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为什么叫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为什么叫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发布时间: 2022-06-08 23:04:18

『壹』 请指出弹性价格分析法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又称货币模型,是建立在购买力平价说前提上的,但不是购买力平价说的简单翻版,而具有独立的汇率决定理论。
1) 货币模型将购买力平价这一形成于商品市场上的汇率决定理论引入资产市场。
2) 货币模型引入了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避免了直接使用购买力平价而产生的物价指数选择等技术问题,从而在现实分析中具有特定的实用性。

『贰』 决定人民币汇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建议看一下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A,B国的物价水平为P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A / PB。 假定t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的物价水平为 购买力平价
P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相对购买力平价意味着汇率升降是由两国的通胀率决定的
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与两国的利率有密切的联系。该理论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投资者投资于国内所得到的短期利率收益应该与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按远期汇率买回本国货币所得到的短期投资收益相等。一旦出现由于两国利率之差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投资者就会进行套利活动,其结果是使远期汇率固定在某一特定的均衡水平。同即期汇率相比,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下跌,而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的远期汇率会上升。远期汇率同即期汇率的差价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利率平价学说可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Covered Interest—Rate Parity)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iA是A 国货币的利率,iB是B国货币的利率,p是即期远期汇率的升跌水平。假定投资者采取持有远期合约的套补方式交易时,市场最终会使利率与汇率间形成下列关系:p = iA ? iB。其经济含 利率平价学说
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平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 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A 国远期汇率必将升水,A国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将贬值。反之亦然。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从而使金融市场处于平衡状态。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假定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假定,Ep表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则Ep = iA ? iB。其经济含义是:远期的汇率预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在非套补利率平价成立时,如果A国利率高于B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A国货币在远期将贬值。
国际收支学说通过说明影响国际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国际收支作用到汇率上。假定Y、Y'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国民收入,P、P'分别表示本国及外国的一般物价水平,i、i'分别是本国及外国的利率,e是本国的汇率,Eef是预期汇率。假定国际收支仅包括经常帐户(CA)和资本与金融帐户(K),所以有BP=CA+K=0。CA由本国的进出口决定,主要由Y、Y'、P、P'、e决定。因此,CA = f1(Y,Y',P,P',e)。K主要由i,i',e,Eef决定。因此K = f2(i,i',e,Eef)。所以BP=CA+K=f1(Y、Y 、P、P'、e)+f2(i、i'、e、Eef)=f(Y、Y'、P、P'、i、i'、e、Eef)=0 如果将除汇率以外的其他变量均视为已经给定的外生变量,则汇率将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变化到某一水平,从而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即: e = g(Y,Y',P,P',i,i',Eef) 国际收支说指出了汇率与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全面分析短期内汇率的变动和决定。国际收支说并没有对影响国际收支的众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具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国际收支学说是关于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
资产市场说:依据对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定,资产市场说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两者可完全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两者不可完全替代。在货币分析法 资产市场说
内部,依对价格弹性的假定不同,又可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1976年,Dornbuseh提出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也即所谓超调模型(overshooting mode1)。他认为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的特点,这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在超调模型中,由于商品市场价格粘性的存在,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以后,本币的瞬时贬值程度大于其长期贬值程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汇率的超调。
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1977年,Branson提出了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与货币分析方法相比,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假定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是不完全的替代物,风险等因素使非套补的利率平价不成立,从而需要对本币资产与外汇资产的供求平衡在两个独立的市场上进行考察。二是将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引入了模型。本国资产总量直接制约着对各种资产的持有量,而经常帐户的变动会对这一资产总量造成影响。这样,这一模型将流量因素与存量因素结合了起来。 假定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债券F,一国资产总量为W=M+B+e'F。一国资产总量是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外国债券之中的。从货币市场来看,货币供给是由政府控制的,货币需求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本国债券市场来看,本国债券供给同样是由政府控制的,本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从外国债券市场来看,外国债券的供给是通过经常帐户的盈余获得的,在短期内也是固定的。对外国债券的需求是本国利率的减函数,外国利率的增函数,是资产总量的增函数。 在以上三个市场中,不同资产供求的不平衡都会带来相应的变量(主要是本国利率与汇率)的调整。只有当三个市场都处于平衡状态时,该国的资产市场整体上才处于平衡状态。这样,在短期内,由于各种资产的供给量是既定的,资产市场的平衡会确定本国的利率与汇率水平。在长期内,对于既定的货币供给与本国债券供给,经常帐户的失衡会带来本国持有的外国债券总量变动,这一变动又会引起资产市场的调整。因此,在长期内,本国资产市场的平衡还要求经常帐户处于平衡状态。

