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实现最后目标
㈠ 论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关系。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实行
(一)最终目标(1)稳定物价: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使物价水平保持稳定,防止通胀和通缩。(2)充分就业: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减少非自愿失业。(3)经济增长: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保持略有顺差或略有逆茶状态。
(二)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之间有矛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矛盾,经济增长高时,通货膨胀往往也较高。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常常有矛盾。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央行普遍、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个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
调控方法: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当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经济萎缩时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
2、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调控方法: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可以提高再贴现率。当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经济萎缩时可以降低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借以回笼货币或投放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市场利率的活动。
调控方法: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央行可以出售国库券。当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经济萎缩时央行可以回购国库券。
当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变慢,出口受阻,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因此,近几个月我们采取了降低法定准备率、和央行回购国库券和票据的操作方法。
㈡ 中央银行使用实施怎样的货币政策,可以使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当代各国的货币政策一般可以概括为五项:
1、稳定物价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5、金融稳定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 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个主要环节:
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和金融市场。
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和金融市场到、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 行为 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㈢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宏观调控的经济目的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可操作目标,继而中介目标发生连锁变化,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该过程被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实现最后目标扩展阅读:
随着经济形势的动态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需求,自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为央行)成立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大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84-1993 年,以人民币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二阶段为 1994-1997 年,央行逐渐弱化人民币信贷规模这一指标,转而提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指标目标判定的核心指标。
第三阶段是 1998 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将信贷规模作为经常性的监测指标。
㈣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1、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2、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 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3、平衡国际收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统计表,它表明:
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在商品、劳务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②该经济体的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等的变化;
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转让和对应项目。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但要同时实现,则是非常困难的事。在具体实施中,以某项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经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除了研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以外,还必须研究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及其缓解矛盾的措施。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各种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等。根据当下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会发生变化。
根据当下货币政策,您可以留意宏观方面的新闻,亦可于持牌投资顾问咨询。
㈥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
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之间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
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
(
1
)稳定物价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
2
)
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
(
3
)经济增长与国际
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㈦ 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导,效果如何
有两个途径: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
我国很显然是通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动产信用控制),反应比较迅速,迅速的压低物价,打压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