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吉利汽车市值这么低
1. 汽车行业市值TOP5,为何又是比亚迪,吉利、长城呢
千变万化用来形容当下的汽车行业,每一个汽车人都有这样的感慨,尤其对2020年的汽车厂商来说。而汽车市值作为衡量汽车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最直接指标,向来被各大厂商看重,毕竟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曾经丰田、奥迪和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常年占据市值榜单位置,不过这样的结果终究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每一位汽车人息息相关。如果说特斯拉改变了人们对于自动驾驶的认识,那么市值第一也就是当之无愧的,然而比亚迪、蔚来等自主企业上榜,多少还是让人内心多了几分激动,驱动它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总之,核心实力或者直白的说就是研发能力,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以中国的体量,出一个万亿市值的汽车公司不足为奇,关键会是谁呢
这和中国的经济规模固然有关系,但公司的市值还是取决于业绩。中国的汽车企业起步晚,技术不先进,营业收入在国际上比起来也并不算高。根据2017年世界500强的统计数据,上海汽车集团2016年的营业收入1138.6亿美元,排名汽车行业第7位,和丰田、大众、戴姆勒、通用等国际巨头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而且,我国上汽、一汽、东风等几大汽车企业主要营业收入依赖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贡献很有限。
通用汽车作为美国做大车企,最新市值是560亿美元,相当于3700亿元人民币。另外,戴姆勒、福特、本田、宝马、日产等几家汽车的市值都在数百亿美元不等,换成人民币均在5000亿元以下。
看看看去,在这些国际汽车巨头中,只有丰田的市值过了万亿(人民币)。国际巨头尚且如此,国内的几大车企自然更低。
在A股上市的几大车企市值情况如下:上汽集团市值4000亿元、比亚迪1300亿元、广汽集团1100亿元、长安汽车400亿元、长城汽车800亿元。在香港H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市值1818亿港币、比亚迪股份1300亿港币、长城汽车480亿港币。看来,国内车企中市值最高的就是上汽,但还不及万亿的一半。
所以,国际国内市值万亿的车企仅有丰田1家。国内的车企距离万亿还有很大差距。现在讨论谁会破万亿,这个问题还早的很。
3. 上市车企3月市值全线缩水 上汽吉利超200亿领跌
在受到疫情持续影响的3月,汽车产销短期内依然承压,反映在二级资本市场上,相关汽车股的股价和市值等亦呈现出摇摆不定的曲线。
据我们统计的港A两市15家上市乘用车企数据发现,相关个股市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分别领跌A股和港股市值榜,市值缩水超200亿,而比亚迪A股和H股两市市值也分别跌去超过150亿。
具体来看,3月24日,A股汽车股尾盘上攻,长城汽车冲击涨停,北汽蓝谷、长安汽车、上汽集团、一汽夏利、广汽集团跟涨,涨幅均超5%。而港股方面,除了长城、广汽外,东风集团股份、吉利汽车亦纷纷出现暴涨。
延续前一交易日的反弹行情,3月25日,港A两市汽车板块继续走强。
A股方面,除了涨停的力帆股份外,在上汽集团领涨下,长安汽车、北汽蓝谷、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和比亚迪股价涨幅都超5%。截止当天收盘,申万汽车指数上涨4.74%,涨幅领涨各行业指数。
从消息面来看,近期针对汽车消费等利好不断。继3?月13?日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出台举措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后,24日商务部、发改委、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
《通知》指出,稳住汽车消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组织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
而在地方层面,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初以来,全国至少已经有9个城市加入鼓励汽车消费行列中,其中包括广州、佛山、珠海、长沙、湘潭、杭州、南昌、宁波、长春等。此外,厂商、4S店等市场主体也纷纷推出配套优惠措施,消费者购车能感受到政策叠加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多部门目前还在酝酿新的支持政策。未来汽车消费有望加快恢复,汽车行业健康发展值得期待。
对于汽车股近期走势,国泰君安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对我们表示,汽车板块股市接下来的走向不好判断,“但资本市场的任何反应都与政策、行业动态等相匹配,受汽车行业的综合因素影响,具体要看接下来政策等方面的演化。”
(备注:1.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单位换算:港股已根据当天汇率进行换算;3.统计时间:3月2日-3月31日收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 为什么汽车“扛把子”吉利销量下滑这么严重
车市寒冬来临,吉利大跌,专家:中国春节影响导致的!我们先整体来看2019年2月汽车的销量,据有关机构统计2019年2月乘用车销售了117万辆。或许人们对于这数据没怎么有概念,那么我们就拿这销量跟以往相比,人们就知道这销量是好是坏了。
其实专家说的这观点也确实是有一点的道理,毕竟对于销量行业来说,相差1天那业绩都是不同的,何况相差了10天左右呢?但这也不能作为车市继续低迷的借口。要知道现在国家再次启动了“汽车下乡”,为何启动?还不是因为车市继续低迷?至于为何第一次的“汽车下乡”大获成功,而现在却看似无效果呢?其实还是跟政策有关,要知道这次的“汽车下乡”,暂时还没具体的补偿措施,我们从厂家响应来看,他们的补贴都是非常小气的,和平常都差别不大的。
最后想说的是,现在国六宣传的沸沸扬扬的,不少的买车者都还在持币观望中,而且现在真正属于国六的车还很少,种种的原因导致了现在的车市继续的低迷。至于车市的低迷何时结束?这就要看真正的国六车何时大面积上市及国家的相应政策了。
5. 吉利沃尔沃的十年之痒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是一句曾广泛流行于国内车市的名言,出自被誉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
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早已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的“买买买”,彰显了其在吉利公司的汽车版图以及国际化布局上的宏大野心。
7月23日,浙江吉利集团又以4.35亿元拿下华菱星马公司控股权,但人们更关注的则是吉利与沃尔沃的十年爱情长跑。
近日,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谈判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风波。7月21日,沃尔沃汽车发布公告,由于吉利汽车打算在a股上市,所以沃尔沃和吉利汽车的合并计划就被暂且搁置。
自从吉利集团10年前大手笔签下沃尔沃汽车之后,沃尔沃汽车便和吉利汽车成为了吉利集团的下属子公司,此次合并受到外界关注,究其原因在于人们思考1+1能否产生大于2的效果。
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
十年前,有媒体曾用“爆棚”一词,来形容有关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收购传闻。
从各大媒体“吉利洽购沃尔沃项目可能落户北京”、“吉利或已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吉利竞购沃尔沃或砸20亿美元”、“我不差钱,我要买。”等一系列标题中可见一斑。
从表面数字来看,当时吉利整个市值只有30多亿元,沃尔沃最低价也得20亿美元,以至于被人讥为“蛇吞象”。
目前吉利集团市值在200亿美金左右,而沃尔沃保守估值在160亿到200亿美金之间,两者的重组会诞生一个出货量堪比宝马,市值约400亿美金的大集团。
这个市值基本与福特公司相当,并可能超越上汽集团,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汽车集团。
同时在科创板中,并没有汽车类上市公司,有的只是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公司,一类是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容网络技,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动力电池专业化研发与经营的跨国集团公司。
