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市值最新值多少
『壹』 京东刘强东捐赠149亿,首次成为“中国首善”,他到底多有钱
根据2021年的全球亿万富豪榜公布的数据 ,刘强东的总体身价应该达到了224亿美元 。但由于大部分资产都是股票以及市场投资等,这种估值存在着极大的波动性。
实际上,刘强东除了京东这家著名的线上购物商城以外,还有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天强投资企业等多达29家公司,横跨了诸多的市场领域。因此企业资产是非常之高的。
根据2021年的相关机构报道,刘强东的总体身价达到了224亿美元。
刘全东凭借的京东方、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独立等多个企业的投资上市,为其募集了大量的流动性资金。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看好当中也一路高升猛进,间接促进了刘强东本身的个人身家。因此刘强东的个人资产实力在国内也是榜上有名的。所谓224亿美元的市场估值也是非常合理。
『贰』 京东商城是在哪里上市
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14年05月23日,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JD”。京东本次公开发行共募集17.8亿美元,是至今为止中国企业在美融资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
京东商城登陆纳斯达克首日,开盘价21.75美元,较19美元的发行价上涨14.5%,报收于20.90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0%。截止2014年5月,京东市值超过300亿美元,且在中概股中排名第二。2015年7月,京东凭借高成长性入选纳斯达克100指数和纳斯达克100平均加权指数。
(2)京东集团市值最新值多少扩展阅读:
京东商城的服务体系
1、全场免运费为用户“零化”配送成本
自2010年6月起,京东商城发布了正式的公告。不限金额,不分会员级别,不分品类实行全场免运费。这是一个有利于所有会员的优惠措施,也是促进B2C良性发展的开元。
2、移动互联网“多元化”掌上应用
2011年2月17日,京东商城在业界“第一个”推出基于iOS平台的移动设备客户端应用系统,除了下单、查询等常用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直接拍摄商品的条形码实实查询京东商城的相应商品价格。随后,于3月10日,发布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设备客户端软件。5月5日,iPad客户端上线。
3、“211限时达”极速配送
2010年3月,京东推出“211限时达”极速配送服务。服务承诺当日上午11:00前提交现货订单(以订单进入出库状态时间点开始计算),当日送达。夜里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以订单进入出库状态时间点开始计算),第二天14:00前送达。
4、GIS包裹实时跟踪系统给包裹装上“定位”
2011年2月28日,B2C行业第一个GIS包裹实时跟踪系统在京东商城正式上线。京东所有配送员均配备了PDA设备,以便于客户实时地追踪自己的网购物品配送进度。并且在送货过程中,网购消费者无须任何页面操作地实现退换货服务。GIS跟踪系统还能实现现场订单状态的即时完成,以便客户更快地进行产品评价晒单。
5、京东商城购入数字短域名
2012年6月19日,京东CEO刘强东透露,京东确已购买数字域名和短域名,但其并未透露具体购买金额。根据whois信息显示,数字域名的所有者,与京东的域名为同一人;另一个短域名持有人邮箱,则与京东奢侈品牌的域名持有人一致。
6、正式开放物流配送
2012年12月,京东商城平台开放战略得到进一步拓展,正式向合作伙伴推出物流配送服务。凭借迅捷的配送速度以及完善的专业服务等诸多优势,京东物流配送的开放将让更多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获益。
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京东商城打造了万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覆盖,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
『叁』 京东赚了4百多亿,拼多多亏71亿,为何京东市值反落后拼多多
最近京东跟拼多多都公布后了2020年的全年业绩报告。不过让人意外的就是,京东去年赚了4百多亿,拼多多继续亏损71亿,但是拼多多的市值却是长期超越京东,而且双方的差距不小。
如果不是因为黄峥退休去当科学家,引发拼多多市值小幅度下跌,那么拼多多的市值将领先京东更多,目前京东的市值是1300多亿美元,拼多多的市值是1700多亿美元。2018年京东市值大跌,当时拼多多市值就超过了京东,随后拼多多长期都是领先于京东,而且如今差距是越来越大。
那么为何京东赚钱,拼多多亏钱,刘强东努力工作,黄峥去当科学家,但是京东为何市值反而是不如拼多多呢?
