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没有股市内需怎么扩大

没有股市内需怎么扩大

发布时间: 2022-07-23 19:24:44

1. 为什么要扩大内需怎样才能扩大内需

1.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市场风险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2.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十分巨大;3.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所以,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1、提高劳动力工资
2、继续实施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下乡优惠政策
3、降低基准利率,如第一套房及购车的优惠的银行利率
4、控制房地产价格的同时增加廉租房等优惠房子的建设比例
5、有规模的开展基础建设投入,如提高医疗教育等在基础建设中的比率

2. 中国如何扩大内需

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一宣布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5%,并把扩大内需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不过中国经济专家认为,如果不实行市场化的利率政策,中国很难扩大内需。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中国经济今年的增长目标定为7.5%引起了普遍关注。这一目标不仅远远低于去年的9.2%,也低于政府从2005年以来设定的8%的预期目标。中国经济过去20年来一直基本上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温家宝表示,略微调低目标“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感到怀疑 据美国媒体,华盛顿著名经济研究机构彼得森世界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拉迪虽然也认为,7.5%符合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增长目标,即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实现7%的平均增长,但是他对北京能否实现降低增速、改变经济结构的目标感到怀疑。 他表示:“这是否能实现还有待观察。一般来说,在经济增长方面,他们往往会超过设定目标,但是在经济再平衡方面,他们往往不达标。过去几年的情况都是如此。” 他还表示,他希望北京调低增长目标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因为经济无法实现以往的高速增长而不得不设定比较低的增长目标,以降低人们的预期。 受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结构性问题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最近两年正在逐步降温,从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1年的9.2%。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中国经济会出现急剧的减速。 下行压力 温家宝在报告中承认,中国经济面临新的问题,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物价仍然保持在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他表示,扩大国内消费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 他承诺增加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开支,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同时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温家宝还提到其它一些旨在促进人们消费的措施,包括提供更多的带薪休假、扩大消费者信贷以及增加农业补贴等。 不过,拉迪认为,他在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并没有看到促进私人消费支出所必需实施的政策改革。 他说:“如果他们真的想要扩大私人消费支出,他们就应该开始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政策。温家宝在2009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这一点。他当时说,我们必需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利率自由化。但是在他做出这一表示的三年时间里,中国并没有使利率自由化。在他今年的报告里,我也没有看到使我对中国很快会实施利率自由化有信心的东西。” 拉迪认为,最近几年,中国的私人消费支出减少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储蓄存款利率太低,从而减少了居民的收入,也导致居民存款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增加,从而进一步压低消费支出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他说,除非实现利率的自由化,经济再平衡的结果将会是令人失望的。 这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当局之所以没有实施市场化的利率政策是因为这一改革受到几方面利益集团的阻挠。他说,财政部、银行、建筑和房地产等行业都从低利率政策中得到巨大的好处,而这一政策的受害者即广大的储户则没有政治上的代表。

3. 中国扩大内需的原因以及如何扩大内需

中国扩大内需的原因是现在生产力过剩,工业产品过剩,商品物资充足,扩大内需可以激活市场,带动企业发展。扩大内需的方法有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增加工资,扩大购买力。

4. 什么是内需如何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对经济有何影响

(原创)现今中国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内需推动型经济转换。出口型产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但许多行业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些行业需求旺盛,远远没满足人民的需求。

如何扩大国内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扩大国内需求,
诸如:
各个城市交通拥堵,堵车现象严重,车多路少,投资修建更多的公路,解决行车难、乘车难问题。修建城市地铁、轻轨,发展公共交通。
现今中国掀起高速铁路重大工程建设热潮。
各城市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鼓励小城镇建设,农民用宅基地换小城镇住房,同时也要将农民工户口转化为城镇居民户口。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各地方环境污染严重,加强环保,加大治理江湖污染力度,建设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

另外,刺激消费也可以扩大国内需求。

中国的“三大消费热点”:住房、家用轿车、旅游。
还有手机、电脑、娱乐、养老、教育等消费热点。有人说教育是投资,也有人认为教育是消费,总之老百姓花费在子女教育、自己再学习(成人教育)的学费占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

培养新的消费热点,诸如:
3G手机技术,可以实现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移动办公,培养新的消费热点,科技进步带来新时尚。等等。
人均GDP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生活水平也刚刚从小康向富裕迈进。国内市场潜在的需求巨大。

扩大国内需求,发展内需推动型经济,大有作为!

