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如何建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

如何建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

发布时间: 2022-06-16 08:31:28

① 货币需求函数

两个函数都是可以的,只不过表示的含义不太一样罢了。d=Y-100r和m=ky-hr那个国民收入代表的含义是一样的。k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国民收入每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d是英文demand的缩写,代表需求的意思啦。。。。Y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之和,是关于收入的函数,是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问题补充的答案:当经济衰退时,我们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因为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此时会扩大投资与产出。
当经济衰退时,国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包括政府的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采用可以使减少税收,扩大转移支付,比如政府出面购买很多物品,这样促进经济复苏。

如何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呢?我们就用两个政策的要素来表达。财政政策刚刚已经讲过了,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效应,货币余额效应,再贴现率之类。
呵呵。。。。。。。

② 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决定因素

通过道客巴巴查找可得http://www.doc88.com/p-705593393673.html《我国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一、中国货币数量的主要特征

(一)货币增长率
近30年我国广义货币量(M2)和狭义货币量(M1)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较大(见下图)。1979年以来,M1增长率最高和最低值之间跨度达31.6%,M2增长率最高和最低值之间相差也有25%。特别是1998年以前,波动十分剧烈,1999年以来波幅缩小。另外,多年来,M1和M2增长速度较快。1978-2007年间M1年均增速19.1%,M2年均增速22.4%,两者年度增长率最高时接近40%。从国际比较看(见表1),我国货币增长率偏高。

(二)货币流动性
M1与M2的比率是衡量货币流动性强弱的基本指标。从总体上看,我国货币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0.82下降到1995年以来的不到0.4。货币流动性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之前持续下降有多方面原因。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增长的活力得以释放,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促使货币需求快速上升。其次,从1990年两大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到1995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起步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证券市场很不发达的状态下,居民可投资的金融资产数量很少,因此增加的收入中很大部分只能以定期存款的形式持有,造成M2增长速度快于M1(见下图)。
近年来我国货币流动性(M1/M2)变化情况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见表2)显示,我国是在货币流动性偏高的国家行列中。对此的一种解释是金融服务的不完善导致货币与准货币之间兑换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居民倾向于持有较多货币。
(三)货币化指标
M2与GDP的比率也被称为经济的货币化率,它在我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在麦金农提出以M2/GDP这一指标衡量一国尤其是后发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实际货币增长水平时指出,这一比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逐步提高的,但在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中,货币化程度不会持续提高,而是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某个区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他认为这个区间的上限在1~1.2之间。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率在1998年超过1.2,其后继续上升,到2003年后才基本稳定在1.6左右的水平。这种现象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中货币量变化的特殊性。对此的理论研究较多,比较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制度因素。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投资品通过政府调拨方式进行,消费品也更多表现为实物补贴,使用货币的交易行为较少。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使交易和支付的方式发生转变,货币交易的范围越来越大。此外,转轨过程中还存在由计划控制造成的抑制性投机需求逐步释放、由计划体制软约束造成的过度资金需求出现膨胀等情况,这些问题共同促使货币需求超经济增长,形成货币化指标快速上升的状况。
二、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财富与收入因素
人们所拥有的财富和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是约束货币持有量的上限,同时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弗里德曼强调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在内的总财富与财富构成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但现实中,总财富规模和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相对比例,在度量方面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以国民收入作为货币需求函数中体现财富与收入因素的变量成为货币需求研究特别是相关实证研究的普遍做法。
(二)影响持币成本的因素
1、利率。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尽管存在市场化的债券市场利率,但由于债券市场的相对规模小,利率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都还不够合理,难以体现持有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状况。因此,不宜作为衡量持币机会成本的变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是目前在我国广泛影响经济主体决策的变量,但尚未市场化,与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的联系不紧密,明显不同于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中使用的利率概念。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实际上是居民持有货币的一种预期收益,但存款利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细化,如利率期限结构变化、利息税的影响、通胀率上升形成负利率等,都应视为存款利率对货币需求实际作用的调整因素。
2、预期通货膨胀率。由于持有物质财富也是持有货币的一种替代方式,通货膨胀发生时,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实物资产的实际价值保持不变。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可视为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持有货币的一种机会成本。一些学者认为,只要不发生超级通货膨胀,名义利率的调整就能够反映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因此,在货币需求函数中,仅以名义利率作为机会成本变量就足够了。但这种观点同样是建立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发达,利率完全市场化,因而名义利率对市场反应灵敏、调整速度快。对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不能完全依据市场状况调整的现状来说,预期通货膨胀率还是可能作为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而对货币需求产生独立的影响。
3、风险资产价格与风险偏好。弗里德曼(1988)关于股票市场价格对货币需求影响机制的经典研究指出了四种不同途径和机制:一是替代效应。股票市场价格上涨表明持有股票的收益增加,从而吸引人们将持有的货币转换为股票,降低货币需求,这种效应主要影响包括储蓄存款在内的广义货币需求。二是财富效应。股票价格上涨意味着名义财富增加,这将导致消费需求上升,货币的交易需求随之上升。三是资产组合效应。股票价格上涨使资产组合中风险资产的比例增大,在风险偏好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将调整资产组合以恢复原有的风险水平,调整方式就是增加短期债券、货币等无风险资产的持有,因此引起货币需求上升。四是交易效应。股票价格上涨往往伴随着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增加,这将产生相应的货币需求来满足或完成这些交易。从四种效应形成的股票市场价格与货币需求关系看,替代效应使货币需求与股票价格反向变动,其余三种效应则使货币需求与股票价格同向变动。综合四种效应的总影响取决于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风险偏好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当人们的风险偏好上升,对风险资产的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减少。但风险偏好这一指标在计量方面有较大的难度。
关于我国货币需求中代表风险资产价格的变量选择,要考虑不同风险资产市场的发展状况与代表性。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债券市场利率对风险资产收益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不同,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程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也落后于股票市场。公众在债券二级市场的参与程度低,债券市场更多地担当了货币政策操作(央行的回购和现券交易)平台,而没有成为经济主体进行货币与风险资产转换的主要场所。随着近年来股票市场的发展,股票已日益成为经济主体持币的重要替代资产之一,股票指数的变化体现了持有货币的一种机会成本。
(三)制度因素
一系列制度因素来源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及乡镇企业在内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价格双轨制的实行与取消、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等等。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带来了经济的快速货币化。易纲(1996)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至少通过以下五个渠道导致货币化,进而形成“迷失货币”:通过增加居民和企业的交易需求;通过在农村引入生产责任制,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进入了市场;通过改革中出现的大量乡镇企业;通过迅速发展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通过迅速增长的自由市场。对制度因素影响中国货币需求的研究很多,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与多个变量相联系,引入多个变量的做法可能更精确,但在实证分析中,从保障自由度的角度考虑,适当简化也是可以接受的。本文认为,经济货币化指标可作为制度变量的代表。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③ 凯恩斯是如何分析货币需求动机的建立了怎样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从对经济主体的需求动机的研究出发的。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种动机: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在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中,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均与商品和劳务交易有关,故而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 L1)。而由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主要用于金融市场的投机,故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L2)。而货币总需求(L)等于货币的交易需求(L1)与投机需求(L2)之和。对于交易性需求,凯思斯认为它与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有关,若用国民收入(Y)表示这个量,则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表示为L1=L1(Y)。而且,收入越多,交易性需求越多,因此,该函数是收人的递增函数。对于投机性需求,凯恩斯认为它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利率(i)有关,而且利率越低,投机性货币需求越多,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表示为L2=L2(i)。但是,当利率降至—定低点之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即进入了凯恩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④ 货币需求函数的定义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因此,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L=L1+L2=L1(y)+L2(r)=ky-hr
式中的L、L1、L2都是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⑤ 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函数

