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股市所有问题是什么

股市所有问题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6-27 05:51:49

Ⅰ 中国股市究竟有哪些悲剧问题

股市低迷,各种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讨论也就风生水起。这本身已经暗示了悲剧之所在。因为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时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时专文论危机,在2005年股市极度低迷时,倒是专文谈制度和市场转折的契机。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认清大势,必须超越一时的功利之心,摆脱诱惑和纠结人们的假问题,敢于面对市场真正的病症和挑战。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转化为机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问题
今天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道琼斯指数已经快要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了,A股还在熊市中挣扎,这是不是充分说明了中国股市自身有问题?
客观地说,这个比较并不严谨。美国经济在经过金融风暴冲击后在曲折缓慢复苏,开始释放积极信号,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底4万亿的强刺激后,现在面临经济转折和下台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的,美国股市也是在危机后逐步缓步回升,而中国A股则在2009年领涨全球后又开始回调。
同时,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在危机前就长期窄幅徘徊,中国股市在2007年刚刚经历了疯狂的顶点。就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点相比,今天还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经225指数,现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点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国A股市场,自设立来,指数涨了20倍。
可见,选一个特定时间段来对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场间做比较,国际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的比较。它反映了市场估值与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的比值。因为任何经济增长最终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和净资产积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这些指标看,中国A股与世界主要市场,与中国周边市场,只能说相差无几,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从股息回报来看,中国A股过去和现在都显著低于国内定期存款利息和国债利息,其他主要国家恰好相反,用这个指标看A股的回报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国企业在境内境外不同市场的表现来看,A股市场估值还算是最好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国际规范市场上大多数表现从来比较差。香港没什么人指责中国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种种问题,国企股红筹股估值也并不高。美国市场近年来走势确实不错,但在美国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则并没有享受这个好运,相反还遭遇了滑铁卢,以至纷纷主动或被动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别是国内A股来上市。可见A股市场的价值在中国企业眼中,还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效益型的,一旦经济减速、增长受限,企业盈利马上滑坡。这与美国的蓝筹企业占尽技术、专利和创新优势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及中国周边市场的估值比美国市场低一些也很正常。总之,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的表现,应当说在总体上反映了我们经济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并没有什么冤枉和异常,没必要自作悲情。
还有很多人批评,A股市场的根本问题是为融资者服务,使投资者的利益受损。这个批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怎样才叫为投资者服务?打击违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观地说,监管层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议的进一步限制大股东、高管变现,对上市公司附加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束缚,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国际惯例。试想限制到极端也就是退回到与国际规范市场背道而驰的股权分置时代,原始股东全不让套现流通,上市价格、指标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时的市场仍然是牛短熊长、投资者一样怨声载道。
有人说,关键是公司发行不能有三高,应全部低价上市。新股发行改革之前,从来是这么做的,无论什么公司,按统一的市盈率定价发行。许多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翻好几倍,二级市场仍然高位接盘,那也没能真正保护投资者。2012年以来,监管层干预新股定价和首日涨幅,但一当市场稍稍平稳,首日大幅上涨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说应严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买入的几乎全部是中小散户。又有人说要严格审查拟上市公司,其实,现在A股上市审查已属世界上最严之列,不仅上市公司为支付中介机构审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项费用越来越多,相关打点越来越多,甚至连不少媒体都开始借审查敛财,以发负面消息为由收封口费,审查越多、权力越大、花费越多,还是不能避免上市后变脸。
