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货币如何衍生货币供应量
❶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影响)
普通的货币供给决定公式是:M=m*B,其中M是货币供给量,m是货币乘数,B是基础货币。
M是通货与存款货币之和,与基础货币的关系相当复杂。即使在货币政策比较平稳时期,M与B之比也变化较大。即使在平稳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乘数也不稳定,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并不能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标。
❷ 为什么说基础货币被称为“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变动1元将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超过一元。求详细解
首先你要明白货币乘数的概念,当央行向市场以降低准备金或发行国债的方式增发货币时,这些货币会有一部分在市场交易中被再次存入银行,而银行又会将存款扣除准备金后贷放出去,导致市场上的实际货币供应量大于央行最初放入市场的货币量。这个放大比例叫做货币乘数,在确定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之后可以求出货币乘数,这时进行化简后可得货币乘数等于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基础货币就是央行留存的未流入市场的货币量。
❸ 基础货币对货币供应量有什么影响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即理论上的货币供应量。影响: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
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❹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概念吗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基础货币这一概念可分别从基础货币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简单来说,就是中央银行一共发行了多少人民币,这就是有多少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
❺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5%,高能货币增加10亿,货币供给增加多少若现金漏损率(公众持币倾向)为1/5,货币供给增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5%,高能货币增加10亿,货币供给增加200亿。
若现金漏损率(公众持币倾向)为1/5,货币供给增加160亿.
❻ 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货币供给即是货币总量,虽然说一个是流量而另一个是存量
M=B*V
式中M表示货币供给,B表示基础货币,V表示货币乘数
一般央行决定基础货币的数量,然后通过商行的贷款和投资等其他的资产业务来创造货币,也就是通过存款货币乘数可知
❼ 高能货币的基本介绍
从理论上讲,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❽ 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的问题 货币供应量=存款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基础
1、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有铸币对应的存款叫做原始存款。这部分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变成了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的增加正好抵销了流通中现金的减少。2、原始存款是与派生存款相对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商业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除按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保留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以外,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或购买证券。通过对原始存款的吸收和放贷,商业银行系统又可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扩张信用的基础。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这部分存款,以达到调节信贷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3、所谓狭义货币乘数也称之为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4、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5、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❾ 如何计算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9)高能货币如何衍生货币供应量扩展阅读:
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
作为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许多国家选择利率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是可测性强,二是可控性强,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高。
自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的总体关联度在增强,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应以其他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
其理由,一是认为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和货币乘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并且下降。
二是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货币量与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被削弱,因而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其实,货币乘数具有较强的可预测性。由于基础货币基本上是可控的,因而完全可以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即在预测货币乘数的基础上调控基础货币,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就可控性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是有效的。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货币供应量也具有可控性,因此有理由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