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Ⅰ 金融学中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时间。
2、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货币政策效应是指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包括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1、数量效应
货币政策效应的强度 。
(1)yt + 1 / yt >; Pt + 1 / Pt
含义:经济增长减速小于物价回落;经济增长加速大于物价上升;经济增长加速,同时物价下降 。
(2)yt + 1 / yt <; Pt + 1 / Pt
(3)yt + 1 / yt = Pt + 1 / Pt
含义: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被物价上涨所抵消,物价回落的正效应为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所抵消 。
2、时间效应
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内部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
中间时滞: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金融机构根据央行的意图改变信用条件的时间过程
外部时滞:
(1)微观决策时滞;
(2)作用时滞
(1)预期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扩展阅读
金融创新对三大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以及公开市场业务)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1、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或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需,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另一种手段。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再贴现率的调整;
(2)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金融创新对这两项内容都产生了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活动来扩大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是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直接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或使商业银行信用扩张,
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过多时,则卖出有价证券,使信用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减少。
Ⅱ 通胀预期下会有怎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预期国家会怎么样应对通胀,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2010年-2011年在通胀的预期下为实现经济软着陆,国家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而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提准、加息、提高存准基数和发行央票等,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投放,来抑制物价的过快上涨。在货币紧缩时资金供应不充配,投机炒作降温,但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由于货币收缩造成资金链断裂。WZL在温州之行后,推出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和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Ⅲ 对提升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看法
四、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基本了解了我国货币政策时滞较长、很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对于货币政策效应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 ,我们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消除或减少货币政策的时滞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 赋予和保证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自主权。要切实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责权 ,使人民银行能够对宏观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作出独立的、 有权威的分析和判断 ,使货币政策的制订、 执行和调整与经济运行的实际紧密结合。为此 ,要尽快明确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权、 责任 ,切实发挥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的采集、 加工、 处理体系, 准确把握和判断时滞变动, 提高决策人的认识水平和决策能力, 利于当局识别时滞、 决策时滞, 缩短内部时滞时间。[11]
3.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降低外在时滞。
第一,加快微观基础的再造。国有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 ,尽快消除 “软约束” ,真正保证能够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制衡关系的公司治理结构 ,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有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要加速 “产权多元化” 改造和机构、 网点、 人员的重新布局 ,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还要依据法律实行按市场化原则 “准入与退出” ,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 ,当务之急是要真正建立起以利润极大化为目标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 ,以疏通银行内部贷款渠道 ,为货币政策的有效运作提供中间目标和传递机制 ,下一步可考虑其如何走向股份制银行。
第二 ,加快经济发展 ,引导社会公众预期向好的方面看 ,提高消费的利率弹性 ,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 ,国家要有选择性地采取措施 ,消除不利于内需扩大的因素的影响。医疗、 住房、 失业、 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要尽快建立健全 ,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教育改革、 机构改革等措施要尽快到位 ,缩短社会总需求抑制时间;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改善农民预期 ,激活农村市场;配合财政政策 ,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促进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得以取得持续实施的效果。
第三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加速利率机制市场化, 加速国债市场的发展,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效率。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 高层次、 高效率的货币市场 ,使货币市场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窗口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基础。要在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发展的同时 ,建立全国统一的货币市场利率机制 ,逐步解决现阶段货币市场各个子市场相互分割、 市场利率联系不紧密的不合理状况。同时 ,要加大改革力度 ,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 ,尤其要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 ,为货币政策的有效运作和传导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12]
总之, 在研究货币政策效应时滞问题时, 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不能照搬国外的现成的货币理论; 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探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货币理论。
Ⅳ 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货币政策效应的抵消作用
