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货币流通快为什么需要货币量少

货币流通快为什么需要货币量少

发布时间: 2022-07-15 01:26:41

A. 货币流通的速度越快所产生的价值越高吗

是,货币流通快,说明商品交易多,生产商品的工厂一定生产很多商品。交易活跃,成交量大,产生的价值也高。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量之间的关系,同运动员赛跑速度与所用时间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例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

假设我们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为10万亿元,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为5,那么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为2万亿元;如果货币的流通速度为2.5,那么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为4万亿元。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反之则越多。

(1)货币流通快为什么需要货币量少扩展阅读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在货币银行学中被称为货币交易数量学说。货币需求由商品的名义价格和商品交易量来共同决定,供给则是由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

通过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交易中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商品名义价格、商品交易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共同影响。如果市场中的商品数量大、价格高,自然对货币数量需求就高;如果货币在消费者之间的转手速度快,自然对其货币数量的需求量就低。

所以,从定性角度看,名义价格和商品交易量对货币数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而货币流通速度对它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即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

B. 为什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的(高中)

社会中的商品交易是以货币为流通手段的。
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内,商品的总量是一定的,这就是说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总量是一定的。注意,这里的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总量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假设有一元钱,在某一段时间内,A用它向B买了一元钱的商品,B在收到钱后,用它向C购买一元钱的商品。因为信用货币必须在流通中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所以货币是不断流通的。在这个例子中,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是2元,货币的流通速度是2次,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一元。
这里 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因为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那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 为什么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1.因为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越快,货币流通量越大,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由于一定时期的货币总需求指的是流量概念,而流量的货币需求应该是货币平均存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
2.在决定货币需求时,假定其他因素不变,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以减少现实的货币总需求。因此,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关系。另外,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当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一定时,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少,即二者成反比。
拓展资料: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D.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为什么必须要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时期,同一货币在交易流通中会发生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是用来反映货币流通周转的情况的。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与货币周转次数有密切关系。在有货币衡量的交易数量总额既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意味着同一货币在一定时期周转的次数更多了。因而,货币需求量上,不需要发行更多数量的货币。故它们成反比。money demand—M/P,表示了货币可以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数量,即以商品数量的形式衡量了货币存量的购买力。那么,当每单位货币的购买力较高(即货币需求M/P高)时,人们只需要次数较少的交易就能够满足所需(因为一次交易就能获得很多东西),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降低。

社会中的商品交易是以货币为流通手段的。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内,商品的总量是一定的,这就是说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总量是一定的。注意,这里的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总量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假设有一元钱,在某一段时间内,A用它向B买了一元钱的商品,B在收到钱后,用它向C购买一元钱的商品。因为信用货币必须在流通中才能实现它的使用价值,所以货币是不断流通的。在这个例子中,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是2元,货币的流通速度是2次,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一元。这里 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因为商品交易需要的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是一定的,那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只是说明货币充当的是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媒介,而由于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并不总是相等,所以用货币购买商品时的价格并不总是等于商品的价值。只有货币流通了,才能提的上流通速度。假设货币没有流通性,我们手中的货币就是死的。不能购买任何的商品和劳务,那么也就失去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⑵国家把货币持有者存入银行的钱贷款给企事业用于生产和建设,其行为不影响货币的流通量,但是其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如果生产出的产品没有人购买,那么贷款投入的资金就无法收回,易陷入恶性循环。

E.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什么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时期,同一货币在交易流通中会发生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是用来反映货币流通周转的情况的。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与货币周转次数有密切关系。
在有货币衡量的交易数量总额既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意味着同一货币在一定时期周转的次数更多了。
因而,货币需求量上,不需要发行更多数量的货币。故它们成反比。

拓展资料:

如果生硬的从数学角度理解费雪方程式是很容易理解M和V成反比的,费雪公式:MV=PT(M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费雪认为,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由社会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的,所以长期内比较稳定,视为常数;在充分就业条件下,T相对产出水平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也可以视为常数。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这样,交易方程式就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而且,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价格水平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M变动时,P作同比例的变动。费雪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在于交易,这样,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对于既定的名义总收入下人们所持的货币数量,它反映的是货币需求数量论,又称现金交易数量论。弗里德曼从这个方程式出发构建了蔚为壮观的货币主义大厦,费雪方程式也是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
事实上,货币作为一种抽象的商品,只不过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个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充当交换媒介,交换的频率越频繁对媒介渠道的需求就越广泛,这种广泛的需求有两种满足模式,其一加大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卡支付方式等相比现金支付就可以提高流通速度)相当于提高既有货币的周转次数,其二提高货币供应量。因此如果货币这艘船承载的商品在一定时期内变动幅度不大的话,使得这些商品全部流通起来要么可以让一艘船多运输几次,要么可以多选择几艘船来运输。总之船的数量(货币量)和运输次数(流通速度)是成反比的,船多了运输次数当然可以下降,运输次数多了就可以少需要几条船。

