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见顶是什么原因
A. 怎样判断一支股票见顶
1、 个股连续上涨,放出巨量后,量增价滞或价升量缩,均是见顶信号,应卖出,至少应在反抽至双顶附近卖出。
2、 个股连涨后放量,却以当天最低价收盘。这是主力在出货,是开跌的征兆。
3、 个股连涨至高位,上方出现层层大笔卖盘,而下方只有零星接盘,这表明,主力出货愿望强烈。
4、 个股处中高位时出现涨停板,若量小,可持股观望;若量大,系主力在出货,至少应卖出一半。若第二天又是涨停板,但经常被打开,且量较大,这是主力在采取少买多卖的手法,诱骗买盘,必须果断清仓。
5、个股的日成交量放大到5天均量的2倍,甚至2倍以上。若是在低位,持股无妨。若是在中位,必有回档,可卖出一半。若是在高位,则属顶部无疑,应清仓。
6、个股股价跌破了颈线,是破位,坚决卖出。
7、 个股业绩增长或送股的利好见报之日,通常是主力出货之时。因主力早就对此利好消息了如指掌,已拉高了数周或数月,万事俱备。只等消息出台、人气最旺时出货。因此,此时不应存有幻想,而应果断卖出。
8、 个股某日若放出近期的巨量,不论是收阴还是收阳,次日半小时内,若成交量达不到前一天的八分之一,应坚决卖出。即使不是逃在最高价,也是高位区域。
这些在平时的操作中多去观察就会发现一些规率,炒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相对来说要靠谱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B. 股市常见见顶信号有哪些
见顶有哪些迹象:
1、政策面和股市的基本面情况出现重大利空因素。
2、庄股已有较实在的获利空间,可进行规模派发。
3、股市人气沸腾,新开户股民大量增加,散户资金纷纷入市,追涨气氛热烈。
4、各个板块均已轮炒一遍,特别是历来涨势滞后的大盘权重指标股已放量创出新高。
5、股市资金面吃紧,机构或庄家手中头寸调度不灵,股票套现压力极大,未有新的资金入市,或面临兑现结算等情况。
常见的见顶信号有哪些
1、MACD死叉为见顶信号
股价在通过大幅拉升后出现横盘,会出现一个高点,投资者有必要在第一卖点出货或减仓。此刻判别第一卖点建立的技巧是“股价横盘且MACD死叉”,死叉之日便是第一卖点构成之时。第一卖点构成之后,有的股票可能没有下跌的情况,可能是主力毁掉保护出货而伪装向上打破,做出货前的最终一次拉升。此刻构成的高点往往是牛市行情的至高点。
2、KDJ出现南北极形状即见顶
一般市场长期或许快速出现单边走势,有放量或者极点反走的趋势,是见顶的典型信号。可是,由于技术上常常会出现“底在底下”的状况,所以这种KDJ指标常常会失灵。
3、长上影线须多加当心
当行情好的时候股价到一定阶段,接连几日出现放量,并且换手率在每日搜索4%以上。当成交量出现最大,其换手率基本会超10%,说明主力想要高位出手。如果收盘时出现长上影线,标明冲高回落,抛压沉重。如果次日股价不能从昨日上影线开始,成交开端萎缩,标明后市将调整,遇到此状况要坚决减仓乃至清仓。
4、高位十字星为危险预兆
当日K线出现十字星或长上影线的倒锤形阳线或阴线时,是卖出股票的要点。日K线出现高位十字星,市场可能由买方变为卖方,可以出手来避免危险。
5、双头、多头形状避之则吉
当股价不再构成新的打破,构成第二个头时,应果断出手,由于从这两个头都是主力派发阶段。M字形是右峰较左峰为低认为拉高出手的现象,有时右峰亦可能构成较左峰为高的诱多形如果又下跌是非常可怕的,只需跌破颈线支撑都得赶忙了断持股,以免亏本扩展。
