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政府公债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政府公债如何影响货币供给

发布时间: 2022-06-30 00:08:06

A. 如何理解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认购主体及其资金来源

既然法律有规定那就说明央行不会向政府透支,不能买国债,这方面还是比较按法律来的,不会乱来。政府发的债如果是由央行以外机构个人购买的话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因为他们不能发行货币,不能印钞只能用自有资金;只有央行购买国债才会增加货币供给,因为央行能发行货币。

B. 国债怎么调节货币供应量

在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央行向市场卖出国债相当于收回市场中的货币,这样可以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反之,央行买进国债,抛出货币,增加流动性,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C. 政府向公众发行公债为什么货币供给量减少呀,为什么利率上升呢~宏经书上写的~不明白,求解(*>.<*

公众要用钱去买公债的吧,这样就有现金流流向政府,从而公众手上现金就少了,就相当于政府暂时把现金回收,所以货币供应量下降了。另外货币供应下降,公众手上现金下降,企业可借贷资金的供给总额下降,则资金需求不变,供给下降,那么资金的价格,也就利率,就上升了

D. 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央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1)如果政府债券直接按居民或制造商购买,则其支出将减少和挤出效果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这不能扩大其总需求。挤出效应机制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财政支出的扩大导致利率的上升,这抑制了私人支出,尤其是私人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从公众借贷导致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竞争,以贷款基金的需求,减少私营部门的资金供应。 _ _
(2)如果商业银行直接购买债券,则将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并间接产生挤出效果,这不能扩大其总需求。 _ _
(3)只能通过向中央银行销售政府债券可以汇总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政府(由财政部代表)将中央银行公共债券作为存款。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支票簿,政府可以用作额外的公共工程,购买或转移付款。中央银行可将政府债券视为签发资金的储备金或作为使用货币政策的工具。
拓展资料
一、发布公共债券的主要原因是提高金融资金并弥补财政赤字。所以它可以被理解为政府差钱 _
二、公共债务功能(原因):1.从财务来看,公共债务是一项补充财政收入的形式,是弥补赤字的有效手段,解决财务困难,以及提高建筑基金的更好方法。当州的财政支出超过其收入时,暂时的迫切需要,发行债券相对简单,以帮助满足迫切需要。从长远来看,公共债务是筹集资金的更好方法。投资大规模,长施工时期和慢速效力等一些项目,如能源,运输和其他主要建设项目,往往需要积极的政府干预。 _
2.从经济角度来看,公共债务是政府规范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1)调整积累和消费,促进其比例的合理化。以信贷的形式,公共债券仅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情况下,公共债券仅获得一段时间使用资金的权利,并适当发布公共债券可以使其之间的比例正常化。 _
(2)调整投资结构,提高产业结构。 _
(3)规范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公共债务是一种金融资产和可转让证券,公共债务市场可以是一个间接调节金融市场的政策工具。
(4)调整总社会需求,促进总体社会供需和结构平衡的需求。公共债务是指政府旨在提高金融资金,根据其可信度按照投资者发出的某些程序,承诺在一段时间内支付利息并偿还格式债务证券。公共债务是政府债务各级的一般阶段,是政府信贷的特殊形式或金融信贷的主要形式是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意味着政府可以使用。

E. 为什么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进而引起通货紧缩不是应该只是影响流通货币量嘛

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的原因:
纳百姓余钱,减少货币流通量,达到货币量供应减少的效果。
中央银行是卖出证券,那么卖东西肯定要收钱啦,钱回到中央银行里去,那些钱是从市场里抽回来的,市场货币供应量当然会减少啦。
央行买卖证券是在公开市场货币调控的一种。 发行债券也是货币调控的一种。
进而引起通货紧缩?
在某个阶段,增加货币供应量缓解通货紧缩的积极财政政策。
原因之一:通货紧缩最为直接的表现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对宏观经济来说,是不利的,所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是一种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
原因之二:这个积极是有条件的,也就是在通货紧缩的大环境的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是这个环境,增加货币供应量,只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特点:
1、阶段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紧迫需要,政策实施又有现实可能的条件下,所作出的一种有条件的政策选择。
这里所谓客观需要,就是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是在货币政策因实施、操作通路局部受阻,其刺激需求的能力与效果受限的条件下,必须进行的一种政策选择。
而所谓政策环境允许,就是说,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存差",有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选择就需另行考虑。
2、定向性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换也尚未完成,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等情况下,不宜也不能实行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而只能实施既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又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该实行定向性的财政政策。正是有鉴于此,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选择了以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应为目的,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方向。
3、复合性
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自身而言,没有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扩大需求为主旨,注重多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复合性。
简要地说,除了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同时还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
通过调整中央财政的支出结构,腾出180亿元,
专门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和抗洪救灾等,即通过财政的转移性支出,以刺激消费与投资;
分批提高了一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了进口设备税收政策,降低了关税税率,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殖税,以此推动和增进外经贸方面的需求。

