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股份市值多少
Ⅰ 如何看待肖战代言蒙牛,蒙牛市值直接蒸发100亿
那是因为肖战的小飞侠特别多,而且蒙牛也是一个比较火的奶系吧,可能是因为我们家人气值比较好吧。
Ⅱ 蒙牛有多少资产
蒙牛---公司概况
集团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 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拥有总资产近40亿元,员工万余人。蒙牛乳业集团党工团组织健全,并积极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公司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带动了和林经济的发展。蒙牛乳业集团在抓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还不忘国防建设,坚持依法办民兵,率先于2001年9月组建了民兵营。
与此同时,蒙牛生产基地在自治区境内以总部呼和浩特为轴心,向西延伸,进入包头、巴盟等地区;向东延伸,进入兴安盟、通辽等地区;向外省延伸,进入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河南、安徽、兰州、新疆、浙江、黑龙江等地区。
开发的产品有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及奶片等系列 100多个品种。
五年多来,蒙牛在内蒙古地区扶持和发展奶农约 30万户,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内蒙古农业产业化进程。 五年多来,蒙牛直接招收员工万余人,创造的间接就业岗位达数十万个,产业链条辐射 120万农牧民 。
蒙牛---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
2002年10月19日,“第五届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大会表彰的1999-2001年度中国超速成长百强企业(非上市、非国有控股)中,蒙牛乳业以1947.31%的成长速度名列榜首。
公司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 1999年8月成立。目前,公司属于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短短5年时间,业务收入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目前,从利乐枕牛奶市场占有率来看,蒙牛枕居世界第一;从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来看,蒙牛居全国第一;从冰淇淋市场占有率来看,蒙牛居全国第二。
蒙牛---产品等于人品的质量理念
蒙牛奉行“产品等于人品”的质量理念,追求“出厂合格率 100%”的质量目标。企业通过多项认证:以及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GMP、HACCP五大体系认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蒙牛”商标200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液态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产品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公司在质量管理上创造性地采取了两项举措,被概括为“一净一稠”。一是着眼“净”,在国内第一个建起了“运奶车桑拿浴车间”。 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杜绝了残留陈奶污染新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草原牛奶的原汁原味。二是着眼“稠”,添加了 “闪蒸”工艺,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牛奶闻更香饮更浓。
据中国质量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 2003年中国用户满意度手册》显示,蒙牛牌液态奶的“消费者总体满意度”,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第一。
蒙牛---蒙牛乳制品成为中国航天员和运动员特选产品
2003年,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部门严格筛选、检验、认证,认定蒙牛产品符合航天员专用标准。
航天员的专用食品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有关规定达 8页字之多,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部门 “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的层层筛选,并经多次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的检测,认定蒙牛产品符合航天员专用标准。
2004年,蒙牛产品又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的特选产品。
蒙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04年6月10日,蒙牛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2319 HK), 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大陆乳制品企业。 公司此次 IPO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按照19倍的市盈率,以每股3.925港币的价格发行,公众超额认购达206倍。公司筹集资金额达13.74亿港币,上市当天,涨幅达24.2%,当日成交量达到16.91亿港币。
蒙牛---公司荣誉
