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水平上升表示什么货币供给
Ⅰ 宏观经济学 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 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如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等,则会下降.
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 (MS) 与一般物价指数 (P) 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公式表示为: 实际货币供给=MS/P。
在存在未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增加名义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从而增加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收入水平。但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名义货币增加只会暂时地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对应一度增加的商品和劳务量),但价格上涨最终使实际货币供给恢复原量。
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m)是根据商品总价值(g)、货币流通速度(v)测算的。则有m=g/v,v为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即转手的次数(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
因为纸币是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它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退出流通。在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均衡状态下,货币速度增大,实际上是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货币不会退出流通,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会改变,实际上造成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接下来会导致就是物价上涨。
供参考。
Ⅱ 价格水平上升为什么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
价格上升时,同样数量名义货币的价值就会下降,不足以购买和以前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为了将以实物形式体现的所持有货币数量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人们将会希望持有更多数量的名义货币(物价水平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是在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出现新的转换和外向度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发生的,结果导致总量、结构和国际因素交织混杂在一起,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大了识别通胀原因和分析通胀机制的难度。
(2)价格水平上升表示什么货币供给扩展阅读:
实际货币供给注意事项:
以流动性的大小,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程度高,即在流通中周转较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反之,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M1/M2表明侠义货币供给相对于广义货币供给的比重。
当M1/M2的值趋于增大,表明代表现实流通的货币,即现实将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在广义货币供给量中的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反之,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减弱。
Ⅲ 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人们名义收入的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第二,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为了保持一定量的财富,人们必然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第三,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 第四,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因此,净出口减少。 在影响供给的其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同方向的关系。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或者说: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降低,因而实际利率会上升。。怎么解释这句话
楼主,你所说的还是西方经济学(宏观)和货币银行学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初级,宏观)。有个式子:M/P=m,叫做实际货币量或实际货币余额。我是金融学 专业刚毕业的本科生,货币银行学的知识有些遗忘了。我可以提示楼主:
1.可以在看看费雪方程式 的概念和公式,以及它的假定,要知道,无论什么 理论,前提假定是重中之重,如果只关注结论,就可能引起偏差甚至断章取义。结论只能在前提假定的分析框架中成立。任何一个假定被取消,其结论就可能不再成立。所以,楼主可以看看费雪是不是认为当价格变动时,名义货币量也在变,或者有什么其他的经济运作机制,如果货币需求是不是也在变,然后最终总的效果是实际利率不变,看看费雪是怎么解释的。
2.凭我的印象,在货币银行学中,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中讲了不少货币需求和供给模型,其中就包括费雪的,费雪的理论也是比较传统的。楼主可以参考黄达老师的货币银行学教材。
3.实际利率变不变,要看用哪一种理论去解释,去模拟,你用的是费雪的,此外还有凯恩斯的,弗里德曼的等等。不要一叶障目。
4.在一个经济社会中,货币名义量用M表示,你应该学过货币银行学,有什么口径之分,如M1,M2之类的,回去要仔细了解。但是,现实生活中,你手中持有的钞票到底有多强的购买力呢,换句话说,你手持一块钱,在2010年可以买到2个大馒头,那么到了2011年,由于同质的大馒头价格涨了,你可以只能买到一个半大馒头了。所以,我们要用M/p来衡量一个经济社会,实际供应的货币或者说购买力是多少,这就是实际货币余额。楼主要牢记,只要提到“实际”,你就要联想到社会中真正的产出,而不是那些纸质的钞票和简单的账面货币符号,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社会产出的产品(包括日用品,各种服务等等),钞票和账面符号仅仅是中介,是一个交换 中介,是通货。如果社会产出为零,那么所有货币都没有价值。所以,“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需求”一定要和实实在在的社会产出相联系。
我现在已经工作了,实在没有精力再去翻课本帮你查了,希望楼主能查有所获。谢谢
Ⅳ 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上升,为什么呢
价格水平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造成的,即通货膨胀,国家在宏观调控上采用减少货币供应的方式,加息(利率上升),就是控制货币供应的一种有效手段。
拓展资料:
价格水平是将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某一项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所有价格用同度量因素(以货币表现的交换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期所有这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综合的平均价格指标。
在表现形式上虽然可以用货币量进行表示,但非常抽象。 比如,某市2002年9月份全市鸡蛋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87元,10月的价格水平为每公斤4.53元。用10月份的4.53元减去9月份4.87元,可以得出该市全市鸡蛋价格水平10月份比9月份减少0.34元。
价格指数的种类主要有:
①根据所反映的商品种类范围,可分为反映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单项商品价格指数;反映某类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分类商品价格指数;反映全部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商品价格总指数。
②根据对比的不同时期,可分为各个时期商品价格同某一固定时期商品价格对比的定基价格指数;各个时期商品价格同它前一时期商品价格对比的环比价格指数;用报告期某一时点商品价格同过去某一时点商品价格对比的时点价格指数。
