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中国货币制造机制是什么

中国货币制造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17 03:46:56

㈠ 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和内生性是什么

银行和居民对经济做出的反应改变了货币乘数和中央银行对货币总量进行控制的能力,从而影响了货币供给,使之具有很强的内生性.
原因在于企业投资软预算约束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最后担保者!被迫向银行系统追加贷款的货币供给倒逼机制以及在结售汇条件下人民银行外汇占款增加而引起对基础货币扩张缺乏有效的自主控制能力。
按照标准的货币经济学分析,货币供给是由公司、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决定的.简单地说,公众为了获得经济效益维持经济活动,在商业银行进行资金存贷,在资本市场进行证券买卖投融资,决定存款规模;商业银行利用各种创新性金融,根据市场环境和经营风险开展存贷业务,决定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以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使用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节决定银行准备金率。

晕,这么回答还不给我红旗?那我再好好答过,一定要给我加分哦!纯手工的脑力活啊。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包括2个方面:中央银行债权与国外净资产的内生性问题。
我国央行的债权主要是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和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债权。我国基础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预算借款与财政预算存款的差额。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与货币概览关系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上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差额与其他所有金融机构对中央政府债权之和就是货币概览中对中央政府债券净额。对中央政府债权内生性问题实质体现在财政预算借款净额占每年基础货币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是创造货币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当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方对其他各方面债权都无弹性可言时候,因财政预算借款净额增加而增的中央银行资产数额最后都反映在负债方的增加货币放行上。财政赤字能导致基础货币的严重扩张,并由此引起对中央政府债权增加而产生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而基础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从本质上说,是来自于财政体制的软约束性。
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尤其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因此,分析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债权的内生性问题,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和形成其不良债权的分析。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最大约束条件就是由于国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债权。在我国,国企的软约束转化为信贷软约束,恶化了信贷质量。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进一步加重了中央银行对其债权的虚弱性,当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债权后,中央银行只有向国有商业银行注入更多基础货币增量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营,这就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实际上也说明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内生性。
我国国外资产运作的内生性集中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变化后对国外净资产运作所产生的影响,使外汇占款增长过快,直接形成货币扩张压力。1994年的外汇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主要特征是以控制企业结售汇来控制外汇需求,以及中央银行被动收购外汇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具有决定作用,但使我国货币供给产生了内生性。现行外汇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贸易顺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资本流入快速上升,这两方面都使得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外净资产增加,而这种国外净资产的增加并不完全是市场机制的产物,而是内生制度的变更引起的。随着国外净资产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和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的上升,我国外汇制度变更形成的国外净资产增长对基础货币增长已经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银行债权的内生性和国外净资产内生性的问题,似的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不再像过去,仅仅局限于国内金融资产运行决定货币供给,而是由国外净资产和过呢一信贷共同决定货币供给。

㈡ 国家是根据什么来设定制造钱的多少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3)货币政策的运用。

货币政策的运用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总的来说,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的有关过程,体现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掌握本国货币发行权,又称为“发行的银行".人民币的具体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置的发行基金保管库(简称发行库)来办理。人民币的发行程序大致分为四步:
(1)提出人民币的发行计划,确定年度货币供应量。每年由人民银行总行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货币发行和回笼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后,具体组织实施。包括负责票币设计、印制和储备。
(2)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报批的货币供应量计划。
(3)进行发行基金的调拨。发行基金是中央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它是货币发行的准备基金,不具备货币的性质,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总行统一掌管,发行基金的动用权属于总库。4)普通银行业务库日常现金收付。人民币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现金收付业务活动来实现的。各商业银行将人民银行发行库的发行基金调入业务库后,再从业务库通过现金出纳支付给各单位和个人,人民币钞票就进入市场。这称为“现金投放”。同时,各商业银行每日都要从市场回收一定的现金,当业务库的库存货币超过规定的限额时,超出部分要送交发行库保管。这称为“现金归行”。货币从发行库到业务库的过程叫“出库”,即货币发行;货币从业务库回到发行库的过程叫“入库”,即货币回笼。
说简单点=待售商品数量*单价/流通速度
可以理解成楼上说的GDP/流通速度