蒙牛被利乐公司授予“利乐枕无菌包装使用量全球第一”奖。企业被自治区列为“二十户重点大企业”之一、“亿元工程企业”和“重点保护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企业“纳税状元单位”称号,“经济快速发展突出贡献奖”。
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 “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4年 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 8 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蒙牛---创造了多项纪录
蒙牛产品是唯一的“中国航天员专用乳制品”
蒙牛产品是“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专用产品”
蒙牛液态奶消费者综合满意度列同类产品第一名
蒙牛牛奶荣获 2003 年香港超市表现最优秀新产品奖 ,是 2003 年香港超市唯一获奖的大陆品牌
蒙牛是中国第一家参加 APEC峰会的民营企业
蒙牛是国内第一家捐款抗击“非典”的企业,累计为抗击“非典”捐款捐物 1200余万元
蒙牛以“强乳兴农”为企业使命,与百万农民结成命运共同体,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
蒙牛是入选《新闻联播》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栏目的典型企业
蒙牛是中宣部向全国推荐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蒙牛工厂被瑞典利乐公司列为“全球样板工厂”,这在中国境内尚属首例
蒙牛首倡将呼和浩特建为“中国乳都”,把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融为一体
蒙牛在国内首创“运奶车桑拿浴车间”,保证奶源清洁卫生
蒙牛是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额最大的企业
蒙牛是中国大陆乳制品企业中唯一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
Ⅲ 蒙牛被收购了吗
最新消息
联想等出手救急
昨日傍晚,蒙牛对本报发来了声明,解释所谓万言书和媒体报道“不完全一样”之处。同时,该声明透露,已和摩根士丹利解除了股权抵押,但没指出向该行支付的资金。
声明首先肯定了这封信的存在。和媒体报道牛根生求助基调不同的是,蒙牛称信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蒙牛近一段时间所采取的确保食品安全、维护奶农利益、促进乳品市场稳定的一些措施,并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中国乳业和蒙牛的鞭策、帮助和支持,同时在信中感谢了各位理事和同学的信任与支持”。
另外,这一声明也提到外界最关注的蒙牛抵押股份问题。据介绍,老牛基金会曾将牛根生所捐献的一部分蒙牛股权即4.5%的权益抵押给摩根士丹利。4.5%的股本约为6420万股,按蒙牛9月23日复牌价约8元算,市值超过50亿元,不过比三聚氰胺事发前贬值约六成。
声明称,在蒙牛股价下跌后,为避免股票价值波动可能引起被抵押的股票被动出售,老牛基金会通过从联想控股等机构得到类似抵押贷款的方式,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
对于发生在和知名企业、企业家间的巨额资金往来,蒙牛方面承认,这些钱都存入“老牛投资”,但是强调蒙牛作为在港上市公司,所有行为都符合港交所等规定。
注:2005年1月牛根生捐出自己和家人的股份即蒙牛10%的权益创立“老牛基金会”,而老牛投资成立于2007年,由老牛基金会实质持有,主要从事农业方面投资。
专家分析
管理层持股偏低易成猎物
长城证券的一名研究员对本报表示,抵押股份一般是长期性的,蒙牛方面可能在早前就将股份抵押给外资投行。“到期如果没有还清,股权就变成外资银行的,如果这时外行再以折价方式出售给外国企业,蒙牛就可能变成某方的并购对象。”
长城证券的这名研究员称,蒙牛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偏低,凸显了公司具有潜在并购价值(见股权结构图)。
抵押门始末
日前,有媒体报道牛根生抵押蒙牛股权给外行,现时“股价暴跌,要及时补足保证金”。担心蒙牛旁落外资的创办人牛根生不惜发“万言书”向内地企业家“落泪求援”。受该消息影响,昨日,在港上市的蒙牛乳业股价再度大跌9.52%,报收6.65港元。
据称,10月18 日,牛根生向“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和长江商学院同学发出了一份“万言书”表示,由于“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士丹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制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
牛根生指蒙牛或旁落外资
报道援用信件称,为了避免让蒙牛“遭到外资恶意收购”,包括柳传志、俞敏洪、傅成玉等都给牛根生提供5000万~2.5亿元不等现金,田溯宁、江南春、马云、郭广昌、王玉锁等人都打来电话,表示随时随地可以援助。
摩根士丹利报告转而“唱好”
根据香港联交所交易记录,自9月11日内地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曝光后,外资银行买卖蒙牛乳业股份显得十分活跃,一个月内大宗交易就有15起,当中瑞银10起,摩根大通也有2起(见下表)。
而在此期间,被牛根生点名的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对蒙牛的评级基调也逆转。该行于10月30日发表的报告,将蒙牛新添加到其“投资组合”中,和9月22日“跑输大市”的评级明显不同。
摩根士丹利则这样解释突然从唱空到“唱好”蒙牛的原因:“消费者愿意为食品安全支付更多的钱,我们认为三四季度的亏损将是暂时性的,这一过程正孕育着买入机会”。但是,该报告仍强调,蒙牛四季度仍会录得亏损,销售甚至要到2016年才能恢复。
Ⅳ 蒙牛和伊利哪个公司的市值大`
主要是看两家公司的市值,
截止10月1号,两家公司的市值是:
伊利:157.25亿RMB(沪市)