C. 2001年06月上海股市见顶原因
2001年6月上海股市见顶主要因为涨到了高点,其它原因都是借口。
D. 什么是股价见顶
股价见顶,意思是股票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点,上涨缺乏动力,不久即会展开下跌。
股价是否见顶,一般有以下特征:
1、MACD死叉为见顶信号
股价在经过大幅拉升后出现横盘,形成的一个相对高点,投资者尤其是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必须在第一卖点出货或减仓。此时判断第一卖点成立的技巧是“股价横盘且MACD死叉”,死叉之日便是第一卖点形成之时。第一卖点形成之后,有些股票并没有出现大跌,可能是多头主力在回调之后为掩护出货假装向上突破,做出货前的最后一次拉升。判断绝对顶成立技巧是当股价进行虚浪拉升创出新高时,MACD 却不能同步,第二红波的面积明显无前波大,说明量能在不断下降,二者的走势产生背离,这是股价见顶的明显信号。此时形成的高点往往是成为一波牛市行情的最高点。
E. 股市中什么叫“短线见顶”
股市中短线见顶意思:在短期内股价达到一个高点,即将开始调整、下跌。
短线见顶的几种形式:
一、长上影短线见顶:
特征:
1、股价在相对高位出现长上影K线;
2、第二天股价继续低走
3、成交量同比异常放大
结论:一旦股价远离均线出现带量长上影线。如第二天继续低走,则股价极可能短线见顶。
原理:股价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在相对高位出现长上影K线图,表明上档压力较大,抛盘沉重,股价难以在高位站稳,被迫下行,于是留下一条长长的上影线。同时出现成交量异常放大,表明主力在大举出货,否则不会在高位出现大成交量。
卖出时机:在出现长上影线当天,或者第二天股价低开冲高乏力时卖出。
二、 阴包阳见顶:
特征:
1、股价在相对高位长实体阴线完全包含前一天阳线;
2、第二天股价继续低走
3、成交量异常放大
结论:一旦股价远离均线出现阴包阳走势,则股价极可能短线见顶。
原理: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后,某天出现一根实体大阴线,将前一天的大阳线完全包含,同时成交量异常放大,说明股价超买严重,有人大量出货,短线还将被继续打压下跌。
卖出方法:在出现阴包阳当天,应该先短线出局。
三、 黄昏星见顶:
特征:
1、股价在相对高位出现小阴小阳十字星;
2、第二天股价大幅收阴(跌幅等于或大于十字星前一天涨幅);
3、成交量同步异常放大;
结论:一点股价在相对高位出现黄昏星走势,短线见顶可能性较大。
原理:股价在前一天上涨后,第二天在相对高位出现十字星,表明多空双方势均力敌,成交量放大说明做多做空力量均使出了最大力气在搏杀,但当天未分出胜负。在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后,多空双方在对股价后市走势的判断开始有利于空方。在空方趁胜追击和上一交易日多翻空的帮助下,空方彻底占据上风,股价大幅下跌。股价因此短线见顶。
卖出方法:在黄昏星出现后,如果第二天股价大跌,应该先短线出局。
F. 见顶是什么意思
见到定点的意思,势头开始下滑了。
读音:[ jiàn dǐng ]
引证:赵利剑《股市沉浮》:做短线,股价运行在上升趋势中不卖股,只要不见顶,死都不卖!