『叁』 微观经济学问题

1.加快企业投资,加速经济增长。财政通过减、免税,投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措施和加速折旧,能刺激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速度,提高生产率和企业效益,使企业能更短的时间内加速资金的周转循环。以战后的日本为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赶超性,在短期内经历了高速增长过程,其财政政策作用于企业的调整居功至伟。在经济恢复时期,推出了特别(加速)折旧制度和税收减免制度,实现了企业合理化和设备现代化。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也对钢铁、汽车、造船等行业企业实行特别折旧制度,并加大财政补贴、财政融资政策作用力度,加快了重化工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企业经济能在战后的东方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B。
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核心所在,也是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保障。财政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增加投入,发挥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动作用。政策优惠向不同产业、行业、产品的倾斜,驱动企业市场偏好的改变,使企业适应整体市场形势和经济趋势发展需要。政府通过建立规范的反倾销、反补贴机制,并在政府采购方面予以优惠,还可以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的稳定运行。任何国家在走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矛盾,必须要求企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转变工业企业的增长方式。此时,财政政策的支持和财政资金的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
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速高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我国早在1996年,财税政策在支持企业进步方面就有相关决定,对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列支、折旧的提取等方面作出了优惠规定,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方面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实行税收减免扶持政策、经费资助政策、政府奖励政策,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了企业的科技化发展进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向企业所属科研机构提供大量科研经费,对企业当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予以一定税款的扣除,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究开发。这使美国高端技术始终走在了世界前列。

(四)扩大企业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政府通过降低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在一定范围内给予相关项目和进口产品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可以刺激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外投资。出口方面,通过加大出口退税力度,采取多种退税形式,对出口企业产品在生产过程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可以提升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以我国为例,2001年以来,以支持外贸出口,多次提高出口产品特别是主要产品退税率;从2002年起,我国部分地区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货物实行了“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年,对生产型出口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全部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由于财政政策的强力支持,企业在外贸出口方面,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势头,也直接起到了拉动整个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

三、政策效应的目标趋势:促进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内生性增长理论从决定经济增长的要素出发,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内生性增长理论认为:在工业化国家中经济增长率主要并不是源于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而是依靠技术进步的作用;又从教育形成人力资本的角度解释了知识结构与增长率差异之间的潜在关系,将国民收入增长与要素投入贡献之间的巨大缺口归于人力资本的作用,还将人力资本知识作为内生变量引入到分析模型中,突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换而言之,经济的长期增长有赖于对新知识、新技术、人力资本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经济动荡的现在,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中,边际报酬递减规矩能否适用呢?本人限于水平的限制,无妨通过数字模型,进行证明,只能通过简单的类比,加以解释。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主要适用在微观经济生产中,作为宏观的国民经济发展与 其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1.两者的主体相同,都是组织机构;
2.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想社会提供产品,实现本身利益的最大化;
3.两者的实施对象相同,都是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
4.两者操作手段相同,都是管理不同要素的投入数量与规模。
综上,适用在微观经济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可以适用于宏观经济;
当前,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要素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可以理解为三种可变得生产要素。目前的状况是,投资的增加,消费停滞,出口下降。一直以来政府都是通过扩大投资的手段来保持GDP的高速增长,依照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条路还能走多元?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房地产投资盲目扩大导致边际报酬递减所造成的,这种效果通过信贷的形式体现出来。

答案补充

7.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答案补充

因素。。。
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 (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肆』 为什么弹性价格分析法与国际收支说的结论不同

货币论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固汇和浮汇的差别 是一样的 前提有三个: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即Ms=P*f(y,i),在y和i确定时f是不变的;一价定律(购买力平价)成立(差别不大)。
主要是相对价格、收入、利率、国内信贷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固汇就是(比如)国际收支逆差,浮汇就是贬值。
给我最大感受是国际收支分析是把这四个当作外生变量,它们引起国际收支变动;货币分析是把它们当作内生变量,别的量引起它们变动同时引起国际收支变动,他们只是结果。
日本低利率与国际收支顺差同时存在,我国收入增加与顺差同在,可以用货币分析法分析。
你可以找到北师大出版社的国际金融学吗?我是看得它讲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结合将博客的汇率决定理论的货币分析法,将博客是强调一个是存量(货币分析)一个是流量(国际收支分析),对此算是理解了一些了,感觉中级讲不明白(将博客货币论贬值就没讲明白,大多数都没讲明白,我现在也不是很懂,只是记着的),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我打算半清醒半迷糊地去考,真的,很浪费精力。

