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为什么人要反对赤字货币

为什么人要反对赤字货币

发布时间: 2022-06-08 20:34:53

⑴ 为什么财政赤字不好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等量对比关系。事实上,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编制预算时才能存在。预算执行结果收入与支出恰好相等的绝对平衡状态是很少见的,通常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由于超过收入的支出在资金和物资上是没有保证的,往往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人们往往在习惯上把收大于支,略有结余的情况称之为财政平衡。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预算执行结果无法做到收支绝对平衡,那么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都应视为财政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支的平衡政策
早在中国奴隶社会就有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的记载(见量入为出)。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财政一般也要求收支平衡,其出发点在于简政节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要求。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严重经济危机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取赤字财政政策,试图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扩大就业,增加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发展,以缓和经济危机。赤字财政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财政的一个基本特征。以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森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财政周期平衡理论,这是放弃年度收支平衡,只求在一个经济周期内实现财政平衡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波动,国家财政对经济的干预和渗透应当是赤字与结余的交替使用,以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依据这种理论所实行的财政政策被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即在经济萧条阶段,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阶段,则实行盈余财政政策,并以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来弥补经济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的周期性平衡。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济危机时的财政赤字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等消极后果,是无法用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抵消的。在补偿性财政政策下,并没有出现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结余,更谈不上熨平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震荡,而普遍出现的却是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滞胀局面。因此,各国政府不得不放弃周期平衡理论和赤字财政政策,纷纷寻找救治经济危机的新药方。
中国坚持实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政策。因为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来看,不论出现过多的财政结余,还是财政赤字,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过多的财政结余,会导致物资储备不合理,积压过多,资金周转减缓;出现赤字,可能导致财政性货币发行。从资金和物资的关系上说,是安排了一部分没有物资保证的支出,其结果会造成物资供应紧张,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财政收支平衡意味着财政分配与物资分配相适应,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财政收支平衡-实现年度财政收支平衡的途径
在中国,最主要是发展经济,增收节支。从预算管理来说,
①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收支平衡、量入为出的原则。如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现收支差额,则要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收入,压缩支出,发行公债,以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②在预算执行时,要加强税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严格控制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③编审决算时要严格核实各项收支,应收未收的收入,要坚决收上来;应该退库的收入,要及时办理退库,各项支出要严格按规定列入决算,消除财政虚假收入的情况,以实现财政收支的真正平衡。

⑵ 财政赤字的利弊有哪些

积极作用:

1、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

2、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消极作用:

1、赤字财政政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刺激投资,就是扩大生产能力。实行扩张性政策,有可能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因此,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暴发。

2、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财政风险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者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

3、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从某种程度上说,赤字财政与价格水平的膨胀性上升有着固定的关系。其原因并不难寻。

(2)为什么人要反对赤字货币扩展阅读:

重要性: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为:

1、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

2、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财政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⑶ 为何反对德国的撙节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ECB)总裁德拉基与德国财政部长萧伯乐对于如何挽救欧元区经济,在国际货币基金(IMF)年会上针锋相对,德国总理梅克尔在国内却暗示愿意扩张资讯及能源支出,显示德国的撙节预算主张开始松动。

德拉基承诺,ECB会在必要时再次扩大货币政策,「准备更改非传统干预的规模/组合」,最可能的作法就是买进公债。他并指出,投资人预料ECB要到2017年才会升息。在财政政策上,他敦促有能力的国家应「发挥财政上的空间」。

IMF已将欧元区2014年经济成长率预估下修到1.3%,2015年也调降到0.8%;并估计欧元区陷入金融海啸以来笫三次经济衰退的机率高达40%。

出席会议的美国前财长桑默斯把欧元区与1990年代的日本挂钩。他说,「我相信现在欧洲正走在这条路上。欧洲聚焦于财政赤字,却忽略投资赤字,结果造成成长赤字」。

然而德国财长萧伯乐却极力反对美国式的量化宽松政策,并要求持续「撙节」预算。他坚决表示,光靠「开支票」绝不能提升欧元区的经济成长。他并要求法国及义大利须加强改革经济结构。

