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福利怎么会计处理
⑴ 企业将自产和外购的商品用于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账务分别怎么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如企业以自产的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相关收入的确认、销售成本的结转以及相关税费的处理,与企业正常商品销售的会计处理相同。企业以外购的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职工薪酬的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⑵ 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怎么计会计分录
分为外购产品和自产产品。
外购产品用于非货币性福利,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自产产品视同销售,销售价格以同一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计提的时候 :
借:管理/销售/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外购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然后自产产品的话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非货币福利怎么会计处理扩展阅读
我国福利现状
我国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福利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但毋庸讳言,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
要实现社会福利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就必须使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相适应,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如果脱离发展实际和财政能力一味提升福利水平,不仅难以持续,还会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最终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处理好福利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短期福利与长期福利等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国力相适应的福利制度,逐步提升福利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⑶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会计处理有哪些
如果你问的是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做的会计分录的话。那么要区分外购产品和自产产品。外购产品用于非货币性福利,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自产产品视同销售,销售价格以同一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计算。计提的时候 借:管理/销售/制造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外购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等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库存商品</ol>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然后自产产品的话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⑷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企业将自产的产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时,应视同销售货物,确认收入,交纳增值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管理费用-福利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⑸ 计提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分录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