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香港股市
⑴ 香港股票的持续低估,对香港经济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港股持续低估,持续不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原因可能是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比较特殊,港股市场的投资者主要由中国内地、香港本地和欧美西方三方构成。
⑵ 为什么广大股民评论现在香港股票的处境十分尴尬
今年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港股持续低估,持续不涨?毕竟港股是香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也走过非常辉煌的历史,比如在2015年A股牛市后切换到港股的朋友,都是人生赢家。不过,只赢两年,2019年起,形势完全逆转,创业板指大幅反弹,目前的港股的处境确实有些尴尬。
⑶ 想知道香港股市的一些特点,好做投资,有人知道吗
谈到香港股市,不得不谈富途证券,作为最佳港股行情分析平台,最佳港股 投 资交易平台,注册于香港公司总部在深圳,香港也有分点,是受香港证监会认可的持牌法团(中央编号:AZT137),香港交易所参与者。持有第1/2/4/9类受规管活动牌照,严格遵循《证券及期货条例》,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证券交易服务。而香港股市:前期香港股市剧烈震荡,很多 投 资人觉得看不明白。要分析股市波动的原因,突破口 就 在对于两地市场的异同点。简单来说,香港市场至少有三个地方与内地存在差别。第一,香港市场没有涨跌幅的限制,一只股票如果向下没有碰到买盘,交易人员可以直接往下 面 的价位不断进行测试,极端的状况是一天可以跌90%,也可以涨500%第二,香港的股票交易量中,前十大外资券商所接受的客户委托至少占日成交量的50%,大部分的委托下单 都 是海外机构 投 资人,尤其是避险基金的下单。第三,香港市场许多股票在其 他 地方 都 有 上 市,除了内地同步 上 市的个股之外,还有许多美国的ADR,在伦敦与卢森堡 上 市的GDR,而这些所谓的DR与香港现股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因此香港市场与海外其 他 市场的联动非常密切。而根据一些港股行情软件分析出来的数据,最近几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大 面 积下挫,于A股市场而言, 上 证指数跌穿了此前调整低位3373点。本周二A股仍跌势未止,3000点轻易告破,市场方 面 承受了较大压力。但观察 “沪股通”资金流向,周一出现约82.62亿元资金净流入,周二继续有80.71亿元资金净流入,且规模均为年内最高。此举传递了正 面 信号,或显示资金开始认可底部支撑
⑷ 香港股市与内地的区别:二者之间有哪些区别
1.证券市场的差异
由于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两地的投资者会对证券估值和市场前景或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审慎。根据香港交易所资料研究及策划部提供的研究报告,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的12个月期间,本地投资者的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额的53%,较上一年度的56%为低。外地投资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的交易约占42%,较上一年度的36%为高。其中美国投资者占全部外地投资者交易的比重最大(26%),英国投资者为24%,欧洲其他地区为23%,新加坡为9%,中国内地为5%,日本为3%,中国台湾地区为1%。在衍生产品市场中,由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的12个月期间,英国投资者占香港交易所市场交易总额的33%,欧洲(不包括英国)占19%,美国为18%,新加坡为11%,中国内地为6%,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各为1%。研究发现,来自英国、美国与欧洲、日本及新加坡的外地投资者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接近或超过90%),然而,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最少有2/3来自个人投资者。同时,外地股票经纪承接投资者交易总额的73%,该比例与外地衍生产品经纪占香港交易所期货与期权市场总成交量的的比例一样,82%的股票期权庄家是外地衍生产品经纪。外地投资者在香港交易所期货及期权市场的交易主要通过外地衍生产品经纪进行(93%),在这些外地衍生产品经纪中,美资及欧洲大陆资金控制的比重最大(分别为38%及32%)。