二是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相关技术企业,三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检测仪器企业,吉利汽车如果会科创板必将是正宗的科创板汽车第一股。
从全球化趋势来看,不少车企都通过公司合并加强市场竞争,比如雷诺-日产-三菱、PSA和FCA的合并亦或是丰田控股斯巴鲁等。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汽车依然无法单方面应对集团化车企的竞争,或许吉利和沃尔沃合并重组仅是集团化的开始。
2017年7月,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控股签订备忘录,沃尔沃入股领克汽车。入股后,吉利汽车持股50%,沃尔沃汽车持股30%,其余则由吉利控股持有。同年12月,吉利控股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2018年6月完成交割。
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曾说:“中国汽车工业50%车企破产以后,剩下50%的竞争可能才是最激烈的。”
未来,沃尔沃要面对强大的对手,更要命的是电动化大趋势,更需要资金投入,十年前吉利需要沃尔沃,现在是沃尔沃需要吉利。
在汽车行业,现在这种一方缺钱,一方缺故事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冬天过了,可春天到来了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 吉利/长城/北汽净利下滑,江铃/比亚迪却大涨,为啥
[汽车之家行业]?上期我们横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上篇传送门),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汽、江铃及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虽然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综艺效果”,但净利润排名后五位的这些企业更受人们关注,其中北汽当前面临最大危机,董事长刚刚换届却面临净利大降、利润奶牛意欲效仿宝马增持股比;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版块在崛起;三家民营上市车企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看点,让我们走近本期财报解读。
就当前来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长时间博弈,因为一方面,就当前业绩表现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辞任董事长前给北汽留了后手,未来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若上述情况属实,北汽未来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奔驰股比时增加谈判的砝码。不过对北汽来说,在二级市场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非易事,但这对于北汽来说是不得不出的一张牌了,否则围绕自身的危机将来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块外,还面临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于新上任的姜德义董事长和北汽集团来说都非易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前有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大众江淮股份至75%,后有放开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烟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
■江铃:营收净利双增长,且净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却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国车企中净利增幅最大的企业。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3亿元,同比提升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涨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提升,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2万辆,同比上升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则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铃今年还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看来江铃对于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认识的同时,还迅速梳理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将销售费用缩减了16.11%至5.92亿元;同时,研发投入也相应减少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车企都采取了减少研发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等导致的严峻形势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
总结全文:从上述财报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双下滑外,合资公司股东也在虎视眈眈谋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降低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而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相对优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且三者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以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净利大幅提升。江铃则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综合上期选手来看,这十大中国车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长远来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块及主营业务盈利的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比开放已成悬在多个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块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途径。(文/汽车之家宋爱菊)
7. 吉利汽车是怎么实现业绩“双降”而股票反而增涨的
8月21日,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发布2019上半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吉利汽车上半年营收475.6亿元,同比降11%,但高于

确实,车市销量下滑大家早有预料。而吉利在此前也表示,国内车市将进入“微增长时代”,产业竞争环境极度恶化,新品不断推出,传统燃油车市场已经转为红海。据中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整体乘用车销量同比下跌14%。其中,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跌21.7%。而吉利汽车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总销售为61.31万辆(包含领克),同比下降19%。可见吉利汽车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也是“难以独善其身”。
8. 吉利汽车股票为何下跌这么厉害
吉利汽车是港股,从今年2月份开始涨幅有3倍了,对于今年的行情来说,算是非常不错的品种了,尤其在港股这种做空势力庞大的市场上。
近期下跌应该是涨多了的回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