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逆差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逆差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6-11 00:46:02

① 国际收支逆差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调节

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采取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从而控制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一般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的需要,征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应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从而抑制总需求和物价上涨,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芝的赤字。
2.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又称为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普遍、频繁采用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调节国际收支的货币政策主要有贴现政策和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策。
(1)贴现政策。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国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吸引外国短期资本流人,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人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日肿逆差。
(2)
改变准备金比率的政政策。准备金比率的大小决定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资金规模的大水小,因而决定着信用的规模与货币量,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
上述分析表明,一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助于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的局面,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它往往同国内经济目标相背离。为消除国际收支赤字而实行紧缩性金融政策,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以及失业率的明显上升;因此,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

② 国际贸易顺差和逆差对一国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原理是什么

一、货币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1.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赤字)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利率,进而使本币的国际价值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净出口的上升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2.当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盈余)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提高利率,进而使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的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二、财政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扩大国内需求,政府为给赤字融资会使利率上升,进而引起本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效应相反。
拓展资料:
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货币政策
调控作用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加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促使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运作
货币政策的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通常,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1)紧的货币政策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2)松的货币政策
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则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办法以增加总需求。
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政府还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松紧程度作科学合理的把握,还必须根据政策工具本身的利弊及实施条件和效果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

③ 处于通胀和逆差时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财政政策

通涨:含意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表现为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成因是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
所以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则相反。
其本质都是供给于需求不平衡

④ 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时,政府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实行货币贬值可以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当一国长期存在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升值。

来促使国际收支平衡。为了保证国际间汇率相对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规定各会员国只有在国际收支出现基本不平衡时才能够调整汇率。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国际收支平衡。

首先,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通过税收乘数或政府支出乘数成倍地提高国民收入,由于边际进口倾向的存在,导致进口相应增加。其次,需求带动的收入增长通常伴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后者具有刺激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

(4)逆差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扩展阅读:

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

当一个国家出现过大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

当产生贸易顺差时,代表出口的商品多了,生产力相应提高,社会上的工作岗位也会增加,大家可以赚更多的钱,还可以提升国家的外汇储备。而适当的贸易逆差,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促进国与国之间的长期合作等等。

⑤ 为什么国际收支逆差能够迫使某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当一国决定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买入本币以融通赤字时,这些国家实施的可能就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它们卖出国际储备且使基础货币减少,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一. 国际收支逆差
对于货币主义者来说,逆差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是因为货币的需求增量小于了国内信用水平增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度下,过度的货币需求应通过外汇的顺差弥补,而过度的国内信用创造会反映赤字。
结构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一般有三。其一是因为出口产品的不利因素,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出口商品都是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弹性非常低,其价格弹性也非常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不断的恶化当中。其二是销售市场不好。市场经济的缓慢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长。其三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低效率造成了过高出口成本,近而影响了出口利润。
一般可以通过资助和调整两种政策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借款政策和减少外汇储备组成了资助政策,但是其只能适用于短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是受货币的供给和利率影响的,货币供给和利率又是基础货币决定的,而基础货币是国内信贷水平和外汇储备组成的。资助政策是通过提高对国内信贷水平补偿的一个过程,其平衡基础货币的增减量,使货币供给和利率可以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逆差产生的环境没有的到改变。所以,它往往是不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提倡。当然如果在具由外汇储备的能力和国际借款的可能性的条件下,资助政策的执行会简单容易一下,代价和阻力更小。
调整政策是由支出下降政策,支出转移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组成的。前者本深就可以弥补其逆差,主要是通过降低国内的收入和贸易品,非贸易品的总支出,先减少进口的需求,再降低国内价格然后提高国内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支出转移政策是改变国内外相应产出的比价,减少进口需求,从而提高国内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如果在不充分的就业情况下, 国内产出价格下降会引起对出口,进口替代的超额需求可以得到了满足;但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如不采取控制资源来满足这种超额的需求,支出转移政策只会引起通货膨胀。

⑥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和顺差时,应该采取哪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啊

一,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和顺差时,应该实行扩(紧)财代表扩张(紧缩)的财政政策。扩(紧)货代表扩张(紧缩)的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灵,就是政府失灵。按主流理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经济学理论来看,经济活动分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分别是政府和市场。政府的主要干预手段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当陷入通货膨胀下的政府失灵的经济状态,一般称为,滞胀。所谓货币政策,就是通过调节货币量,来引导和增加消费与投资,通过温和的通货膨胀,减少资本闲置,加快资金周转率;所谓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政府投入,增加或减少公共开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三,货币政策失灵,主要原因是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即货币的利率已经非常低了,低无可低,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可能降低利率,也就是资金的价格,不能通过调节货币量来扩张总需求;同时,由于公共投资的效率和公共债务情况,导致财政政策存在挤出效应,即每增加一部分由政府财政政策所扩张的需求,都会导致减少一部分被挤出的民间需求。在这个情况下,政府即陷入了无计可施的情况。
内生变量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解决滞胀问题,如果不考虑其他外生变量,即技术进步和战争、天灾人祸,要解决这一障碍,只有依靠出口。首先应该停止扩张货币政策,以恢复被扭曲的资金供给市场,这时,利率上涨,本币走强,是不利于出口的;其次,财政政策的失灵,本质上是政府债务问题,增加进出口规模,活跃国内经济,增加政府税基,有助于政府减少其负债规模。因此,政府应在鼓励进出口贸易的同时,适当对本国货物出口加以扶持。既不能单方面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也不能鼓励进口限制出口。

⑦ 如果一国的经济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顺差的状况,适合采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

