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是如何看待的

对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是如何看待的

发布时间: 2022-06-08 20:16:44

❶ 什么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货币的供给就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量,由中央银行决定,是外生变量;货币的需求,就是人们用于交易、应付意外事件和投机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这些货币必须以货币的形式持有以保证其最大限度的流动性,而不能以债券的形式持有。这也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的解释,还是很切合实际的。而之前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眼中的货币需求是不含有投机动机的,因而也就不与利率有关,只和收入相关,即交易方程式中的关系:PY=MV,其中P是价格,Y是国民收入,M是货币需求,V是货币流通速度,古典学派认为P、V都没有太大变化,因而M只与Y有关,就是货币需求只与收入有关,L=L(Y);而凯恩斯的理论,如上所述,L=L(Y,r)。不知道我解释的够不够清楚。

❷ 如何理解货币供给

1、(1)银行是货币供应的闸口
货币供给量是指财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总量,是一个存量。
在国民经济中,企业、财政部门(含行政单位)和居民个人都有经常的货币收支,如果暂时抛开向银行借款这一点,从总体上说都要量入为出。它(他)们一不能发行货币,二不能开空头支票,因此只能在现有货币供应总量范围内收支,不可能增加社会货币供应总量。如果它(他)们的支出超过收入,必须向银行借款,而银行具有创造信用货币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这种需要。(2)银行供应货币过程
银行在扩大货币供应中的作用,因商业银行(含专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不同性质而异。
商业银行的作用在于:在实行独立经营和允许多存多贷的条件下,如果贷款以转账方式进行,则通过多存多贷、多贷多存的反复进行过程,
由此派生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量,从而扩大货币供应;但这种派生能力受存款准备率和提取现金率等的制约,呈递减趋势。中国人民银行的作用在于:通过发行货币、调整存款准备率以及向商业银行贷款,以增加商业银行可使用的货币资金数量,从而扩张其派生能力
,更多地扩大货币供应。(3)制约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银行在技术上具有上述扩张货币供应的能力,但实际能供应多少不完全取决于银行,还受企业需要贷款的程度和居民持有现金的比率状况制约,而这些又由社会再生产是否顺利、资金盈利率和居民收入水平变化诸因素,即社会再生产的内在诸因素所决定。2、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乘数(Multiplier)——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乘数,所谓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DerivativeDeposit)——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

❸ 通过对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需求与供给是一对共生概念。
关注需求的同时还要关注供给,此外,要平衡对待。

❹ 外汇需求和外汇供给该怎样理解

汇率决定论里正确的表达是:短期看,一国的汇率由对该国货币兑换外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
那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供需主体问题。所谓的供需主体,实际上是本币的兑换,或者说是以本币体现的!一国收到外汇,本币的需求增加,一国付出外汇,本币的需求减少!
以直接标价法来看汇率,那就是收到外汇,本币需求增加,供不应求,本币升值,汇率下降,付出外汇,本币需求减少,供过于求,本币贬值,汇率上升。实际生活中,国家通过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外汇储备等手段,来改变供需,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以互相探讨,本人也不是专家!

❺ 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

货币定义
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
这种观点认为,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这种理论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Aristotle)朴素的金属学说。十六、七世纪形成的重商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早期特征就是“重金主义”或“金属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
(二)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是马克思在对货币起源问题的分析(参阅“相关知识”栏目“马克思货币起源说的思想逻辑”)中得出的,其含义有两点:
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的,是具有直接交换性质的。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赋予货币的属性,与货币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特殊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充当一般的交换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可见,考察货币的本质,应把其质的规定和存在形式区别开来。无论货币由什么来充当,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货币。
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有关货币的章节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由此看来,货币貌似简单,实际上却极其复杂。
然而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位议员格莱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真的是这个样子,直道今天不论是马克思也好,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们也好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后面4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最近出版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
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
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 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每个基本货币单位通常还可以分成更小的辅币。最常用的比例是辅币为主币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国大革命推广公制以前,欧洲历史上曾经长期采用1/20/240进制,例如在英国,1英镑等于20先令、240便士;法国的情况是12个但尼尔(denier)为1苏(Sol),20个苏为1里弗尔(livre,又称锂)。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进位制也曾被使用。
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元和韩元。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货币包括下述种类。
(1)硬币
硬币是一种小面额的辅币。它是铜质的、铝制的或是镍质的。
(2)纸币
纸币是一种法定货币,称为法币(legal tender)。法币是政府强制流通的货币。纸币发行的基本权力为政府所有,具体由中央银行掌握。纸币和硬币的总和称为通货或现金。
(3)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指可以随时提取的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称为需求存款。由于活期存款可以随时转换成现金,所以银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货没有区别。它也是一种货币。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提取的可以获得利息的存款。这些存款虽然不能以开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预先通知银行可以把它转换成现金。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可转让提款单(NOW)以及自动转移服务(ATS)缩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别。这种差别缩小的结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成为一种货币。
(5)准货币
准货币(near-money)是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就是准货币。
(6)货币替代物
货币替代物(money substitutes)是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东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种货币替代物。

❻ 怎么理解外汇需求和外汇供给,请尽量详细

外汇储备也带来了较高的汇率风险。由于我国主要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美元汇率的变动,往往也带来外汇储备价值的变动。依据保守估算,我国80%的外汇储备为美元资产,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被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和投资美国政府支持的房地产基金公司,为此,美元贬值无疑让这些资产严重缩水。 高外汇储备显示出,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这将迫使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往往降低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就业和经济增长。导致资产价值高扬,易形成资产泡沫化。其形成机理是本币升值预期引致资本流入,推动外汇储备增加和资产价格上涨,强化或实现本币升值,推动更多游资进入,继续推动储备增加、资产价格上涨和本币升值,当实体经济不能支撑流入资本的获利要求或预期逆转时,这些流入资本会撤出,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减少,资产缩水,本币贬值,引发金融危机,使经济崩溃或衰退,国民财富被洗劫。日元1980年代升值,是导致1990年代以来10多年的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高外汇储备的存在,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 高额外汇储备增大了货币供给,导致通货膨胀,降低宏观调控能力。外汇储备增加是货币投放的一条重要渠道,央行购进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往往成为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且,高外汇储备的两种主要影响是冲突的,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和有效性减低。例如,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对国内的影响,须通过回笼现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却增大了本币升值压力。相反,央行为了降低高外汇储备带来的本币升值压力,须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就强化了第二种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内外目标冲突。 还有什么不懂的加我QQ群20344749

❼ 通货膨胀中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一、通货膨胀中需求与供给有什么关系:需求大于供给。

二、通货膨胀

一般定义为: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给定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增长,从而造成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❽ 什么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应答时间:2021-07-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热点内容
货币增强产品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4 16:09:47 浏览:162
万集科技股票什么时候150元 发布:2025-05-14 16:00:44 浏览:497
股票交易所得的钱要交税吗 发布:2025-05-14 15:54:23 浏览:59
私募股权投资到期怎么退出 发布:2025-05-14 15:49:55 浏览:252
外盘股市大跌怎么办 发布:2025-05-14 15:42:02 浏览:675
房市和股市有什么区别 发布:2025-05-14 15:41:19 浏览:477
期货高于现货价是多少 发布:2025-05-14 15:22:49 浏览:420
青松建化股票能退市吗 发布:2025-05-14 15:20:33 浏览:126
太阳纸业股票历史交 发布:2025-05-14 14:55:41 浏览:678
基金每次卖出多少份 发布:2025-05-14 14:49:11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