F. 简述增加税收和增发政府债券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从短期效应来说,增税并不会直接缩减货币供给,这是因为从个人、企业部门将货币征收到财政手中,这部分货币通过购买或者转移支付的方式又回到个人与企业部门,社会上的货币供给总量不变。

当然如果增如课税所得收入的货币财政不再投出,那直接就会压缩货币供给量。从长期来看,增税会降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降低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可能成为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紧缩性因素。

(6)政府公债如何影响货币供给扩展阅读:

债券的购买者如果是公众或商业银行,并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因为政府用债券取得货币后,流通中的货币虽以同等数额减少,但当政府将出售债券获得的货币再用于购买支出时,这些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又会回到流通之中。

当个人或企业购买债券时,虽然不会对货币总量产生影响,但是却会对货币供给结构产生影响。当个人与企业是用现钞和活期存款购买,则意味着M的相应缩减,财政将债券收入支出后又会形成M的供应。

G. 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现金持有量、存款数量。
货币供应量 =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拓展资料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由于货币供应量包括通货与存款货币,货币供给的过程也分解为通货供给和存款货币供给两个环节。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广泛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货币创造(供给)过程是指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由于货币供应量包括通货与存款货币,货币供给的过程也分解为通货供给和存款货币供给两个环节。
由于通货供给在程序上是经由商业银行的客户兑现存款的途径实现的,因此通货的供给数量完全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非银行部门有权随时将所持存款兑现为通货,商业银行有义务随时满足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兑现需求。如果非银行部门的通货持有意愿得不到满足,商业银行就会因其不能履行保证清偿的法定义务,而被迫停业或破产。

H.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还是减少

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因为要维持货币市场的平衡,购买债券需要纸币,就会生产纸币,货币供给量就增加。
名词解释
货币供应量:
1.定义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影响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拓展资料: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2.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这种货币层次划分方法,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I. 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买入债券,货币供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变化:市场上货币供给就增加了,释放了流动性。
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买入债券,就是把资金又还回到老百姓手中,并却比老百姓购买债券时所付出的资金还要多一点点(利息),所以市场上货币供给就增加了,释放了流动性。具体如下:
1)是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直接增加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2)影响(提高)有价证券价格→调节(增加)社会信用量。
中央银行从公众手里买债券,如果公众持有支票,则储备金增加,如果公众将此兑换成现金,则通货增加,不管是哪个,基础货币Mb=储备+通货,都会相应增加;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D下降,货币乘数m增加,货币供应量M=m*Mb,因此从公众手里买债券,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都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创造过程,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流通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现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认为是货币,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随时转化为现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债、人寿保险单、信用卡)也被认为具有货币性质。
拓展资料:
1.货币供给的过程:
1)通货供给:通常包括三个步骤:由一国货币当局下属的印制部门(隶属于中央银行或隶属于财政部)印刷和铸造通货;商业银行因其业务经营活动而需要通货进行支付时,便按规定程序通知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运出通货,并相应贷给商业银行帐户;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兑现方式对客户进行支付,将通货注入流通,供给到非银行部门手中。
2)存款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有多种类型,其中究竟哪些属于存款货币,而应当归入货币供应量之中尚无定论。但公认活期存款属于存款货币。

热点内容
工行理财产品如何 发布:2025-05-09 12:11:47 浏览:505
中石油股票历史最高价6 发布:2025-05-09 12:07:01 浏览:862
各种各样的货币叫什么 发布:2025-05-09 11:56:32 浏览:62
股市k线图怎么看的视频 发布:2025-05-09 11:52:35 浏览:888
股票交易软件优找大财优配服务好 发布:2025-05-09 11:29:49 浏览:811
期货高手如何理解趋势 发布:2025-05-09 11:24:35 浏览:830
2021年9月份有什么金融考试 发布:2025-05-09 11:24:30 浏览:549
理财初学者看什么书 发布:2025-05-09 11:23:06 浏览:273
怎么查基金公司是否公募基金 发布:2025-05-09 10:57:35 浏览:82
避开基金投资误区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5-09 10:12:23 浏览: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