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货币量层次划分如何改进
Ⅰ 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中的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称货币存量、货币供应,指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货币供应量是各国中央银行编制和公布的主要经济统计指标之一。现在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是以天为基本单位,所谓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货币量实际上是吞吐货币的银行每日营业结束之际那个时点上的数量。在这个基础上,月货币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计算的细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货币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两个货币存量数的平均。同样,年的平均货币量计算亦是如此。对有些问题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货币余额这样的数字。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我国的货币层次如何划分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应答时间:2020-12-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请问我国现行的货币层次划分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有的只有M0M1M2有的多一个M3以哪一个为准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层次划分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一)、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二)、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三)、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划分依据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准,美国的M体系有较为充足的的且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
此外,我国把流通中的现金单独列为一个层次的原因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发达,现金在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中占30%以上,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对我国消费品市场和零售物价的影响很大,现金的过度发行会造成物价上涨。
如果中国金融改革仅仅改变这个M系统,则中国实际有经济学意义的货币就将增加十万亿以上(储蓄转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兑换现钞),而货币总量却不需要任何改变。
拓展资料:
货币层次的划分不是从来都有的,部分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才划分货币层次。而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而且在划分的标准的问题上,各国经济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和说法。
要讨论货币层次的问题,首先必须弄明白的是货币的范围。在很多国家的货币统计指标中,货币的范畴不仅囊括了流通中的纸币和辅币,并且包括银行存款,甚至包括有价证券和电子货币等。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与货币定义颇为相似但又被排除在货币定义之外,均称为准货币,而通货又只是货币的一部分。可见货币包含的范围很大很广,因此货币可以划分为许多层次。
关于货币层次划分,各国有各自的划分标准,而且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货币层次划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别。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的。
参考资料:货币分层_网络
Ⅳ 我国货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指出其中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层次。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5)当前货币量层次划分如何改进扩展阅读:
划分依据:
回到流动性这个划分标准,不难看出,我国货币层次划分的流动性标准是局限于该金融资产的国内流动性为基础的。关于中美之间货币分层的一些区别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
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Ⅵ 什么是货币层次量化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2)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3)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4)我国目前货币量层次的划分内容如下:
M0=现金;M1=M0+企业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M3=M0+全部银行存款
Ⅶ 与其他国家相比,怎么看待我国的货币层次的划分
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影响着商品价格、就业和经济活动水平,以及货币本身的价值。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货币供给的绝大部分,它包括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居民个人和企业在商业银行的现金存款,它只是将现金变为活期存款,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创造的存款,派生存款增加着货币供给总量。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1)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