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实际货币需求与什么有关

实际货币需求与什么有关

发布时间: 2022-05-29 06:57:11

㈠ 请简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如下:

1、收入

在市场经济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货币支付。一般来说,收入提高,说明社会财富增多,支出也会相应扩大,因而需要更多的货币量来满足商品交易。

2、价格

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

3、利率

由于利率的高低决定了人们持币机会成本的大小,利率越高,持币成本越大,人们就不愿持有货币而愿意购买生息资产以获得高额利息收益,因而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利率越低,持币成本越小,人们则愿意手持货币而减少了购买生息资产的欲望,货币需求就会增加。

4、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转手次数。动态地考察,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就是货币的总流量,而货币总流量是货币平均存量与速度的乘积。在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速度的加快会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量。反之,货币速度的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求量。

5、金融资产选择

各种金融资产与货币需求之间有替代性。所以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公众的资产多样化选择,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减都有作用。

6、其他因素

如体制变化,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变化、财政收支引起的政府货币需求的变化、信用发展状况、金融服务技术与水平,甚至民族特性、生活习惯等都影响我国的货币需求。

(1)实际货币需求与什么有关扩展阅读:

货币需求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安全需求。

1、交易性货币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2、预防性货币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密切的关系,当利率低,人们持有的成本低,人们就会持有较多的货币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当市场利率足够高,人们可能试图承担预防性货币减少的风险,将这种货币的一部分变为生息资本,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息。

3、投机性货币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

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4、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

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㈡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货币需求的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影响人们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

1、人们的实际收入

人们需要货币,首先是为了开支。而人们支出水平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实际收入越高的家庭,支出水平也越高,因而需要的货币数量也越多。可见,货币需求是和实际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化的。若用Md表示需要的货币量,持币量在实际收入Y中的比率为k,则Md=kY。

2、商品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因此,人们需要的货币实际是需要货币具有的购买力,或货币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如果某人原来持有l000元货币,现在若所有商品价格上升了一倍,则现在他必须持有2000元才能买到原先数量的商品,如果仍只有l000元,则他只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一半。可见,当价格水平提高时,为了保持原先持有货币的购买能力,他需要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必须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称之为实际货币需求量。若用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用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用P表示价格水平或者说价格指数,则md=Md/P。

3、利息率

每个家庭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财富数量总是是有限的。人们必须决定他所拥的那笔财富的形式。他们也许想以拥有一定数量货币来拥有这笔财富,但如果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的比例越大,则以其他形式(如证券、实物资产等)拥有财富的比例就越小。以这些其他形式拥有财富会给他带来收益,例如,以房地产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租金,以债券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利息,而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则会丧失这种收益。这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若某人有价值1万元财富,如购买债券或股票,则可得到利息或股息收入或红利收入。为方便起见,假定把所有非货币资产统称为债券,则债券年利率为10%时,手持10000元货币一年的损失或者说机会成本就是l000元,年利率为5%时,持币一年成本即为500元。显然,利率越高,人们越不愿意把很多货币放在手中,或者说对货币需求量就越小。这就是说,货币铺求和利率是反方向变化的。若用r表示利率,实际需要的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md=-hr。

㈢ 货币需求有哪些,各受什么因素影响

1、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2、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①交易性货币: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②预防性货币: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密切的关系,当利率低,人们持有的成本低,人们就会持有较多的货币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当市场利率足够高,人们可能试图承担预防性货币减少的风险,将这种货币的一部分变为生息资本,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息。
③投机性货币: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④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应答时间:2021-03-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㈣ 影响货币供求的因素有哪些