但是社会上广泛存在赊销等销售形式所以公式就变了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如:1元货币1月内平均执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职能,就起了4元货币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少,反之则越多。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欧盟以共同条约的形式规定了货币投放的方法和标准,比较著名的就是“三驾马车”理论。如果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指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高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货币投放量;如果低于预先设定的范围,就实行扩张政策,增加货币投放量。

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倒是认为美联储其实并不是货币发行机构,美国的货币发行权在资本市场。如果有公司股价大幅上升,美国就相应地投放了虚拟的美元以表现这部分增加的价值。因此,美国资本市场越发达,其货币发行规模也越大。他们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发现了个油田,储量惊人地达到了1000亿桶,公司股价立马上升,市值相应增加了500亿美元,相当于投资人的财富增加了500亿美元,如果有人要兑现利润,只要市场上的投资人普遍认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会有人愿意向该投资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使其兑现。在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并没有投放货币,美国财政部也没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果美国资本市场对某项资产的定价出了错,那么,经济就会遭重挫。2001年,纳斯达克对科技股定价错误就导致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如今的次级债也是相同的问题,市场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房地产价值的错误估值,导致市场原先发行的货币都错误地表现了不存在的价值。

日本基本上实施的是在一段时间一定范围内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每收到一个美元,就发行一百日元。这个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稳定,而长期则导致国内积累巨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和日本的货币发行机制有些类似。我国曾经实施了将近10年的汇率稳定政策,无论美元如何涨跌,中国人民银行每买入一美元,就发行8.2765元人民币。

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符合自身历史情况、现实需要的货币政策,其实都是正确的。我的观点是:先要有个货币发行机制,然后才有货币政策,这才有机会谈汇率水平。当然,对于日本和中国香港这样的货币机制,其货币发行机制就是汇率机制,两者是统一的。

我国从2005年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逐步升值,采取的方式是我们最擅长的“小步快走”策略。核心问题是: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我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到底是什么?逐渐和美元脱钩,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变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其实就是中国的央行法,从法律来讲,人民银行的一条重要职责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不是汇率稳定。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际执行货币政策时只保持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而没有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甚至俄罗斯卢布、巴西货币都在贬值。但是央行在汇改之前的季度货币报告里面总有那么一句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人民银行法》提出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实际执行的是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而这两者有显著的差别。如果美元本身币值稳定,这两者是一致的,但这两年多来美元币值一路在缩水。笔者希望,中国人民银行立即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所规定的条款上面来。

回过头来还讲这部法律,人民银行的职责是负责制订货币政策和人民币的发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的货币发行机制实际上是很明确的,是市场很了解很透明的机制。这个发行机制市场是知道的,投资人对未来都是可预见的。汇改后,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央行有一本关于中国货币发行的白皮书,就像任何国家有外交白皮书、国防白皮书,货币发行应该也有白皮书。这本白皮书应该详细讲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向市场投放货币,数量是怎么确定的等等。也许我孤陋寡闻,身在市场却不知道。我们要么效仿欧洲央行来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学美国用资本市场来发行货币。总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中国货币发行机制是什么?这是一个重大难题。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币发行的货币投放机制,这本白皮书也一定要有。

