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市值历史最高是多少
① 国美还能走多远
回头看,国美真的错过了转型的好机会。
不提国美,估计大家都快要把这家公司忘记了,曾经也是3C零售的巨头之一,现在港股市值只有200多亿港币。
在互联网电商领域,亏损的企业有很多,亚马逊、京东、阿里,这些曾经都是血亏过来的,拼多多到现在还在亏损,但是这些企业都已经是超过7000亿市值的巨头了。
国美为啥只有200多亿港币呢?因为国美亏的看不到希望。
在电商领域,其实市场份额早已经被前面几个巨头占据,最早最大的一家依然是淘宝。京东靠着自建物流、自采自销、品控+快速,确定了差异化的优势。拼多多靠着补贴、高仿、价格战,抢占了市场最最多的用户群体。拼多多现在用户已经超过京东。即便是在大牌折扣领域,也还有唯品会。
对于国美来说现在很尴尬,拼品控服务肯定拼不过京东,拼价格一定不过拼多多,拼SKU可能都干不过唯品会。说实话,线上给国美的发展机会基本上没有了。黄老板出来后为了做出差异化,选择了最难的家装市场。家装市场虽然行业集中度不高,但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行业前景也很堪忧啊。
净利润连亏四年
对于国美来说,当下最重要的可能还不是发展方向的问题,而是还能挺多久的问题。
根据财报公布,2014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增速连续下滑六年,自2017年开始净利润连续亏损四年,2020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9.94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疫情的大环境下,实体经济受挫严重,但是对线上业务来说却是发展的好机会。电商几个大厂GMV都是增长的,阿里增长20.1%,拼多多增长65.9%,京东增长25.4%。
2
负债和财务成本太高,国美当前的家底还比较丰厚,手里受限制资金就高达145.45亿元,主要是定期存款。
但公司长期不赚钱,就需要不断地融资来补充流动性。目前国美的流动负债高达529.4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33.10亿元,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204.16亿元,其他应付款81.90亿元。非流动性负债162.83亿元,其中最主要的负债是长期借款96.17亿元,所以公司的财务成本压力巨大。2015年公司财务费用抵掉利息支出还有盈余,2016年之后随着公司公司的盈利能力变差,公司要融的钱越来越多。
3
商誉减值风险
商誉就是在收购一家公司时,支付的价格大于其净资产,多出来的部分要计入商誉值。
按照现行的商誉会计处理准则,商誉需要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发生减值的,就要计提减值准备,并且计入当期损益。
② 历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个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较一些大企业的市值:
1、苹果6200亿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亿美元。
3、微软2600亿美元。
4、沃尔玛2400亿美元。
5、Google 2200亿美元。
6、制药商辉瑞1800亿美元。
7、英特尔1300亿美元。
8、高通1060亿美元。
9、卡夫食品720亿美元。
10、美国运通640亿美元。
11、高盛520亿美元。
12、Facebook 420亿美元。
13、惠普400亿美元。
14、博通200亿美元。
15、达乐公司170亿美元。
16、Sandisk 100亿美元。
17、Netflix 40亿美元。
企业价值与市值并不同,因为市值只关注企业的股票价值。看看苹果,要考虑它有1000亿美元现金,换句话说,它的市值中20%来自现金,如果要衡量企业的价值,包括债务,最好要将这些现金剔除。
另外,随着股票的变化市值变化极大。2005年时,苹果的市值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微软则与今天的苹果相当。当时苹果的市值只有英特尔的一半,现在却是它的五倍。
③ 国美市值,是什么意思
国美最新市值股价是变动的,截至2020年8月13日,国美的总市值约245.76亿港元。
温馨提示:
1、由于市场行情实时变动,此数据仅供参考。
2、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应答时间:2020-08-1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车主贷] 有车就能贷,最高50万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④ 黄光裕是否还能带领国美崛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距离2021年2月16日,黄光裕刑满释放,到今天刚好一个月了,这一个月时间里面,国美市值创造了近五年的新高,看来市场对黄光裕起码还是持乐观态度。
那么到底黄光裕还能不能带领国美东山再起呢?