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的货币供求解释通货膨胀表示流通中货币过量增长。结果一是物价水平上涨,二是单位货币贬值。什么因素决定货币价值?回答是供求关系。假定货币供给被中央银行决定。决定真实货币需求量因素之一交易动机;名义货币需求与物价正相关。由于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所以名义货币需求与货币价值存在反向关系。经济含义:物价上升时,人们仍需要利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如果实际交换物品和劳务数量不变,或变动幅度小于物价上升幅度,人们对名义货币需求量会上升。交易方程式之一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用一个定义式表达货币与价格之间联系。钱会被花掉,并且钱在一定时期内还可能被多次换手,换手次数代表货币流通快慢。利用宏观数据可以计算一国经济中流通的货币一年内购买物品和劳务的平均换手次数,称作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ofcirculation),表示一年内一个国家货币存量被用于购买经济中的产出量的平均次数

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角度

1.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越大,对货币的需要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2.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商品供给一方面决定于产出的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人们对它的需求,只有真正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供给,才会产生真实的货币需求。商品供求结构在经常发生变化,因而货币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颚?

3.价格水平。对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付总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进行的,价格水平越高,需要的货币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4.收入的分配结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实际上是各部门因对其所分配到的社会产品或收入进行支配的需要而发生的。。收入在各部门分配的结构,必然决定货币总需求中各部分需求的比重或结构。颚?

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单位货币所实现或完成的交易量就越多,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少;反之,货币流通速度越慢,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多。颚?

6.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 信用制度和信用工具越发达,对货币的需要量将越少。

7.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如:人口密集地区,货币需求量就大,人口的就业水平提高,货币需求就会增加;生产周期长的部门占整个产业部门的比重大,资金周转慢,对货币的需求量就大;社会分工越细,进入市场的中间产品越多,经营单位也越多,货币需求就越大;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越好、货币支付所需的时间越短,货币周转速度越快,对货币的需要量就越少,等等。

(二) 微观角度

1.收入水平。家庭和个人一定时期内的收入水平,机关、团体的收入水平、企业的收入水平是决定他们为各种交易和财富贮藏,为各种营业活动开销而持有货币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以货币形式保有资产总量也就越多。

2.收入的分配结构。在收入量既定时,收入的分配结构不同,将影响持币者的消费与储蓄行为,由此对交易和贮藏的货币需求发生一定影响。如:一个家庭或个人,原来以工薪为主要收入来源,后又加进了额外劳动报酬等其他收入,使其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可能使他原来的货币需求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如减少用于购置商品的货币需求,增价加用于预防或投资谋利的货币需求等;又如:一个企业的收入分配中,当改变了原有的上交税金、支付职员报酬、支付股息、提高公积金等各部分比例后,其货币需求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3.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这一般是市场供求状态的反映,即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趋于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越于下降。这种市场供求状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预期而产生的。如:商品供应短缺,会使人们产生物价上涨预期,要求以实物代替货币,用于贮藏的货币需求减少。颚?

4.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银行存款利率、债券利率、股票收益率等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存在,使持有货币产生了机会成本,利率和各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就越不划算,因而会减少货币需求;反之,货币需求会增加。颚?
5.心理和习惯等因素。如人们的消费倾向上升时,对应于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就会上升;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习惯于运用支票账户来完成其收付活动时,货币周转速度就会提高,货币需求量就会减少。参考资料:《货币银行学》

影响货币乘数的变量在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中简化为两个:存款准备金比率(D/R)和存款与通货的比率(D/C)。由方程式可看出决定货币存量的三个因素即是H、D/R和D/C,他们称之为“货币存量的大致的决定因素”。
从基础货币来看,它是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它们之所以还被称为高能货币,是因为一定量的这样的货币被银行作为准备金而持有后可引致数倍的存款货币。弗里德曼——施瓦兹认为高能货币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能随时转化为(或被用作)存款准备金,不具备这一特征就不是高能货币。
弗里德曼——施瓦兹利用上述分析方法,检验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高能货币量的变化是广义货币存量长期性变化和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D/R比率和D/C比率的变化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货币运动有着决定性影响,同时D/C比率的变化还对货币存量长期缓慢的周期性变化起重要作用。

㈤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论
交易需求
预防需求
以上两种主要是用来进行日常交易和预防意外性支出的货币需求,主要与收入水平有关