75%的英国投资者交易是通过美资及欧洲大陆资金控制的衍生产品经纪进行。新加坡是外地投资者交易的亚洲区最大来源地(11%),这其中的53%是通过英资及欧洲大陆资金控制的衍生产品经纪(53%)及中资控制的衍生产品经纪(24%)。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交易大部分是通过香港本地衍生产品经纪(63%)进行,其次是台资经纪(14%)及中资经纪(12%)。总体来讲,香港的证券市场被美资和欧资掌控,而且这些外资交易主要来自外资机构交易(94%),可以说内地投资者面对的对手是非常强大而专业的,务必要高度谨慎。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投资自己最熟悉的公司才能相对安全。
经济学者万如海撰文提醒内地投资者要高度警惕对冲基金的投资战法,对冲基金很可能会先向上做多,推波助澜捞一把,等到涨幅足够、估值高估明显后,再反手做空。君不见,目前涨幅巨大的热门股都是有权证、个股期权、个股期货的大股票,这种利用杠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手法正是对冲基金的风格。如果内地投资者只看到了价值型外资机构减持对股价的影响有限,沉浸在“人民币全面驱逐美元”的幻境中,那么,当对冲基金将一套做空工具挥舞得令人眼花缭乱时,对此缺乏准备的内地投资者就会感到茫然失措。投资者应开始调整投资策略:①保守型内地投资者现在应该降低热门股票上使用杠杆的比率,只持有正股,不再买高杠杆的权证等衍生品,以防风险;②可以转向一些冷门、但股价仍被低估的股票。最近港股上市公司纷纷回购股票,买这些股票,起码可以保证短期内你跟这些大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再加上物有所值,何乐不为;③假如指数继续上涨,可以买一些国企指数的认沽权证来给自己做个保险,不要按照全部现货的比例对冲,因为指数继续向上的可能显然大于向下,可以对部分现货做对冲,国企指数认沽权证的杠杆一般在3倍多,买5%~10%的仓位足够了。”在产品种类方面,香港证券市场提供不同类别的产品,包括衍生权证、期货、期权、牛熊证、交易所买卖基金、单位信托/互惠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及债务证券,以供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不同市况下有所选择。香港证券市场亦准许进行受监管的卖空交易。
2.交易安排的差异
内地市场有所谓涨跌停板制度,即涨跌波幅如超过某一百分比,有关股份即会停止交易一段指定时间;香港市场并没有此制度。无论是新上市股份还是已上市股份,每天的涨跌幅都不受限制。因此香港股市波幅剧烈,新股民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香港股市采用的是“T+0”交易方式,也就是说股民当天买入的股票当天可以卖出。这种交易方式的好处在于提高市场的交易量,当投资者发现自己犯错误时,也可以马上止损。新入市的股民往往喜欢利用这点来频繁买卖,做超短线的交易。在香港证券市场,股份上涨时,股份报价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为绿色,下跌时则为红色;内地则相反。
港股的交易征费、交易费与股票印花税三项费用合计为0.109%,再加上0.25%的佣金,投资者交易港股单向交费标准为交易额的0.359%,双向则为0.718%,而内地A股市场印花税为0.3%,再加上券商佣金收取比例0.2%,目前A股单向交易费用为0.5%,双向则为1%.即使考虑内地券商佣金收取大多会有所优惠,目前行业平均水平为0.16%左右,A股双向交易成本仍达0.92%,还是高于香港的0.718%。
申购港股新股时可以申请券商提供融资,这是和内地A股市场有明显差异的地方。新股认购时常出现超额认购的情况,投资者获分配之机会相对减少。在此情况下,投资者可能预计未必会完全获取其认购数量,因而认购多于自己的实际希望获分派之股份数量。通过券商提供之融资服务,便可用现有的资金认购更多的新股,从而增加获配售机会。一般在主板上市之新股信贷比率可高达90%,即您只需支付申购金额之10%现金即可申购,其余90%之申购金额将由券商以贷款形式代为支付。认购到的新股将直接进入投资者账户,上市当天即可抛出。每次收取100港元手续费,如果没有认购到,手续费也不会退还。
香港证券市场以港元为交易货币;而内地股市用作交易的是人民币。内地投资者在参与香港证券市场时宜留意以上交易方式的差异。
3.证券文化的差异