由此可见,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股市对经济下行的反映,这是股市开始发挥经济晴雨表功能的表现。这一点并非坏事,反而值得欢迎。它也意味着只要经济出现回稳上升的信号,股市必然也会回暖。另一种是证券市场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这才是真要认真对待的。这种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一方面会在市场低迷时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如同样反映调整中的中国经济,2012年香港国企股和红筹股的表现就比A股强很多)。另一方面是当经济和市场稍有回暖,监管者和投资者都松口气、好了伤疤忘了疼时,IPO提速、投机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内在缺陷就会放大发作,从而很快迎来新的失望和悲剧。
二.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是真问题
A股市场确实存在重大的问题,只是A股的真正问题与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人想的并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场极度低迷时,上市企业排队还越来越长,现在发号已到750开外,若非明里暗里地控制继续发号,估计早已过千。这显然是全球股市都没有的怪事。
A股另一个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绩优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场历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组股莫属。即便在今天监管层高调打压ST等垃圾股的强势氛围下,垃圾股依然不时在熊市中咸鱼翻生,连连涨停,身价翻番,成为一大奇观。
A股市场的第三个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级市场投资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发行仍然不断不败,老股东套现绵绵不绝。这样,境外已上市的中国公司想回来上市,境内上市的原始股东和高管锁定期一完,就忙着抛售套现,与境外市场熊市中新股发不出去大股东和高管不但不减持反而纷纷增持适成对照。
显然,以上这三个怪现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连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对,我们当然就不可能找对病灶病根,更不用说治病的药方。
A股的三大怪现象,说穿了,反映一个许多人讳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价扭曲结构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谈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许多人不免会跳起来。但股价是否扭曲高估并不是由争论或感情决定,而是由真金白银决定的。市场经济从来靠价格和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不怜悯眼泪,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价格合适,供求就平衡。价格错了,供求就失衡。现在A股市场想上市的人打破了头,只能说明价格过高导致供过于求,于是靠控制供给、严格筛选和排长队来勉力维持秩序。
应当指出,这里说的价格不仅是上市发行价。上市发行价仅仅是公司让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权的价格,二级市场的价格才是原始股东衡量自身财富和套现退出的价格。因此,打开窗户说亮话,二级市场的股价扭曲结构高估,既是太多企业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业不怕发行价再被管制压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东和高管们也要抛售套现的原因。所谓圈钱,所谓有利于融资者,无非是说股价高了。因为东西不在贵贱,黄铜也好,黄金也罢,定价太高了,都是圈钱蒙人;定价合适了,都是投资,都是物有所值。无论专家媒体还是投资者监管者,找了股市那么多问题,独独不能正视股价扭曲结构高估这个基本事实,不愿说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绕着圈子乱找别的毛病。承认二级市场股价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国际通用的市盈率、市净率,不是说与海外规范市场接轨了吗?这个判断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国的接轨是加权平均的接轨,大盘蓝筹股特别是银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经到5到10倍,但量大权重,一只抵几百只,从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场估值。实际绝大多数中小盘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现在2432只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只,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来物以稀为贵,故境外市场,一般是大盘蓝筹股估值高些,中小盘股估值低些。特别在熊市,所谓涨时看势,跌时看质,这时中小盘股股价往往跌至几倍市盈率、每股净资产之下。港台股市,内地在港上市的H股红筹股,都是这个情况。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市净率现为1.25倍,东京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净率就降到了0.7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来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轻易不会减持。而A股现在鼓励来上市排队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净率高的中小盘,价格当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Ⅱ 在股票投资中,股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很多人有了闲钱都会投资股票,这样说不定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股票有很大的风险,当我们投身股市的时候,就要有亏钱的心理准备。不过如果在炒股当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股票大跌的时候保持理智,及时止损,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股民在炒股投资中,其实最关心的无非是以下几个问题。