投机需求,主要是为拥有投资需求所保留的货币,和利率有关

二.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论,求是就是一楼的回答
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论,公式比较复杂,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是永久收入

㈥ 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货币需求量(monetary demand)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或存款) 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数量。

货币的动机:

1、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他把交易动机又分为所得动机和业务动机二种。所得动机主要是指个人而言,业务动机主要是指企业而言。基于所得动机与业务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凯恩斯称之为货币的交易需求。

2、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

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中保存的货币,其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一般事先可以确定。

但是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机会。为此,人们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中,这类货币需求可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

3、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因为货币是最灵活的流动性资产,具有周转灵活性,持有它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进行金融投机。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称之为货币的投机需求。

由于交易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加上出于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构成了货币总需求。

(6)实际货币需求与什么有关扩展阅读

货币四种需求

1、交易性货币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2、预防性货币

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密切的关系,当利率低,人们持有的成本低,人们就会持有较多的货币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当市场利率足够高,人们可能试图承担预防性货币减少的风险,将这种货币的一部分变为生息资本,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息。

3、投机性货币

投机性货币需求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分为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名义货币需求和剔除价格影响下的实际货币需求等两种形式。

凯恩斯在凯恩斯总模型中指货币是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货币的“投机需求”(ls)并非是为了投机的资产,而是为了降低损失风险而以货币形式保值的资产。货币的“投机需求”有机会成本。

4、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进行不可预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动性。这是必须的,因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状况是不确定,不能准确预知。

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实际范围就越大,即可预见的交易数额越大。另一方面,必须的更新购买和维修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货币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独立的,一般被简化归入了“交易需求”。

㈦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水平

收入状况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一因素又可以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间隔两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当居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

当其收入减少时,他们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减少。如果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延长,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相反,如果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缩短,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减少。

(二)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msume--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总额在收入总额中的比例,而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假设人们的收入支出除了消费就是储蓄,那么,与消费倾向相对应的就是储蓄倾向。在一般情况下,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变动的方向一致,即消费倾向大,货币需求量也大;反之亦然。

(三)利息率水平

在市场经济中,利息率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在正常情况下,利息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利息率下降,货币需求增加,利息率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关系。造成利息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关系的原因是:

第一,货币市场利息率提高,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息收入),因此,货币需求趋于减少;相反市场利息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减少,货币需求趋于增加。

第二,市场利息率与有价证券的价格成反向变动,利息率上升,有价证券的价格下跌;利息率下降,有价证券价格上升,这样公众的持币愿望与利息率成反比,与有价证券的价格成正比,公众的持币愿望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四)信用的发达程度

如果一个社会信用发达,信用制度健全,人们在需要货币的时候能很容易地获得现金或贷款,那么整个社会所必需的货币量相对于信用不发达,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社会所必需的货币量就少些。

(五)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

这三个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若以M代表货币需求量,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M=PQ/V。 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六)公众的预期和偏好

以上五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客观因素。货币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心理活动的影响。一般地说,人们的心理活动与货币需求有如下关系:

1、当利息率上升幅度较大时,人们往往预期利息率将下降,而有价证券价格将上升,于是人们将减少手持现金,增加有价证券的持有量,以期日后取得资本溢价收益;反之亦然。

2、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3、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

(7)实际货币需求与什么有关扩展阅读:

