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表示货币的价格
1. 什么是货币价格
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 我们知道,汇率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之间的比价。决定货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而市场本身又是对一些基本因素作出反映,包括出口有多少,进口有多少,相关的利率是多少,相对其他货币来说对澳元或美元的需求和供应有多少等等。 因此汇率是由市场来决定。货币经纪人在交易所里所作的只是要试图确定市场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事实证明他们除了对每日的交易稍许有些影响之外,对汇率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弗里德曼教授说,就每天的交易来说,投机商可能会有些影响。但是在浮动汇率市场上,投机商若要赚钱,只有帮助稳定市场而不是使市场更加动荡。因此汇率以及可变汇率制是由两大根本因素来决定,一是贸易,二是资本流动。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吸引外国人去投资,那个国家就会有相对较高的货币汇率。如果它不能吸引投资,它的汇率就较低。 这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真正决定汇率变化的根本因素
2. 货币的价格用什么表示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
货币供应量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3.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什么
价格或者说商品的单价,一个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那就是商品的价格,用价格来衡量一个商品的价值。《货币价值》是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证货币非中性的经济学著述,首次符合逻辑地解释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从而解决了所谓“水与钻石的悖论”。结合货币,定义了何为货币需求,并论述了货币需求的真实存在。首创以“债权性货币需求和债务性货币需求”双向定义货币需求,并首次提出了“潜在货币需求”、“安全债务人”、“高基货币”、“有智思有财不可能三角”、“贮藏性货币需求转向”等一批对货币理论极具价值的概念
拓展资料:
信用货币之裂变本相 信用货币到底从何而来、本质何为?
传统上,人们比较接受的说法是,货币是基于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伴随交换的发展而发展,并反过来促进交换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货币本质上是价值尺度(一般等价物),基本功能是交换媒介与价值储藏手段;发展历程主要是从自然实物货币发展到规制化金属货币,再到金属本位制纸币,又到脱离实物的信用货币。
但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就货币起源、货币本质、货币功能、运行逻辑等提出新的观念。比如,有人说,货币最初并不是作为一般等价物来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而是作为一般性债务来记录和结清债权债务关系的;货币的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作为无限跨期价值尺度的一般性债务;货币演进的主要脉络是:私人信用货币——政府信用货币——银行信用货币;货币的核心功能不是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而是组织生产,是生产关系、社会纽带等等。 但这些新的观念同样存在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很多是难以成立的。 比如,有人说,就好像A向B打个借条后可以把B的斧子借走;B向C打个借条后可以把其谷子借走,也可以在C同意情况下,将A出具的借条给C后把谷子拿走,此时,借条就成为货币的最初形式,即私人信用货币。
但这种说法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借条不转让,就仅仅是一种债权债务证明,没有流通功能,显然难言就是货币。实际上,如果借什么东西,最后就还什么东西,那根本就不需要货币。由此可见,货币不是发源于债务,而只能发源于交换(不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需要价值尺度);如果以收取的借条去换取新的物品,就不是债务问题,而是交换问题,就有一个价值尺度和信任的问题:用一把斧子能换取多少谷子必须有折算标准或价值尺度,否则难以成交;接受借条的一方必须相信借条出具人能够保证履约(债权转让依然如此),否则也很难成交。不能成为最为人们接受的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实际上就难以成为货币。
4. 汇率下降,本币升值还是贬值,什么是本币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币汇率下降or本国汇率下降=本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
本币:本币指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法定的货币,除了法定货币之外其他的货币都不能在这个国家流通。如中国大陆唯一法定货币为人民币,所以这时我们也把人民币称为本币,但这种概念大多是用在汇市上的。除了本币之外其他的都统称外币。
详细一点解释就是:汇率下降,本币是升值还是贬值呢?这需要看你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了。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某币汇率上升,那该币种是升值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在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外国货币,等号右边是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是以外币为基准的,右边的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也就是外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外币可以买到更多的本币,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等号左边是本币,右边是外币。间接标价法是以本币为基准的,右边那个数字是指基准货币的汇率,即本币的汇率,比如说汇率上升,一单位本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币,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我们在根据汇率变动来判断货币是升值还是贬值,需要知道是哪种标价法才可以说汇率上升下降,某币是升值还是贬值,要不然就说某币汇率上升,某币升值。
简单的概括就是:
“汇率”即为外汇汇率,指直接标价法的汇率,即1USD=6.69RMB,世界上除美英外基本都用直接标价法,可以将汇率理解为价格,即一单位外币值多少钱(本币),此时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若在“汇率”前面加了货币,即为该货币的价格,如本币汇率下降、本国汇率下降就表示本币贬值,人民币汇率下降就表示人民币贬值。此外有时候书上会说“本币汇率贬值”也表示本币贬值。
5. 货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货币价值由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以及劳动价值因素决定。货币是基于先行劳务而获得的并用以换取消费品的要求权,或货币是基于所提供的先行劳务而获得的,并用以要求相对劳务的凭证。
汇率是一种货币以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在没有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的条件下,汇率应遵循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即它是由经济活动导致的对这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价格是对价值的反映,通常情况下它是围绕价值波动的。
长期而言,在接近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与价值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货币价值论(从汇率生成机制看人民币升值前景)》讨论浮动汇率制条件下的长期汇率生成机制,也就是从一种货币的价值如何由另一种货币来体现这个角度讨论货币的价值生成机制。
【拓展资料】
货币的本质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首先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这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其次,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它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且能够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
货币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只是表面现象。
从本质上看,货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交换关系,即不同生产者所生产、占有的产品,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
6. 货币的价值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1、影响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包括时间、收益率或通货膨胀率、单利与复利。其中,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货币时间价值的首要因素。时间越长,货币的时间价值越明显。
2、价值规律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物的交换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3、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买方市场出现;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卖方市场出现。
4、价格变动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商品价值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商品价值越低,价格越低。
(6)什么可以表示货币的价格扩展阅读:
货币的调控作用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7. 国际金融中如何判断报价货币与被报价货币
在汇率表示中,数字不变的货币为基准货币,即被报价货币,数额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的货币为报价货币.如:美元/人民币=6.7370的报价中,美元为基准货币,人民币为报价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