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可兑换货币是什么意思
㈠ 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是一个什么概念
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意思是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
相关介绍:
可兑换货币在对外贸易和非贸易经济往来中用作国际结算支付手段的货币。可兑换货币的发行国通常对其货币用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支付不采取限制性或歧视性措施,不实行多重差别汇率制。
在其他国家的要求下,有义务随时以对方可以接受的货币或黄金换回对方经常项目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
(1)对外可兑换货币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可兑换货币的发行国通常对其货币用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支付不采取限制性或歧视性措施,不实行多重差别汇率制,并且在其他国家的要求下,有义务随时以对方可以接受的货币或黄金换回对方经常项目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
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一般都可以自由兑换。金本位制崩溃以后,由于出现国际收支危机,许多国家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加以限制。
可兑换货币的核心问题是货币兑换权。货币兑换权是无限制的。货币兑换权是国家有关法律保证的权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可兑换货币
㈡ 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是什么概念
自由兑换货币内涵:
当一种货币的持有人能把该种货币兑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限制,则这种货币就被称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所谓自由兑换,系指: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说,这种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随时可以无条件地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对方亦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政策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性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即参加该协定的成员国具有无条件承兑本币的义务。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中主要有:美元(USD)、德国马克(DEM)、日元(JPY)、瑞士法郎(CHF)、法国法郎(FRF)、意大利里拉(ITL)、荷兰盾(NLG)、比利时法郎(BEU)、丹麦克朗(DKR)、瑞典克朗(SKR)、挪威克朗(NKR)、奥地利先令(ATS)、港币(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新西兰元(NZD)、新加坡元(SGD)。
1999年,欧元(EUR)正式流通之后,成为欧元区正式的流通货币,也成为世界上可以美元想抗衡的自由兑换货币。同时部分欧元区国家的货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㈢ 什么叫可兑换货币现在全球有哪些什么叫做硬通货
自由兑换:亦称货币可兑换。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货币区的居民不受官方的限制,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用于对外支付或作为资产来持有,包括货币完全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
硬通货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外汇管制程度不同,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低,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汇价坚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习惯称其为硬通货。
与硬通货相对的是软通货。它是指币值不稳、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由于货币发行过度,货币含金量或购买力不断下降,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也会不断下降。此外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也会使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下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常把这种币值不断下降、汇价呈疲软状态的货币称为软通货。
实际上,硬通货与软通货只是相对而言,它会随着该国经济状况和金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美元,在上世纪50年代是硬通货,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由于美国的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汇价呈下降趋势,美元由硬通货变为软通货。80年代初,美国实施高利率政策和紧缩银根政策,美元汇率不断上浮,又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硬通货。
此外,硬通货和软通货还有另一层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融市场上某些不实施外汇管制、可以自由和无限地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被称作硬通货。软通货则是指实施外汇管制、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和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
㈣ 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基本简介
可自由兑换货币指一种货币的持有人能把该种货币兑 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任何限制,这种货币被称为可自由 兑换货币。
就是一个国家在其对外交往中,完全以外币计价结 算,没有外汇市场,既不实行本币对外币的兑换,也不公布本币对 外币的汇率,外币与本币完全处于隔绝状态。这种完全不能兑换的货币很少。另外,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有限度自由兑换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凡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 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各种限制的货币,均属于有限度的自由兑换 货币。这种货币通常有一个以上的汇率,同时对外汇交易也有所限 制。如规定只有非居民才能自由地将该国货币转换成其他货币,而 本国居民非经批准,不得随意将本币换成外币。有些国家规定,在 从事与商品贸易和劳务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中,货币才可以兑换, 从事其他交易的则不能兑换等。货币的兑换实际上是货币和劳务的交换。一国货币能否兑换, 并不取决于该国政府及货币当局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该国进 出口能力及进出口的自由程度。
因为一国货币如能自由兑换,实际 上意味着该国居民可以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购买 别国的商品和劳务。也意味着别国居民能通过兑换,取得对该国商 品和劳务的购买权。反之,如果一国禁止本国人随意购买别国的货 物和劳务,或禁止外国人随意购买本国的货币和劳务,这种货币就 不能称为可自由兑换货币。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也就是说,这 些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主要有:美元、德国马克、 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时法郎、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奥地利先令、港元、加拿 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等。
㈤ 人民币自由兑换什么意思
自由兑换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指一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为外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一个会员国只要对贸易和非贸易的支付不加限制,不采取差别性的多种汇率措施,以及在另一会员国的要求下,可以随时换回对方所储备的本国货币,就是自由兑换,该国货币即为自由兑换货币。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指RMB可以自由兑换为外币。就是别的国家可以将人民币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
㈥ 可自由兑换货币是什么概念有哪些货币属于可自由兑换货币
可自由兑换货币指一种货币的持有人能把该种货币兑
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任何限制,这种货币被称为可自由
兑换货币。
就是一个国家在其对外交往中,完全以外币计价结
算,没有外汇市场,既不实行本币对外币的兑换,也不公布本币对
外币的汇率,外币与本币完全处于隔绝状态。目前,这种完全不能
兑换的货币很少。另外,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有限度自由兑换