货币政策时滞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存在三种时滞:一是内部时滞,二是外部时滞,三是中间时滞。 (1)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指货币当局从根据经济形势下定调节决心,到具体政策方案出笼的过程。内部时滞由认识时滞和行政时滞构成,它们的作用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产生逆向效应的可能性。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由于国家银行在信贷资金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金融市场发育速度迟缓,因此,由货币政策工具变动到中介指标变动之间的中间时滞主要体现在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对货币政策调节的反应方面。国家垄断银行业,金融市场欠发达,虽然从长时期看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从短期宏观调节来说,这种体制条件却常常能收到扩缩随意的效果,也就是说,这种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中间时滞要相对短些。 (2)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指运用货币当局选定的政策工具对货币存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总需求水平及目标变量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外部时滞总要长于内部时滞,因为它既包罗微观主体在新货币政策出台后的决策过程,也包罗了微观主体行为对储蓄、投资、消费、货币需求、产出和物价等重要经济变数的影响过程。外部时滞长短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宏观决策者的反应能力。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人的素质问题,但在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下,假若货币当局有了良好的经济周期预警系统,那么,这个反应能力实际上就变成了对预警信号的识别能力了。二是由体制、组织效幸、对策水平决定的调节方案出台速度。这个问题在中国目前尤其不能忽视。 (3)中间时滞。 在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中间时滞实际就是货币当局选定的工具变量在货币金融市场上起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表现为中间指标在不同时点的变动。中间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金融中间机构及其他微观金融主体的政策反应行为。如果金融资产丰富、市场条件发达,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或收缩无论是体现在货币供给增长速度的调整上,还是体现在短期市场利幸的变动上,都要引致一连串的微观主体金融资产结构重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介指标预期值的实现发生作用,由当时的经济条件所决定,其各自时滞也会有所不同。 证券经纪人指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它可分为三类,即佣金经纪人、两美元经纪人与债券经纪人。货币流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不断在卖主和买主之间转手,这种连续不断的货币转手,便形成一个与商品流通W—G—W相伴随的货币流通G—W—G。
Ⅳ 货币政策预期指的是什么对黄金坑的影响有什么
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预计将证实市场对美联储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继续停滞不前的预期。这一消息可能会影响黄金市场的表现。我们对黄金历史表现的分析表明,只要美联储从紧缩转向中立,黄金价格就会上涨,尽管这种影响可能不会立即显现。
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连任后不断释放鹰派信号。美联储可能提前几个月停止削减债券购买,为明年必要时提高利率留下足够的空间。市场对美联储将逐渐转向鹰派的押注也在继续加强。尽管Omicron突变株一度令市场恐慌,但美联储淡化了Omicron对经济的影响,这导致黄金价格持续承压。
Ⅵ 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时外部时滞(从政策实施到产生效果影响的时间)比较长,也就是市场主体(厂商和消费者)的相关度。而财政时内部时滞(认识制定实施政策时间)长。
因素:1.经济体制的健全度,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如果金融市场发达比如美国市场就很有效,而比如中国就相对不好。
2.市场主体预期,政策与厂商消费者预期相同就有效,反之则不。
3.市场主体反应敏感程度,敏感就有效。
4.市场主体偏好,政策符合偏好则好。
你在举些例子就可以了,应该自己能想到些例子吧
Ⅶ 货币政策预期对黄金坑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被以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建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力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同并称为20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在《钱银变革论》中,凯恩斯论述了预期的根本思想,主要是对于汇率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和赢利预期的论述。在凯恩斯经济学中,预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着重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决议性影响。
凯恩斯将预期分为短期和长时间两种,以为短期预期是价格预期,它决议厂商的现在产值和工作量;而长时间预期是指本钱的活动偏好及习惯,出资者往往会在持币或是出资之间进行选择,这种预期往往是不稳定的。可见,无论是短期预期还是长时间预期都可以对市场发生深入影响力,股票市场相同如此。
本钱市场是一个讲究预期的场所,尤其是钱银政策预期往往会对大盘走势发生趋势性影响,因而从这个含义来讲,预期是一种作用力。有人把资金、技能等称为硬实力,把预期称为软实力。硬实力如钢;软实力如水。硬实力发生直接改变;而软实力发生隐性改变。因而,某种角度上预期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效应。
股票市场最为重要的预期是钱银政策预期。由于钱银政策宽松预期将会发生行情所需求的活动性;钱银政策紧缩预期则将发生引发行情调整的资金回流预期。在钱银政策预期中,央行的表态及着重是重要表现形式,可以对于市场走势发生深入影响。
Ⅷ 影响货币政策作用发挥的因素包括什么
影响货币政策作用发挥的因素包括三点:1、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政策效果所需的时间;2、货币流通速度;3、微观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1.时滞因素
所谓时滞,是指根据现实经济情况,客观上需要制定某项政策到这项政策对经济活动的预期影响充分显示出来所需的时间,它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构成。内部时滞,是指从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变化需要中央银行采取政策行动时始,到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时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货币政策行动之日起,到对经济活动发生充分影响时止的这段过程。
2.预期因素
预期是指人们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这种预期之所以称之为合理,因为它是人们参照历史上提供的有关知识,经过周密考虑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理性预期理论有别于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预期理论。
货币政策效果的衡量
货币政策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从数量方面,它是用来衡量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大小,即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二是从时间方面,它是用来分析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快慢,即货币政策的时间效果。
衡量货币政策效果,就是分析和测算货币政策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效力强弱程度,以及这个效力在政策实施后多长时间才会发挥表现出来。
对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衡量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最终影响的规模。一般来说,衡量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主要在于分析和比较实施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现以考察目标实施情况为例,说明如何衡量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