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货币替代方法是什么
Ⅰ 货币替代的种类
所谓货币替代,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开放经济与货币可兑换条件下,本币的货币职能部分或全部被外国货币所替代的一种经济现象。货币替代现象在现代经济中非常普遍,世界各国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譬如在该国人们可以使用外汇进行交易,持有外国金融资产等等。货币替代可分为直接货币替代和间接货币替代 (McKinnon,1985)。 主要是指经济主体持有以不同币种表示的非货币金融资产并在这些资产之间进行转换,从而间接影响对该国和外国货币的需求。人们对以不同货币表示的非货币金融资产的需求主要是出于规避投资风险的考虑,资产多元化可以减小预期外的经济或政治波动带来的损失。除了不同币种的非货币金融资产的相互替代之外,同一币种的货币和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替代也是间接货币替代的一种形式,它同样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货币需求。在高通货膨胀时期或预期将会发生高通胀时,人们会更多地购买能够保值的固定资产,而尽可能减少货币持有量。与直接货币替代相比,间接货币替代更为普遍,对经济的影响也更加复杂。货币替代的分类可以通过下表加以描述(Mizen& Pentecost,1996)。表中第二列是该国货币CD和外国货币CF,第三列是分别以该国和外国货币表示的非货币金融资产。CD和GF之间的替代构成直接货币替代,BD和BF之间的替代是间接货币替代,而同一行中的替代(CD和 BF或者CF和BF)则是间接替代的另一种类型。
货币替代现象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出现的。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汇兑制)时代,各国货币按固定比例兑换,不存在汇率风险,因此也就没有货币替代现象。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按照铸币中含有的贵金属含量进行兑换,汇率只在由黄金输送点确定的狭窄范围内波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则是通过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同货币之间存在固定的平价。但是在铸币时期却存在另一种意义上的“货币替代”现象,即同—‘币种中贵金属含量多的货币被含量少的货币所替代。这一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出现的货币替代呈现出与此相反的特点,即良币替代劣币,经济学家将这种规律称为格雷欣法则Ⅱ。之所以出现这种倒置的状况是因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当发生通货膨胀或者货币贬值时,货币的购买力会降低,所以人们更愿意将劣币兑换成良币以避免购买力的损失。
Ⅱ 如果世界上钞票消失了,什么可以代替钞票
钞票只是货币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钞票在世界上消失了,那么必定会有另一种货币的表现形式出现来稳定和促进世界经济事业的发展
Ⅲ 最早人类用什么代替货币
刀币
Ⅳ 货币替代的介绍
货币替代,就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币。
Ⅳ 货币替代品
我来回答;十足的货币太口语化了,是你自己取的吧,应该叫足值货币,是指金汇兑本位制下的纸币(即银行券),代表黄金,当然是稳定的货币了.
例子:金汇兑本位制下的银行券和银票等,都可兑换黄金,这和现在普遍使用的信用货币(虽然也是纸币)不同.
1.代用货币(足值货币)
(一)代用货币是黄金等贵金属货币的替代品,代表黄金等贵金属发挥货币的职能。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
(二)保管凭条、以及以贵金属为基础发行的纸币都是代用货币。
(三)代用货币的兑换性
2.信用货币
(一)纸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独立行使货币各种职能的货币。也叫作信用货币。
(二)世界各国几乎实行这一种货币形式。
(三)纸币的存在形式:现钞、银行存款、信用卡、电子货币等等。 1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