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为什么要扩大货币供给量
㈠ 为什么外汇储备的增加会使货币供给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会通过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国内货币供给增加。
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央行为了购入居民手中的外汇,就必须增发本币,从而货币供应量增加。
(1)外汇储备为什么要扩大货币供给量扩展阅读
强制结售汇制度的优劣:
1、强制结售汇的实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我国经济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在外汇市场上,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企业必须将手中外汇按要求的比例到银行进行结汇,导致外汇市场形成无条件的外汇供给和有条件的外汇需求,夸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却隐瞒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造成了市场上供大于求的虚假局面。
3、从货币政策操作角度,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央行需要不断买入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这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同时意味着基础货币的释放。为防止基础货币不断释放给国内经济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央行又需要不断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资金,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而受到很大的牵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强制结售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外汇储备
㈡ 为什么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给量
因为国内不流通外币,需要将外币按照汇率兑换成人民币才能使用,这部分人民币不是创造的产值或者利润,是凭空印刷出来的,只不过是用外币作为抵押而已,就是所说的外汇占款。
㈢ 增加外汇储备为什么要增加货币发行量
因为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意味着该国本国货币的国际购买力上升,同时会使该国货币成为硬通货,在外汇市场上的需求量会增大。这些都会导致货币的升值,所以为了控制本国货币升值,改国的中央银行一般会采取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手段。
㈣ 当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为什么要加大本国货币供应量
大型的贸易企业在交易中赚取了大量的外汇,都会到国内的银行进行结汇,相当于中央银行要用本国货币购买外国的货币,自然就要增大本国货币供应量。
因此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
㈤ 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在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同时增加,即当央行买进外汇支付人民币时,央行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当央行卖出外汇收入人民币时,央行外汇储备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同时减少。因此,我国外汇储备是通过外汇人民币占款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联系在一起的。
根据现代货币供应理论,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为: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
其中,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对中央政府债权+对金融机构贷款)
拓展资料:
外汇储备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通常状态下,外汇储备的来源是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集中到本国央行内形成外汇储备。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当本国货币被大量抛售时,利用外汇储备买入本国货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该国货币的汇率。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2013年3月10日央行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新增贷款6200亿元,同月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逼近100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㈥ 外汇储备是什么 为什么说巨额外汇储备会给中国带来很大压力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的国外可兑换货币。并非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只有那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兑换其他储备资产的货币才能充当国际储备资产。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与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外汇储备主要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
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当然这并不是说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持有外汇储备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一,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并非投入国内生产使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问题,就是如果货币当局不持有储备,就可以把这些储备资产用来进口商品和劳务,增加生产的实际资源,从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而持有储备则放弃了这种利益。因此,持有外汇储备,要考虑机会成本问题。第二,外汇储备的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等。应根据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成本比较和这些方面的状况把外汇储备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
我国在管理储备上一直遵循着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条原则.外汇储备并不是只有盈利一个目的.
首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一是提高货币政策信誉,稳定汇率预期;二是弱化货币替代的风险,使得本国居民对本币比值产生信心。足够的国际储备就是稳定信心的重要因素。三是增加国家财力。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中国以及亚洲地区国家都将长期处于美元和欧元两大货币区的挤压下,这个地区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状况将是长期现象.另一方面,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引起通货膨胀.
其次,贸易顺差和一些来自外国直接投资或外币贷款只是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一少部分,大部分是通过隐蔽渠道进入中国的.而且我国要实现的是国际收支的一定盈余而不是大量盈余.我国除了你所说的购买美国国债,发在外国银行的方式之外,也有对国内的.比如说2003 年 12 月份,中国政府动用 45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两家国有银行注资.也有传言说:外汇储备或许可用于解决中国所有的社会问题,不管是资金短缺的学校、医院和社保基金,还是加快中国落后的西部省份的开发.
但是遗憾的是,我也没有听说过把外汇储备直接用于国内投资到企业当中的.但是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也是间接的利用了外汇储备.总的来说,外汇储备是国有资金,不可能直接投资到企业中去.投到企业中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安全.亏损的可能性很大.反而购买美国国债会有很大利润.(见国际收支平衡表).
㈦ 为什么外汇储备增加要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量
简单一点说,外汇储备增加,就是把市场的上外汇给买过来,当然是用人民币买了。增加的基础货币,又叫外汇占款。
其实外汇储备增加不是要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量,而是必然会扩大基础货币投放量。把外汇看作商品,你要持有它,显然要付钱。
㈧ 什么影响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储备量的增减和汇率的升降。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会增加.中央银行增加黄金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用本国货币去购买._中央银行发放货币的渠道之一.
我国外汇储备和国内货币发行量(或者流通量)有什么关系?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是,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本国货币,减少的是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中的现金是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商品的一种。为了获得外汇储备,必须用本国的货币(本国的商品)去购买外国的货币(外国的商品)。为了获得更多的外国货币,必须发行更多的本国货币(类似于生产更多的本国商品),这样,外汇储备的增加就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过大,就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难度。此外,持有过多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遭受损失。因此,外汇储备应保持在适度水平上。
㈨ 为什么提高外汇储备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且物价上涨
提高外汇储备也就是说外币内流,外汇供大于求,所以会引起国际收支顺差,也就是出口大于进口,所以国内商品供小于求,所以物价会上涨,本币供应量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