持有的股票能不能涨?

很多人买了股票之后,最关心的就是到底会不会涨,毕竟每个人炒股都是想要赚钱,而不是想亏钱的。不过买股票最关键的就是需要保持平常心,不要急躁,也不要急着赚钱,而是先对股票知识了解透彻,在实操过程中懂得总结,有更多的经验才能够在众多股票当中选择出潜力股。

Ⅲ 关于股市的基本问题

中国有几个公司可以上市的地方:两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公司也可以在海外上市,截止目前可在美国、香港、新加坡和欧洲证券市场上市。其次,目前国内还设立了主板市场(指深沪股市)之外的三板市场,供不够主板市场上市资格的中小公司上市。
什么是H股 A股:香港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为H,所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股票统称为 H 股;A股是指在中国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股票。
买股票最低要买多少股:各国的规定各不相同。例如美国,最低可买1股股票;而中国A股规定最低要买100股股票(即1手)。

Ⅳ 中国股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下步走势如何

最主要问题是不能分红,导致股票的好坏跟公司业绩完全不沾边,完全就是靠赌博,比谁傻,所以巴菲特也很难a股赚钱。二是t+1,这完全是为了套散户。a股是不太可能分红的,因为现在国企市值占了大部分,不分红的话,国家就应该设定公平的赌博制度,实现t+0和做空,让大家尽情的赌。不要以为空头会打压股市,空头平仓会拉涨股票。而且既然跟实体经济无关,打不打压有什么关系?下一步可能会反弹到3400,然后再跌。现在股市处于熊市中,正确做法是离场观望

