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和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连
㈠ 谁能告诉我,货币与货物的关系。货币与生产的关系。
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定的规律,在社会上每个人都必须要生活,而本身来说是有着市场而没经济可言,我们要从言先的人类开始产生市场而言。本身来说一个大型市场就是已物换物的行为成立的,因需要物品而去换,也太不实际了有人多有人少,这种换物行为太不公平等,人们就开始着想用如何的如何才让物品交换过程中公平化成立,先人们就开始用现在我们所说的中介物质来交换物品,第一次的演变就是以贝壳行式来交换物质,其先还是公平化的,后来有些人就是为了贪利,而不断的去捡那贝壳来“混水摸鱼”这时大家一个个都去捡那些贝壳结果市面上就多了很多的贝壳,因贝壳的大小不一也有导致点,最后的结果物品也变得没人换了,在说贝壳换多了也是种累赘很不方便,时间长了之后因市场交换的不公平而动乱不断;而后就是所谓的一个国家的帝王站出来开始印刷国家的货币来衡量物品的等价关系,由下面物品向上换取货币,久而久之市场的货币增多而市民,自然就没向上提供物品的需要了,而是直接在市场中流动,这样一来君主和印刷不断的产生货币,向下面交换货币,而有些贪利的人就会偷印刷货币,而有些人想着自己怎么辛苦的劳动,他们且一张张怎么轻易的出来,心理有些不服想着如何自己才能不用如此辛苦,而拥有报酬和财富,之后心理就往歪路想,这般人就是所谓的土匪,这时因民众们没防备抢了不少,之后国家因武器的需要,而让民众产生武器,要求国家的权来违护民众的利,因此在生成的过程中国家也在发展中,兵力也会因民众的需要也会不断的增多,国家因兵众们的增多而无力付应资金,之后当然首当其冲的是民众的税收了来持续兵众们军响了。
自古到今货币就是和货物紧密相连的,如若没有货币借用和传导,货物的运用就得不到公平的体现,而如若没货物生产和发展,那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强胜,货币也得不任何的体现和价值,现在显示币货的用处之地.。货币与货物的关系值:而我国就是货币与货物的交换值=权的制度管制管理企业发展目标和维护公民=职员的生产总产量与职员的销售总产量=货币与货物的交换值;市场经济和国家发展要靠权、货币、生产、货物,货物的价值是由货币来体现,而货物是生产和发展出来的,且要有权来管制社会和维护次序,权的管制和维护是要靠公民们的支柱和支撑,然后在由货币体现货物的等价关系。如若在此时一个环节出了错,那么市场经济就无法进展开来。比如像权制压大于产量的销售货物价值水平,那自然而然销售货物就要大于人均收入水平,而人均收入水平就要超过货币的发放速度了,与此同时就会产生货币供应的短缺和供应难问题,也就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导火索的出现。其他环节也如同各异,可别忽视如此的小环解,资金就是流动型的,资金和产量成一定的比例。
如同现在的中国的房产问题,也出现如此现象了,因房价是市场的需求,房价的不断增长而产生了市场上的每个环解都出现在导常,房价的增长而变成多方面的物质也会不断的增加。比如这个物价膨胀而就引发了资金在市场上周转不灵跟权有关或跟其他方面有关,因而引发了有些奸商为了抬高自己的物价而混水摸鱼故意把价格提高。接着就使民众们变得购物困难,因民众们所赚取的资金平均生活水平总数量根其物价成反比而变得购物难市场链条因而中断。如若让市民资金增多的话,而物价可是变动型的,而物价也会增加而上,贪念之心人人皆有;还有种危害就是资金大于物价值的话,就会引发资金增多,那多余的资金何处寻呢,这也是会让货币贬值,发展就变为无意义可言,货物也会逐渐的变少,那货物的价格因此而变得更贵重,这样也就造成新危机的出现。
现在如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危机属称泡沫危机。所谓泡沫危机就是因资金中断所引起的,像我们进货时把货物累积在货仓里,而货物供应过程中有只进不出的现象出现,就会造成资金短。因按美国的管理阶层来讲,其一:他们的这些货物大部分都是以高层消售人员为主;其二:他们的物价高过基层民众平均生活水平;其三:他们地势环境人流量比较杂资金交换也比交杂;因而使自己的资金链条断裂,跟其货物大量供应合作的国家也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危险,虽然我们中国也是跟美国货物大量供应合作国家,但是我们中国能为基层考虑,我们的产品可是在国外价廉物美的产品,赚取基层实际工资。如若国外用嫉妒的心理,用双重的制度来制约我们产品销售你们的地方,那你们就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是没有我们这些低销售产品来供应市场发展,那低层民众们以什么来维持生活基础呢?而你们国家大部分高都是高销售为主,根本让基层民众无法生存,连小小的生活保障都是不负存在的。你们只采取高销费高收入,如此高收入高销费,循环起也是在商家、厂家或高层阶级身上绕,而商家、厂家或高层阶级一定会以自己身的利着想,会赚点自己的利义,而变为资金运作为空或流能不开,而那些蓝领工资而跟其生活比例靠不上边,这样就形成资金只出不入现象,而蓝领人士们占比例一定会比高层阶级占的比例多多了,而且美国国家中各国人士都有,每个人都是要生活的,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一种人群是以高销费,而另一种为基本生活为主,这些资金收入也是一大笔不小的费用。而中国的销售基准为高低都销,我们讲究的就是多销多利,让币货流通起来为主,如期美国的政策双重税费加压下,那中国的货价毕将在你们国家上涨,而最后蓝领人士们跟本无法生存,而你们的经济更是无法上升,主要的就是货币与货物的流通才会使经济往上发展。
经济市场的货币与货物的等价关系,最主要的就是相互之间的流通。根市场经济和日常生活有关都要成相互的比例,如若一方超过别一方,将是无法流通的,就造成堵塞现象,否者市场经济下滑和社会状况将会出乱,如物价和货币在流通过程中要成相应的比例。说声大不敬的话,此种流通就如同我们人体似的,如若你的消费这关被者噻住了,那你就会胀得难受,然后食物不断的压制着胃,胃里食物压破着胃,使得人不喜欢吃,如要是长久之济人会缺失食物的供应而对生命造成危机,就如胀也有很多种,你是如何胀用什么药来治。经济也如同此事,因资金压破而周转不开或货物供应断开,而会使得经济条断裂而造就经济无法运行。
㈡ 货币的形成与发展
1、货币产生与发展趋势。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反映货币本质的概念。货币产生与发展从这一概念表述中可知,货币首先是商品,但它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特殊商品。
2、货币的出现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物品充当过货币,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过不间的支付手段。马克思从分析商品交换的发展及其有关的大且历史材料中得出科学论断:货币的根耳在于商品本身二即货币起像于商品。
3、货币产生与发展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优双重月性,从而也枕具有各种表现形式。使用价位的表现形式,即商品的自然形式;价位的表现形式,只有和其他商品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山来。并在其他商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
随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商品内在矛后的发展。价位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而在商品交换发展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简单价位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供参考。
㈢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关系是什么
区块链是指一系列数据块(即区块)连接而成的链条,连接的方式是:其中第N+1个区块中,包含第N个区块的哈希值。而且这样的数据块的链条,同时被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服务器节点所存储和维护,每个服务器节点都拥有一份区块链的完整拷贝。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的额另一种存在和流通形式,相对于现在流通的纸币和硬币而言,它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数字货币的合法存在的,是法定的,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诞生的。区块链是数字货币发行的底层技术,这也是两者之间的最直接的关系,它们是可以相互独立存在的。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㈣ 黄金与货币之间有直接关系吗
我个人认为黄金与货币是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的,而且他们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从布莱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其实就已经让黄金与货币直接挂钩了。很多人认为布莱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让黄金与货币脱钩,让黄金不会影响货币,但是恰恰是因为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黄金与货币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密,所以充分的证明了一件事情。
想要让任何一种货币取代黄金的价值根本是不可能的,有一句老话说的是,非常的有道理,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当经济出现危机当钱越来越不值钱。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当某个货币开始大量放水的时候,那么所有通胀将会出现这个时候,钱就会越来越不值钱。
黄金就会疯狂的上涨,因为人们知道只有拥有更多的黄金才能够拥有更多的确定性。很多经济学家一直致力于黄金和现金挂钩,就是为了稳定经济,为了让人们对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
㈤ 货币与信用的关系
信用与货币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的发展,为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创造了条件;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来表现,使价值可以从观念上独立于使用价值之外。而这种价值观念的强化,就为信用交易提供了可能,所以,货币是信用得以产生的一种原始的推动力。
其次,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使商品让波同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这种分离意味着商品的卖者要先让渡商品,然后才能获得出卖的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买者则可以先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作为未来所应支付货币的代表而赊购商品,形成了卖者作为债权人和买者作为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运动。对它的本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第一,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
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价值运动的形式有多种,而信用是通过一系列的借贷--偿还--付过程实现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同传统的对等转移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贷出方为债权人,借入方为债务人,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的统一。