计算公式: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剑桥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㈧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该怎么回答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⑴收入。在市场经济中,各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最初都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其支出也都要以货币支付。在一般情况下,收入提高,说明社会财富增多,支出也就会相应扩大,社会也就需要更多的货币量来媒介商品交易。因此,收入与货币需求成同方向变动关系。⑵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在商品和劳务量既定的条件下,价格越高,用于商品和劳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也必然增多。因此,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⑶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各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将减少;利率越低,货币需求将增多。然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需求又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利率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会十分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⑷货币流通速度。假定用来交易的商品与劳务总量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减少现实的货币总需求;反之,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则必然增加现实的货币需求量。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⑸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债券的利息率或股票的收益率。当金融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理所当然地愿意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便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很复杂,它既影响货币需求的总量,又也影响货币需求的结构。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资产不断增多,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已经明显增强。⑹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当企业对利润预期很高时,其往往有较高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因此,两者成同方向变动。当居民对价格预期较高时,其往往会增加现期消费,减少储蓄,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因此,两者成反方向变动。⑺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第一,信用的发展状况。在一个信用比较发达、信用制度比较健全的社会,经济主体所必需的货币量相对于要少一些;反之,其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些。第二,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第三,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此外,一国的民族性格、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二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⑴居民的货币需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内生地推动居民货币需求的增长。⑵企业的货币需求。由于我国资产选择范围相对较窄,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我国多数企业还不能十分有效地调度和运用资金,交易性货币需求受企业经营过程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比重相对较高。中国企业预防性货币需求可以一分为二:一是以流动性最高的狭义货币即现金和活期存款形式持有的部分,这部分货币旨在应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规则的货币支出需要;二是以流动性稍低的广义货币即企业存款的形式存在的部分,目的是应付企业营运过程中意外的投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日臻完善,企业将更加主动利用各种投资机会获利,投资性货币需求会逐渐增加。⑶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应地可分为职能性货币需求、行政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资产性货币需求。由于中国近年来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信用在经济中的作用,职能性货币需求有较快增长。近年来,政府部门为了改善自身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行政管理费用不断上升,导致行政性货币需求持续增长。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也会扩大行政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为防范社会经济中的突发事件而产生的货币需要,多以存款而非现金形式保存。资产性货币需求是指为公共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动机而需要或持有的货币,这部分货币需求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较为强烈,一般情况下则微不足道。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要点: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
(一)货币需求的宏观因素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价格。从本质上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但也有特殊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对固定的比例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主要是指债券的利息率或股票的收益率于与货币需求反向变动。
6、企业与居民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当企业对利润预期很高时,往往有较高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当居民对价格预期较高时,往往会增加现期消费,减少储蓄,居民的货币需求增加。
7、其他因素,包括: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民族性格、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
(二)决定我国货币需求的微观基础
1、居民的货币需求。居民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交易费用和货币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居民货币收入逐年增加,内生地推动了居民货币需求的增长。
2、企业的货币需求。企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产生于降低交易成本的需要。企业交易成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利率、商品交易费用和商品交易规模。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政府部门的货币需求主要为满足履行公共职能的需要,包括:职能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

2011-1-25 21:19 回复

㈨ 什么是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个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实际收入水平。一般而言人们的实际收入越高,需要用于日常交易的货币也就越多,因此实际收入水平会影响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成正比。
(2)物价水平的变动。人们持有货币一个重要目的是满足日常交易,物价水平越高,日常交易需要的货币就越多,人们需要的货币量也就越多。
(3)利率。一般而言,利率越高,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就越低,人们总是希望获取更多的收益,当市场利率高时,证券价格低,人们会愿意把手中的货币换成证券,以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
(4)金融资产收益率。金融资产收益率越高,人们更愿意持有金融资产,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因此金融资产收益率与货币需成反比。
(5)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变动关系。
(6)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财政盈余,对货币需求少;反之,则大。
(7)其他因素:信用发展状况、国家政治形势等。

热点内容
5万买指数基金10年后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5-18 04:14:52 浏览:612
如何进行股市个人评估 发布:2025-05-18 03:55:04 浏览:47
香港满地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8 03:54:58 浏览:636
如何认定公司股权持有合法 发布:2025-05-18 03:53:37 浏览:143
基金工作人员叫什么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601
短线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8 03:34:21 浏览:157
工基金个人交多少 发布:2025-05-18 03:25:10 浏览:491
2月10号的基金怎么没有收益 发布:2025-05-18 03:21:44 浏览:241
投资股票跑赢房价 发布:2025-05-18 03:11:53 浏览:170
忘记退市股票是那个怎么办 发布:2025-05-18 03:11:52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