Ⅳ 中国现在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指导思想
就我的理解,西方的股票市场是老百姓(投资者)发展起来的,然后才有政府介入;中国股票市场从一开始就是政府催生的,甚至是政府生出来的。所以,西方的股票市场无所谓什么指导思想,只有赚钱的思想。每人都想赚钱,交易就做成了;而中国的股票市场既然是在政府的操纵下发展的,指导思想就特别重要。
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展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仍然是帮国有企业解困。我想,是不是至少应该换个说法,说是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民营化,这比说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好一点。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是怎么让老百姓的钱流到最困难的国有企业;而帮助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怎么使国有企业转到最能经营好它的人手里。这就是不同的指导思想。
二、证监会的两项功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先生说,证监会专门防止骗子。这讲得很好。证监会就是干这个事的。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叫作保护投资者免受上市公司经理的欺骗。但实际上证监会的用处不是这样。因为实际工作中,证监会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即怎么使钱流向困难的国有企业。到了1999年,证监会又增加了第二个功能,就是帮助提高社会总需求。去年要保GDP增长,怎么保呢?就是刺激投资需求或者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怎么上去呢?有人出主意,股票市场越热,大家收入预期就好,消费就可以上去。
暂不谈这个逻辑对与不对,在证监会承担着这两个功能的情况下,怎么抓骗子?根本没办法。保护投资者,谈何容易!
三、产权问题
中国的上市公司主要由国家控制,由国家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这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企业不会注意信誉机制(reputation)。
当博弈是可以重复的时候,博弈者才会注意声誉。而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使得每个人都在玩一次性博弈——明天谁当总经理谁也不知道,我干嘛不在今天捞一把?
资本市场之所以在西方能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骗人的钱骗一次可以,骗两次也许行,骗三次就很难了,所以,要想在市场上生存下去,你要特别注意声誉。但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经理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在任期内能捞到一把钱,以后这个企业能不能再融到资,就不是他所关心的问题。
第二,不可能从法律上保护投资者。
以关联交易为例。在现有国有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制止关联交易。大家知道,关联交易是根据交易者定义的,而不是根据业务定义的。中国的国有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一个,因此国有企业间的所有交易都是关联交易。比如说,一个高科技企业上市了,融了几个亿,然后政府发现,别处有个低科技企业处于困境,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于是政府说,你把它兼并了吧。这就是关联交易。如果产权制度不改革,关联交易的现象是不可能解决的。香港的上市规则规定,关联交易需要小股东审批,把这一点拿到内地来,恐怕小股东们日夜审批都批不过来。
第三,如果产权问题不解决的话,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就会非常严重。
为什么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或者说“内耗”这么严重?主要是产权问题,因为在国有企业中,管理者掌握这个企业但并不持有这个企业的股份,只有拿到控制权才会有实际利益,所以大家就为了争夺控制权而斗争,把精力主要用于权力斗争而不是生产性的投资和生产性的努力上。上市公司当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权力斗争在西方的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但常常是改进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干得不好,就会被人推翻。中国上市公司的斗争可能是搞垮企业的一种措施。
第四,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没法制定出来。
中国许多有关上市公司的条例在制订的时候,因为考虑到企业的前身一般是国有企业,所以制订出许多特殊的约束性条款。比如说,有一个规定是,只有三年赢利的企业才能够上市。这相当于说,只能卖好看的西红柿,长得不好看的就不能卖。这没有道理。讲道理的做法是,只要信息披露是真实的,谁想上市谁就可以上市。
此外,还有一系列因担心所谓国有资产流失而作出的规定。其实,什么叫资产流失?如果是公开叫卖,谁出价格高谁拿走,那么哪怕只出一块钱,也不能叫流失。但是,由于企业是国有的,如果不遵守某种硬性规则的话,就将真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所以大量的规则就出台了。规定注册企业时无形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这样一来,如果私营企业真要上市的话,一定会感到特别累。这些规则并不是根据它的情况制定的,但是它还必须走这个程序。
四、地方股票市场
西方的股票市场是从地方到集中。集中的股票市场有前提:法律体系要更为完善,信息的传输要更为畅通。如果这些做不到的话,要追求建立一个全国的股票市场,而且认为地方的股票市场更混乱,至少在理论上讲不通。
如果法律制度不健全,信息传输不畅通,理性的借贷者只会把钱借给认识的人、村里的人、周围的人。而现在的规定相当于说,村里的人不能互相借钱,要借钱的话,广东的人必须借给陕西那边的不认识的人,这才是国家应该允许的,这个道理完全反了。正因为我们国家法律不健全,信息传输扭曲得太厉害,所以应该是出钱的人和花钱的人离得更近一点。如果我买了你的股票,那么我至少还有机会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垮了。现在的情况正相反,有好多企业已经成烂泥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报纸上还宣传它是好企业,这样才真正造成金融危机。
五、经理、股东与职业道德
经理和股东是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经理作为代理人,对股东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就是诚信(fidelity)。诚信如何在法律上得到保证?对中国的法律队伍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英国公司法的整个现代制度是从最原始的信托法(trust law)走过来的。英国人所自豪的对法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就是发展了信托(trust)这个概念。而我们没有这个概念。中国法官、律师对trust的文化背景、案例都没有足够的积累。对于中国有没有一个能够保护资本市场的真正的法律队伍这个问题,我是存疑的。
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此相关。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在表面是一个道德问题,实则是一个制度问题。经理其实是“保姆”,但现在被认为是“老板”,而且他自己也觉得是。其实不然,好比一个保姆,主人不在,保姆就觉得自己是主人了。从长远来看,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资本市场,简单地说,就是把你的钱交给别人花,别人用。如果你对用钱的人的道德没有基本信赖的话,你怎么愿意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用?
职业道德问题不仅是经理的问题。假设在一个企业里面,总经理持有10%的股,如果他为了这部分股权损害企业利益的话,是违法的。但是在国有企业里,假如一个国有企业有200个工人,所有者说要卖掉这个企业,但200个工人不同意卖这个企业,这却并不被认为是违法的。这没有道理。因为这企业是全国12亿人的,200个工人只占了其中的那百分之零点零几,难道就能决定这个企业的命运?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阻碍这个企业的出卖?这应该是违法的。■

Ⅵ 股市三大问题是什么

退市、表st、主控风险,炒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祝你好运

Ⅶ 股市投资的五大技术难题是什么

第一个技术难题,是解决底部问题的,如何确认底部的成立。这个是针对大盘的,放在全部的投资体系里,是确认大盘低点与高点的拐点判断问题;

很快,右侧交易的投资者解决了低点确认问题,马上又要面对下一个问题,选股问题。可以进场了,该买哪类股票?