汉字笔画:
(6)股市见顶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股市中(见顶)的征兆:
1、MACD死叉为见顶信号,股价在通过大幅拉升后出现横盘,会出现一个高点,投资者有必要在第一卖点出货或减仓。此刻判别第一卖点建立的技巧是“股价横盘且MACD死叉”,死叉之日便是第一卖点构成之时。第一卖点构成之后,有的股票可能没有下跌的情况,可能是主力毁掉保护出货而伪装向上打破,做出货前的最终一次拉升。此刻构成的高点往往是牛市行情的至高点。
2、KDJ出现南北极形状即见顶,一般市场长期或许快速出现单边走势,有放量或者极点反走的趋势,是见顶的典型信号。可是,由于技术上常常会出现“底在底下”的状况,所以这种KDJ指标常常会失灵。
3、长上影线须多加当心,当行情好的时候股价到一定阶段,接连几日出现放量,并且换手率在每日搜索4%以上。当成交量出现最大,其换手率基本会超10%,说明主力想要高位出手。如果收盘时出现长上影线,标明冲高回落,抛压沉重。如果次日股价不能从昨日上影线开始,成交开端萎缩,标明后市将调整,遇到此状况要坚决减仓乃至清仓。
G. 别人常说股市大盘见顶是什么意思见顷会有怎样的后果
就是说沪指在这一波行情里面见顶,不会上涨了,这样大盘就震荡下行,行情就差了
H. 股市中什么叫“短线见顶”
股市中短线见顶意思:在短期内股价达到一个高点,即将开始调整、下跌。在股市中短线讲究的是以快打快,快速进出,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财富增值。因此,短线绝不参与调整,坚决回避疲软走势。快速逃顶是短线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包含很多内容,从盘口技术的角度来说,有以下要领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是当前股价空间位置已经处于高位,从起涨点算起,短期内已到达或者超过量度涨幅,获利盘已很多,这时候随时有可能出现短期头部走势。
二是当前短期趋势已经出现淤滞,气势衰竭,盘面上明显感觉到攻击动能不足,该涨不涨,向下变盘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时候需要警惕短期头部的到来。
三是当下K线结构出现了鲜明的头部特征,比如高位低开大阳线、高位十字墓碑线、高位长阴覆盖线之类K线形态结构,这些都是不祥之兆,需要警觉起来。
四是当前量能的异常变化很夸张,比如成交量释放过大,换手率突然非常之高,说明多头消耗了太多的能量,此时空头很容易反扑得手,因而要谨慎对待。
五是当下技术指标出现了明显的见顶特征,从主图来看,最明显的就是5日均线出现上升斜率变小或者高位趋平,成交重心下移,说明短期见顶已经是大概率的事。
这些可以慢慢去领悟,炒股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定的经验与技巧,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新手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不防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里面的牛人去操作,这样要稳妥得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祝投资愉快!
I. 牛市的五个阶段
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当市场处在牛市第一阶段,几乎没有人知道牛市即将到来。如果回头看,这个阶段的一些情景,和熊市第五阶段的“黎明前”阶段很像,几乎很难区分开来。
在这个阶段,市场可能刚创出新低不久,也可能在创出最低点后又震荡和盘整了较长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创出最低点与马上展开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或者必然的关系。
但是,还是有一些与熊市“黎明前阶段”不同的迹象。此时,有一些股票已经停止继续下跌。甚至还有一部分股票其实已经盘出底部,获得了一定的涨幅,但市场上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消息,也没有人关注到这一点。
【当市场出现利空的消息时,市场并没有像熊市前几个阶段那样继续下跌,而是以平盘或微涨微跌收盘,同时成交量虽仍然低迷,但已经有所温和放大,只是这种放大并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市场上也没有关于为何出了利空消息,股市没有下跌的相关解释。甚至连利空消息发出后,都没有太多相关的解读文章。因为此时,社会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已经降到了冰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观察的,不是市场对利多消息的反应,而是市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在这个阶段,市场对利多消息可能出现上涨(本能),也可能下跌(不将利多当利多),从利多上很难判断是熊市第五阶段(黎明前阶段),还是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如果在市场走熊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对利空的反应,给人感觉像是波澜不惊,感觉像没有出消息一样,那么我们就应当十分关注了。可以按市场最近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涨幅进行排名,扒一扒看这些股票最近的表现怎么样,涨了多少,有什么共同之处。之所以造成市场对利空没反应,是因为此时市场已经到达了极度的冰点,所有想卖股票的人几乎都把股票卖尽了,他们之中很多甚至已经忘记了股票。所有带有利空情绪的人,几乎不关心股市,因此也不知道有没有利空。
此一阶段,股指已经呈现出缓慢上涨的迹象,但是很少有人能重视,也听不到有人说即将迎来一轮牛市。分析师措辞非常谨慎,多推荐个股(许多节目已经不允许推个股)和某个细分行业或事件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少量参与,注意止损。”等谨慎言论。
牛市第二阶段:初步上涨阶段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市场的上涨开始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这种上涨可能是成交量逐步放大的温和上涨,也可能是成交量突然放大,暴力突破前期盘整区域。
此时,总有某一类的股票很耀眼,既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又能带来赚钱效应。新闻也好、分析师也好,很容易就把它们归纳为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分类,可能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地区,或最近发生的某一个事件相关。
赚钱效应开始扩散,普遍规律是从离证券市场最近的人开始扩散。比如证券从业人员、基金从业人员、新进入市场的交易者,仍然关注股票涨跌的人(多还未深度套牢)。通过这些传声筒,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也开始关注股票。其中一部分人(散户)开始尝试投入一部分试探资金,另一部分人则继续观望。
此时,上一轮牛市高峰下来,被深度套牢的人群,也开始慢慢注意到股市的上涨。但他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太强的参与意愿。
主持人经常问分析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您最看好哪个板块?”“XXX板块还能不能买?”