③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加权算术平均价格指数;加权调和平均价格指数;简单几何平均价格指数。
由于价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价格水平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其中反映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变动,是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生产性因素。同时,影响商品价格形成的其他各种因素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价格水平起作用,但它们的作用范围及特点有所不同。
如币值的变化,一般会对所有商品价格都产生影响;个别商品的价值量或供求关系的变化,只对该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家政策则会因其内容或具体变更的不同,而对个别商品价格或对所有商品价格发生影响。
各种不同商品的价格或处于流通不同环节上的同类商品价格,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往往会带来横向或纵向的连锁反应。这种反应,有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因素抵消;有的则会在价格水平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各种商品价格变动的不平衡,引起它们之间价格比例关系发生变化。当各类商品中的价格上升部分与价格下降部分不能相互抵消时,就会导致社会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的变动反映着国民经济的状况,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Ⅵ 为什么物价总水平上升货币供给会减少
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是物价上涨的两大基本动力。
在实际供求总量及结构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供给的增加会推动价格水平上涨。当前统计制度中货币供给是现金与存款之和,与交易性货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货币供给的流向看,部分货币以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沉淀于流通领域之外,部分货币供给以房地产贷款和客户保证金方式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是影响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6)价格水平上升表示什么货币供给扩展阅读:
物价总水平上升注意事项:
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综合加权平均水平。一般物价指数反映范围广泛的商品综合价格的变动情况,即一般物价水平变动。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山东、河北、河南三省蔬菜产量占全国产量近40%,海南反季节蔬菜有78%销到外地。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Ⅶ 什么是cpi,cpi与货币供给有什么关系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又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cpi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
cpi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7)价格水平上升表示什么货币供给扩展阅读
货币供给影响因素: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
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货币供给是否适当会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货币供给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不足又容易引起通货紧缩。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Ⅷ 为什么价格水平提高,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因为价格水平升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就会增多,如果不在发行的货币,实际供给就会减少。
拓展资料:
影响价格的五大因素及措施:
1、价值决定价格。
2、供求影响价格。
3、国家政策影响价格。
4、消费心理影响商品价格。
5、地域条件、天气、生产条件等等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财政收支平衡,说明国家掌握的集中化资金来源同对资金的需求、国家掌握的产品同对产品的需求以及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是适应的,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正常,币值和物价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市场物价稳定是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需三者综合平衡的反映。
价格的作用主要有:
价格是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指示器借助于价格,可以不断地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调节资源的配置方向,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在市场上,借助于价格,可以直接向企业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各企业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组织生产经营。与此同时,价格的水平又决定着价值的实现程度 ,是市场上商品销售状况的重要标志。
而当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价格过高时,消费者也就可能作出少买或不买这种商品,或者购买其他商品替代这种商品的决定。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动起着改变消费者需求量、需求方向 ,以及需求结构的作用。
价格水平 与 货币需求的关系?
用货币供给需求曲线来理解“the price level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money demand".
当money demand右移的时候,即increase in money demand,则the equilibrium price level提高,表示增加。由此,对于货币的需求的增加将带动货币的价格上涨。
而”expectation of inlati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money demand“,
很好理解,对inflation的预期,即人们认为在未来将会出现通胀,钱不值钱,理性人将抛售货币,转换成可以保值增值的东东,如房屋。因此,将影响货币需求。
总结,对物品的需求将带动对货币的需求,将推动货币价值的上升;然而,若货币的上升没有匹配的商品的话,导致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这种预期将减少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Ⅸ 为什么价格总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呢
1.价格总水平上升,也就是说东西卖得贵了,东西贵了就表示钱不值钱了,那么钱这种货币贬值了之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钱来换取物品,物品内在的价值是不会变,所以使人们的货币交易需求增加。
2.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用钱来换取物品,可是价格总水平上升,需求降低了,即使用更多的钱换物品,不也还是货币交易需求降低了吗? 价格总水平上升就是以前100元的东西要200元了,其实这个时候人对物品的需求是不变的,但是钱在贬值啊,你再把钱存在手里可能200元都买不了了,或许要300、400了啊,钱贬值了人们就会想要把钱换成保值的物品,尤其像是金银这种东西啊,这个时候货币的交易就要往上涨了,需求就增加了。 这是因为物价上涨,持有货币就意味着时时刻刻遭受货币贬值的损失,而把货币换成黄金、房产等其他实物,却能保值,甚至有收益,因此在通胀的时候,人们往往不愿意持有货币。
拓展资料:
1.通货膨胀(inflation)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一国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两方面。货币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利率汇率手段调节经济;非货币政策包括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贷款膨胀,国际贸易中出口顺差长期过大、外汇储备过高,投机垄断、腐败浪费提高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