荷兰财长戴松布伦呼应萧伯乐的主张,并点名法国及义大利必须改造经济结构。

德国总理梅克尔9日在柏林举行的记者会上暗示愿意动用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可能是对IMF年会上各界对德国严守「预算平衡」所提出的批评而有的回应。

梅克尔表示,德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鼓励投资,尤其是在「数位化领域」和能源产业,并提到加强网路建设;能源产业方面将加速废除核能,并扩大再生能源规模。德国政府将于14日开会协商经济课题,并将于10月底召开的欧盟领袖会议上讨论相关问题。

⑷ 赤字货币化有哪些国家,这些国家经济运转的怎么样

哪些国家有过赤字货币化?要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要知道赤字货币化的结果是什么,赤字货币化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几乎就是赤字货币化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哪些国家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那么就可以断定发生过赤字货币化。在以前,世界范围内货币是以金银为主的,到了现代才开始有法币,也就是纸币,比如我们国家吧,长期是以金银为货币的,在清明民初还是如此,但是民国掌权后也实施了法币。

有没有例外?其实是有的,那就是美国,赤字货币化也并没有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美国可以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如果美元只能在美国境内使用,那么美国的发行速度也造就将国内变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地方了。美国利用美元是国际货币的优势地位让全球分担了。美元可以拿出去购买其他国家的货物,如果民国政府当时发行的法币也可以直接拿到其他国家购买货物,那么也不会引起本土的严重通货膨胀。总而言之,赤字货币化是不可谓的。

⑸ 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有什么影响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它反映着一国政府的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和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收进的货币满足不了必需的开支,其中有一种弥补办法就是向银行借款。可见,财政向银行借款会增加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是否会引起货币供给过度,则不是肯定的。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在发生财政向银行借款时,只要银行能控制住贷款总规模,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过量的问题。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居民或企业购买公债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另一种情况是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由银行认购公债。银行认购公债,在银行账户的资产方公债项增加,负债方的财政金库存款等额增加,而当财政用于支出时,则银行的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在商业银行贴户上居民和企业存款相应增加,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有了超额储备,就可能用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另一种情况则是通过不同的弥补方式,财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还出现另一种说法,认为财政赤字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首先对国民收入超分配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准确的理解只能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不过是需求过旺或通货膨胀的另一种说法。
第三,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发行国债是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途径。但是,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还有另一面,就是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

⑹ 如何看待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和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出现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收进的货币满足不了必需的开支,其中有一种弥补办法就是向银行借款。可见,财政向银行借款会增加****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但财政借款是否会引起货币供给过度,则不是肯定的。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在发生财政向银行借款时,只要银行能控制住贷款总规模,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过量的问题。居民个人或企业包括商业银行购买公债,一般说只是购买力的转移或替代,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居民或企业购买公债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另一种情况是用储蓄或定期存款购买。由****银行认购公债。****银行认购公债,在****银行账户的资产方****公债项增加,负债方的财政金库存款等额增加,而当财政用于支出时,则****银行的财政金库存款减少,在商业银行贴户上居民和企业存款相应增加,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有了超额储备,就可能用以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
第二,财政赤字扩大总需求的效应。财政赤字可以是作为新的需求叠加在原有总需求水平之上,使总需求扩张。另一种情况则是通过不同的弥补方式,财政赤字只是替代其他部门需求而构成总需求的一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还出现另一种说法,认为财政赤字是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重要原因。首先对国民收入超分配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准确的理解只能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不过是需求过旺或通货膨胀的另一种说法。
第三,财政赤字与发行国债。发行国债是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而且被认为是一种最可靠的弥补途径。但是,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还有另一面,就是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

⑺ 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货币赤字化,经济学词汇,预算赤字=债券的销售额+货币的基础增加。一般来说,各国政府都可以通过两条渠道来对其预算赤字进行融资,它可以发行债券也可以“印钞”。

