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为什么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

为什么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

发布时间: 2022-06-18 07:38:49

『壹』 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下降为什么会引起LM曲线向右方移动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扣除了价格因素的,他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即m=M/P。所以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LM曲线:y=hr/k+m/k,当物件水平下降时,价格指数P下降,即m=M/P增加,则y增加,即相同利率下,国民收入y增加,LM曲线右移。

拓展资料:
【名义货币供给】
名义货币供给是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供给,表现为通货净额和存款净额之和。尽管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出去或通过偿付政府债券等形式支付出去的,但决定一国货币供给的是中央银行。因此,西方经济学中将货币供给看作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的。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程序是: 中央银行将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来实现的,然后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和放款活动,多级放大整个社会的名义货币供给。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政府发行货币过量,因此主张单一货币规则,即货币供给的增长率要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一致。
【实际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是以真实物品和劳务表示的货币供给,即以实际货币的购买力衡量的货币供给。将名义货币供给 (MS) 与一般物价指数 (P) 平减后,即可得实际货币供给。公式表示为:实际货币供给=MS/P。
【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是指整个经济的物价,而不是某物品或某类别物品的价格,是用来衡量所在的目标市场所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分析其经济状况的又一非常重要指标。物价稳定是经济稳定、财政稳定,货币稳定的集中体现,物价稳定同时标志着社会总体需求量的基本平衡,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和市场流通的货币供应量与市场的货币量的基本适应。

『贰』 为什么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会导致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名义货币供给却又不变

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M)是根据商品总价值(G)、货币流通速度(V)测算的。则有M=G/V,V为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即转手的次数(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
因为纸币是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它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退出流通.在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均衡状态下,货币速度增大,实际上是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货币不会退出流通,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会改变,实际上造成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接下来会导致就是物价上涨。

『叁』 请教经济学问题~~急~~

1 需求大于供给时,产品的价格会上涨,会高于原来供求平衡时的均衡价格。正是物以稀为贵,你想要的数量很多,但产品数量却是一定的,那么你只好付出更高的价格了。

2 ??没太明白你的问题。。。能不能多给点信息。。。

3 如果无差异曲线相交,那么也就是说,两条无差异曲线A和B上任意两点代表的效用是相同的,假设交点为a,c、b分别为两条无差异曲线上不与a重合的两点。因为a、c处于同一无差异曲线A上,因此a,c两点的效用水平相等;同理,因为a,b也处于同一曲线B上,a和b的效用水平也相等,那么根据传递性,b也应该等于c。根据定义,两条不重合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那么b是不可能等于c的,就证明了是违反传递性的。

4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变小(名义货币供给没变,但价格上升等于实际货币能购买的东西少了),LM曲线会向左移动,你所谓的点的移动,实际上是整条LM曲线发生移动了。

5 用于最终消费的产品才会计入GDP,主妇买免费是自家食用的,面包厂的面粉是用来生产面包的,是中间产品,面包的价格已经包括了面粉的部分,如果再计入GDP,就重复计算了。

『肆』 为什么说“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

实际货币供给=M/P;货币真实需求L=ky-bi当货币市场达到平衡,供给等于需求时,即为M/P=ky-bi,所以当实际货币供给下降时,利率i会上升(这个应该是LM曲线的相关内容,LZ可以自己去查一查)

『伍』 为什么财政支出扩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

你好,因为政府增加了财政的支出,那么就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变多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社会购买力,那么这样便会增加社会总需求。
1、因为政府的支出增加引起总需求增加,所以在市面上会对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应保持不变,实际货币供给减少,获得货币的代价升高,即利率上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社会总需求增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
拓展资料:
1、政治支出是指通过国家预算安排的各方面支出。 财政支出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另一种按价值构成分类,包括补偿性支出、累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在研究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时,主要涉及第一类,即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2、双扩政策是指同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以及变化的程度取决于两项政张策的宽松程度。它可能上升,下降,甚至保持不变。 因为宽松的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政府支出的增加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从IS-LM模型可以看出,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使is曲线向右移动,均衡利率和收入上升。
2、双扩政策如下其内部传导机制如下:根据y=C+I+G,G代表政府支出水平,其增加意味着总支出y的增加,从而增加生产和收入,收入的增加将增加货币需求,因为假设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人们只能出售证券以获得交易所需的货币,这将降低证券价格,即也就是说,财政支出会导致货币利率上升。
3、商品需求是商品经济的一个范畴。 它起源于商品交换,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和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还有就是货币发挥自身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货币在经济和社会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公众持有货币的程度,它们是比较低的;如果在当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那么货币需求强度是很高的。

