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怎么算
1.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怎么算
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平均流通次数,假设2016年某国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次数为五次。所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等于16万亿元。
2. 高一政治: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单位×数量÷速度
3. 计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是(怎么计算)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如:某一定时期内,需要的货币量1000亿元,假定货币流通次数为2.5次(货币流通次数是一个均值,指一张纸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次数),那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是1000亿元/2.5=400亿元
4.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公式怎么理解怎么应用 看不懂,在实际生活中怎么应用(举个例子)
需要货币数量=待出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数量与商品数量和价格正相关 这个比较好理解
货币流通次数,换个方法理解就是货币流通能力
货币流通能力越高,所能承受的商品和价格也越高,则所需货币数量就越少
5. 货币发行量是怎么计算的
货币流通规律计算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量=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
决定因素:
生产力(决定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着一个国家货币发行量。如果国家的货币发行机构超量发行货币,而生产力没有相应增加,即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相应增加,这样的话因供求关系,要用更多的钱买货物,这样货币在国际上看来就是贬值。
货币只是政府控制国家的经济的一种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实国库,一种方法是正常的税收等等,另一种方法是印刷钱。
第二种方法因为生产力没有相应发展(商品数量没相应增长),老百姓手上的钱就不值钱的,意思就是第二种方法会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穷了,之后老百姓买不起东西,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产量的增加)。
(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怎么算扩展阅读
在中国,货币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币最高发行限额。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发行限额,具体办理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并集中管理发行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设有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保管发行基金。发行基金是尚未发行的人民币,它不是流通中的货币。各专业银行则设有业务库,是为办理日常现金收付而建立的。
它核定现金库存限额。现金超过库存限额的部分,应交存发行库。当业务库存现金不足以满足需要时,就得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库调入现金。将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就是货币发行。
中国长期以来,要求货币发行不用于弥补财政赤字,不用于没有物资保证的信贷投放,而用于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中国货币发行一般来说是经济发行。但在个别年度,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财政赤字,需要发行货币弥补部分财政赤字,这种发行属于财政发行性质。
6.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是什么意思那货币流通次数呢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就是指一个国家需要发行多少纸币,是由这个国家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次数来决定的。货币流通次数,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循环流通多少次。
7. 解释一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组成的公式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它的用法。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例如,一头牛的价格为500.一头猪的价格也为500.一头羊的价格也为500。 甲想买一头猪,手里有500块钱。养了一头牛。乙想买一头羊,没钱。养了一头猪。丙想买一头牛,没钱。养了一头羊。 甲拿500买了乙的猪,乙拿这500买了丙的羊。丙又拿这500买了甲的牛。 这500块钱流通了3次,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500. 那么所需的货币量是不是等于1500/3 举这个例子有点离谱,不过应该可以说明问题。
8. 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怎么计算
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等于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平均流通次数,假设2016年某国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次数为五次。所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等于16万亿元。
9. 关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题
公式:货币量=(商品平均价格*数量)/流通速度另外,此题与通货膨胀理论有关,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速度/实际需要货币量所以,题中通胀率=6000*2.5/3000=5,,1元纸币的购买力=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