站在行情的起点,这里其实是个岔路口,每个人依据自己的喜好,有不同的选择习惯,但行情,却有自己的选择,有些路口,很开就会让进来的人发现,这是条死路。而总有一两种选择,是快行路。

有人选择了价值,尤其是大资金,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追求安全的资金。于是,如何称量价值,甚至要通过某些信息数据,给股票做个目标估值,这是第二个难题,投资价值如何定量判断?

选择价值投资,选择低市盈率,选择高的净资产收益率,选择好企业,并非永远是正确的选择。有时候,行情是题材型的,像2013年中旬;有时候是超跌垃圾股的,像2012年初。那些有价值的大盘股,有时仅仅在行情启动之初帮点忙推一下指数,激励一下人气,之后就处在震荡状态。真的信了它的价值,也耽误大半轮行情。

价值投资者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最终将未来价值预期作为价值判断的一类理由,于是价值投资外延到题材投资。称量出不确定的题材的价值,甚至仅仅是朦胧的利好,政策的预期,把它换算成股价该涨多少,这个更难。

有人在行情启动之初喜欢追高。市场上强者恒强,行情来了抓龙头总不会错吧?于是选择高位股。这里,就涉及到第三个难题:如何确认趋势能延续。

趋势在刚刚形成的时候,市场启动不久,很多股票都有一小段涨幅,也有一小段向上的趋势。这时对于新趋势的判断,更大的挑战是,谁将走得更远,或是走势更陡峭。目标不仅是赚钱,还要超越大盘,赚得更多。站在悲观一点的角度看,谁不容易夭折,免于被打回到震荡状态。

那些看着像龙头的,趋势已经走了一大段的,挑战点往往是,已经涨成这样了,还会不会继续上涨。不排除有些带有妖孽血统的个股,在行情没来的时候上涨,到行情来了反而不长。机构的获利资金看到行情来了,跑出去捡便宜货去了。

把真正的龙头和这类妖孽区别开,是个难点;确认高位趋势股在本轮行情中不会走进死路,也是一个难点;放着满地便宜的打折的票不买,去买飘在天上的高位昂贵的票,克服心理障碍和恐惧感,又是一个难点。

趋势股更大的难点,是看起来涨得慢,在高位慢慢飘,毫无进取心的样子,时不常还来一下俯冲急刹,然后又快速拉回去,让参与者净出一身冷汗。但在你忍无可忍放弃之后,过两三个星期再一看,它也涨了百分之二三十。认出来,敢买,这个还不算难,能一根筋地坚持,这才是趋势投资者最难做到的。

为了获得更快速上涨的股票,选择突破是一种方式。那些突破点战法,起爆点战法,过顶战法,基本都是追涨的思路。这类思路也是趋势理论的一个分支。因为涨,所以涨,因为快,所以快。

有非常多关于突破点的方法,是基于对横盘的突破确认。一个横盘,折磨人良久,行情涨了一段,它没有涨,但能量在蓄积,终有爆发的可能。见到横盘被越过,于是猜测这就是爆发的启动,追进去,博个短线急涨。

这里,出现了第四个难题,如何确认横盘的突破方向。

除了妖股和少数死气沉沉的超级大盘股,很少有绝对笔直的横盘,横盘都是震荡状态。这一次突破,哪怕是越过了横盘区的最高点,也不排除是偶然因素引发,追进去之后,重新被打回去也不是小概率事件。

于是,有人把突破的高度标准调高了一些,要涨出一定的幅度才算突破确立。但立刻又出现了新的困惑,慢涨达标的,能量不足,终于涨出高度来,却恰好到了新的压力区,开始滞涨了,与获得快涨的初衷相悖;急涨达标的,常常是直接拉涨停,当天买不到,第二天高开,嫌成本过高,一转眼又买不到了。

更有甚者,一些股票,在横盘的末端软绵绵阴跌下去,看起来是已经没有生气了,然后停牌,或是不需要停牌,之后突然开始发飙,拉一字板连续涨停。重组题材爆发了,根本不给从容的进场点。