大多数分析师仍然比较含蓄,但这个比例在慢慢减少。此时最活跃的市场发声人士,是前期最有毅力,不断“喊底”的分析师。他们在熊市第五阶段喊底,被市场、主持人、群众多次羞辱,因为底后又有底;在牛市第一阶段发言较少,且言论不被重视。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好好得意一番,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
第三阶段:中期上涨阶段
上涨途中的第一次暴跌,宣告这一阶段拉开序幕。当然,这种暴跌并非只有一次,往往在整个牛市过程中都能看到。
类似的暴跌,往往事先没有任何消息面上的利空因素,而且暴跌的成交量还比较大。市场不知怎么的就吃错了药,开始拉肚子。等到收盘后,市场就会有各种言论,来挖掘“利空”因素,大家仿佛“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跌了。实际上,像这种大跌是很正常的牛市悸动,主要来自机构和大户短线的“浮躁”心理。他们还没能完成熊市心态向牛市心态的转变,在一丝风吹草动之下,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的大跌。
此类暴跌的特点:
1、 位于上涨通道之中,且前一日还可能创出行情以来新高。并没有进入M型震荡或直线型盘整;
2、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消息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今天回暴跌;
3、 成交量较大,甚至创天量。此时不要以为是“天量见天价”,因为牛市中大多天量之后还有天量。目前为止,A股市场还没有见到过以“暴跌搭配天量”的方式见顶的。
此一阶段,对于利空消息,市场的反应往往是低开,早盘下挫,但很快就被拉起。即使重大利空,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超过一周。而大多数中等或较小的利空,往往是早盘低开或下挫后,当日就被拉起,最终红盘报收。
赚钱效应继续扩散,第一波被赚钱效应带进来的初入者(散户),已经开始影响他们周边的人,带来第二波初入者。第二阶段中在观望的人群,开始投入资金试探,并不断加大投入量。初入者投入股市的资金开始增加,从一两个月薪资左右(或一万元)的试探性资金变成半年甚至一年薪资以上的资金。
上一轮牛顶下来的散户,部分账户已经解套。他们先是选择卖出,从而落袋为安。但落袋为安后,他们并没有选择远离股市,反而对股市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过不多久,他们就会在氛围的带动下,重新杀入。只是这一次买入的,是市场的热点,是另一些股票——作为“痛定思痛”,他们大多不会继续购买上一轮牛市套牢他们的那些股票。
此一阶段,前期坚韧言底的“死多”分析师,光环渐渐淡去。因为此一阶段起,市场上开始“股神”辈出。市场的聚焦在“能抓住热点”的分析师。“股神级”分析师开始成为主持人问问题的主要对象。此时,主持人的问题往往不是“还能不能买”,而是“下一阶段我们该关注哪些热点?”