以收入为例。国际收支分析:收入上升---进口增加---逆差
货币分析:先画三个图(北师大那本书上看到的,要是找不到就看看我的描述吧)一个是古典adas图,长期嘛;一个是购买力平价图,横轴e(直接标价),纵轴p,p=ep*,p*是外国价格,就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率为正的直线;一个是横轴外汇储备R,纵轴货币供给M,M=D+R,D是国内信贷,假设初始D=D0,就是一条过(D0,0),斜率为正的直线。
收入上升可能是由于as右移造成的,在asad中,价格P会下降,p下降在购买力平价中有贸易顺差(在直线下面,本国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出口便宜,会增加),固定汇率下政府增持外汇储备R,这是顺差;浮动汇率下本币升值(就是将博客的分析结果)。 另外固定汇率下R上升,M上升,导致ad上移,asad中价格回升,直到回到购买力平价直线上,贸易平衡,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分析突出了价格的作用,某些量变动最终引起价格变动,通过购买力平价来产生贬值或升值压力,将博客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分析法什么货币需求上升引起实际货币供给怎么怎么样啊感觉解释得不太能让人理解,也不能把这个方法和三个图联系起来。考试时我还是按他的答吧。

总的来说,我的理解是国际收支分析是流量分析,因此把收入、利率、相对价格、国内信贷当作了外生变量,由此来影响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是存量分析,收入等的变动是因为其他东西变了,它们和国际收支只是共存的结果而已,不是起因。我也感到头痛啊,不打算深究了,感觉时间很紧。呵呵,加油哈

R=X(出口)-V(进口)+K(资本流入)=M(货币供给)-D(国内信贷)
第一个等式是国际收支分析,他是流量分析,收入变动引起v变动,本国价格变动引起xv变动,利率变动引起k变动,信贷变动引起利率变动从而k变动.

第二个等式是货币分析法,他是存量分析,汇率是同货币市场国内外债券市场联系在一起的,本国债券和国外债券无差别(风险中立,区别于后面那个资产组合方法),只考虑货币市场就行了,因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两者有一个均衡的话两个都会均衡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要分析就分析在达到均衡后,收入等变量和国际收支的关系,有点事后的感觉.ms=p*f(y,i)在y增加f增加,md/p增加(均衡后的分析,ms恒等于md),p下降,升值压力,或者国际收支顺差,这就是不同于国际收支分析法的地方.

『伍』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模型内容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内容分析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中解释的汇率从初始均衡状态到达新均衡状态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式中A代表初始均衡点,M0为初始货币存量,P0为与初始均衡点相对应的商品价格,S0为初始均衡汇率。
其调整过程是:当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了货币供给量从M0增加到M1时,由于产生了瞬间的货币超额供给,作为资产价格的利率和汇率会作迅速调整。由于价格粘性,在价格水平来不及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下降,同时汇率从S0调整至Sb(本币贬值),即所谓的汇率超调(汇率超调的程度取决于M线的斜率,M线越陡,汇率超调程度越大)。经过一段时间后(从t0到t1),价格开始做出滞后反应,而此时的利率水平经过短暂的下降之后,会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入而上升,而货币的超额供给导致预期通货膨胀而使利率上升,相对利率的提高又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入。从而使货币的超额供给得到缓和。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最终使货币的超额供给完全消化。这时汇率则从超调状态B点(P0、Sb和M1的交汇点),到达E点(Pe、Se、M1的交汇点)。在E点上,汇率、利率、价格、货币存量和产出重新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购买力平价成立,这既是所谓的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原因。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与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区别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和国际货币主义汇率模式都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同属汇率的货币论。
后者由于假定价格是完全灵活可变的,被称作弹性价格的货币论(flexible-price Monetary Approach),而汇率超调模型修正了其价格完全灵活可变的看法,被称为粘性价格的货币论(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陆』 什么是弹性分析方法

