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什么利率下降
① 为什么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降低
扩张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是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恢复发展,为社会投资、生产、消费这些领域提供更多资金。分为一般性和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
一般扩张性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1.大幅度调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大幅度调降央行再贴现利率
3.积极从事公开市场操作(如人行入市做回购放出资金)
选择性扩张货币政策控制工具
1.调高证券市场融资比例与融券比例
2.延长银行消费贷款还本付息年限
3.道德劝说,鼓励银行多放款,少计较风险
4.开放部分禁制贷款项目,或扩大信用额度
您提问所说的“导致利率降低”,这个利率应该是指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的降低,比如现券买卖利率,质押式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
因为央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采用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逆回购等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手段,使得社会资金供应充足,也大大缓解货币市场中资金中短期需求,使得各个时限的资金借贷利率随之下降。
上述所说的利率,不同于社会居民所认为的利率。后者一般指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这个利率如果不是央行公告要求商业银行进行调整,商业银行不会主动下调。因为商业银行要靠较高的存款利率才能同其他银行竞争,获取更多的社会存款用于发放贷款而获利。而这个利润是通过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而得到的。现在央行允许各商业银行存贷款在法定的上下限幅度内自行规定。各银行为争取存款争相把存款利率上调至最上限就是这个道理。而贷款利率又会考虑银行自身吸收存款时的成本和目标利润,要一般不会下调,特别是在社会贷款需求量没有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总会保持现状,甚至上调至法定最大限。
② 1、为何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所谓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是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多的政策。那么对于央行来说,就是要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多。以增加社会总需求。
③ 假设经济体系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请问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利率,价格水平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经济体系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会使实际产出增加、利率下降及价格水平上升,具体分析如下:
1、“双松”的政策短期内会使实际产出增加,但在长期下会使产出回到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2、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二者抵消,取决于相对政策力度,利率总体水平要看具体情况确定。
3、“双松”的政策都会使刺激总需求增加,但在经济体系已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下,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极易引起通货膨胀。
拓展资料:
1. 实际产值是实际产生的价值,不管卖没卖都是实际的产生值。而销售收入是卖出的产品实现的价值,这个是实际产值的一部分。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2. 通货膨胀的定义分为两种:
“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
“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
3.当实际产出超出了充分就业状态下的潜在产出,也就是达到供过于求状态,那么人们的购买力就极度下降,从而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超出了它的实际需求量,从而影响了货币的贬值,导致市面上一些人们用不着的东西大量存在,构成了商品的极度浪费,于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因此造成利率下降及价格水平上升也在所难免。
④ 什么是扩张性货币政策什么是紧缩性货币政策
1、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2、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总需求的下降,会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降低通货膨胀率。
应答时间:2021-01-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会使汇率下跌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汇率下跌:财政收入减少(税收等下降),支出增加,刺激经济增长,人的消费增加,外贸进口增加,对外币的需求增加,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水平。税收的改变,可以纳入政府支出的变化中一起分析。当政府支出增加时,货币会升值,也是因为利率。政府支出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又有所增加,可引起利率上升,也就是汇率的升值。比较一下,虽然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却有不同的作用:货币扩张使货币贬值,而财政扩张使货币升值。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务等相关政府收入。一般这种大规模支出,需要融资发债,结果市场利率因为供求和资产流动性很大可能会被拉高。另外,因为套利行为,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话,汇率也会被拉高。扩张性货币政策:要把货币注入金融体系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央行回购市面上的债券或类似固定收益资产。回购交易会把货币注入到金融机构的账户里。这个回购的过程因为需求会拉高债券价格,利率下降。换个角度就是货币量增加,流动性大增,降低借贷融资成本,利率下降。自由资本进出,汇率也会被拉低。另外,很多时候两种政策会互动。比如说,扩张财政政策会让利率上升,那么央行想利率目标不变,就会采取扩张货币量让利率压回去。这里不同力度的扩张互动就会让利率有不同走向。最后,实证研究发现利率在零的时候,扩张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更大。
⑥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什么
凯恩斯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进而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这与供给学派的解释不同: 货币学派的解释是: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的相应变动,进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
(6)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什么利率下降扩展阅读:
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①货币需求函数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意指平均经常自愿在身边贮存的货币数量与决定它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变量(如财富或收入、债券、股票等的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并且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估算的函数关系。
②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
③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
④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经济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
⑦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是( );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应量较多地超过经济正常运行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7)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什么利率下降扩展阅读
主要具体措施
1、控制货币发行
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2、对政府的贷款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5、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⑧ 为什么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下降
紧缩银根(收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原因是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货币相对变的稀缺,货币的价格提升,自然利率上升。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息率上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利息率会下降。但由于价格水平会提高,而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因此利息率的下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8)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什么利率下降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和扩张型货币政策相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预期年化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⑨ 多选:一般来说,扩张的货币政策导致 A,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 C,收入减少 D,利率下降
如果必须是多选的话就是BD,其实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为目的,加大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利率下降可以理解为即人们存款不合适而都去投资,这样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从而使收入增加,但是这个说收入增加太宽泛了,不太严谨,比如你是指人均收入增加,即个人收入增加还是总收入增加。只能说D是正确的,B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