当各国中央银行增加其高能货币的存量是,通常是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财政部销售的部分债券时,货币就被印刷出来了。预算赤字和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预算赤字=债券的销售额+货币的基础增加。

货币当局购买财政部为其赤字融资而售出的部分债务,就称作货币赤字化。当政府通过创造货币来对其赤字进行融资时,实际上它在一个时期接一个时期地持续印刷钞票,而这些钞票被用来支付他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从而使这些钞票被公众吸收。

(7)为什么人要反对赤字货币扩展阅读: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

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中国的前车之鉴。

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必须审时度势,十分谨慎,要为将来的政策调整留下空间和余地。在政策导向上不应再鼓励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扩大投资、多上项目;同时,要选择好政府投资的项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

如果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不当,虽然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会增加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对投资品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对于今后的继续发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物。

考虑经济状况,可以适当减少“需求乘数”较高的政府投资,增加在公共卫生、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与此同时必须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财政支出项目上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减少很多项目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投资的现象。

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挪用、贪污财政资金现象;正确处理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适当转变政府财政投资方向。

在坚持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型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加快国有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⑻ 财政赤字对一个国家经济最坏的影响是什么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和目前经济形势联系挺紧密的。我用通俗语言说,希望能助于你理解。 财政赤字就是国家的钱不够花了。国家和家庭一样,我们靠工资取得收入,国家是靠税收。我们挣了钱去消费,政府有了钱要养公务员、教育、国防、刺激经济都要开支。当国家的税收收入小于开支是就出现了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好还是不好呢?这就跟人一样,手头紧时找朋友借点钱,工资一发就还了这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欠的太多就是一种烦恼了,债主烦欠债的也烦。 如果连续财政赤字,并且数额比较大,这就会引发很多问题。为什么?因为欠的欠是一定要还的!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国库券向老百姓借钱去投资铁路、公路,刺激经济,假如这些钱三年到期,到期了要还。假如这时候国家收入不足,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哪有钱去还?怎么办,国家只好找银行(中央银行)借钱,中央银行本身也没那么多钱,那怎么办?只有发行货币,开印钞票,印出来钞票借给国家还老百姓。这样一来,市面上的钞票显然是增多了。你看是不是国家财政赤字越严重,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就越多,货币就越过剩。货币过剩不就导致通货膨胀了吗。 从另一个角度讲,社会的财富都是人民创造的,西方俗称纳税人的钱。国家财政赤字说明透支消费了,这些债务其实还是转嫁到子孙后代身上,这是一定的。 现在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政府去年准备拿7000亿美元刺激经济时,众议院审议了这么久,很多民众表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国家在花他们的钱去救金融业,救那些华尔街贪婪的资本家。7000亿美元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美国纳税人创造的财富。 财政赤字并不是一无是处,在经济衰退时一般政府都会财政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政府会实现财政盈余。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比如8年,政府只要累计做到收支相抵就可以了,其中个别年份财政赤字并不要紧。

⑼ 美国印钞救市是什么意识 为什么我们要反对

美国印钞会导致美元贬值,而我国手持的7000多亿美国债券会大量缩水。

热点内容
金融界的行政做些什么 发布:2025-05-15 11:11:26 浏览:510
股票退市以后有什么后果 发布:2025-05-15 11:06:20 浏览:689
中国建设筑股票历史交易行情 发布:2025-05-15 11:04:02 浏览:892
贝莱德全球基金中国基金哪里买 发布:2025-05-15 10:55:35 浏览:464
长生股票退市股民的钱怎么办 发布:2025-05-15 10:19:35 浏览:6
沥青期货k线怎么看 发布:2025-05-15 10:04:49 浏览:959
买股票退市钱怎么办6 发布:2025-05-15 09:29:14 浏览:385
期货k线图怎么设置500天线 发布:2025-05-15 09:21:40 浏览:491
华铁科技股票股东 发布:2025-05-15 08:41:51 浏览:748
股市第九次牛市什么时候到来 发布:2025-05-15 08:21:55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