第四,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在历史上,货币是信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换言之,信用在历史上以货币流通为其发展之基础。
㈥ 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使用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 )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 )的工具。 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 )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 )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 )铸币的过程。 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 )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 )的货币表现。 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 )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 )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 )。 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 )开始发行的。 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 )银行券的形式。 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 )提出了挑战。 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
A、铜 B、银
C、铁 D、贝 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答案:A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答案:B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 )
A、金银的稀缺 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
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 D、金银同为本位币 答案:D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答案:C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
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 答案:C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答案:B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C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C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
A、劳动价值说 B、货币金属说
C、货币名目说 D、创造发明说 答案:A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B、同货币价值成正比
C、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D、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 答案:C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特殊等价物 B、一般等价物
C、普通商品 D、特殊商品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
A、银行券 B、支票
C、活期存款 D、商业票据
E、定期存款 答案:ABCDE
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 )
A、赋税 B、各种劳动报酬
C、国家财政 D、银行信用
E、地租 答案:ABCDE
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
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
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 答案:ABCDE
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B、贵金属非货币化
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
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
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 答案:BCE
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E、价值尺度 答案:AE
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
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 D、确定技术标准
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 答案:ABE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 )
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 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㈦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物重点章节有哪些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基本知识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1、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3、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 4、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5、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 7、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8、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9、金属货币的优点:易于分割;易于保管;价值高,易携带。
10、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11、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银铸币是清朝末期才开始铸造。金铸币在我国较少铸造。 12、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4、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主要形式有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5、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
1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17、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称为“存款货币”。 1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9、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1990年之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推出自己的银行卡。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括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3、货币的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4、以货币形式贮藏的最大缺点就是收益较低。 第三节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3、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4、流通中的货币有主币和辅币。主币又称本位币。主币的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5、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主币为无限法偿货币。辅币为有限法偿。 6、在欧美,足值的本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制度。
7、国家货币制度类型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前三类统称为金属货币制度。
8、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法律规定白银为货币币材,用白银铸造的银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溶化;与银币同时流通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或等量白银;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9、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是英国。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11、纯粹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
1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 14、目前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后,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5、二次大战后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两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
1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又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实行固定汇率制。(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7、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8、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19、1974年4月1日,货币与黄金完全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20、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21、1991年1月1日,欧元诞生,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范例。