如何扩大国内需求?(2)
――刺激消费,改善民生。

(原创)一般认为:出口、投资、消费三大经济增长引擎共同发挥作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现在国际经济环境是:雷曼兄弟破产,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全球经济进入萧条,金融危机必然带来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宣称经济增长减速或负增长,全球经济衰退,西方市场需求降低。
中国企业出口订单减少,依靠出口的企业生存困难。经济增长引擎之一:出口疲软。
但是中国人口13亿多,多数人生活水平才刚刚达到“小康水平”,有些人还在“奔小康的路上”,远远没有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潜在的需求巨大,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
“城市化、工业化、消费升级”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新引擎。
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发展内需推动型经济,目前中国经济正从外贸拉动型向内需推动型转换。

如何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一、降低存贷款利率,特别是降低用于消费的贷款的利率,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有效需求?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同时还要有足够多的钱来购买,就叫有效需求。
什么叫潜在需求?有购买的欲望,但没有足够多的钱,就叫潜在需求。
如何刺激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
那就是消费贷款,用低利率和宽松的贷款条件来增加消费贷款,鼓励消费,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
银行贷款是典型的“嫌贫爱富”,越富裕的人,银行越愿意贷款给他;越贫穷的人,银行越不愿意贷款给他。毕竟贷款给“三无人员”(无资产、无工作、无固定收入)加大了银行的风险,银行担心穷人无能力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消费贷款主要针对“四有人员”(有资产、有工作、有固定收入、有信誉)而暂时钱不够多的人,鼓励他们提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
中国的“三大消费热点”:住房、家用轿车、旅游。
还有手机、电脑、娱乐、教育等消费热点。有人说教育是投资,也有人认为教育是消费,总之老百姓花费在子女教育、自己再学习(成人教育)的学费占了家庭收入的很大部分,“子女上学学费太贵”也成了焦点话题。

二、提高工资,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的工薪族的工资,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中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增加消费的欲望强烈,如果涨工资,增加他们的收入,可以迅速地把潜在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
“月光族”:是指把每个月赚的钱都用光、花光的人,月光族一般都是年轻一代,他们与父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同,喜欢追逐新时尚,只要吃得开心,穿得漂亮,花钱花得潇洒,根本不在乎钱财。“月光族”的口号:挣多少花多少。
“月光族”为扩大国内需求做出了贡献。

三、鼓励买车买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家用轿车在降价,但养车的费用在上涨,“买得起、还得养得起”,汽油、柴油涨价后,增加了养车的费用,也加重了车主的负担。在油价上涨的同时,停车费、罚款、保险、保养费用等都在增长。这也增加了“有车族”的消费。

中央政府出台了政策拯救A股市;各省市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台政策拯救房地产市场。
“政府救房市”也成大家争议的话题,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救房市的前提:房价要降价,降到合理的价位,放弃暴利,回归正常价位,挤掉房价的泡沫,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

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发展内需推动型经济。

5. 怎样拉动内需

朋友对国家经济很关心啊。
不过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国人一万人里面有六个千万富翁,平均不到每两千人里就有一人千万富翁(还没算百万富翁)大概全国有825000个千万富翁和51000个亿万富翁。

还有现在中国人口是红利时期。人口红利时期内一般经济都还过得去,只有当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时,经济才是比较难以增长。

拉动内需连年都提,要想启动比较难,大多数的钱都压在房子上了。

但谁从房子上获利最大了。我想你也应该有所了解,决对不光是房产商和抄房者。 银行 政府 应该是最大的赢家。

不过这两年汽车消费很旺啊,好多车型都买不到。今年已经是汽车产销第一的国家了。超美国和日本。

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人口红利过后经济怎样继续保持增长。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就和美国一样,很多低附加值的动西本国不生产全靠进口。
那时谁是世界的工厂,印度,我们试目以待。

很难,国企愿意给工人加工资,但国企毕尽是少数。私企,你是老板,你愿意吗,所以政府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创业,小企业多了,老板多了,有能力消费的人就增加了。

6. 关于国务院扩大内需计划和对股市的问题,谢谢!