此阶段,市场每一次下跌,都会有一些人站出来“唱空”。但措辞多为“保持谨慎”、“控制仓位”等词语,此时还鲜有说“见顶”这个词语的。有时,也确如他们所说的,市场下跌了一阵。但股指很快又被拉起,创出新的高度。在经历几个这样的轮回以后,唱空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小。因为他们每一次唱空,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点,在个人投资者之间也是一样,每次唱空都“阻碍”了亲戚朋友赚钱,如是几次之后,也不好意思跟朋友再继续说看空。原因很简单,耽误别人赚钱的朋友,是不受待见的。
来自券商的分析报告,开始不断调高个股的“买入目标价”。
这个阶段可能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甚至跨年。也可能比较短,一两个月时间就结束。如果结束时间过早,这一轮“牛市”往往在后来被称为“反弹”。
第四阶段:后期上涨阶段
不是所有的“牛市”,都会进入这一阶段。有一些在第三阶段就夭折了,被称为“反弹”,或者“行情”。
有两种情况出现,预示着第四阶段的到来。一种是政策上开始调控,比如加快新股特别是大盘股的发行,调高印花税等。如果市场对政策面的调控(利空),反应比较剧烈(下跌),则后期还可能继续上涨;如果市场对政策面的利空,开始麻木,则需要多加小心。
市场对另一种则是首次在分析师中出现“顶”这个词语。
熊市后期和牛熊难辨阶段“坚韧不拔”死多的分析师,此时开始看空,并且开始出现“逃顶”、“见顶”、“顶部”等词语,预示着这一阶段的到来。但市场往往在他们看空以后,还会经历一波上涨,而且涨幅可能还不低。
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往往在熊市还未结束就提前看多,也往往会在牛市还未结束就提前看空。他们多标记自己为“价值派”,(当然他们之中有一部分真是,也有一部分假是)说的最多的就是价值投资,频率出现最高的词语为“市盈率”。为何他们会提前市场看多和看空?因为“锚定”的思想,只是他们心中的“锚”,不是股票的价格,而是价值(市盈率)。股票市场就像钟摆,摇摆在极度高估和极度低估之间。市场从牛顶上下来,估值中枢不断下移,他们心中锚定的价值标尺也不断下移,直至跌到他们心中“不可能跌破”的位置,他们开始坚韧不拔地喊底。然而市场在熊底会毫不客气地,一次又一次地跌穿他们的心理底线。他们是熊市底部最后屈服的人(嘴上可能不说),也是熊市中被主持人和群众嘲笑最多的人,也是这些事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记忆太深刻,使得牛市后他们心中对价值的“锚”沉得太深,拔不出来。
在熊市底部前提前买进的人,往往也会在牛市半山腰提前逃顶(也就是这一阶段的早期)。这一部分人,要么坚守到熊市到来,要么刚好在牛顶处重新杀回。第一次有人喊“顶”,并不可怕。但前期喊顶的人再次杀回,却是应当打起十二分精神。
从实际上说,市场进入这一阶段后,也确实脱离了股票应有的价值中枢,进入高估阶段。但由于赚钱效应还在继续,因此牛没有停下脚步。慢慢地,许多个人投资者就会发现已经没有可以继续投入股市的资金,于是开始借钱炒股,融资额度和杠杆也加的很高。
当市场突破前期熊市的反弹高点之后,创新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闻和主持人也不会说:“哇,今天创新高!”,因为市场每天都在创新高,创新高实在不是什么“新闻”,也不值得奇怪和兴奋。
赚钱效应开始延伸到较远的地方。这些地方甚至跟资本市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菜市场、麻将馆等地方。
连最保守的人(这里的保守指的是对金钱损失的厌恶,而非投资风格的保守),也慢慢开始投入到这场战役之中。他们之中很多人愿意选择基金,一部分原因也是出于保守。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 牛市后期,个人投资者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
2、 相信基金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
3、 基金的广告宣传上,拿出了漂亮的业绩展示,并宣扬长期投资的理念;
4、 “后悔理论”心理。因为许多人有选择恐惧症,自己选择的股票如果跌了,会产生“后悔”心理——不该买啊~!这种选择恐惧症最大的成因也就是心中潜意识的“后悔”心理。但假手别人买的股票,跌了自己看不到,避免产生“后悔”心理。加上基金持仓许多只股票,涨跌相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暴涨暴跌。
5、 单个股票不会跳出来,拉着你买他;但基金会拉着你买他。最后那一批金钱损失厌恶者,在半推半就之下加入了基民的队伍。
分析师以看多的态度出现在各大媒体,类似“谨慎操作”“控制仓位”之类比较婉转的看空声音已经绝迹。市场上看空的声音,多以逃“顶”,或“是不是顶”为主。但这种声音随着牛市的继续,也越来越小。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几乎听不到。