蒙牛:约为358亿RMB(港股)
所以,蒙牛的股票市值比伊利大些,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蒙牛也强于伊利。
Ⅳ 现在蒙牛市值是多少
1、截止到2015年8月24日,蒙牛乳业(股票代码为02319.HK)的港股市值为586.43亿,
流通市值为586.43亿 。
2、蒙牛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蒙牛是中国大陆生产牛奶、酸奶和乳制品的领头企业之一,1999年成立,至2005年时已成为中国奶制品营业额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态奶和冰淇淋的产量都居全中国第一。控股公司的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港交所:2319)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业公司。蒙牛主要业务是制造液体奶、冰激凌和其他乳制品。蒙牛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主席为宁高宁。
Ⅵ 蒙牛和伊利哪个公司的市值大
蒙牛市值近300亿,伊利才160亿左右。
Ⅶ 蒙牛现在的董事长是谁 牛根生现在占公司多少股份
如果你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有所了解,你会发现,有很多企业家本身就是从知名企业走出来,再选择自己创业。比如被称位"互联网黄埔军校"的搜狐,足足走出了9为企业创始人,其中有三为都成为了国内知名视频网络的创始人。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从国内乳业巨头—伊利集团走出来的副总裁牛根生,在41岁被踢出伊利董事会后,他筹集200万,带着一批好兄弟卷土重来,创办了蒙牛集团。如今蒙牛集团市值1380亿,很难想象,他的创始人过去只是一个放牛娃。
俗话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放在牛根生身上或许是最好的写照。他这一生,三起两落,最终成就了自己。如今人们提到中国牛奶,保不齐要想到伊利蒙牛,如此的国民度,间接验证了牛根生的成功。
接下来,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牛根生的传奇一生背后鲜为人知的那些故事。
从放牛娃到集团副总裁
1958年,牛根生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那个年代的中国远不如如今发达,法制建设也还有漏洞。所以牛根生出生后不久,就因为生活所迫,被亲生父母以50元卖给了他的养父母。
牛根生的养父母以养牛为生,牛根生从小就陪养父放牛,还要凌晨四点起床陪养母扫大街,这一扫就是五年。更遗憾的是,牛根生年仅14岁时,养母去世。1978年,牛根生年仅20岁,养父也不在了。
至此,他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哪怕是在众多出身贫寒的中国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中,牛根生的童年都显得格外可怜。
养父母相继过世后,牛根生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呼和浩特大黑牛奶厂的养牛工人。
养了5年的牛,牛根生终于等到了他的机会。当时呼和浩特的回民奶食品厂,也就是伊利的前身扩招,牛根生成为了一名洗瓶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牛根生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哪怕是刷奶瓶这样的活,他也毫不懈怠。
牛根生的努力为他挣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他在半年后被提拔为测评组组长,然后成为工段长,车间主任,分厂副厂长,分厂厂长,一直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
或许你会觉得,牛根生是幸运的,毕竟他还是得到了进入伊利的这样一个机会。而我认为,当年在伊利的洗瓶工很多,只有牛根生成为了身家上亿的富豪,这绝对不只是靠运气能做到的。牛根生的努力和坚持,才是他成功的基础。
惨遭开除,重头再来
做了八年的生产经营副总裁,牛根生对伊利的奉献是无可辩驳的。1987年,伊利想做雪糕,牛根生
Ⅷ 如何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这两家企业其实已经根本不在一个高度了,大家切切要看明白。
28日晚,蒙牛乳业(HK:02319)公布半年报。集团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约15%,而股东应占利润为20.7亿元,同比增长33%。不派息。利润增速如此大规模超越收入增速,按说一片大好,竟然也不派息,什么原因?好吧,这个值得商榷。
更重要是的,明明知道港股当前惨淡局面,稍微派息一点安抚人心也行啊。“就不”。结果,次日,蒙牛股价报31.5港元,暴跌近6%。利润如此增长,而市场如此打脸,太伤人。
次日,港股市场仍是不留情面,翻脸猛做坏人,以成交额高达近80亿港币的天量成交,股价承压1.27%。真是的,一年多了,作为一个分析员,我从来没有见过惊人规模的蒙牛股票抛售。感觉一个从16年以来不断膨胀的业绩神话,正在逐步受到残酷现实检验。
今年年初,蒙牛公告换董事长,原来的董事长走了。中粮又换了一个新的。当时我遍读各种报告,论调都很乐观,感觉如发了通稿一般。譬如,国金证券分析员唐川说“更迭…,对蒙牛乳业并未有任何方面影响。”当时读完我就乐:一家市值如此规模的公司换董事长。
竟然“毫无影响“,也太瞧不起董事长这个职位了。如果如此不堪,董事长这活儿干脆撤了得了,没影响?那你还上任什么?更何况,如我记忆不错,蒙牛换帅,好像一年就好几次了。总是换,能没有影响?各位读者,你自己考虑。其实,蒙牛的各项貌似靓丽的经济数据,如果与伊利比较,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两强之争。实某些舆论主动贴上去的两强。伊利销售收入大超蒙牛50多亿,而净利润则近蒙牛的两倍。从利润绝对值来看,应该是伊利一超,其他多强。如果收入接近,而利润相差如此之大,我真是觉得应该好好分析分析蒙牛的收入,是牺牲利润做大费用催上去的?还是产品缺乏实质性竞争力被迫低价销售的?