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数量论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M.弗里德曼。1956年,他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中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后来他又将它扩展。 货币需求函数的经济意义是:单个财富持有者的货币需求决定于三类因素:
①财富持有者的财富总量或总收入,即y和w;
②各种形式的财富的价格与收益,即rm、rb、re、(1/P) (dP/dt);
③财富持有者的偏好即u。
弗里德曼认为,若将M、y、w分别视为人均持有货币量、人均真实收入、人均财产收入,则这一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可应用于整个社会。 弗里德曼提出这样的货币需求函数式是要表明:
①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具有极为稳定的关系;
②货币需求独立于货币供给,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与货币供给完全无关,还需要建立一个货币供给函数,才能完善货币分析。
在弗里德曼看来,由于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因而物价的变动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从货币供给的变动去研究对物价的影响是货币数量论的特点。不仅如此,货币供给的变动还影响产量和名义收入,但货币量的增长对名义收入的增长的影响有一个时间间隔,因为名义收入是个综合性指标,它包括价格和产量。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先影响产量后影响价格。这一点又区别于早期的货币数量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假定充分就业,即假定产量不变。

⑥ 货币需求函数怎么理解

货币需求与影响其变动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式。通过选择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并对变量及函数作出假设,以反映货币需求决定机制中的主要经济关系。

凯恩斯提出了构成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

M2表示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金额。与这部分现金额相对应的是两个流动性偏好函数L1和L2,L 1主要是取决于收入水平Y,L2主要取决于当前利率水平r与当前预期状况的关系。

从总体上看,凯恩斯认为需求函数是M=M1+M2=L1(Y)+L2(r)。

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①总财富;

②财富构成;

③持有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权益;

④其他因素。

由以上四种考虑推演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式中P为价格水平;rb;re;(1/P)(dP/dt)分别为债券、股权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w表示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比例;y为收入;u为其他随机变量。

由于f是P的一阶齐次式,该式又可表示为: (M/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y的递增函数,是rb、re、(1/P)(dP/dt)的递减函数,与w和u的变动方向不确定(见货币数量论)。