我们仔细看看两家人的财报,京东营收是7,458亿元人民币(约1,143亿美元),其中净服务收入为939亿元人民币(约144亿美元)。拼多多的营收是人民币594.919亿元。京东因为有自营业务,所以营收比拼多多大得多,不过即使是单独拿出服务的营收,京东依然超过了拼多多。
不过在增速上,京东的营收增速最近5年平均只有33%,而拼多多去年的营收却高达97%。显然拼多多的增速比京东快多了。
另外京东去年赚了400多亿,但是其中有300亿左右是投资收益,实际上营业利润只有120亿左右。京东目前的GMV是2.6万亿,而拼多多是1.6万亿。往前一年京东是不足2万亿,拼多多是1万亿,目前来看拼多多的增速也是更快。
京东的发展虽然还没遇到天花板,但是增速放缓已经是事实,而拼多多却依然在疯狂前进中。拼多多的亏损如果用非美国通用法则,其实是收窄了20多亿,从40多亿下降到了20多亿。可见拼多多已经快到盈利的关口了,另外目前拼多多并没有收取佣金等费用,按照拼多多的说法,这一块每年给商户节省了800亿的成本,如果未来逐渐收起来,等于这就是一年800亿的利润了,即使不全收,收一半那也是400亿的利润。
拼多多跟京东如果增速不变,那么不出2年拼多多的GMV就追上京东。目前阿里的GMV高达7万亿。京东跟拼多多加上来大约是阿里的一半。
拼多多目前的GMV已经达到了1.6万亿,如果学习阿里收取交易佣金,哪怕是1%,那么一年就是160亿了。
在资本世界就是如此,京东已经成立18年了,上市也已经6年了,该说的故事都说完了,资本市场必须寻找一个可以说新故事的项目,拼多多增速惊人,而且才成立6年,更加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
事实上论业务的规模跟安全性,其实京东还是遥遥领先的,拼多多真正的胜利跟京东还是有差距。拼多多是纯平台性质,而且现在补贴比较猛,如果拼多多没有补贴,用户是否会下降,这是一个问号,京东始终有物流上的优势。这是其他平台都做不到的。虽然拼多多也在扶持自己的嫡系极兔快递,但是物流非一日之功,这就不是三五年可以追上的。
京东、阿里现在也在开拓类似于自己的拼多多版本,去竞争拼多多所在的低端市场,过去大家都小看了这一块的潜力,结果给了拼多多机会。不过拼多多想要进一步发展,它就必须先上发展,那么就会正面跟京东、阿里对抗,那么拼多多是否有这个底气跟能力呢?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问题。短期来看,拼多多的市值将继续领先于京东,不过长期来看京东还是更加稳健。拼多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多,它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还是一个未知数。
『肆』 京东市值多少亿人民币2022
京东最新市值为994.05亿美元。通过华泰证券手机APP-涨乐全球通-行情界面输入个股代码了解行情走势及最新公告。华泰证券,贴心管家,您想要的都在这里,快点击下方图片加入我们
『伍』 字节跳动和京东哪个市值更高
字节跳动的市值更高。该公司在私有市场的交易估值大约达为2000亿美元。京东市值1200多亿美元,最近几日低点只有600多亿,当前大概是700亿美元左右。这么算下来,字节跳动的估值差不多就是2个京东。
『陆』 刘强东,清白无罪!华尔街,狂赚百亿
刘强东,无罪!千亿级科技巨头,京东,股价大涨10%!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内平县检察官办公室宣布,刘强东无罪!
一、京东上市,风光无限!
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后的金融市场,早已经掀起一场惊涛巨浪,金融大鳄早已吃得心满意足,为什么有人可以通过此事赚得天文数字呢?
