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经济滞涨时如何用货币政策

经济滞涨时如何用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6-01 23:29:37

㈠ 在经济萧条和经济繁荣时怎样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运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萧条时期则相反。
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 运用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其次是发国债。繁荣时期则相反。

㈡ 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经济滞涨的措施

对待经济滞涨,西方经济国家采取将国有制私有化的经济自由主义方案,代表有英国的萨切而夫人进行的改革和美国的改革,在改革之后,这两个国家都慢慢解决了滞涨的问题。
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有哈耶克、米尔顿.弗里德曼。(都崇尚自由经济,反对政府干预)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MV=PY dM/M+dV/V=dP/P+dY/Y 其中M是货币发行量 V是货币流通速度 P是物价总水平 Y是一年国内生产总值 dP/P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产生既有可能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国家干预导致),也有可能货币流通速度过快,也有可能是整个产出的下降(市场的自发调整导致)
因此通货膨胀不一定是因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导致。
只有20C70S出现的在西欧国家的那一次经济危机称为"滞涨"吗。

㈢ 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时应如何使用三大货币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贴现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促进降低利息率,并进而刺激投资、减少储蓄,以缓和萧条状况。

当一国经济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将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此时,若采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就必须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反之,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就得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3)经济滞涨时如何用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㈣ 经济滞涨时如何使用货币政策

一般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以美国为例:
80年代初期上台的美国总统里根面临滞胀(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及由此带来的美元疲软,采取政策:(1)大规模削减联邦税收和调整公共支出,即为松的财政政策,其目的是保持工商企业的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2)实行高利率即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压缩通胀,稳定国内物价,使大量的短期国际游资源源涌入,为改善其国际收支助了一臂之力,也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结果:美国经济状况明显好转,83-84年GNP实际增长4-5%,通胀83-84年稳定在3%,这对于一直不振的美国经济来说很不容易。

㈤ 滞胀发生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做什么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滞”是指经济增长停滞,“胀”是指通货膨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1、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对付"滞胀"货币政策的用武余地不大,因为如果为了控制通胀而提高利率,则其负面作用可能导致经济增速进一步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2、如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低利率,则其负面影响是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对付"滞胀"一般采用财政政策效果较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开支或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如辅之以适度升息来控制通胀,则效果更好。

(5)经济滞涨时如何用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1、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2、另一原因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3、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price/wage spiral)。

㈥ 滞胀为什么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什么是滞胀,就是从经济发展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缺乏新的动能,一方面,经济停滞不前,不景气低迷,而物价却保持持续上涨的情形。
背后的原因,从供给侧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调节失灵,资源配置严重滞后,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动能,调整产业结构。需要财政支持,因此要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需求侧看,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同时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拉大,货币投机性需求旺盛,流动性大,部分消费品受到天灾人祸等因素叠加,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发生。所以,要紧缩的货币政策。

㈦ 通货膨胀时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时应用采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表现为减少政府购买,增加税收.
货币政府表现为卖出政府债券(回拢货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国基础货币发行的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一国基础货币发行增长率高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增长率的原因包括货币政策与非货币政策两方面。
货币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利率汇率手段调节经济;非货币政策包括间接投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造成贷款膨胀,国际贸易中出口顺差长期过大、外汇储备过高,投机垄断、腐败浪费提高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失衡、消费预期误导等。所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货币现象,实体经济泡沫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非货币政策、货币现象还是实体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长方式造成GDP水分过高、无效经济总量过大有效供给严重不足造成货币效率降低。
与通缩的区别
1.含义和本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2.表现不同: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
4.危害性不同: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㈧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时,如何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抑制经济过热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方法,但各种方法在使用时的偏向不同。
经济过热可以分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和"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由于居民消费旺盛而导致的经济过热称为消费推动型经济过热;"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亦即"过度投资",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指的是投资相对市场需求过度。
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于财力负担的过度。
当经历了长时期的良好的经济增长及经济活动后,消费者增加的财富所带来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和过度的无效投资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最终阻碍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经济衰退。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率通常是经济发展过热的第一个迹象。因此,各国政府和央行通常会提高利率,以试图降低金融开支和借贷。
经济过热发生时,其生产能力无法跟上日益增长的总需求。这是普遍的特点是一个不可持续的高比率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处于景气时期往往是经济过热的特色。
经济过热的具体表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连续几年明显快于GDP的增长,是经济过热在一个方面的重要反映。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升太快。产能过剩、产品积压。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问题,加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也是经济过热在一个方面的重要表现。

㈨ 经济低迷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那市场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经济低迷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会发生小幅度下降。

1.经济低迷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刺激消费,让货币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够产生价值,市场上不缺资金,利率自然比较低;

2.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企业借钱相对比较容易,国家也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宽松的政策本来就意味着低利率;

3.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造成通货膨胀,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经济能够平稳发展,经济低迷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非常好的策略。这样可以刺激老百姓消费,让市场上的钱流动起来,只要钱能够流动起来就会产生价值,同时市场利率会出现小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市场货币比较充足,没有人缺钱,利率自然不会增加。

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货币政策过度宽松,那么会造成通货膨胀,从而推动物价上涨,增加老百姓生活成本,这个时候国家调控的手段就是加息,或者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自然就会上升。

热点内容
5万买指数基金10年后的收益是多少 发布:2025-05-18 04:14:52 浏览:612
如何进行股市个人评估 发布:2025-05-18 03:55:04 浏览:47
香港满地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8 03:54:58 浏览:636
如何认定公司股权持有合法 发布:2025-05-18 03:53:37 浏览:143
基金工作人员叫什么 发布:2025-05-18 03:42:24 浏览:601
短线的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8 03:34:21 浏览:157
工基金个人交多少 发布:2025-05-18 03:25:10 浏览:491
2月10号的基金怎么没有收益 发布:2025-05-18 03:21:44 浏览:241
投资股票跑赢房价 发布:2025-05-18 03:11:53 浏览:170
忘记退市股票是那个怎么办 发布:2025-05-18 03:11:52 浏览: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