市场的估值不断被抬高,但很快就会有解释高估值的理由放出。例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快,与欧美相比理应获得更高的溢价,又或者“大国崛起”“XX十年”等。又或者,会将历史上的A股大牛市,或者其他国家的大牛市,拿来对比,告诉大家牛市还远未到头,“XX点不是梦”。
第五阶段:筑顶阶段
并非所有的“牛市”,都会到达这个阶段。像这种情况,只有“全民狂欢”类型的大牛市,才会遇到。很多半路夭折的牛市,往往被称作“行情”。
随着牛市的发展,慢慢的,市场上关于“顶”的说法已经几近绝迹。即使有,也不被人们所留意。
牛市筑顶,很少有人能提前看出来。牛市中每一次震荡,每一次下跌,每一次喊顶,总又被重新拉回,直至喊顶的人不好意思再喊顶。确实也会有一些人在牛顶处“喊顶”,但他们的言论根本得不到市场的注意。一直到熊二阶段,这些人曾经的言论才重新被拉出来奉若神明。
此时市场已经进入所谓的“疯牛”阶段。股市为何会涨到这个点位,用估值根本解释不了,只有梦想能够解释。
虽然在股市确认顶部以后,也就是熊二阶段以后,会有各种理由来解释股市为何会见顶。比如:经济下滑,资金收紧等等。但是在这个牛市顶部阶段,一般见顶的原因如下:
随着股票的价格上涨,每成交一手所需要的资金也越多。股市要继续上涨,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才能维持成交量,才能维持赚钱效应,光靠存量资金是无法做到的。赚钱效应从牛二阶段就开始传递,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不仅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平均参与的资金量也越来大,但这种情况总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当新进入的资金无法支撑股市继续上涨的时候,牛市也基本走到了尽头。
所以市场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最不想买股票的人都买股票了,就是见顶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这一轮牛市能影响到的人,都进来炒股票了,他们能进来的钱也都进来了,牛市变走到了尽头。
此时若有超级大盘股IPO,会对供需情况形成较大的压制,促进股市更早达到临界点。有时超级大盘股上市刚好就产生了股市的顶部区域。这是因为:
1、前几个阶段无法容纳如此巨量IPO;
2、巨量IPO本身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股票的供需情况。
除此之外,牛顶往往还有以下迹象:
1、股票的估值很高,根本找不到便宜的股票。这里有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即使最没有想象力的股票,估值都难以接受的时候,往往需要小心。什么是最没想象力的股票呢?是绩差股么?不是,因为即使绩差股也有重组概念。真正最没想象力的股票,是所谓的“收租股”,不管旱涝,稳定收租的这种。如果在PE的估值上,呈现出: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收租股PE(20倍以上)<周期类股票<其他类型股票。
需要注意,如果还有价值型或成长型股票的PE低于收租股,即使收租股PE>20倍,也并不见得见顶。
2、热点散乱,难以追踪。无法形成具有赚钱效应的“明星个股”或“热门板块”。
3、前期的热门股,或涨幅较大的个股,已经提前进入震荡横盘或下跌走势。
4、赚钱效应开始减弱。尽管早期各批进入股市的参与者已经疯狂,但对新进入者或即将进入者的吸引力已经减弱。很多新手进入后无法赚到钱,自然也无法产生赚钱效应吸引后来者。买卖的难度加大,新人“没赚到钱”。
5、成交量无法继续有效放大。
6、媒体及分析师的发声,同牛四阶段末尾,并无太大区别。
有一部分人蒙对了顶部,也有一部分人能准确识别出顶部,并对应采取相应的减仓和空仓措施(光识别还不行,还需克制心魔才能做到)。在牛顶的左侧识别难度很大,因为此时还在创新高,在牛顶的右侧识别相对容易。顶部的形态有时相当复杂,有时M顶在深度调整后还能创新高。
在这个阶段能成功逃顶的,往往不是“价值投资派”。因为价值派要么在第三、第四阶段已经逃顶,要么就是打算穿越牛熊。成功逃顶的往往是能够控制好自身心态,且对市场敏感的技术派。
有趣的是,在此阶段能够成功逃顶的,往往会在熊三阶段提前抄底,被称作“抄在了山腰上”。
~~~~~~~~~~~~~~~~~~~~~~~~~~~~~~~~~~~~~~~
以上皆是理论!!
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
写书的炒股把握此次到位!就不写书了!!
J. 常见的股票见顶信号有哪些 见顶有哪些迹象
短线顶部,量价背离,指标背离。
中线顶部,连接跌破上涨阶段两个量增价涨到新高的两日低点,并形成一个中线头部形态跌破颈线。
长线顶部,跌破上升趋势线,头部形态颈线,六十日均线,并且六十日均线逐渐下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