众所周知,京东集团,2014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京东市值超过300亿美元。
京东在上市之后,积极展开战略布局,不仅稳固电子商务、物流基本盘,也积极布局新零售、云计算、金融科技、人工只能,布局只有腾讯、阿里巴巴能够的着京东了。
2018年年初,京东市值巅峰高达719亿美元,堪称中国互联网界的第四大巨头,一时风光无俩。
二、市值巅峰,危险潜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刘强东,因为一次聚会,被卷入桃色新闻,然后以光速席卷全球互联网,随后股价大跌。
事实上,从“刘强东事件”后,京东的股价持续跳水,截至事实澄清之前,京东市值暴跌150多亿美元,按照汇率计算,居然蒸发超过千亿。
美国的股市,有做空机制,利用做空机制,可以事先搜集想要做空公司的负面消息,再大量从股市借入被做空公司的股票,然后抛售。
接着,抛出被做空公司的负面消息,等其股价大跌之后,再以低价回购股票,这时候的低价股票何之前高价股票,就形成的价格差,将低价股票归还平仓。
这样,就能赚取这些价格差,通过做空赚钱了。
京东处于这样的处境,可谓是危机四伏!
三、金融大鳄,气吞山河!
如果,华尔街预测到“刘强东事件”的发生,提前布局做空,高价套现,等股价低潮时回购平仓,其中利润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如果,华尔街预测到“刘强东事件”的结束,提前布局做多,低价重仓,等股价大涨后抛售平仓,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华尔街,可谓是金融大鳄云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希望中国在美股的上市公司,能够挺过寒冬,逃过美国做空机构的魔爪!
大家对京东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号IT知多少: 刘强东,清白无罪!华尔街,狂赚百亿?
『柒』 京东再造一个独角兽,刘强东变身IPO收割机
继京东数科之后,京东或将迎来第二家上市独角兽。
9月27日,京东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美银美林、海通国际、瑞银,华兴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Analysys易观在6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2020》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和2018年相比环比增长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响,市场规模将会有望达到2000亿,市场增长达到46.7%,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行业风口之下,京东 健康 浮出水面。
京东 健康 布局最早起步于医药电商——2013年初,京东首次开展保健品零售业务,2014年2月起,京东的医疗 健康 业务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 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京东正式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随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2017年12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2018年11月京东 健康 成立,并从京东集团的业务中分离出来。
招股书表示,京东 健康 是引领中国医药和 健康 产品供应链转型的先锋。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京东 健康 为用户提供「人在货在,随时随地」的一站式体验。京东 健康 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 健康 产品供应为核心,医疗服务为抓手,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于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个月,分别拥有43.9百万、50.5百万、56.1百万及72.5百万个年活跃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19年收入计,京东 健康 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医疗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亿名用户曾使用京东 健康 的平台购买医药和 健康 产品或医疗 健康 服务。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东集团总收入为人民币56亿元、人民币82亿元、人民币108亿元、人民币88亿元,同期经调整盈利为人民币209.0百万元、人民币248.4百万元及人民币344.0百万元及人民币371.0百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50亿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6%,由于疫情期间医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户端的就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网上买药开始迅速普及,京东 健康 CEO 辛利军的评价——疫情将诊疗线上化的市场教育时间缩短了5-10 年。
京东 健康 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零售药房,二是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零售药房业务,京东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来自通过自营业务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分别占总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药房业务采用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运营。
在自营模式下,从供应商处采购医药和 健康 产品,然后直接销售给用户,主要从中赚取产品销售收入。自营业务,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与京东集团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国的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包括11个药品仓库和超过230个其他仓库。
线上平台方面,线上平台引入连锁店和独立药房以及医药和 健康 产品厂商和供应商,使其通过平台销售医药和 健康 产品,根据与第三方商家的单独合同条款收取佣金和平台使用费。截至2020年6月30日,线上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递服务,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按需求为用户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
2、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
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包括互联网医院、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两个部分:
互联网医院主要根据医生收取的费用向医生收取手续费。是中国首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线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了「京东家医」品牌的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组合。2020年上半年,京东 健康 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并支付由线下医疗机构提供的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服务包括全身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疫苗预约和基因测试。
从最早的医药电商再到互联网医院,京东 健康 的业态持续升级完善。不仅如此,京东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着,第三方批发平台“药京采”于2017年3月上线,该平台将上游药企、医药公司及 健康 产品供应商和分销商与下游药房连接起来。
打通医、药联动,实现闭环
