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财政发行与税收有什么区别

货币财政发行与税收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6-01 18:09:21

⑴ 税收与公债、公共收费、货币发行、罚没收入的区别是什么求解

税收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制定的强制性征收。
公共收费是为了维持公共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货币发行是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一种方式,多发行货币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少发行就是紧缩的政策。
罚没收入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被收取的处罚性收入。

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国债的发行也是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假设一个国家现在正经历经济大萧条,国家就会通过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来振兴经济,比如:降低税率鼓励生产和消费,增加财政支出来带动经济活动(包括投资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等以达到提高就业)。国家的这种财政支出一部分来自以往的税收收入,另一部分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我国因为有多年的贸易顺差,所以国家积蓄充足,国债的规模就较小。美国另一方面,因为长期的贸易逆差和政府常年的大笔支出和赤字,就要通过大规模的国债来支撑。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央行每天与各个商业银行间买卖短期国家债券以达到央行所预期的现钞汇率的方式来进行的。英文称之为“Open market operations (OMOs)”。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大的不同我认为就是他们效果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不同。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较直接也比较快。一旦政府决定提高财政支出或降低税率,人们日常消费就可以有很直观的变化,比如工作好找了,食品价格低了。货币政策主要就是通过利率控制通货膨胀。利率的变化在经济活动中确实很明显,比如国债的价格即时就会有变化,可是对人们日常接触到的东西的影响相对比较小。 货币政策对长远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大。

⑶ 财政发行与经济发行的区别 看补充

1、财政发行是经济发行的对称。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财政发行是国家为弥补财政赤字或财政透支而增加的纸币发行。国家通过财政发行能够取得财政收入。财政发行具有无偿性,人们叫它“发行税”或“隐蔽的税收”。其强制性表面不明显,实际上由于货币是国家规定流通和使用的,所以财政发行具有很强的强制性。

2、经济发行(currency issue for economic purposes)是财政发行的对称,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通过银行信贷的渠道来发行货币。一般指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有时也包括中央银行发放的贷款。
由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劳务交易的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对货币需求的增加。每个人以及每项经济活动都需要用货币作为媒介来购买各种必需品。中央银行根据社会经济交易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可逆地调节市场货币需要数量,保持货币与经济协调和增长同步。 如果市场物价稳定,社会经济交易顺畅,社会作为整体,为适应生产和流通增长而保持的货币总量也会稳定。为发展经济和调节市场而出现的短期内提前支付,如投资领域里的短期(指半年左右)先支后收、季节性的生产投入和收购,以及单位和个人为应付可能的必需支出而增大的货币储备,都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货币发行短期性的增多,那就允许货币存量增加 5%。这种发行有一定的弹性,不会引起经济波动和物价上涨。

3、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一般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4、生产性支出是指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措施费用等费用。
非生产性支出是指和生产成本没有直接关系的,比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等期间费用。
财政支出中的非生产性支出是指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主要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社会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和公检法支出等。

⑷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怎么区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区别

1、两者的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8、政策的时差与调节的时滞不同。政策时差,是指决策机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实际上实行新的政策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批准这样一整套程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时差较长;而货币政策由于通常是由具备较强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的人数不多的高级决策层所制定,其时差较短。调节时滞,是指政策从其调节动作的发生到调节效果的显现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由于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运用某些强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由于通常完全依靠间接手段作用于调节对象,其时滞长于财政政策。

⑸ 财政收入,国家税收有什么区别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财政收入95%来自国家税收,国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经济高增长的背景下,财政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长持续高于同期GDP增长,成为推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我国税收当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增值税,由于现阶段我国依然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也带来了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的结果。

⑹ 在实现国家公共职能方面,增发货币、发行国债、收取费用和税收有何不一样

国家发行公债,国债,是一种投资形式,是国家用于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部分的资金是要偿还的。而收取的费用和税收属于国民收入,这部分用公共事业的费用及国防,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是不用偿还的。

⑺ 税收和国债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财政学)

税收和国债的联系: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
税收和国债的区别:
一、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而国家信用,必须遵循信用关系的原则。公债发行人—国家,与公债认购人双方,在法律上应该是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二、税收是无偿的,国家征税依靠是是国家的政治权利,不需要向纳税者支付报酬;而公债发行人国家作为债务人,是在筹措以偿还为本金和利息为条件的借款,是有偿的。
三、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公债的出现则比较迟。
四、两者的财政作用不一样。公债在举借的年度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财政困难,但因为仍需用以后财政年度的收入来偿还,因此有人把公债称作财政预支。而税收则不同。税收是当年财政的实际收入,以后毋须偿还,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真实财力。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⑻ 中国税收与货币问题

这是两个概念,发行货币和进行税收是经济的不同方面。
1.发行货币是方便发挥货币的职能,促进经济交流。同时货币的发行是根据当前国民经济总量和货币流通次数决定,国家不能肆意发行货币。再说发行货币和收回来的不一样。比如你觉得自己手里的 那100元号码很好,就收藏了,就不能再次流通回到国家。还有,人民币在一些国外市场吃香,就成了境外人民币,很难回到国内流通。
2.税收是国家进行国民财富的二次分配。因为政府不进行生产活动,所以它不创造价值,但是它有必要的支出和行政费用,就一定要有来源。所以就通过税收,而不是发行货币来取得。首先,通过税收调节高低收入,保障社会公平。其次,通过税收形成政府收入,一方面进行投资,拉动经济;一方面保证政府支出,如公务员和军队的开支。

⑼ 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主要标志是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税收的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纳税人交纳的实物或货币随之就转变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立即付给纳税人以任何报酬,也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税收的相对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以前,就通过法律形式,把每种税的纳税人、课税对象及征收比例等都规定下来,以便征纳双方共同遵守。三个特征是缺一不可的,是税收与公债、规费、罚没和财政发行等各种财政分配形式区别的标志。

(9)货币财政发行与税收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历史上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

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

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它体现了一定社会制度下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⑽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哪些怎么区别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

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热点内容
5万买指数基金10年后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5-18 04:14:52 浏览:612
如何进行股市个人评估 发布:2025-05-18 03:55:04 浏览:47
香港满地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8 03:54:58 浏览:636
如何认定公司股权持有合法 发布:2025-05-18 03:53:37 浏览:143
基金工作人员叫什么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601
短线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8 03:34:21 浏览:157
工基金个人交多少 发布:2025-05-18 03:25:10 浏览:491
2月10号的基金怎么没有收益 发布:2025-05-18 03:21:44 浏览:241
投资股票跑赢房价 发布:2025-05-18 03:11:53 浏览:170
忘记退市股票是那个怎么办 发布:2025-05-18 03:11:52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