⑦ 货币需求函数的介绍

货币需求与影响其变动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式。通过选择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并对变量及函数作出假设,以反映货币需求决定机制中的主要经济关系。

⑧ 货币需求函数的产生

弗里得曼认为货币需求是一个由许多变量决定的函数,将货币看成是一种资产,认为它仅是保持财富的一种方式,从而使得货币需求理论成了资本理论中的一个特殊论题。弗里得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M=f(P,rb,re,△P/P,
W,Y,u),该式中,P代表价格水平,rb,re分别表示债券、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P/P为通胀率,W为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例,Y为恒久收入,u代表影响货币需求偏好的其他因素。

⑨ 货币需求函数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货币需求函数的雏形是有关货币需求的方程式,主要有I.费希尔的现金交易方程式(MV=PT),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M=kPy)(见剑桥方程式),以及J.M.凯恩斯的物价方程式。这些方程式因变量单一,主要说明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关系并带有恒等式的属性,不宜视为规范的函数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根据其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把货币需求分解为交易(含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两类。指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投机需求的提出及分析系凯恩斯首倡。凯恩斯通过对货币与债券的流动性进行分析后提出,投机货币需求产生于债券利率的不确定性。个人预期利率仍将上涨时,将持有债券而不持有货币;预期利率将会下跌时,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因此,利率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具有很大的影响。就整体而言,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很高的弹性,并且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可用函数表示为:
L=L1(Y)+L2(i);L1Y>0,L2i<0
式中L为总的货币需求,L1为交易性货币需求,L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Y为名义收入,i为利率。L1Y为L1对Y的导数,L2i为L2对i的导数。L1与收入同方向变动,所以L1Y>0;L2与利率反方向变动,所以L2i<0。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 J.托宾、W.J.鲍莫尔等后凯恩斯派学者对凯恩斯流动偏好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发展,根据“平方根定律”、“资产选择理论”等新的分析指出,首先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仅是名义收入的递增函数,而且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受利率的影响。其次,投机性货币需求不仅仅限于在无风险的货币与有风险的债券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在同时持有多种资产下根据风险、收益、流动等原则进行选择。这种经修改的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一般地表述为:
M=f(Py,I)
式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y是实际收入,Py为名义收入,M是Py的递增函数和i的递减函数。由于f是P的一阶齐次式,因此: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弗里德曼将一般需求理论作为分析的起点,认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①总财富;②财富构成;③持有货币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权益;④其他因素。由以上四种考虑推演出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述为: 式中P为价格水平;rb;re;(1/P)(dP/dt)分别为债券、股权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w表示人力资本与实物资本的比例;y为收入;u为其他随机变量。
由于f是P的一阶齐次式,该式又可表示为: (M/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是y的递增函数,是rb、re、(1/P)(dP/dt)的递减函数,与w和u的变动方向不确定(见货币数量论)。
麦金农的货币需求函数 R.麦金农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函数式可表述为: 式中y为实际收入,I/Y为实际投资率,d为各类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π*为预期物价上涨率,d-π*为实际存款利率。麦金农指出,f的所有偏导数都是正数,即实际货币需求与式中三个变量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由于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投资同步增长等原因,麦金农强调,在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与实质资本间存在替代关系,即实际货币余额与实际资本有一种互补性。麦金农断言:货币同实际资本互补性的基本命题,意味着实质现金余额M/P大量和迅速地增加,有助于投资和总产出的迅速增长。

⑩ 货币需求函数的问题

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不变,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可以从两方面理解:(1)由于收入和货币需求是正相关,所以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也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所以利率提高,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对有价证劵的需求增加,从而保证货币市场均衡。(2)货币市场均衡方程M\P=k*Y-b*I,其中k是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b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M\P是实际货币供给。从方程上看,货币供给M\P不变,收入增加,即kY增加,要使等式两边相等,则bI也必须增加,由于b在短期内看做是不变的,所以利率I增加。

热点内容
金融界的行政做些什么 发布:2025-05-15 11:11:26 浏览:510
股票退市以后有什么后果 发布:2025-05-15 11:06:20 浏览:689
中国建设筑股票历史交易行情 发布:2025-05-15 11:04:02 浏览:892
贝莱德全球基金中国基金哪里买 发布:2025-05-15 10:55:35 浏览:464
长生股票退市股民的钱怎么办 发布:2025-05-15 10:19:35 浏览:6
沥青期货k线怎么看 发布:2025-05-15 10:04:49 浏览:959
买股票退市钱怎么办6 发布:2025-05-15 09:29:14 浏览:385
期货k线图怎么设置500天线 发布:2025-05-15 09:21:40 浏览:491
华铁科技股票股东 发布:2025-05-15 08:41:51 浏览:748
股市第九次牛市什么时候到来 发布:2025-05-15 08:21:55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