低位的横盘还好确认,最终向上的概率大,到行情进行一两个月之后,开始考验神经,任何一个横盘,都有了两种可能,继续拉升,或是出货快结束了。这是对横盘未来趋势的判断,更需要功力。

第五个技术难题,是关于回调点确认的。

抄底只议会,逃顶仅一次,牛市里,更多的时候是在腰部抄低点。这个就是牛股的回调点。

多数股票,不是走楼梯式的横盘上涨,而是波浪式上行。追求利益最大化者,往往乐于在波浪的高点抛掉股票,然后寻找另一只恰好打回到波浪低谷的股票。如果真的做到每次卖在波浪的尖上,又买在波浪回调的低点,即便是同一只股票,也能做到,股票涨30%,收益却达到50%。不同股票叠加轮作,收益率甚至会更高。但那个波浪的低点如何把握?

学习炒股哪家好?股民老张最有效。股票培训行业里首屈一指的股民老张,认为任何股市里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答案,但几乎没有绝对准确的答案,只是答案的完美程度不同,为了让股民真正找到炒股解决方案,股民老张近期推出了大型免费铁散兵团公益教学活动,给初学者启蒙,让高手摆脱亏损。

例如,对于回调到位点的判断问题,不同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人用均线,回调到某条均线开始抄进去;有人用短周期K线的指标金叉,有人用黄金分割线测量下跌高度,有人用各类通道,有人用直尺画支撑线,有人甚至会使用波浪。

而股民老张的方法,是先研究上升途中机构需要做什么,理解不同阶段机构洗盘的目的,之后根据行为学,和统计学,找出回调到位的最普遍规律是:缩量。通过统计,对缩量程度定量化,再加上几个辅助性的边界条件限制,做出的短线交易系统,5天盈利3%的成功率,从有股市开始统计,竟然高达72%,而行情较好的市场环境下,成功率阶段性高达95%以上。最难能可贵的是,全年几乎均匀分布着这类投资机会。

股民老张认为从行为学入手,解决两类投资者的行为。一个是市场跟随者的行为,大多以散户为主,主要是解决人性问题;一类是市场引导者的行为,主要是机构,以机构的盈利模式为切入点。股市中,常有历史重演的现象,那是因为机构的盈利模式套路有限,只能轮流循环使用,如果能把机构常用的一些套路都摸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通过盘面做判断,确认机构眼下在使用哪个套路了。这样,看起来复杂无序的市场,竟然可以通过机构的行为模型来解读了。判断市场的未来,就成为接近可能的事情。股市中的每一类难题,也就都有被解决的机会了。

Ⅷ 中国股市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中国股票没有什么大问题 只不过是 历史比较短 所以 处于初期 有些问题 不稳定大起大落也正常 你不能要求一个小孩 很理性 但是 正式由于 大起大落多 所以我们会投资的朋友可以挣出一部分超额的受益 也就是 美国股票很稳定 但是受益不如我国 因为我国 外行多 能挣到外行的钱也多 所以我国股票其实很好的 等真成熟了 那受益会下降 但是比较稳健 对心理来说要求低一些 另外 都希望外国人来给我们投资 如果我国市场不成熟 外国人不愿意来 所以 变成成熟市场也是必然了 另外我们可以投资海外的市场 都有对应的指数基金的 我国你不看好 你也可以投资美国 欧洲 日本韩国 都可以啊