一国以国际收支平衡作为经济目标之一。顺差时,采取紧的货币政策,减少市场货币量,增加企业成本,削弱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出口。紧的财政政策则可减少企业的税后利润,影响企业的积极性而减少出口。
当然这里是针对这一个指标来讨论的,因为国家经济目标是多个的,双紧的政策会引起经济增长减速,从而影响就业等相关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紧财政政策的实际会对国内的经济影响比较大。
国内失业增加,国内经济下滑,因而要宽松财政政策以刺激生产;国内生产放缓而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外商品涌入本地市场,大量外汇结算导致货币流通紧张,所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这个问题好像有点矛盾,宽容货币政策是不是指政府可以多印钞,干预利率水平。收紧货币政策是缩减货币流通量,解决货币多发造成的通胀问题。
国内收支逆差,如果是资本型逆差,就意味着资本外流,造成国内货币供应紧张,导致利率上升、失业率增加、利率上升,应该适用宽容货币政策。
一、逆差加通胀,实行双紧。
二、顺差加通胀。实行扩货和紧财。
三、逆差加失业。实行紧货加扩财。
四、顺差加失业。实行双扩。
理论是这样的,但是具体情况具有局限性,对于国际收支的顺差和逆差的解决,通过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因为货币政策只是能解决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金融项目,并不能解决经常项目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处于第四种情况,采用的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收支还是没有解决,这就可以说明。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着组合使用的情况,存在着扩张、紧缩的组合,形成4种组合。
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政策混用,会使经济体的产出增加。
扩张财政政策:政府减少税收、增加开支,就会增加国民收入,进而刺激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这样就会使国内失业率降低。
扩张货币政策:增发货币、降低利率、投资刺激。增发货币会使本币的汇率降低,进而刺激出口,吸引更多外资;降低利率则增加贷款、刺激投资促进本国生产进而使进口降低。这样就会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贸易逆差。
我说的只是帮助你理解问题,真正意义上说:当两种政策混用时,就不能加以单独的分析,要考虑两种政策的交互影响,当政策中的各种因素发生相互作用时,就会是政策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有可能与实行政策的初衷相悖。比如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就使利率变得不确定。
这就是开放经济宏观失衡的四种情况。有一个很著名的斯旺图示。
一、逆差加通胀,实行双紧。
二、顺差加通胀。实行扩货和紧财。
三、逆差加失业。实行紧货加扩财。
四、顺差加失业。实行双扩。
二和三会出现政策困境。
扩(紧)财代表扩张(紧缩)的财政政策。扩(紧)货代表扩张(紧缩)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为什么不能自由兑换,要进行外汇管制?这是因为:(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⑧ 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该采用什么政策搭配

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时,应该采用的政策搭配是双紧的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斯旺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后者解决了斯旺模型中没有对支出增减政策进一步细分问题。前者是在汇率可变动的条件下,后者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币贬值或升值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一种结果。一般在该题目下如果是单选两个答案选项不会同时存在。
Swan(1955)提出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搭配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思想,这一思想被称为“斯旺模型”。根据该模型,在内部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的内外均衡冲突下,应该实行紧缩性的支出增减政策和本币升值的政策搭配,而在内部通货紧缩和外部国际收支逆差的内外均衡冲突下,应该实行扩张性的支出增减政策以及本币贬值。
蒙代尔(1962)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法则”(又称为“蒙代尔指派法则”):每一种政策工具都应该用于它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的目标。蒙代尔假定资本流动具有较强的利率敏感性,得出结论认为:货币政策应该用于外部均衡,而财政政策应该应用于内部均衡,两者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内外均衡。反之如果将货币政策用于内部均衡,财政政策用于外部均衡,经济的非均衡态势将进一步恶化,它将比政策改变之前更加远离均衡。当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应该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当经济中出现了通货紧缩和国际收支逆差,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进行配合以实现内外均衡。

⑨ 为什么国际收支逆差时要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

因为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利率,减少投资,增加存款,就会减少总需求,进而减少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平缓逆差。
补充:什么是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之一。
国际收支逆差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支出大于收入。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
拓展资料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总需求的下降,会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降低通货膨胀率。
政策分类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调节对象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

⑩ 逆差对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

国际收支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外汇的汇率上涨,本币的汇率下跌。
拓展资料:
1.在对外贸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为入超,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国际贸易的逆差,在金本位制货币条件下,需要向出口顺差国输出黄金,以清算负债,否则,就无法达成贸易。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根据使用货币的不同产生截然相反的经济利益关系。 如果逆差国使用其本钞对顺差国清算,则属于赊帐购入行为,长期赊帐购入顺差国的商品,会促成顺差国制造企业的破产和其银行业发生发行准备作空的金融危机。
2.如果使用顺差国的货币清算,则属于对冲顺差国逆差的补偿贸易行为,会减少顺差国对本国的债务。
3.如果使用第三方信用货币清算,则与使用本钞清算对顺差国产生的影响相同。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放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缩银根”。
4.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5.紧缩性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时,所采用的紧缩货币的政策。中央银行将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从而达到减少投资,压缩需求的目的。总需求的下降,会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降低通货膨胀率

热点内容
首旅酒店股票历史 发布:2025-07-05 12:29:18 浏览:606
佛山照明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7-05 12:21:47 浏览:48
对冲基金的对冲成本指什么 发布:2025-07-05 12:12:09 浏览:860
如何解读货币网的金融牌照 发布:2025-07-05 11:07:47 浏览:61
北大科技这只股票 发布:2025-07-05 10:59:43 浏览:925
期货市场如何控制回撤 发布:2025-07-05 10:54:51 浏览:939
引导金融活水的东西叫什么 发布:2025-07-05 10:54:51 浏览:58
外汇理财一股是多少钱 发布:2025-07-05 10:41:20 浏览:288
美国股市每年退市多少 发布:2025-07-05 10:40:45 浏览:647
回购股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发布:2025-07-05 10:20:12 浏览: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