原因比如给金夏等国的进贡而数量不足,而交易的需求又很大,交子的出现,很大弥补了这个缺口。
3、携带方便,促进了大额贸易,纸币携带远比沉重的铜钱方便,在进行大额贸易的时候,这个优点更加明显,这极大的促进了交易量。
4、信用制度的建立,纸币不像金属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其能流通,全靠信用支撑,交子最初是民间商人自主发起的,这一切都对社会的信用体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储蓄放贷等更加方便,货币的安全性增加。
6、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铜币不便,发明了纸币,比欧洲出现纸币早了几百年。纸币的流通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在日常交易中,人们不再需要用沉重的铜币铁币来支付了。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热点内容
诚迈科技的股票市值 发布:2025-05-14 06:20:14 浏览:602
股票投资分析财务分析报告 发布:2025-05-14 06:03:49 浏览:418
中钢天源股票历史数据 发布:2025-05-14 06:02:30 浏览:296
中欧基金公司哪个牛 发布:2025-05-14 05:36:56 浏览:532
为什么退市的股票看不到 发布:2025-05-14 05:29:04 浏览:26
基金募集户是什么 发布:2025-05-14 05:06:03 浏览:404
理财账怎么做 发布:2025-05-14 05:05:49 浏览:653
债券基金什么时候给钱 发布:2025-05-14 05:03:29 浏览:264
股票交易中净流入额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4 04:57:52 浏览:257
广西农村合作银行的开户金融机构是什么 发布:2025-05-14 04:56:11 浏览: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