Ⅸ 中国股市究竟怎么回事

中国股市主要问题是规则的问题,根本问题是用心的问题。
有时候一年下来股票总的交易费比个所有上市公司分红还多实质就是券商和国家把这个利益都拿走了名义是分给了股民。当然可以说你可以不交易,但交易交易说白了是一些人成了股民,为减轻国家的就业做出了贡献,如果股市不活跃又会有话来。
有人问我我们亏了但这进去可是真金白银这钱去哪了呢?回答是大部分充实了上市公司的资本,再部分进了高管的腰包然后有些人还没有做富人的觉悟搞不好外逃了这是一条线路。
股市下跌后养老金入市配套利好政策也来了“拯救了市场”等股市高了养老金退出。具体的就是收取资金充实社会保障,这也是你的金钱的一条去路,变相上缴国家。
QF2毕竟金额不多并且和中国的广大股民地位差距不太大所以能打听到消息能赚到钱那是本事,被外国人把钱赚走,当然这也是一条线路。
所有这些路线的支付者就是弱小的投资者您。有人说要站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出发,没啥行动、口号喊的来劲,就如肥皂剧的结尾每每悬念钩着你 ,明天就 “将” 有利好, 如此安慰投资者,所以这是假话。投资者大致的角色就是送钱者,是好人,极端的把命都送在了这儿,体现了对这一用心的愤恨。投资者是构成这一市场的主要多头头寸持有者,想一想股市没有了这些中小散户上面这几条线路的钱怎么来?
补充:当然你的钱的一个综合去处那就是“蒸发”但这是一种势,是一种未来肯定上涨趋势的决 定。在未来股价又回到你买入价位的时候“蒸发”的反面“生成”成立。但现在这些钱的实际存在是在上市公司手里、高管手里、内幕消息者手里和一些做空的高手卖家手里。 还有一部分交了税费给了国家和券商。
所以不落实股市的投资性,改变无限圈钱用心,股市将是在相对上涨掩盖下的绝对下跌。
逻辑就是ipo抬高股价形成泡沫然后让那些有权势者成为小、大非并拥有低廉成本的股票,极端的低到如:0.2元成本,上市后卖出股价下跌泡沫回归,名正言顺的,现金由投资者转移到那些人手中,这提高了私有化程度,但会加重两级分化,并且是只进不出。这是造成股市长期持续下跌的根本逻辑。所以:

现在IPO不停股市不可能上涨,股市没有投资性股市不可能上涨。指数将直指1700以下,什么叫便宜?有多么的盈利、有多么的净资、有多便宜的价格、多小的PE,但投资者每年分不到几分钱这叫便宜?就那几个字让人家出那么多钱来买,叫便宜?忽悠吧 。
万事皆有阴阳,无限制的圈钱说是 “要把我们的股市做大做强” 其实代价就是让我们的股民越来越穷,穷得更快,当某天大家都不信了,股市信用破产,挤兑的人潮来时暴跌开始失控,所有一切轮回倒转。不平等必然会造就一个契机一个平等来,是啥呢 就是股市崩盘性下跌,这在所难免、绝无幸免。这是为最后坚持者留下的一个礼物,唯一一个为以前牺牲者寻求平等的机会,投资的朋友们拿好钱等近300家以上破净的时候杀入吧!现在么杀跌最好。因为PE跌到8以下都有可能。

Ⅹ 关于股票一些问题。

指标类要考虑市场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给出数学上的计算公式,得到一个体现股票市场的某个方面内在实质的数字。这个数字叫指标值。指标值的具体数值和相 互间关系,直接反映股市所处的状态,为我们的操作行为提供指导方向。指标反映的东西大多是从行情报表中直接看不到的。

热点内容
期货中均线有什么参考意义 发布:2025-05-11 04:50:41 浏览:742
360股票纽交所退市 发布:2025-05-11 04:24:09 浏览:811
股权转让中的负债总额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1 04:23:20 浏览:225
b股分级基金有哪些 发布:2025-05-11 04:17:09 浏览:339
公司股权冻结需要什么手续 发布:2025-05-11 04:14:06 浏览:272
股票投资输了怎么办 发布:2025-05-11 04:09:49 浏览:476
怎么看基金募集结束 发布:2025-05-11 04:09:40 浏览:857
正邦科技股票发行价 发布:2025-05-11 03:54:03 浏览:646
哪些领域引起金融风暴 发布:2025-05-11 03:44:03 浏览:164
现在的钱和数字货币有什么区别 发布:2025-05-11 03:43:19 浏览: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