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为什么货币的出现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货币的出现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发布时间: 2022-06-01 18:09:22

㈠ 为什么说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经济的矛盾更深化了

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于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基础进行的,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性质,私人劳动只有经过交换才能转换为社会劳动。因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是:
个别价值←私人劳动→具体劳动→使用价值
社会价值←社会劳动→抽象劳动→价值
所有这些矛盾只能是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因为货币的产生,使物物交换有了方便的通道。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使得商品流通的范围更为广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商品经济中,主要是商品的销售,资本的积累。货币的出现,使得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从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变为获得利润。从而厂家之间进行竞争,就会产生供过于求!!进而加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引发经济危机

㈡ 直接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货币的产生又会加深这种矛盾

矛盾是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的产生会加深这种矛盾是因为货币的出现使得人同时占据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既商品的价值实现问题。

因为商品价值具有二因素,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所有者只能占据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一,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比如一个鸡蛋,用来吃掉,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就不能用于交换,从而获得起价值,反之同理。

但是货币的出现使得这种矛盾得到短暂解决,既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人可以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可以占据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货币交换实现,因为货币可以和任何自己想要的商品进行交换,是一种一般等价物,而普通商品物物交换无法在任何两种商品之间交换。

为什么货币又加深了这种矛盾呢?而不是使得这种矛盾得到解决。因为货币的出现使得人同时占据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大前提,既商品的价值实现问题。

人生产出产品必须能够交换出去,获得货币等额的价值,这是第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是得到货币后,能够通过交换再买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使用价值。

那么矛盾就被加深了,最早货币不存在的时候商品交换是建立在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需求上,我需要吃土豆,才用我的鸡蛋去换土豆,目的就是对土豆的使用价值的需要。

而货币的出现使得人生产商品的目的变成了单纯的货币积累。因此商品的二因素矛盾变成了私人生产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私人盲目扩大性,如何转化为社会需要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基本矛盾的转化,本质上就是因为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价值形式的出现。

货币本质上并不能解决商品的二因素矛盾,反而加剧这种矛盾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既私人生产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㈢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如何加深商品经济的矛盾的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主要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用于购买商品。

㈣ 为什么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进一步扩大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经济中的商品交换就叫商品流通了。
商品--货币--商品,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发现了,由商品到货币这一环节蕴藏的巨大的风险。也就是说,商品生产者如果生产出来的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能顺利地完成交换,换回货币,那么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投资失败,面临亏损。
所以马克思说,商品--货币这一过程,是商品经历一次惊险的跳跃,在这次跳跃中,如果跳跃失败,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本身。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交换的矛盾。

㈤ 为什么货币的出现增加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不应该是促进

没有货币时期的商品经济的核心是货物交换,主要矛盾是易货无法对接,也就是甲方需要乙方的商品,而乙方不需要甲方的商品,这样交易就无法达成。货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生的,它把交易拆分成了独立不相互依赖的买和卖两个过程,这样货物就可以卖给需要的人,用货币可以到另外的人手里买到自己需要的货物,整个市场就被盘活了。
如果没有前面说的那个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货币就不会有存在的价值了。

㈥ 为什么说货币一经产生就隐含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在矛盾,商品出售后不一定立即进行购买,也不一定在商品的出售地购买,从而使买、卖行为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就可能出现脱节,这种脱节已经包含了危机的可能性。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经济危机形成的可能性增大了。

(6)为什么货币的出现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扩展阅读:

货币本质:

货币,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

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 都存在契约价值。

㈦ 为什么说货币的产生一方面解决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另一方面又加深了这一矛盾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的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这一基本职能,使商品交换出现了买和卖两个行为,打破了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可能会引起买卖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产生了危机的可能性。

(7)为什么货币的出现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扩展阅读: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其发展及广泛流通是早期货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㈧ 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商品交换中要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为此就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量.通常是用一种商品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这就是价值形式.货币正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它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二) 扩大的价值形式——某种商品经常地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
(三) 一般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某种商品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虽然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是它不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一般等价物只是货币的雏形.一般来说,最先成为货币的商品往往是最主要的外来物品.
(四) 货币价值形式——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即货币产生了.
二、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那么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但是货币又和普通商品不同,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货币是表现商品价值的材料,可以将商品价值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量.二是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的本质属性.

㈨ 为什么说随着货币职能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进一步加剧了

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产生了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而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的内在矛盾在外在化了,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由于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这一基本职能,使商品交换出现了买和卖两个行为,打破了商品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统一,可能会引起买卖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产生了危机的可能性。而当支付手段这一职能出现时,形成了一系列支付关系链条,如果其中有的人不能支付,则会引起连锁反应,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㈩ 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在人们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这样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陆续出现的。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为什么货币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呢?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这就如同尺子所以能衡量其他一切物品的长度,是因为尺子自身也具有尺度一样。自身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

本来,商品价值的大小,乃是由凝结在该商品中的劳动时间来测量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便越大。因此,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例如,一双皮鞋价格为10元,一件衬衣价格为5元,等等。不过,有一点这里应该说清楚,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并不需要实在的货币,只要人们在观念上想一下某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就可以了。所以这样,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它所做的只是给商品以价格形态,即表明某一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真正用商品与货币相交换马克思说:“货币在它的价值尺度功能上,本来也只是作为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①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也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们平常从商品买卖过程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就是属于这一种,所以,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不说自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任何一个资本家决不会允许有人用空话来拿走他的商品。

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这一作用的情况下,商品与商品不再是互相直接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交换。商品所有者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交换其他的商品。这种有货币作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由物物交换过渡到商品流通,意味着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卖与买被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过程,如果出卖了商品的人不立刻去买,就会使另一些人的商品卖不出去。也就是说,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已经包含了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起初是贵金属条、块,以后发展成铸币,最后出现了纸币。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货币的第三个职能是充当贮藏手段,即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人们储存起来。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既不能象充当价值尺度时那样只是想象的货币,也不能象充当流通手段时那样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它必须既是实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者金银条块等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便会退出流通成为贮藏货币;反之,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增多时,一部分贮藏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成为流通手段。由于贮藏货币具有这种作用,所以在足价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便不会产生流通中货币量过多的现象,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货币的第四个职能是支付手段。在放债还债、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场合,货币就起着这种作用。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由于很多商品生产者互相欠债,他们之间便结成了一个债务锁链,例如,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又欠了丁的钱……等等。如果有其中某一个商品生产者因为生产和销售的困难而不能按期支付欠款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全线崩溃的局面。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使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货币的最后一种职能是充当世界货币,即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能够作为世界货币的只有黄金或白银,铸币和纸币是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的,因为后者一超出本国范围便失掉了原来的法定意义。世界货币的作用是:第一,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第二,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对外贷款以及转移财产等等。

货币的各个职能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它们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热点内容
5万买指数基金10年后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5-18 04:14:52 浏览:612
如何进行股市个人评估 发布:2025-05-18 03:55:04 浏览:47
香港满地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8 03:54:58 浏览:636
如何认定公司股权持有合法 发布:2025-05-18 03:53:37 浏览:143
基金工作人员叫什么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601
短线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8 03:34:21 浏览:157
工基金个人交多少 发布:2025-05-18 03:25:10 浏览:491
2月10号的基金怎么没有收益 发布:2025-05-18 03:21:44 浏览:241
投资股票跑赢房价 发布:2025-05-18 03:11:53 浏览:170
忘记退市股票是那个怎么办 发布:2025-05-18 03:11:52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