F. 货币必要量流通对经济的影响

当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必要量时,会引起通货膨胀,反之通货紧缩。
1、货币需要量,或称货币必要量,是货币流通规律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在一定时期内,为保证生产和流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以及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
2、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实现的商品总量、单位商品价格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
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M)=(待实现的商品总量(Q)* 商品价格水平(P))/货币流通速度(V)= 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QP)/货币流通速度(V)
3、货币必要量和货币流通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货币必要量是指流通过程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货币流通量则是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通常称为货币供应量。

拓展资料
1、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

2、对于一国经济而言,如果货币流通速度较快,则货币实际需求量较少,货币供应量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避免发行过量,以致通货膨胀的危险;若货币流通速度过慢,一段时间内货币实际需求量变大,中央银行不得不加大货币供应量,因而未来会有通胀的可能,这对经济是一种不小的压力。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市场货币流通量不能自发地适应货币需要量,因为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由国家强制发行,超过货币需要量的过多发行,必然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此,市场货币需要量是否符合货币需要量,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关键问题。

G.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反映了货币在经济中的换手次数和速度,显然一单位货币的换手次数越多,速度越快,越能促进交易的进行和财富的创造以及经济的发展。比如货币存量为100,货币流通速度为100,那么就可以创造10000元的社会财富;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很慢,比如1,那么同样的货币存量只能创造100元的社会财富,两者的差别是巨大的。

2、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PY=MV,其中P代表物价水平,Y代表社会总产品,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我们可知当货币流通速度即V下降时,即使货币增发即M变大,Y也未必会增加。

3、举个极端的例子:流动性陷进。当流动性陷进发生的时候,无论央行投放多少货币,民众都会以现金的形式拿在手中,这样的话资金除了消费之外很难流动,货币增发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此时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增发货币对产出增加无益。

(7)货币流通快为什么需要货币量少扩展阅读:
一、货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升值对经济发展的坏处:
①热钱涌入——热钱是流动速度非常快的资金,用于短线投资的钱,国外资本预期此货币升值,就会对此货币投机套利
②外商投资会减少——本币升值对应外币就会贬值,那么外商用同等的钱买到的东西就会变少,同比之下资金将会进入其他国家。
③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贬值——本币升值对应外币就会贬值,所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会贬值。
④出口会减少——同样的东西,国内价格不变,由于外币的贬值,要用更多的外币才可以买到这样东西。

2、货币升值对经济发展的好处:

①进口增加——同等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当然就会去购买,从而推动进口.。
②利于资本输出——货币升值在国外可以买更多的资产!

H. 为什么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请举例说明。

都用在流通上了,自然持有的少了
假设我卖给你个东西,1元,然后我又买你个东西,1元,流通的仅仅是1元,1元的货币量就够了
反之我和你都持有1元,不做买卖用,不流通,就的需要2元的货币量
不能说的再细了,希望你能明白

热点内容
买基金时怎么看个股的分时图 发布:2025-08-22 07:22:21 浏览:609
鲁康药业股市多少钱 发布:2025-08-22 06:59:45 浏览:427
炒期货英文叫什么 发布:2025-08-22 06:52:42 浏览:566
理财安全和收益哪个重要 发布:2025-08-22 06:30:00 浏览:939
向投资者分配股票股利会影响所有者权益吗 发布:2025-08-22 06:21:23 浏览:725
58金融工薪贷怎么算 发布:2025-08-22 05:41:23 浏览:197
如何运营股市公众号 发布:2025-08-22 05:41:22 浏览:830
天天基金app在哪里设置红利再投资 发布:2025-08-22 05:30:16 浏览:558
五虎将是什么基金 发布:2025-08-22 05:28:51 浏览:449
学金融需要什么基础 发布:2025-08-22 05:23:41 浏览: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