弹性分析法以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浮动汇率制为背景,主要分析了一国当局所实行的货币贬值对该国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在汇率贬值改善贸易逆差所需的弹性条件和汇率贬值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两个方面。这一理论最初由A·马歇尔和A·勒纳提出,以后又由J·罗宾逊和L·梅茨勒在20世纪30年代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弹性分析法是以马歇尔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有以下假设:1、它只考虑在进出口市场上汇率变化的影响而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变),进出口需求曲线本身的位置不变,因而货物贬值的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被抽象掉了。2、所有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因而按国内货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不随需求增加而上涨,与出口相竞争的外国商品价格也不因需求减少而下降。当进口需求减少时,以外国货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不下降;当进口替代商品需求上升时,与进口商品相竞争的商品价格也不上升。3、假设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4、假设最初贸易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柒』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1.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2.稳定的货币需求;
3.购买力平价的成立。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这一本国货币市场平衡的条件写成: Ms-P=αy-βi,α>0,β>0
本国价格水平表达式: P=Ms-αy+βi
外国价格水平表达式: P’=Ms’-αy’ +βi’
购买力平价提供了本国价格水平与外国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 e=P-P’
带入可得: e=α(y’-y)+β(i-I’)+(Ms-Ms’) ⑴
⑴式即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本国与外国之间实际国民收入、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对各自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而决定了汇率水平。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进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之中。 第一,本国货币供给水平一次性增加的影响。本国的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会迅速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相应提高。 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货币供给的一次性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本国货币的同比例贬值,本国产出与利率则不发生变动。
第二,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货币升值。
第三,本国利率上升的影响。在货币模型中,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本国利率的上升将会带来本国价格水平的上升,本国货币的贬值。 第一,货币模型将购买力平价这一主要形成于商品市场上的汇率决定理论引入到资产市场上,将汇率视为一种资产价格,从而抓住了汇率这一变量的特殊性质。
第二,货币模型引入了诸如货币供给量、国民收入等经济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的变动对汇率造成的影响,从而使这一理论较购买力平价能在对现实生活的分析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第三,货币模型是一般平衡分析。
第四,由于理论假定的不同,货币模型是资产市场说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但它却可以反映出这一分析方法的基本特点。

『捌』 弹性价格分析法的主要假设有哪些

汇率的弹性价格分析法可简称汇率的货币模型.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之间可完全替代·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具有完全弹性,因此货币市场的平衡情况决定了汇率的变动,这样弹性货币分析法就将货币市场上的一系列因素引...

『玖』 资产组合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的异同是什么

资产组合分析法与货币主义分析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将汇率的决定引入到资产市场上。二者区别在于对商品价格的弹性和黏性的分歧。如下:

(1)资产组合分析法,基本思想: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不完全替代,非套补利率评价不成立。一国总资产W=本币M+本币面值债券B+外币资产的本币价值eF。通过对三种资产在三个市场的调整决定汇率e。

(2)货币分析法,基本思想: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可以完全替代,可视为统一的市场,汇率决定于货币市场上货币供求变动。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即汇率的货币模型;黏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即超调模型。

资产组合分析法

从货币市场看,货币供给是政府控制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是本国利率、外国利率的减函数和资产总量的增函数。这就是说本国货币的需求随着i和i*的提高而减少,随资产总量的增加而增加。

从本国债券市场看,本国债券供给量是由政府控制的外生变量,本国债券需求是本国利率和资产总量的增函数,外国利率的减函数。

『拾』 您能再详细说说国际收支说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对利率与汇率的影响为什么不同么

国际收支说作用机制:
Y--> mY --> CA<0 -->外汇需求增加 -->贬值
P -->本国商品竞争力下降 -->CA<0 --> -->外汇需求增加 -->贬值
i -->KA>0 -->升值
弹性货币分析法
Y上升 -->MD (货币需求)上升 -->C下降(实际余额效应) -->P下降 -->本币升值(购买力平价)
i 上升-->MD下降 -->C 上升 -->P上升 -->本币贬值
其不同点在于:前一种方法更注重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分析汇率决定;而后者则是从货币供求的角度出发影响物价水平从而通过购买力平价来分析汇率决定的,其汇率决定机制不同,因此所得到的结果不同。

热点内容
理财的小故事启发了什么 发布:2025-05-17 11:06:18 浏览:267
国家基金队指什么 发布:2025-05-17 11:06:15 浏览:589
股票公司的经历辞职汇股票有影响吗 发布:2025-05-17 11:06:13 浏览:396
易方达中小企业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5-17 11:03:15 浏览:897
如何理财楚留香手游 发布:2025-05-17 11:02:31 浏览:97
买卖股票是否对国民收入有影响 发布:2025-05-17 11:02:27 浏览:560
股票被公布可能退市 发布:2025-05-17 10:40:06 浏览:959
御家汇股票解禁对股价的影响 发布:2025-05-17 10:36:21 浏览:257
中国船舶股票真的要退市吗 发布:2025-05-17 10:21:46 浏览:80
股票退市了还能索赔吗 发布:2025-05-17 10:09:48 浏览: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