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凡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
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各种限制的货币,均属于有限度的自由兑换
货币。这种货币通常有一个以上的汇率,同时对外汇交易也有所限
制。如规定只有非居民才能自
可自由兑换货币
由地将该国货币转换成其他货币,而
本国居民非经批准,不得随意将本币换成外币。有些国家规定,在
从事与商品贸易和劳务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中,货币才可以兑换,
从事其他交易的则不能兑换等。
货币的兑换实际上是货币和劳务的交换。一国货币能否兑换,
并不取决于该国政府及货币当局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该国进
出口能力及进出口的自由程度。
因为一国货币如能自由兑换,实际
上意味着该国居民可以自由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购买
别国的商品和劳务。也意味着别国居民能通过兑换,取得对该国商
品和劳务的购买权。反之,如果一国禁止本国人随意购买别国的货
物和劳务,或禁止外国人随意购买本国的货币和劳务,这种货币就
不能称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目前,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也就是说,这
些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主要有:美元、德国马克、
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荷兰盾、比利时
法郎、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奥地利先令、港元、加拿
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等
㈦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什么意思
资本项目指任意资本(无论投资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外资本市场),可以自由兑换成该国货币资本。目前中国实行外汇管制政策允许生产资本兑换,比如IBM要在中国投资建设电脑组装厂,这笔投资是可以从美元转换成人民币来投资的,但是如果IBM想在深圳交易所买入20亿美元的长城电脑(中国大陆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是不行的,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允许这2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这样限制的结果就是大陆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股票(所以才搞了一个QDII),国外投资者无法直接投资A股市场,和国内债券市场(所以才搞了一个QFII)。
除了资本项目还有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是指本国与外国之间经常发生的并且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占主要地位的国际收支项目.它分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三项。
(1)贸易收支。又称有形贸易收支,包括进口和出口贸易收支。
(2)劳务收支。又称无形贸易收支,包括运输、保险、通讯、旅游等各种服务收支,以及由于资本输出入、信贷和投资引起的利息、股息和利润的收入和支出。
(3)转移。是指单方面无对等的交易。又称单方面转移,包括单方面汇款、年金、赠与和援助等。
人民币资本项目
一般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长期资本是指合同规定偿还期超过1年的资本或未定偿还期的资本(如公司股本),其主要形式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政府和银行的长期借款及企业信贷等。短期资本指即期付款的资本和合同规定借款期为1年或1年以下的资本。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需要避免国际收支的过度逆差或顺差,可以维持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
途径步骤
货币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实行对外货币开放,同时,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内经济相对自由为前提的。国内经济自由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作为连接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桥梁的货币自由兑换才具有更为可靠的和扎实的基础,国家保证的民间通货兑换权才更有保障,其范围才更广阔,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促使外资企业进入外贸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等重要的产业,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必须谨慎而积极地推进:
在“有序、积极、稳妥”的开放原则下,首先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即使实现了完全可兑换,在必要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实行必要的资本管制。因此,人民币可兑换的总体战略是有序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既不应过分超前,也不能错失良机而滞后。在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紧迫性已提到议事日程。根据国际上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成功的经验,具体可采取“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方针。
根据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开放的步骤一般为:先放宽长期资本流动入不敷出的管制,再放宽短期资本流出入管制:先放宽对直接投资的管制,再放宽对间接投资的管制;先放开对证券投资的管制,再放开对银行信贷的管制;先放开对境外筹资的管制,再放开非居民境内筹资的管制;先放开对金融机构的管制,再放开对非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人的管制。
我国可采取的步骤为:容易的即不影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平衡的,可在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后就可放宽,影响经常项目平衡,影响资本频繁移动的,可先试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有的可逐步放宽。在促进资金流入方面,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可逐渐实行外国直接投资的汇兑自由;可逐步适当放宽外国投资者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加大证券资本的流入;逐步放松国内企业向境内外资银行融资的限制。在对待资本流出方面,应放松境内居民机构对海外投资;适当允许境内金融机构向非居民融资;谨慎对待非居民金融机构在我国境内筹资。
从国际上货币可兑换进程来看,在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后,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大体要10年时间。1993年10月,在人民币汇率并轨前,我国承诺在2000年以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并已在1996年12月1日提前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鉴于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比预定计划提前完成,因此按此时间推算,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在2015年左右完成。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走向国际化的时间大体为15—25年,只会提前,不会推后。届时,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减少了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依赖,使外商更多地通过中国金融机构结算,这必然推动我国金融机构在世界上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的铸币税和储备货币职能的扩大,将提高人民币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我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增强。同时,必将对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作出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学者观点
郭树清: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条件有利