22、区域性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依据是蒙代尔提出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二、主要概念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国家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3、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4、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在商业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账户中存入的用于转账结算的货币
6、电子货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信用货币。即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也是信用货币。
9、计价单位: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10、交易媒介: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11、支付手段:在商品赊购赊销现象中,用于支付赊购商品款项的货币即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12、财富贮藏: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13、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14、货币单位: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15、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支付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收。
16、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17、主币:指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又称本位币。 18、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19、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20、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建立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三、要点领会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1)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须性。
(2)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一方面,私有制使私人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了私有属性,是他个人的私人劳动,由此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归他个人所有;另一方面,社会分工又使每个私人生产者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几种产品,而整个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是由所有的私人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的。因此,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于是,产生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商品价值论
确定商品的价值,马克思提出了价值的概念。即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抽象的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的价值质上相同,因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4)一般等价物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得到表现的。通过交换,价值取得了可以捉摸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价值形式。当某一种商品从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时,货币就产生了。
由此可看出,货币本身是一种商品,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这种商品也由此而具有了双重使用价值
因而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
4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到交换更加便利、安全和快速。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3、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易媒介的职能。商品所有者将其商品卖出,挽回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他所需要的商品。货币作交易的媒介为交易服务,这就是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4、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
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5、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5)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6、自由铸造的意义
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或者说,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7、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8、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 ;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不能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9、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1)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2)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5
(3)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10、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总量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1、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政府保证以1934年1月确定的35美元盎司黄金的官价向其他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兑换其持有的美元,其他各国政府则规定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根据本国货币法定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确定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兑换比率。
(2)实行固定汇率制。
(3)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对货币事项进行国际磋商,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 (2)“双挂钩”的规定使美元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状况中,即“特里芬难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日本等国经济迅速发展,突破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和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外汇收支出现大量逆差,黄金储备外流。
13、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
(1)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2)黄金非货币;
(3)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4)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㈧ 货币和商品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对吗
该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其实,货币的出现要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多。因为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后来,人们找到了克服交换困难的办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就成为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
㈨ 一国的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来源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
A、铜 B、银
C、铁 D、贝 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答案:A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答案:B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 )
A、金银的稀缺 B、生产力的迅猛提高
C、货币发行管理混乱 D、金银同为本位币 答案:D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答案:C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 )
A、金属货币的稀缺性
B、金属货币的价值稳定
