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大跌美国如何获利的
A. 1990年日本股市危机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 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 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 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
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说的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B. 1.日本大地震为什么会导致日本股票大跌 2.灾后重建花的是政府的钱,是什么引起恐慌性的抛售现象
发生灾难了,经济减速或停滞了,公司受灾资产损失了,灾难来临民众紧缩支出了。。。这些都能导致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恶化,股票大跌。
股民投到股市的钱是为了获得较好收益的,股市要跌,留着股票就当是废纸,是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啊,不恐慌这个恐慌什么。
注资是为了稳定股市稳定经济,等“出现大量海外资金迅速撤离的场景”的时候,再多的钱也于事无补了。
首先要明白一点,注资不代表这些钱就花出去了,只是为了增加流动性。现在救灾还未结束,还谈不了灾后重建的事。灾后重建的钱迟早还是要下来的,但不一定在这上面花得钱越多越好。
C. 十年间美国是怎么通过购买日币将日本经济搞垮的
促使日币有一个升值预期,游资进入日本,堆高日本房价挤压制造业出口空间。
泡沫滋生后撤出,民间资本不能解套,巨额沉淀不流通,通货紧缩。
银行坏账收不回,收紧贷款。制造业不景气,内外挤压,日本经济在游资连本带利撤出后只剩一地鸡毛。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两季,即表示已出现为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统统价格不能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D. 美国当年是怎样做空日本经济的
二战后,日本靠山寨美国的产业,在汽车,制造领域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一举跃居世界经济第二位,其GDP甚至达到了美国的一半,于是,日本买下了好莱坞,买下了洛克菲勒广场,买下了很多美国地标性的建筑,也就是在此时,石原慎太郎甚写了《日本可以说不》等书籍向世界宣称日本即将超越美国。而同一时期,由于70年代,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导致美元和黄金脱钩,世界各国都要从美国取回自己的黄金,导致美元一度极其危险,美元指数下跌,因此在1985年,美英德法日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表面目的是让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以增加美国出口来拯救美国经济,实际上是开始酝酿对日本的金融绞杀。
日本银行在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几个月内,日元兑美元从250比1升值到149比1,进而再升值到90比1,最高时达到了70比1.
由于事先知道日元会大幅升值,大量外资涌入日本,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出口业濒临崩溃,大量资金进入了股市和楼市,于是一夜之间,日本股市楼市暴涨,甚至达到了东京一个区域内的房价超过了全美的房价总和。而在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甚至达到了38915的高点。
同一时期,美国的第二金融杀手锏也布局日本,这就是股指期货。所谓股指期货就是对赌股票是涨还是跌,而日本当时所有人都冲昏了头,认为股票不可能跌,而美国则在日本大肆兜售股指期货来做空日本。
等到一切都已就绪,1990年1月12日,美国交易所突然出现“日经指数认证沽权证”,且让其在一个月不到就全面崩溃,于是,日本开始了长达14年的房地产下跌,股市下跌,甚至到了今天,日本都还没有恢复。
于是这里有一笔账可以好好算算。由于参与国事先知道该协议内容,并且把大量的美金进入日本,例如有100万美金,那么,可以等值的兑换25000万日元,这些日元在日本股市中暴涨了很多倍,假设达到了100000万日元,此时,开始抛售股票,兑换成现金并购买股指期货做空日本,再次获利,达到了200000万日元,此时日本金融已经崩溃,这些外资开始逃离日本,要把日元兑换成美金,而此时的汇率却是70比1,因此日本政府需要拿2857万的美金进行回购。而这才是区区100万美金短期内的获利。
E. 美国是如何躺着赚钱不费吹灰之力把日本人玩残的呢
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经济复苏并开始高速发展,一直到80年代,日本GDP超过美国的一半并仍在高速增长,这让美国认为日本威胁到了自己的经济和美元霸主地位。之后,美国通过贸易制裁、日元升值、逼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等手段使日本经济泡沫被刺破,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其次,美国以贸易摩擦为由,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了调查,遏制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五年后,美国对日本又发起多个产业的调查,遏制日本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美国在这些产业竞争中具有优势。再之,美国迫使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国际上大量热钱进入日本,助推了日本的资产价格,日本股市出现大量投机者,房地产经济的虚假繁荣加速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一度停滞不前,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复苏。
F. 美国对所有墨西哥输美产品加强关税,为何日本股市反而大跌
因为日本的绝大多数跨国企业在墨西哥都是有大量的投资的,而墨西哥运输商品到美国,这些商品都遭受到了美国的加征关税,而日本在墨西哥投资了大量的日本企业,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是在对日本征收关税,那么也就间接的导致了日本股市大跌。
墨西哥的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其实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是全球排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之后的第六大汽车生产国。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大部分是要出口到美国的,而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公司均在墨西哥建有生产基地,所以日本汽车工业也受了很大的影响。
由此看来,美国对墨西哥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日本,日本企业自然是要受到“重创”的,所以日本股市应声而跌也就在情理之中,想要不受到重创都是不可能的。
G. 二战后的美国,是怎么做空日本经济的
二战后,随着麦克阿瑟将军的一份电报发出,“要么给我粮食,要么给我子弹。”美国拉开了对日本援助的序幕,当然不会白给援助,导致了日本在政治,军事上都成了美国的附庸,这和美国能轻易做空日本经济有很大的关系。二战后的日本,在军事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全力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上不得不承认,日本在这一点做的很成功,从二战后粮食都要靠救济,到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但也正是这快速的发展给日本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多行业把美国打的抬不起头,抢占了以前本属于美国的市场,于是美国开始了做空日本经济的计划。霸王条约第一步 对美自愿出口限额及扩大进口
美国针对日本对自己本地企业威胁很大的行业,开出了霸王条约,出口限额。如在纺织、钢铁、电视、机床等行业,都被逼着执行自愿出口限制;同时把美国的优势行业如,电信、电子产品、医疗设备、药品和木材等行业的市场对美国开放。由于美国在政治、军事上对日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日本没办法,只好人家怎么说,自己怎么做。这样美日间的贸易逆差就开始减少。
霸王条约第二步 联合西方五国推动美元对日元贬值