人口老龄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识提升都在表明国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断增加,充满机遇的医疗 健康 市场一直是互联网巨头的重点布局的赛道,伴随着近年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互联网医疗服务正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等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外界也对互联网医疗满怀憧憬,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将是解决中国医疗体制难题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医疗赛道全景涉及诊前、诊中、诊后的各大环节,典型的场景包括:轻问诊、网上预约挂号、在线问诊、 在线购药、 健康 管理等。对于互联网医疗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医”、“药”、“康”环节,形成一站式的医疗 健康 服务闭环。
BAT发力医疗领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逻辑,京东 健康 则是以电商基因为抓手、反向重构医患与大 健康 领域的商业模式。
招股书显示,京东 健康 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实现「医、药联动」,打造了一个闭环体系。零售药房的买家同时是潜在高质量的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而医疗 健康 服务用户又成为反哺零售药房和其他消费医疗 健康 服务的重要流量。
京东 健康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 健康 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京东 健康 的医疗 健康 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等服务,加上高质量的服务和品牌认知度,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又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 健康 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两项业务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和共生的生态系统。
BAT巨头扎堆抢食
根据国家卫计委曾经预计,到2030年我国 健康 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 健康 服务业总规模将达16万亿元。这种万亿级别的市场上,BAT三员都不约而同的对互联网医疗市场进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达到2493亿港元;
腾讯投资的微医虽然还没有上市,但是也将估值目标定在了100亿美元;
而深耕行业已久的春雨医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资;
互联网巨头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头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好医生在2018年登陆港股,目前市值也超过1140亿港元。
尽管这个行业巨头扎推,赛道拥挤,但还么有一个绝对的胜利者出现。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5年累计亏损近40亿元;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兜兜转转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上的愿景。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 健康 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 健康 。从数据看,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 健康 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 健康 表现亮眼。
猎云网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京东 健康 ,作为京东旗下成长最快、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其成长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东 健康 再造一个京东的想法如果实现,那么其未来也将不可限量。
或将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4个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东 健康 正式从京东集团中分拆出来,拆分之际就获得超10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了CPE中国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资本(CICC Capital)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2019年11月15日,京东集团披露京东 健康 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约70亿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东2020半年报中透露,京东 健康 与高瓴资本就京东 健康 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京东 健康 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换言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京东 健康 的估值暴涨230亿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长最快的独角兽”的记录。
今年8月初,京东 健康 登上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最年轻的独角兽”。未来京东 健康 将和京东数科、京东物流子集团三足鼎立,协同京东商城零售业务发展。
目前,京东集团为京东 健康 的控股股东,其通过其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间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权益,约占京东 健康 已发行股本总额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资本通过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东 健康 将会成为刘强东收获的第四个IPO——继京东、达达,以及即将IPO的京东数科之后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刘强东先后收获了两个ipo,首先是达达集团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京东集团作为达达集团最大股东持股高达47.4%。随后,京东集团完成二次上市登陆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亿港元。招股书显示,刘强东持股京东14.7%,拥有高达78.4%的投票权。
除此之外,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未来都具备未来独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东工业品已签署2.3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投后估值超20亿美元,一跃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东数科刚于本月提交了招股书,京东 健康 也紧随其后递交招股书,刘强东在京东数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间接持有的股份,合计持股50.35%。
随着京东孵化的这一个又一个独角兽纷纷上市, 这两年,淡出公众视野的“东哥”,化身IPO收割机 。随着京东 健康 、京东物流、京东工业品纷纷奔赴IPO,“东哥”的财富将迎来一个三级跳。
『捌』 京东物流要上市了!其对行业有何影响
我注意到京东物流是带着巨额亏损上市的,目前在互联网股价暴涨的情况下,很可能仍然获得较大的估值。
因此这次上市实质是新 科技 公司对于传统行业公司的又一次深重打击,告诉我们老的那一套打法不行了。
其上市体现了三重意义:
1、传统产业市场越来越快被 科技 资本的力量蚕食;
2、傍大款成为 时尚 ,只要有名就会有钱;
3、上市必然成为京东管理层套现的手段!
从上市报表来看,京东物流一如当年京东一样的亏钱!
2020年,京东物流前九个月的亏损达到了创纪录的22.7亿,销售收入达到495亿元人民币。
虽然是亏损,但是没关系,它的收入比起第二位的物流公司还是高出了几倍,可以说京东物流的主要大客户就是京东,京东自营已经是国内第一了,物流能不多吗?