C、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D、金属货币的易于保存 答案:C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答案:B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答案:C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C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
A、劳动价值说 B、货币金属说
C、货币名目说 D、创造发明说 答案:A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B、同货币价值成正比
C、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D、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 答案:C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
A、特殊等价物 B、一般等价物
C、普通商品 D、特殊商品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
A、银行券 B、支票
C、活期存款 D、商业票据
E、定期存款 答案:ABCDE
4、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 )
A、赋税 B、各种劳动报酬
C、国家财政 D、银行信用
E、地租 答案:ABCDE
5、对本位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B、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
C、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
D、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一个货币单位
E、本位币具有排他性 答案:ABCDE
6、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B、贵金属非货币化
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
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
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 答案:BCE
7、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E、价值尺度 答案:AE
8、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 )
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
C、规定本位币的币材 D、确定技术标准
E、规定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 答案:ABE
9、我国货币制度规定人民币具有以下的特点( )
A、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 B、人民币与黄金没有直接联系
C、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D、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E、人民币具有有限法偿力 答案:BCD
10、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 )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信用本位制
E、银行券本位制 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 答案:错误
2、金铸币本位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最稳定的货币制度。( ) 答案:正确
3、劣币驱逐良币律产生于信用货币制度的不可兑换性。( ) 答案:错误
4、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答案:错误
5、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 答案:错误
6、货币的产生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答案:正确
7、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
答案:正确
8、人民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 答案:正确
9、金属货币制发挥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币材金属贮藏。( )
答案:正确
10、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纸制货币。 ( )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
2、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
3、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4、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5、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参考答案〗
1、(1)支付手段的职能最初是由赊买赊卖引起的,货币作为补足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流通过程结束;
(2)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形式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赋税、地租、国家财政、银行信用等支付中发挥作用;
(3)货币的支付手段作为交换价值的绝对存在,独立的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1)货币制度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法令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规范的金属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准备制度的规定
3、(1)贵金属非货币化;
(2)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不兑现的银行券和银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3)信用货币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
(4)信用货币都是通过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4、(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
(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5、(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
(2)价值尺度为各种商品规定价格,表现商品的价值;流通手段是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当这两个功能由一种商来满足,这种商品就取得货币的资格。
(3)货币的其他职能以及货币相关联的诸范畴都是从这点展开。
五、论述题
1、试述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2、试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对货币本质的理解,许多学说各有论述,观点不一。货币金属主义把货币定义为财富,认为货币就是金属;货币名目主义则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价值符号或票券;凯恩斯把货币定义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制流通的国家创造物等等。这些观点多从经济现象的表面论证货币的本质,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却缺乏科学的解释。
(2)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认识货币的本质是具有科学性的。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认为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起根源在于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商品内在矛盾的冲突中可以得出交换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从交换的发展所引发的价值形态的演变中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表明货币与商品世界的对应关系,这一分析有助于理解货币的外在形式的不断变化并不改变货币的本质。
2、(1)货币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它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2)货币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
(3)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债权债务的清偿具有重要作用;
(4)货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和投资的重要工具。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上产生的银行业及整个金融业都是货币信用关系发展的的产物,对储蓄资源的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货币也能够通过利率机制对投资活动的进行刺激和对国民经济发挥作用。马克思称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㈩ 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交换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物货币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社会随着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出现,产生了剩余产品,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和人们需求的增加,出现了交换。商品便是随着交换的产生而产生的。
(10)什么和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连扩展阅读:
货币投资注意事项:
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五万元以上(含五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一万美元)的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
非自然人客户银行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两百万元以上(含两百万元)、外币等值二十万美元以上(含二十万美元)的款项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