《人民银行法》里面只规定了“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的货币发行”,至于怎么发、按什么原则发、发多少、什么时候发,似乎没有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而如果一切成为黑匣子,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的货币发行机制,并且市场也都认同了,大家都按这套新的装置运行,那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无论贬到什么程度或者升到什么程度都是稳定的,市场两套机器在切换之间可能有一些切换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规则对我们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货币发行银行向流通领域投放的货币数量超过从流通领域回笼货币发行库的货币数量。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分为经济发行、财政发行、隐蔽的财政发行、信用发行四种。(1)经济发行。指货币发行银行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信贷程序,有计划地发行、投放货币。这种发行有充足的商品物资作保证,与商品流通的需要量相一致,符合货币流通规律的要求,能够保证市场货币流通的稳定、正常,是一种正常的发行。(2)财政发行。指为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财政出现赤字后,向银行透支,直接占用银行贷款,使信贷收支出现不平衡,迫使银行发行货币。这种发行是没有物资保障的过多发行,必然引起流通中货币过多,造成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是一种不正常的发行。(3)隐蔽的财政发行。指由于财政假平衡真赤字而导致的货币发行,它是由财政的虚假收入造成的。突出表现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工业生产脱离市场,产品不适销对路且质次价高,这样的产品被商业部门统购包销后,企业向国家缴纳了税金和利润,形成财政收入,而商业部门的商品积压甚至报废,占用大量资金。这样,一方面财政形成的部分收入没有物资保证,另一方面商业部门资金被挤占,为了周转又必须向银行贷款,使银行贷款增加,形成隐蔽性的财政发行。(4)信用发行。通过信贷方式进行的货币发行。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进行的适当信用货币发行是必要的,但如果银行贷款掌握不严,发放贷款超过生产发展和商品流转扩大的需要,也会造成流通中的货币过多而形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货币发行必须符合货币流通规律的客观要求。在我国,货币发行坚持稳定货币的方针,坚持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和有计划发行的原则。人民币的发行是在每年国民经济计划平衡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核批最高发行限额,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具体执行。

人民币发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行是指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投放、回笼、调拨、销毁、保管以及调节各地人民币流通等业务活动的总称。狭义的发行是指人民银行向流通领域投放人民币现金的行为。具体说,就是人民银行通过发行库把发行基金投入业务库,使一部分货币进入流通领域。人民币发行是流通中货币的源头。人民币的投放与回笼与稳定币值有直接联系,而正常的货币流通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因此,人民币的发行直接关系到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对人民币发行的管理。

㈣ 人民币现在的发行机制是什么(谢绝复制粘贴)

人民币现在没有清晰的发行机制,央行只说自己负责任的发行人民币,至于是怎么负责任,具体机制是什么,从汇改以后就一直是个黑箱。

不过大体上还是依据GDP的增长,以及通胀调控的目标来发行的。有央行计划,国务院批准,从央行发行库到各个金融机构,这就相当于印的现金。另外各地金融机构也会上交存款准备金到发行库,也可当做发行来源。另外由于外汇制度,得到的美元也会换算成相应的人民币流通到市场中来。

而M2的产生,是各地金融机构上交准备金后,就可以用来发放贷款,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来让基础货币放大,最大把基础货币放大准备金率的倒数倍。

至于为什么没有《白皮书》一类,主要是央行并不是像自己本来说的那样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会根据行政目标来进行决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且也不是一个实行市场汇率的国家,有些东西还是暗箱操作比较方便。

㈤ 货币为什么有信用创造功能

  • 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


  • 商业银行收到一笔现金,除留足法定准备金外,其余部分进行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但支付方式是相应增加借款人或证券卖主在该行户头中的活期存款进行的。因而制造了一笔派生存款。★收款人将支票存入与他往来的另一家银行,第二家银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贷出去,又会创造另一笔派生存款。如此类推。银行系统可以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 信用创造是银行的特殊职能,即银行通过在其日常业务活动中发行银行卷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借助于支票流通,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的资金总额而扩大信用时所发挥的一种职能。


  • 信用创造是指在整个银行系统内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的扩大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又称“货币制造”。

㈥ 中国机器制作货币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不是光绪年间

在我国,机制币出现于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 机制币主要有金币、银币、铜元、镍币、铝币等各种不同金属的货币,它是由一定标准的材质、规格、重量组成的,由机器上的钢模,通过机器冷冲压生产出的货币。 机制币的铸造生产和流通使用,是在我国清代光绪年、宣统年和民国时期,机制币生产数量最多,流通使用最广的是银元和铜元,其他金属质地的机制辅币数量有限。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㈦ 货币创造机制的概念,帮帮忙啦