显然,我们是等不到这一天了,因为国美这艘巨轮,已经失去了颠覆式创新的能力,所谓船大不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⑤ 等到黄光裕出狱以后,国美还能重回巅峰吗
黄光裕曾经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他被商界同行都称为奇才,但是也有一些竞争对手看他不顺眼,毕竟当时他的国美是经济报表已经超过了1200亿。老百姓对国美电器也是非常信任的,当时国美红的时候,哪有什么苏宁啊,因为国美电器便宜,质量也是信得过的。很可惜,后来黄光裕犯了一些错误,就销声匿迹了,现在人在改造过程中,听说最早出来的时间是2021年了,但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黄光裕还是能够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的。
如今的国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内部斗争之后,终于平息下来了,虽然落后于其他的电商,但是相信黄光裕出来以后会重振旗鼓。国美的明天一定会灿烂辉煌,因为黄光裕就是商业奇才,他不会甘心平淡。
⑥ 00493国美股票最高价格是什么时候
2000年2月18日,盘中成交价134港币
⑦ 中国首富是谁
标准答案:中国内地的首富
2002年中国首富是上海的荣智健(中信集团主席)
2003年中国首富是浙江的丁磊(网易网络公司董事长)
2004年中国首富是广东的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长)
2005年中国首富是广东的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长)
2006年中国首富是广东的张茵(东莞玖龙纸业公司董事长)
2007年中国首富是佛山的杨惠妍(碧桂园地产董事长)
2008年中国首富是广东的黄光裕(国美电器董事长)
2009年中国首富是安徽的王传福(比亚迪集团董事长)
2010年中国首富是江苏的宗庆后(哇哈哈集团董事长)
2011年中国首富是湖南的梁稳根(三一重工董事长)
2012年中国首富是江苏的宗庆后(哇哈哈集团董事长)
⑧ 国美市值最高的时候
国美的市值为138亿港元了。
相比于黄光裕出狱前最高峰860多亿港元的市值,跌了730亿,跌幅超过80%。为何黄光裕这么努力,当天国美系股票大涨,国美零售和国美金融平均涨幅超20%。每次传出黄老板出狱的消息,国美股票就会蹦_一下,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如今国美零售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的2、55港元/股跌至0.385港元/股,跌幅超过了85%,市值仅剩下了129.96亿港元(约合110亿元人民币)。
⑨ 国美电器老总背后的故事
黄光裕出生于1969年5月。小时候,黄家家境清贫,最困难时,黄光裕曾拾过破烂、捡过垃圾。也因为家境困难,他16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了,跟着20岁的哥哥从老家广东汕头北上内蒙古做生意。
1986年,17岁的黄光裕(那时他还叫黄俊烈)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然后又连贷带借了3万元,在北京前门的珠市口东大街420号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名叫“国美”的门面。在那里,黄氏兄弟先卖服装,后来改卖进口电器。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黄光裕在回忆当初创业情形时说。
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正式挂出来了。尽管是有货不愁卖,但黄氏兄弟仍然决定走“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而当时那个卖方市场背景下,很多商家正在采用“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经营方式。
黄光裕回忆说,其实当时有“逼”的成分。因为那时的商业机构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有自己的渠道和网络,实力比他强,门路比他多。“作为一家个体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必须有自己的东西才行”,当时他想出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薄利多销。
低价策略为小小的国美电器店带来了不少回头客。不仅是薄利多销,在货源上他也下足了功夫。“当时洗衣机、彩电等都是凭票供应的,要从非正规渠道得到这些货,就要去想办法。有时候,别人有好多好多产品,却没人来买,我就想办法从他手里把货拿过来。”为了寻找价廉物美的“好商品”,国美是不是和当时很多的家电零售商们一样,从广东番禺一带贩卖了一些走私货,黄本人一直不正面回答,但坊间对此传闻很多。
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不得不承认黄是一个商业天才。黄光裕和他的国美在这个市场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他首创的很多零售业拓展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的通用模式。
1991年,黄光裕第一个想到利用《北京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当时国营商店对于广告的认识还停留在“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的层面,即使后来也有人想学习国美的广告策略,但黄光裕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