美国联合了西方五国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其中最要命的一条就是要求日元主动升值。通过出口限额和扩大进口,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打击的不轻了,再加上日元升值,日本对美国贸易基本给掐断了,成了单方面的美对日的贸易。这还是外部的,还有比这更恨的一步。
霸王条约第三步 美国把日本对外贸易的路被堵上后,又以安全为由,限制日本发展航空航天行业,这就限制了日本经济结构向更深层次转变的道路。日本只好搞起了游戏产业,但国内大量的财富没地方去,最后都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行业,本来就泡沫严重的日本楼市更是雪上加霜。由于股市和楼市的赚钱效应远高于实体行业,因此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了虚拟经济。当日本政府发现不妥,出手控制时已经晚了,最后日本的经济从股市开始,再到楼市再到其它行业,被全面做空,最终有日本失去的20年之说。
日本被美国做空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力,而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美国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国想让我们走当年日本的老路,真是异想天开。
H. 8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是怎么利用日元升值来赚钱的
日本在80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迅猛,到90年代中期GDP几乎超过美国的一半,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和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有钱吧?按道理美国要跨了。1985年开始.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日元兑美元的汇率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结果怎么样?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于是我在1983年吧,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美国迫使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在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等于你帮美国人赚钱。到1995年日圆升值到1美元兑换7.9日圆。你说美国人赚了多少?
1998年美国人顾计重演,利用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在东南亚又如法炮制,结果爆发了有名的东南亚经融危机。唯一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而这个果实的得来付出的代价太高了,香港和中国中央政府都出来干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才保住香港经融市场的稳定,否则有多少香港股民要破产逼迫得跳楼自杀啊。但是我们是惨胜,索罗斯财团虽败尤荣。钱都被他赚饱了。
现在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意图何在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央政府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不正常吗?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国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今年12月初又迫使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
I. 1990日本股市崩盘的原因(详解)、过程
1990日本股市崩盘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具体如下
利率太低,资金泛滥,引导失误监管失控。
1985年9月美英德法日五国财长聚会纽约的广场饭店,就争执许久的日元升值达成协议。之后一年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一倍以上,由此对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完成外向型向内需型经济过度,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放松银根,基础利率跌至历史最低点,货币供应量连续每年超过10%,1998年超过15%,造成市场上资金极其充沛。
但是由于当时日本上下对日元升值和经济转型的困难认识和准备不足,大量资金并不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流入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是流入容易吸纳和“见效”的股市楼市,造成股市楼市价格双双飙升。1985年以后的4年时间中,东京地区商业土地价格猛涨了2倍,大阪地区猛涨了8倍,两地住宅价格都上涨了2倍多。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引流资金和监管资金,而是听之任之。
盲目扩大信贷,滥用杠杆作用。
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原本应该紧缩的信贷不仅没有紧缩,相反进一步扩张,推波助澜火上加油。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日本各大银行将房地产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1990年危机已经一触即发,但是银行继续大规模贷款。这一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日本最大银行向房地产发放贷款总额达到50万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一,五年间猛增2.5倍。尤其错误的是为了扩大杠杆作用增加利润,日本银行违反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协议,将持股人未实现利润当作资本金向外出借,造成流通领域里的货币数量进一步扩张。
1991年日本银行总贷款额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0%,而美国仅为37%。为了争夺利润和分享市场,日本上千家财务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也不顾政策限制,跻身于房地产金融行业,直接或间接向房地产贷款,总额高达40万亿日元。可以说日本金融机构是房地产泡沫的最大鼓吹者和最后支撑者,为泡沫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直到最后一刻。
投资投机成风,股市楼市连动,管理监督形同虚设。
日本和香港完全一样,股市和楼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泡沫的严重程度。当时日本居民从股市中赚了钱投资到楼市中去,从楼市中赚钱投资到股市中去。无论从那一个市场赚钱都十分容易,很多人所赚之钱比一辈子工作积蓄的钱多得多。股市楼市比翼双飞,同创一个又一个“高度”。
1985到1988年日本GDP增长16%,土地市值和股票市值分别增长81%和177%。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历史最高点近39000点,房地产价格也同创历史最高。这段时间里,房价日长夜大,数月甚至数天价格又上涨了。人们千方百计从各个地方借钱投向房地产,炒作和投机成风,很多人辞去工作专职炒楼。人们用证券或者房产作抵押,向银行借钱再投资房地产。
银行则认为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由此作抵押没有风险,所以大胆放款,造成大量重复抵押和贷款,监督管理形同虚设,资金链无限拉长,杠杆作用无限扩大。但是市场转折后立即就形成“中子弹效应”,一个被击破,个个被击破。日本大公司也不甘寂寞,在炒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关系进行土地倒买倒卖,数量极大倒手率又极高,每倒一次价格就飙升一次。在此过程中政府很少的应对政策也严重滞后。大公司倒卖土地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政府增收94%重税后才被迫停止。
泡沫破裂后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日本银行及非银行机构的不良债务高达100万亿日元,最后成为坏账的达到几十万亿日元。倒闭和被收购的银行和房地产公司不计其数,大量建筑成为“烂尾楼”。建筑业饱受重创,1994年合同金额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国民经济陷入长达十年的负增长和零增长。日本的沉痛教训应该在中国房地产发展进程中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