(一)现代的信用货币

1、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2、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

3、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4、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二)信用货币与债权债务网

1.信用货币流通是与信用关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

2.现代经济债权债务的网络中进行运作,用信用支付工具实现债权债务的消长和转移势所必然

3.债权债务是以一定的文书形式来体现并具备法律规范的形式;银行信用文书,自然而然地成为代替贵金属流通的理想货币形态

二、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现代银行创造货币功能

1.银行在调剂货币资金余缺和组织互结算的基础上,发展了发行银行券和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

2.银行券的发行逐步集中于中央银行;现代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体现为创造存款货币

(二)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是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资金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和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3.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区别

来源不同,原始存款属于基础货币,来源于中央银行;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直接创造,来源于商业银行

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不同,原始存款是流通中的现金向存款货币转变,不引起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派生存款的变动直接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二者的地位不同,原始存款决定派生存款

(三)铸币制度下存款货币派生过程

1.设A银行吸收到客户存入10000元铸币;根据经验,保存相当于存款额20%的铸币即足以应付日常提取铸币需要。那么,A银行即可把8000元铸币贷给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2.乙将8000元铸币支付给丙,丙把铸币存入自己的往来银行B,按照同样的考虑,B银行留下20%的铸币即1600元,其余6400元铸币贷给客户丁。这时,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3.如此类推,从银行A开始至银行B,银行C,…,银行N,持续地存款贷款,贷款存款,则产生这样的结果:

4.这里有:⑴原始存款R、⑵贷款总额L、⑶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包括原始存款)D、⑷必要的铸币库存对存款的比率r,这四者的关系可表示

(四)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1.类似于库存铸币的准备

银行对于吸收的存款要准备一部分银行券,以保持存款的客户提取现金

支票结算中银行之间的应收应付差额则已完全不需要用银行券结清,只需要通过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进行划转

2.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作准备存款

由国家规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为法定准备率

超过法定比率部分为超额准备率

3.一个无现金的支付流转模型下,存款货币创造

“原始存款”来源:

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

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比如由国库开出的拨款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

也可能是客户向存款货币银行出售外汇并形成存款,而银行把外汇售与中央银行并形成准备存款

派生存款的过程

举例

⑴假设A银行的客户甲收到一张中央银行的支票,金额为10000元;客户甲委托A银行收款。从而A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增加10000元,而甲在A银行账户上的存款等额增加10000元。

⑵A银行吸收了存款,从而有条件贷款。设法定准备率仍为20%,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存款的法定准备金不得低于2000元。如果A银行向客户乙提供贷款,按最高可贷数额是8000元,则A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⑶当乙向B银行的客户丙用支票支付8000元,而丙委托B银行收款后,A银行、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⑷B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80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为6400元。向客户丁贷出6400元后,则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⑸当B银行的客户丁向C银行的客户戊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戊委托C银行收款后,B银行、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⑹C银行在中央银行有了6400元的准备存款,按照20%的法定准备率,则它的最高可贷数额不得超过5120元。如向客户贷出,则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⑺当C银行的客户己向D银行的客户庚用支票支付6400元的应付款,而客户庚委托D银行收款后,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⑻如此类推,存款的派生过程如下表:

⑼存款货币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

4.派生存款模型

用Δ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ΔR表示原始存款或准备存款的初始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则三者关系式如下:

(五)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1.存款货币创造的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

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2.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

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

3.活期、定期存款与创造乘数

仍设?D为活期存款量的增额,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再假定?T为定期存款量的增额,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为总准备存款的增额,且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为t(?T/?D)。则有:

4.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客户会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 c=?C/?D;?C=c??D

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

5.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银行实际持有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这时,银行的初始准备为:

?R=?D?rd+t?rt??D+c??D+e??D

=?D(rd+t?rt+c+e)

完整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是: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现金投入流通过程

1.现金进入经济生活的渠道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存款账户提取现金。

2.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满足不了提取现金的要求,则必须从准备金账户提取现金

3.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二)现金增发与准备存款的补充

1.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现金发行=存款货币银行提取的现金多于存入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增长