其二,统计学迷们看增长,既要看相对数,也要看绝对数。目前,蒙牛伊利销售增长率似乎接近,但由于差距已大,即使蒙牛保持跟跑,基数之差,也只会让业绩之差越来越远。更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高同比增长”。
这种增长放到明年,也许就会受到今年相对高增长的负面影响,从事使得实际结果低于市场预期。
其三,商誉。去年底,中国创业板遭受了一场估值劫难。大批公司公然、悍然的对商誉减值,造成损益表严重破损,股价暴跌。减几千万的,有,减数亿的减数十亿的,也有。这导致了广大海外投资人(通过北上资金、QFII渠道等)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不信任。
目前,蒙牛公司的商誉规模较大,根据2018年报,商誉及无形约70亿,占了资产总额的10%以上,是年报净利润的一倍还多。所谓商誉,是对外投资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而看看蒙牛的对外投资公司的利润情况,我对商誉还是颇有担忧的。
其四,出售君乐宝是杀鸡取卵。蒙牛卖君乐宝,看似账面有赚,其实不该。这笔交易一做,集团的两成的收入和一成的利润,没了。而这奇怪交易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也可以从这位似乎与蒙牛比较熟悉的分析员(国金唐川)的笔下看到。
“可能更多是处于非经济目的”。可惜了,君乐宝,这公司将来肯定是要奔着直接上市而去,蒙牛卖了几十亿,多了一个非常强硬且熟悉自己的对手,何苦来哉?当前市场,想并购都买不到合适的,竟然还把一个好资产给卖了。
其五,应收数额太大。好的增长,应该是现金流的增长,而蒙牛的应收账户及票据超过40亿元,其增长幅度近45%,远高于应收的15%,高达三倍!当然,从会计学上,应收也是销售收入,这毋庸置疑,但是。
应收是最差的营销收入,这意味着对下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必须容忍下游更长的账期、更大的赊账,难道不是吗?从一个分析员角度,我不喜欢这种增长,我更喜欢现金收入。应该说,截止到本周五下午。
蒙牛市值约千亿人民币,而伊利则高达1736亿人民币,这个差值,应该体现了当前两家公司的客观差距。而如果更加冷静一些,一个相对增长质量较低的蒙牛,却享受着显然高于伊利P/E(市盈率)估值,也令人难以信服。
因此,这个差距,也许比现实情况过于乐观了一些。我认为,从目前综合发展水平来看,伊利估值水平应该与蒙牛对调,而考虑到两者的利润差值,伊利的综合市值水平应该是蒙牛的3倍左右。总而言之,伊利蒙牛目前的1.7倍市值差距,被低估了。
伊利,被相对低估了。当然,我更喜欢两强在产品上有更加直接、强硬的对决,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从这种对等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实质性好处。祝伊利和蒙牛都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应有发展。
也祝中国乳业的总市值、质量、美誉度更上层楼。
Ⅸ 如何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我觉得蒙牛的纯牛奶相对伊利更甘甜,但伊利比蒙牛更厚重。在电视广告中,我可以肯定的是,伊利出了一种新产品的广告,蒙牛不久就出了类似的新产品的广告。大约2008年,伊利新产品“伊利QQ星”出世,一年后便有了“蒙牛未来星”。还有更早的,伊利出了“伊利优酸乳”,蒙牛便有了“蒙牛酸酸乳”与之抗衡。在雪糕方面,伊利的“伊利心情”“伊利老冰棍”“伊利三色雪糕”,蒙牛分别有“绿色心情”“蒙牛老冰棍”“蒙牛三色雪糕”与之对应,而且销售量二者分庭抗礼,分不出谁先模仿谁。随着对高端奶制品的追求,伊利率先打造“金典有机奶”,过了一段时间(个人觉得这段时间挺长的),蒙牛有了“特仑苏”,特仑苏似乎比金典卖得好,这也蒙牛模仿伊利成功的为数不多的例子吧。随着跑男的大火,“伊利安慕希”被人熟知,而“蒙牛纯甄”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安慕希似乎比纯甄发展的要好,至少广告和口味的数量等,这些表面的东西是胜过纯甄的。个人认为蒙牛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模仿伊利,而第一热评也是可以证实这一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