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应对疫情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应对疫情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6-10 20:14:29

Ⅰ 疫情期间,政府都采取了哪些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20年5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下称“报告”)。央行报告阐明10大核心要点,表示关注4大风险;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中国央行强调加强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提出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一系列措施,将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报告10大核心要点如下:
1、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灵活适度;
2、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
3、持续深化LPR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4、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5、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
6、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果;
7、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
8、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医药制造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9、物价形势总体可控,通胀预期基本平稳,对未来变化需持续观察;
10、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国内经济面临挑战增多。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3-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政府都采取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政府依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免税收,加大补贴力度,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社会货币流通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Ⅲ 针对新冠疫情,我国现阶段采取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针对目前新冠疫情给经济带来的一些影响,我国现阶段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拓展资料】
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出台了以下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一是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政府规定标准包括各级政府规定的补助和奖金标准。对省级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对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比照执行。
二是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冠肺炎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不包括现金),不计入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受疫情影响的职工,可享受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受疫情影响的职工,2020年6月30日前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正常还款的,不做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已报送的予以调整。对支付房租压力较大的职工,可以合理提高租房提取额度,灵活安排提取时间。
在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
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使用优惠贷款要求:享受贴息支持的贷款企业不得挪用信贷资金用于偿还企业其他债务;不得将资金用于金融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不得将资金用于非疫情防控相关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不服从国家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金融机构授信额度不得超过名单内企业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规模;不得将运用专项再贷款发放的贷款资金用于名单内企业一般性资金需求;不得提前收回存量贷款续做以套取再贷款资金。

Ⅳ 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稳定和刺激内需的政策。央行最新例会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1、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摆在各国货币当局面前的头等大事。央行例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在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判断上,会议认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而在去年四季度例会上,央行的相关表述是“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
拓展资料
1、在最受关注的货币政策表述上,2020年一季度例会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灵活适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并提出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在继续强调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同时,去年四季度例会提及的“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在此次例会并未现身。
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的“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要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例会提出,要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4、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1月和3月保持不变,2月1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和5个基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通胀水平将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为下调政策利率及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尽快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资金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和扩大内需。

Ⅳ 我国在疫情期间运用了哪些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

一、疫情期间,运用的财政政策:
1、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2、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5、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6、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7、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8、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9、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10、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二、疫情期间,货币政策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加大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
3、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4、此外,还包括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等。总体来看,2020年一季度,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M2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3月份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48%,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份下降了0.6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市场预期平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06,较上年末升值2.92%。 中国经济成为唯一正增长的大国经济,成功实现了V型反弹。未来这些政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持全年达到3%以上的正增长,率先复苏经济。

Ⅵ 针对新冠疫情,我国现阶段采取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包括增加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Ⅶ 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2020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冲击,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采取量化宽松等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基本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比较好地对冲了疫情以来宏观形势的高度不确定性,金融运行保持基本平稳,与我国经济潜在产出水平也是基本匹配的。
拓展资料
一、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英文简称PBOC,中文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总部位于北京。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993年至今)
二、1993年,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三、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实施监督管理。
1998年11月,国务院对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撤销省级分行,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将保险公司的监管权移交给保监会。在以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法律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更加突出了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设立银监会。

Ⅷ 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货币政策有了哪些新变化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挥,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也从原本的中性政策变得更加的积极宽松,因为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必须要跟随着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现的调整,从而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

Ⅸ 我国2020年采取了哪种货币政策,相对于往年有何重大改变

2020年才起来,货币政策相对往年有一些重大的改变,像这种货币政策是比相比平时的政策要来的更加积极。

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9)应对疫情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热点内容
科技etf板块的龙头股票 发布:2025-05-16 17:44:16 浏览:274
美国股票小于一元会退市吗 发布:2025-05-16 17:43:25 浏览:706
股市指标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发布:2025-05-16 17:34:11 浏览:360
股市丰收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6 17:33:25 浏览:422
智慧能源股票会退市吗 发布:2025-05-16 17:22:22 浏览:10
股票强制退市的多么 发布:2025-05-16 17:20:29 浏览:639
北京联发科技股票 发布:2025-05-16 17:20:23 浏览:513
股市999寓意是什么 发布:2025-05-16 17:20:23 浏览:236
及时止损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6 17:17:32 浏览:663
股权评估要找什么公司 发布:2025-05-16 17:00:59 浏览: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