很少的广告投入为国美吸引来了大量顾客,电器店生意“火得不行”,“所有存货一卖而光”。黄光裕乘胜追击,陆续开了多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店名不一而足,1993年前,小店面已达七八家。
为了避免“消费者看了广告也不知到何处买产品”的情况发生,黄光裕说服那些用美金做产品形象广告的外国厂家与国美合作打广告,既让厂家广告开支得以减少,又让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进而黄光裕又向厂家要求,赠予国美一些样品作展示,并开设相应的产品专柜,使顾客能看、能摸,现场就能买到。
1992年,黄光裕在北京地区初步进行连锁经营,将他旗下所持有的几家店铺统一命名为“国美电器”,就此形成了连锁经营模式的雏形。
到1993年时,国美电器连锁店已经发展至五六家。而黄氏兄弟财富增长后,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两兄弟分家了,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块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如果说黄光裕是众多厂家形容的零售市场的一个“价格屠夫”的话,至此,黄光裕初步打造了“国美”这把“屠刀”。
24岁的黄光裕和哥哥分家后,开始一心一意建造他的家电零售王国,并从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书写他和国美的财富神话:1993年,黄光裕的小门面变成了一家大型电器商城;1995年,国美电器商城从一家变成了10家;1999年国美从北京走向全国……
“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 黄光裕说。而正是凭着这领先的“半步”,黄光裕信心倍增,奋力拓展。目前,国美已经在全国88个城市开出330家门店,年内有望达到400家。
“我不是为了胡润而存在”
日前,黄光裕就蝉联胡润百富榜榜首接受记者采访时,心态十分平和地说:“这只代表社会对我们公司的一个评价。”“我从未计算过自己的身价——觉得算这个没什么意义。其实,中国的富人很多,而且我对‘中国首富’这个提法也没任何概念。”他说,今后会加倍努力,把国美集团继续做大做强。
黄光裕坦陈,他并不喜欢此类排行榜曝光自己的财富,但他也表示不怕上榜,“因为这个榜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企业的效益才是最重要的,我不是为了胡润而存在的”。认同李嘉诚的“商者无域”,黄光裕创业18年,铺就了遍及中国的零售网络。2004年6月,黄光裕在香港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令所有人瞠目。他让市值只有2亿元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掏出88亿元来收购他全资拥有的国美电器65%的股权。这项收购之前,胡润把黄光裕所有的财富定格在46亿元,而此次交易,使黄光裕一举跃居“中国首富”的位置。
“把国美的门店开到国外,这是我们一直在准备的事情。”黄光裕又恢复了以往淡淡的口吻。据透露,黄光裕正在考虑国美高层持股方案,但他自己决不放弃绝对控股地位。而按照国美集团的设想,到2008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看来,黄光裕的身价仍有很大升值空间。
在京打拼15年,赚了15亿,并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7名,这就是靠家电营销起家,对资本运营也十分在行的国美掌门人黄光裕。
创业初始,黄光裕便敏锐觉察出北京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决计做长久生意,并确定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举打破了过去百货店经营家电的垄断局面,使国美在北京迅速站稳了脚跟。1999年国美迈出了建立全国连锁网络的关键一步。然而这时黄光裕却把国美电
器总经理一职托付给妹夫张志铭,自己另外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退居幕后进行资本运作。
“互动、互助、互补”一直是黄光裕坚持的投资理念。国美利用商业经营的现金流,与房地产进行互补,曾获得不错的协同效应。而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北京,黄光裕也欲“用做家电的模式做房地产”。鹏润家园不止一次打出价格牌。
2002年10月26日,黄光裕重掌国美帅印。随后,黄光裕对国美高层人事与组织架构进行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一年内国美变动之频繁,甚至引发了业内的深度质疑。
黄光裕出了名的低调寡言,2003年,身为鹏润投资总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鹏润集团主席的黄光裕仅公开亮相两次。黄光裕的低调也给国美带来了“没有调子”的负面评价。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舆论关注率相当高的国美看不到实际运营所产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运营经验或理论产品的产出。缺少理论元素的包装造成了国美品牌的高度、理论深度不够。而家族集权下能否继续有效运作,更是对黄光裕的最大考验。
⑩ 国美电器与苏宁电器现在哪个的市值更高呀
看看股票不就知道了?苏宁目前市值在900亿以上,国美。。。。。。。。。有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