国家为什么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主要是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出口增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只有把扩展国外市场转向扩大国内的市场,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刺激经济的方案主要涉及2点
1,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利率敏感性行业相应收益,如地产,机械,银行等。

2,积极的财政政策,即政府加大投入,直接投入8000亿左右,4万亿是带动的社会投资
铁路,基建,港口,机场,医药类收益
另外增值税转型,1200亿,减免,收益最大的就是机械

对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个人认为短期内的效果还不会很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由于行地产暴力行业,起炒作期间的房价涨幅远远大于现在的跌幅,很多人都抱着继续观望的态度,没有购买房屋的意愿,间接的影响到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业务。专家预测,房地产的低迷期会持续到2009年底左右,所以短期内银行,房地产受到这种实惠是很小的,意义不大。
相反,对于第二点刺激内需的作用意义会很大。第一是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历来一直对农业是十分的重视,所以农业板块获得的利益是相当可观的,而且每年的两会都会有相关的政策利好扶植农业的发展。第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铁路公路的建设,国家预期投资一共是7万亿的巨额资金,在铁路公路建设中需求最大的莫过于钢铁,水泥,机械和建材,而且都是直接受益者,从最近陆续开工的很多重点铁路项目来看,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第三,灾后重建,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周期是3年,投资数万亿,直接收益的是建材,钢铁,水泥以及四川的一些建设企业,比如中铁二局,四川路桥等,都有很大的获利面。第四,医药改革,医疗和农业一样,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国家加大在医药上的投资,就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得起病,这是国家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
总体来说,国家扩大内需就是为了缓减经济危机为国民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是股市的基础,只要基础不倒,股市就不会有根本上的危险。同时拉动国内企业的发展,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现在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尤其要关注国企和央企,所以楼主要是投资股票的话,建议多关注钢铁,水泥,医药等等板块的国家重点上市企业,龙头企业。

7. 如何有效拉动内需

为了挽救和刺激由股市崩盘破坏的实体经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提出了以拉动内需为动力的发展战略。应该说,拉动内需已成普遍共识,各地一致的表态、步调,着实让人欣喜。但是,所有的问题还是胶着在一个关节点上:如何有效拉动内需?我们完全可以认为,以拉动内需促发展的战略是否成功,不仅考验着我们化解金融危机的能力,更考验着我们党和政府科学执政的能力。 我们应该注意到,近来虽然各地、各部门都出台了一些贯彻中央拉动内需战略的措施,可事实上,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发展思路却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发展总量的路径依赖。一些地方由于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不明,单纯地以城市发展、基本建设扩张作为发展的目标等等,错误地以为拉动内需就是要靠“大项目”驱动,导致了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畸形发展。因此,以“拉动内需”为契机,调整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显得非常必要。 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拉动内需不能成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借口,不能把中央作出以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经”念歪。要建立符合各地经济社会实际的发展布局,确保中央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在资金流向、项目规划、审批、实施等方面严格把关,财尽其用。国务院就拉动内需制订的十项措施,从确保民生、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虑,这指明了各地拉动内需的方向和目标。 另则,要广泛提升公众的消费能级。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国劳资分配体系上客观存在的“马太效应”现象(财富向少数人积聚),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不仅未得到缩小,反而有拉大的迹象,这样一来,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不得不紧缩开支。要大范围地拉动消费内需,需要先治好公民分配体系上存续已久的“内虚”现况。所以,诸如“涨薪”等扩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案,特别要注意向一线员工倾斜,要制度性制约那些公共权力机构或垄断高薪企业趁机再狠涨一把的“私欲冲动”,只有让广大企业职工、下岗失业者和农民工兄弟的腰包鼓一些,才能真正缩小公民收入落差。也只有这样落到民生实处的“内需”,才能成为持续支撑消费市场的不竭源泉。 消费疲软,内需无力,是一笔历史欠账。拉动内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以为,这里实际上触及到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老百姓无力消费,根子在增收不足;而普遍意义的增收,本质上在于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分配体系。因此,有效、长效地拉动内需,决不是一朝一夕的阶段性发展策略,而应该是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长久之计。

热点内容
现在什么基金何 发布:2025-08-21 13:50:24 浏览:772
广发基金唐晓斌业绩如何 发布:2025-08-21 13:40:05 浏览:428
购买水电站股权如何操作 发布:2025-08-21 13:39:56 浏览:1
梦舟股份退市股票怎么办 发布:2025-08-21 13:27:06 浏览:419
如何在股市中不迷路 发布:2025-08-21 13:25:40 浏览:567
对股票价格有影响的因素是 发布:2025-08-21 13:10:34 浏览:600
花式理财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发布:2025-08-21 12:26:06 浏览:478
理财30天持有期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21 12:18:08 浏览:84
退市整理期的创业板股票代码 发布:2025-08-21 11:59:48 浏览:550
天天基金如何搜人 发布:2025-08-21 11:54:33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