现金回笼=存款货币银行存入的现金多于提取的现金,是现金发行量的减少

2.现金的发行都是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

3.准备金存款必须得到补充

当现金的增发是必然趋势时,意味着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账户不断地提取现金,准备存款相应下降

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

(三)准备存款的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

1.要使存款货币银行整体的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

2.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的途径:

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

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

3.在补充准备金存款过程中,中央银行一方面积累了自己的资产;而另方面则形成两大负债项目

不断补充、不断提取现金的准备存款余额

由一笔笔现金漏损所累积形成的流通中现金

4.央行的支持有无限制: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对央行约束则是强有力的

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

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则会促成通货膨胀。

(四)货币乘数

1.基础货币,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准备货币(reservemoney)”

2.基础货币的构成的表达式:

B=R+C

式中,B为基础货币;R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C为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3.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则有:

MS = m?B

4.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

5.相应的代数表达式:

四、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

(一)最节约的货币制度

1.节约了货币材料。现代信用货币中的钞票和硬币是用纸或贱金属制造的,存款货币本身只不过是银行账户上的一个数字,而电子货币,更是极大的节约

2.节约了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费用

3.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

(二)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

1.第一个层次——创造存款货币的存款货币银行:

创造存款货币是由无数银行,在不同时点和地点上,通过自我约束机制分散地决策的

正是分散决策,才有可能针对千差万别的需求机动灵活地供给货币

而自我约束机制则使它们认真地对客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评价和筛选

2.第二个层次——中央银行

每一笔存款货币的创造都合理,并不等于创造的存款货币总量必然符合经济的客观要求

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则可解决全局均衡的问题

(三)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1.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

2.信用货币创造,都是公司、公众、政府机构为一方和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为另一方,环绕一笔一笔具体的货币存、取、借、贷,所进行的诸多微观经济行为的过程

3.经济行为主体的微观金融行为却为经济生活连绵不断地提供了流通中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构成货币供给,从而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比,构成宏观金融问题的核心,导出了宏观经济的结果

4.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失衡,从而客观经济生活从金融的宏观方面提出调整要求时,其实现也不能绕过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即只能透过利益机制影响参与金融行为的诸多微观经济主体,并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宏观均衡状态的。当然,在非常时期可有非常措施。

5.只有了解信用货币的创造机制,才能具体理解金融微观方面与金融宏观方面的连结。

㈧ 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什么

中国的货币制度是有管理的低频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方案,它吸纳了固定钉住美元、钉住一揽子货币制度与区间浮动制度的部分因素,同时有助于弥补单独一种汇率制度的缺陷。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兼顾三项人民币汇率政策目标,给货币当局的政策操作留下了灵活,充分的政策空间。同时它也是一种过渡方案,因为其缺陷是,无论对哪一项汇率政策目标都难以完全顾及。只有等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之后,中国才能够像发达国家那样采取浮动汇率制度,使得汇率政策的调整完全服务于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㈨ 中国的货币体系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㈩ 中国古代货币制

中国古代货币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古代货币的换算——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热点内容
股票软件怎么看股东增持 发布:2024-05-09 16:07:08 浏览:219
零钱通存哪个基金安全 发布:2024-05-09 15:46:03 浏览:928
历史年底股票行情 发布:2024-05-09 15:34:57 浏览:912
华润有哪些基金 发布:2024-05-09 15:04:52 浏览:72
证金踩雷股票退市 发布:2024-05-09 15:04:45 浏览:174
期货中ob是什么指标 发布:2024-05-09 14:50:27 浏览:686
货币资本和土地资本是指什么 发布:2024-05-09 14:25:32 浏览:337
股票连续涨停特停后还会继续涨么6 发布:2024-05-09 14:17:06 浏览:98
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哪个贷款平台 发布:2024-05-09 13:39:09 浏览:392
一次性股权什么意思 发布:2024-05-09 13:26:00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