2012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际证监会组织第37届年会上发表演讲,郭树清发表了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演讲,就资本市场开放路径、可兑换实现程度评估、开放路径利弊,以及前景展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昨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出乐观预期。他说,现阶段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利”,应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他指出,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各方面的条件也非常有利。要按照准确定位、权衡利弊、控制风险、抓住重点、注重实质的思路,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目前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按照名实相符的原则,开正门,“暗翻明”,清理有关的法律文件;二是向国际社会澄清相关原则的适用差异,说明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的特殊紧密联系,逐项评估资本账户真实情况,尽快达成新的共识。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势必会为国际金融体系重建和世界经济秩序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30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走过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始终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引进外资有效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香港等地区成为资本双向流动的桥梁和屏障;证券市场通过渐进迂回方式实现了高度开放,等等。这条开放路径在总体上适应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郭树清说,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具有高度重视“绿地投资”、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有效建立“防火墙”机制、从涉外经济部门开始、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等优点,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但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资本和金融市场体系发展不平衡,市场运行效率和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如何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必须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郭树清说,多年来,中国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工具可兑换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事实出发进行考察,初步评估结果是:中国资本项目中事实上可兑换的有16个子项,基本可兑换的有17个子项,部分可兑换的有7个子项,没有完全不可兑换的项目,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大大高于IMF等相关机构的评估结果。
他强调,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标准,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必须根据各自对外资开放的具体路径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应当十分审慎地对待所谓“完全自由可兑换”,这个概念所描述的状态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任何国家,资本项目可兑换都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管控措施。特别是当国家经济和金融部门受到跨境资本流动冲击、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时,也确需采取必要的临时性管制措施。这一点,在此次金融危机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必须将此作为重要的基本原则,同时及早修正过去的错误理念。
㈧ 什么是货币 自由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Currency
Convertibility)是指在一个统一的或健全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可以通过某种兑换机制自由地交换。
货币自由兑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货币自由兑换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它反映的是一国对内与对外结合的货币经济关系,以及一定时期里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货币关系。
货币的可兑换性(convertibility),可追溯到早期的各种金属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但货币的自由兑换,传统上认为源于金本位时代。进入19世纪,西方各主要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在这一制度下,货币可在国际间不受限制地自由兑付、流通,这就是所谓的货币自由兑换。这种货币自由兑换是金本位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或典型特点。
㈨ 可兑换货币是指什么,现在具体有哪几种货币是可兑换货币
当一种货币的持有人能把该种货币兑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限制,则这种货币就被称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规定,所谓自由兑换,系指: 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也就是说,这种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随时可以无条件地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对方亦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不施行歧视性货币政策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在另一成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在经常性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即参加该协定的成员国具有无条件承兑本币的义务。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规定,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货币被认为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中主要有:美元(USD)、日元(JPY)、瑞士法郎(CHF)、欧元(EUR)、港币(HKD)、加拿大元(CAD)、澳大利亚元(AUD)、新西兰元(NZD)、新加坡元(SGD)。
㈩ 什么是外汇对内可兑换,对外可兑换
对内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国内自由持有外币资产,并可自由地在国内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资产。对内可兑换有利于杜绝外汇黑市和促使外汇资源流入银行系统。对外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境外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自由对外支付。对外可兑换的目的和实质是消除外汇管制。通常所说的可兑换是指对外可兑换。
拓展资料
货币可兑换是指一国货币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货币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权利。
货币可兑换包括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
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一国对经常项目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并不得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或者多重货币制度。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可以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在资本项目上也可以自由兑换。
可兑换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简称。可以自由兑换成外国货币,并能在对外贸易和非贸易经济往来中用作国际结算支付手段的货币。可兑换货币的发行国通常对其货币用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支付不采取限制性或歧视性措施,不实行多重差别汇率制,并且在其他国家的要求下,有义务随时以对方可以接受的货币或黄金换回对方经常项目往来中所结存的本国货币。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一般都可以自由兑换。金本位制崩溃以后,由于出现国际收支危机,许多国家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加以限制。
特征
1、它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
2、它对国际性经常项目(即贸易与非贸易项目)的支付不受限制;
3、该货币国的管理当局不采用或不实行多种汇率制度或差别汇率制度。
对内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国内自由持有外币资产,并可自由地在国内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资产。对外可兑换是指居民可以在境外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自由对外支付,但并一定意味着居民可以在境内自由持有外汇资产和兑换外汇。通常所说的可兑换是指对外可兑换。
通常所说的货币完全可兑换,是指一国同时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可兑换主要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可兑换货币的核心问题是货币兑换权。货币兑换权是无限制的。货币兑换权是国家有关法律保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