『陆』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物价水平上升对利率有什么影响

正常情况下,物价上涨,而货币供给不变,会使得人们的消费相对储蓄增加,所以货币市场上供给减少,会使利率上升。
但是在中国,利率是刚性的,所以利率对物价的影响会比较明显。

『柒』 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物价水平上升使LM 曲线向右移动 判断题,对还是错

错误。

LM曲线的方程为:m=ky-hr,k为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h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m为实际货币供给,m=M/P,M是实际货币供给,P为物价水平。

题目中,M不变,P上升,使得实际货币供给m减少,LM曲线可以改成r=(k/h)*y-m/h,从而在y不变时,m的减少导致r上升,也就是LM曲线向上平移,等价于向左移动。

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它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7)为什么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扩展阅读: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由于通货供给在程序上是经由商业银行的客户兑现存款的途径实现的,因此通货的供给数量完全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

非银行部门有权随时将所持存款兑现为通货,商业银行有义务随时满足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兑现需求。如果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得不到满足,商业银行就会因其不能履行保证清偿的法定义务,而被迫停业或破产。

『捌』 书上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就会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量却不变为什么

货币供给量(money aggregate):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国在一定时点上社会各部门所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量(M)是根据商品总价值(G)、货币流通速度(V)测算的。则有M=G/V,V为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即转手的次数(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
因为纸币是不足值的信用货币,它不会因为币值的变化而退出流通.在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均衡状态下,货币速度增大,实际上是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量,而货币不会退出流通,即名义货币供给量不会改变,实际上造成了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即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接下来会导致就是物价上涨。

『玖』 货币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为什么会上升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反映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供求决定价格。当供给不变而需求增加时,货币价格会上升,即利率上升。

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

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9)为什么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扩展阅读:

货币需求计算公式

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 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

剑桥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 = 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拾』 什么是名义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供给量

名义货币供给量是指仅计算票面价值,用价格指数P加以调整。
实际货币量=名义货币量/价格指数。
实际货币供给量是扣除了价格因素的,他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所以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量和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就是说,实际货币供给量是名义货币供给量除以物价水平确定的. 当价格上升时,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则实际货币供给会减少,因此货币的价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种依靠借贷资金的开支,如消费,投资甚至净出口等,则会下降。
拓展资料:
一、为什么在宏观经济中,货币的供给越多会导致利率下降?
1.根据供求原理,货币供给增多,可贷资金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增加,利率自然降低,这是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中利率降低;
2.由于利率降低,人们的融资成本降低,人们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利率自然开始上升;此外如果在第一阶段中货币供给增加的数量过多,流动性泛滥,就会发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这样的话无论是央行基于控制通胀的目的,还是市场为补偿通货膨胀对利息的侵蚀,名义利率都会上升。所以总的来说第二阶段利率会上升。
二、货币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为什么会上升?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反映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和其他商品一样,供求决定价格。当供给不变而需求增加时,货币价格会上升,即利率上升。现代经济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利率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在研究利率的决定问题时,特别重视各种变量的关系以及整个经济的平衡问题,利率决定理论也经历了古典利率理论、凯恩斯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利率分析以及当代动态的利率模型的演变、发展过程。

热点内容
股市账户可取金额如何设置 发布:2025-05-14 23:07:04 浏览:310
非洲金融市场怎么样 发布:2025-05-14 23:05:16 浏览:998
股票交易数字27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14 22:56:04 浏览:267
300354股票历史交易记录 发布:2025-05-14 22:53:07 浏览:348
期货怎么保本保证收益 发布:2025-05-14 22:38:34 浏览:496
期货平今仓怎么算盈亏 发布:2025-05-14 22:35:30 浏览:757
中原理财是干什么的 发布:2025-05-14 22:35:26 浏览:159
股票跌到多少会退市百科 发布:2025-05-14 22:33:17 浏览:232
华夏光伏基金什么时候上市 发布:2025-05-14 22:33:04 浏览:172
立竿见影股票投资实例 发布:2025-05-14 22:25:26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