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如何推动商品交换的

货币如何推动商品交换的

发布时间: 2022-05-18 17:01:17

Ⅰ 为什么货币的产生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因为货币的出现,为物物交换提供了便利的渠道。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使得商品流通的范围更加广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中,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和资本的积累。随着货币的出现,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从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获取利润。从而导致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进而加深商品经济的内部矛盾。
拓展资料
1.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由于货币的出现,为物物交换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货币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使得商品流通的范围更加广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中,主要是商品的销售和资本的积累。随着货币的出现,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从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变为获取利润。因此,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将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和货币贬值的出现阻碍了商品交换,进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部矛盾。
2. 从本质上讲,货币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一种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的角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将其分为债务货币和非债务货币;根据贵金属交换比例是否约定,可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出现 (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 简单商品经济:它是以生产资料和个人劳动的个人所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销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它存在于许多社会形式中,但从未处于主导地位。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在这个阶段) 。
4.商品经济发达:即市场经济阶段。其最大的特点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进入了这个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型商品经济。 个体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体活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就永远存在。 (个人劳动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私人劳动)。

Ⅱ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货币的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平常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属于这一种,所以,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这一作用的情况下,商品与商品不再是互相直接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其他的商品。
拓展资料:
一、概念:
1、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基本职能: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三、货币的作用:
货币与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首先从货币的功能来看,货币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作为交换媒介,货币降低了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降低了价值衡量和比较的成本,为实现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作为价值贮藏形式,货币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形式,丰富了贮藏手段。
2、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3、最后,货币在整体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品生产和交换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货币的作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

Ⅲ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货币在两种商品交换关系中起着媒介物的作用,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流通手段就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即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即商品-货币-商品。
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每次都只是转瞬即逝的事情,人们关心的是它是否能起到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并不关心它的实足价值是多少。只要社会公认它能代表一定数量的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就行。这就产生了不足值货币代替足值货币,以及纸币代替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可能性。相对地说,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是按照它所代表的金或银的价值,即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一方面克服了物物交换中搜寻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使交换分成了买和卖两个独立的行为。二者在时间、空间上的脱节包含了危机的可能性。

Ⅳ 货币的流通手段

x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只能用现实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作为储藏手段的的货币应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支付手段:可以是现实货币,也可以是转帐手段。
国际货币: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只有贵金属金银充当世界货币,现在某种纸币,如美元也用世界货币职能。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基本含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购买力的暂栖处;
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
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
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Ⅳ 货币具有的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什么

货币具有的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平常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属于这一种,所以,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

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这一作用的情况下,商品与商品不再是互相直接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其他的商品。

Ⅵ 货币能同一切商品交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就在货币的三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存。
货币流通的根本原因在于信任,大家认可货币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可以用它去购买自己想要的商品,并且有携带方便。换言之,假若人们不认可一种货币,比如它老是贬值,那么人们将寻求替代品,可以是其它国家货币甚至黄金。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货币不坚挺就会使用相对稳定的美元来结算的道理。美元要是不坚挺,那么黄金就会走强也是同样的道理

Ⅶ 为什么说”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但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商品需要一个一般等价物,而这个一般等价物的话就是货币,这个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货币的发展也方便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能够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货币的出现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Ⅷ 货币的作用

货币与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从货币的功能来看,货币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作为交换媒介,货币降低了产品交换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
降低了价值衡量和比较的成本,为实现产品交换提供了便利;
作为价值贮藏形式,货币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形式,丰富了贮藏手段。

其次,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最后,货币在整体经济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购买力的暂栖处;
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
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与戊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再追溯A的来源,甲的A从何而来呢?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
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我们不妨称呼这个交换对象为天干,那么甲与天干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
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Ⅸ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什么意思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的意思。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也叫商品流转。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商品流通是从整体看的商品交换,在这里,商品的出卖和购入成为两个独立行为。流通的任何一环如果受到阻碍,整个流通就有中断的可能,为经济危机的产生提供形式上的可能性。
拓展资料:
货币的作用:

货币具有的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平常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属于这一种,所以,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
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这一作用的情况下,商品与商品不再是互相直接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其他的商品。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货币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呢?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这就如同尺子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物品的长度,是因为尺子自身也具有尺度一样。自身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平常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属于这一种,所以,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不说自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任何一个资本家决不会允许有人用空话来拿走他的商品。
货币是充当世界货币,即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能够作为世界货币的只有黄金或白银,铸币和纸币是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的,因为后者一超出本国范围便失掉了原来的法定意义。世界货币的作用是:第一,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第二,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对外贷款以及转移财产等等。

Ⅹ 商品交换的矛盾是什么,它是如何解决的

商品换中的基本矛盾是商品交换中卖者所需要的商品价值与买者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而一般等价物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基本矛盾。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或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

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世界分化成了两极,一极是具体商品,代表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代表的是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成了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产生,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

商品交换的作用:

1、从价值上看,商品交换是一个商品的价值用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并在同后者进行等量价值的交换中得到实现;从使用价值上看,是商品所有者让渡自己不需要的使用价值换回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通过交换,劳动产品进入消费过程,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2、使用价值可能用于交换的第一步,就是它超过生产者的直接需要而存在。当交换广泛发展时,有一部分产品专门为交换而生产出来,投入交换的商品数量和种类也增多了。

3、从商品界分离出一个第三种商品,它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最后,一切商品交换都以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商品交换采取了商品流通的形式,分成“商品—货币”的出卖阶段和“货币—商品”的购买阶段。

热点内容
诺信基金管理业务主要做什么 发布:2025-05-14 12:12:53 浏览:908
运营一款软件怎么签股权合同 发布:2025-05-14 12:08:27 浏览:495
广州为什么没有股票交易中心 发布:2025-05-14 12:07:44 浏览:727
股票退市后肯定是损失么 发布:2025-05-14 11:59:31 浏览:942
最大的股票交易软件 发布:2025-05-14 11:53:11 浏览:285
两只基金哪个收益高 发布:2025-05-14 11:41:28 浏览:594
601010文峰股份股票历史行情 发布:2025-05-14 11:26:47 浏览:936
退市的股票买得到吗 发布:2025-05-14 11:23:50 浏览:806
吉利金融逾期怎么办 发布:2025-05-14 11:17:23 浏览:593
退市后持有股票 发布:2025-05-14 11:12:16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