香港市场是国际市场,遵循国际惯例。经济学者周到撰文指出,“香港市场的股票买卖基本单位自50股至100000股不等,而内地市场统一规定为100股,内地股市会计年度起讫日期规定为1月1日至12月31日,股票面值约定俗成为1人民币元。而香港会计年度有12种,导致它们分散公布定期报告。香港市场既有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和中国上市公司,也有澳大利亚、百慕大群岛(英)、加拿大、开曼群岛(英)、英国等海外公司前来上市。其上市股票的面值从0.1至1元不等,甚至有以0.0001至5不等港元载明面值的,有以0.00001至0.5不等美元载明面值的,有以0.2澳门元载明面值的;也有上市股票干脆无面值。发行人可以选择任一月份的最后一天作为会计年度终了日。这些与内地市场大相径庭的做法,导致人们无法对其整体业绩予以统计,并进而计算整体财务指标。香港财经类媒体看着内地蔚为大观的业绩话题,只能瞠目结舌。它们能关注的,只是某一家上市企业给出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香港市场上市企业的会计年度有12种,导致它们分散公布定期报告
⑸ 港股低迷,未来潜力如何
港股曾经也是风光无限,但是随着内地经济的崛起,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又推出了科创板,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资本市场开始蓬勃发展,香港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港交所的竞争优势降低,市场选择更加多样化,相比A股,港股的估值一般相对低,让许多企业更加看好内地上市。
由于A股这几年持续低位,点位并不高,后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经济复苏程度,远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经济是股市的晴雨表,经济向好意味着股市也会越来越好,相比港股,A股更加有潜力。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⑹ 香港股市有什么特点与内地股市联系大吗!
区别不大,很多内陆企业都是在香港上市,比如股票涨了三百倍的腾讯公司。和内地股市有一定联系,但不是特别大。金融方面可以去东方铜牛网和里面的论坛,吧主很好的。希望采纳
⑺ 港股的持续走低,是否说明香港股票没有投资价值了
港股持续走低,也不能说明香港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只是这个时候大家情绪比较低落而已。
⑻ 如何看香港股市大盘
香港的交通很发达, 机场就有列车快线直达九龙和港岛的市中心中环,市区也有好几条地铁线, 一般出门都很方便, 所以去香港玩订旅馆的时候没有必要非要离市中心近的比如说在尖沙嘴一带, 那些地区的住宿一般来说都偏贵了. 香港市中心比我想象的小, 我的宾馆在油麻地, 可是沿着九龙的干道弥顿道南下, 快的话15分钟就到海边了.
⑼ 专家如何看待港新经济股现破发潮
2017年港股牛市以来,多家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备受投资者青睐,一度引发抢购热潮。但近日,港股市场多家新经济股股价出现迅速下跌,纷纷跌破发行价。
泡沫过多:新经济股股价集体下跌 市值缩水
数据显示,2017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企业占整体发行总额的30%以上。但其中很多企业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破发,这与上市前备受投资者追捧的现象形成鲜明反差。
以4日正式登陆港交所的平安好医生为例,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上市第一股,上市次日即告破发,以52.75港元的价格收盘,较发行价54.8港元下跌3.74%。截止今日收盘,平安好医生报价54.7港元,仍位于发行价之下。
平安好医生之外,其他几个较热门的IPO企业在上市后市场表现也未达预期。
港股“新经济三宝”的代表——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去年在香港上市,前期都获得了超额认购,但后续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纷纷跌破发行价。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日收盘,与上市最高股价相比,众安在线、阅文集团、易鑫集团这三家新经济代表企业,市值较此前高位累计已经损失逾1300亿港元。
此外日前提交上市申请的小米公司,估值也遭到了众多机构和投行的下调,由千亿以上下调至700亿美元左右,降幅超三成。
对于此类企业股价或估值的集体下挫,有券商人士认为,结合业绩数据来看,上述企业的成长性都不差,因此“泡沫”才是核心,泡沫过多、估值虚高势必会出问题。
董新登也表示,受火热市场氛围的影响,新经济企业的估值本身存在偏高的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泡沫。“估值过高的情况下,企业最终会‘裸泳’,比如上市后业绩不能兑现,获利盘过大导致回调,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股价集体性下跌。”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