如此重的大股东依赖,伴随着巨大的利益输送,可以说,京东的送货价格上抬一个百分点,那么京东物流就能扭亏为盈。
要知道刘强东在京东,由于采取了合伙人制度的金股,虽然他的持股只有15.1%,但是却拥有78.5%的投票权,那么该给京东物流多少,价格多少,完全由东哥说了算。
反过来,京东物流的大股东京东控股,在开曼群岛注册,控股京东物流75%以上,其中刘强东占有的股权应该大大高过15%吧。
我是不信他会把大量的股份分给他口中的“兄弟们”!
那么,这样一来,依托着京东集团的京东物流一旦上市,肯定又会造成一个新的首富。
上一次京东 健康 上市市值3000亿,东哥已经不知道赚了多少了。
这次京东物流上市,不知道他又要前进多远。
反正各位上车的股民好好祈祷他少套现吧,我看这个估值低不了。
只是原来在美国上市的京东集团,并没有听说有京东物流多少的股价,可怜了美国人民的股东!
今天把京东的医疗板块拆了,
明天把物流板块拆了,
据说还有京东云!
这个玩法和当年马云从阿里巴巴里抽出支付宝如同一辙, 目前Jingdong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由美国上市的jd.com控股100%,完全由它孵化的,只是上市之后,各种摊薄,或者新融资,估计慢慢就转到管理层的手里了。
何况,香港市场,
真的人傻钱多快来。
本来放在京东集团里,物流这一块名声不显,现在如果在香港市场吹大成个3000亿,也不可,
不止,说不定5000亿!
反正港股的股民们不读报表,只认京东,他们还以为京东来港上市了呢。
这么看,5000亿也不是梦,超过美国上市的京东集团又如何。
厉害!
虽然京东物流亏损20多亿!
虽然它上市主要是为了圈钱!
但是我不得不看好它!
因为人家嘴对嘴导流,销售订单就是多啊!
谁也否定不了!
看看下面京东与国内其它物流公司的比较就知道:
看这个表格,京东的仓库面积是第二名的5倍,收入是第二位的2倍,市场份额也2倍于第二名!
假设第二名是顺丰 科技 ?
今天顺丰 科技 的收市价为116.47元,市值为5230亿,截至9月的2020年销售收入为1096亿元啊,并不是京东招股书里所谓的195亿元。
这个有点假喔。
当然顺丰的1096亿收,绝不仅仅是物流收入,顺丰还有电商,还有丰巢什么嘛,所以顺丰物流的专业度应该比不上京东物流。
即使这样,京东获得顺丰一半的估值,也超过3000亿港元了!
再加上京东的品牌溢价,以及 科技 溢价。
我认为京东上市后的市值应该超过5000亿港元!
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
其实有了踏踏实实的市场份额, 科技 什么的都不算个事,顺丰菜鸟还不会这些物流高 科技 。
只要 科技 力不是压倒性的,都是锦上添花罢了!
不过刘强东习惯标榜自己的 科技 化,IT化,愿意给自己公司贴金,也有不少创意。
不说比菜鸟强,但是比顺丰还是强不少的。
仅仅看京东的快消品解决方案,就包括了领先的全渠道存货管理、根据业务需求优化库存、货架期监控、多种联运、准时配送(这里必须赞)、基于预测的动态存货、保税仓储等功能。
家电的物流链,更是京东的拿手好戏!
在我的购物体验中,京东物流是京东打造品牌电商的核心保证,其总体用户体验性和效率,比起顺丰来,还是强过一筹。
所以,京东物流上市,可以算是我国的顶级物流公司的一次IPO,如果预期到未来,超过5000亿港元也是可期的,如果低于3000亿的话,我可能也要买一手了!
虽然它是亏损的,但是强东还是比较可信的!
如果京东物流能达到5000亿港元估值的话,估计美国的京东控股也会水涨船高。
就算摊薄到70%的股份,那这部分股票价值就有3500亿,约合500亿美元。
现在京东的总市值也就是1612亿美元,看来美国市场早就预估到这次的上市,从12月18日至今,已经涨了30%了。
先涨为敬!
总结一下:
京东物流的上市主观上来说是趁着互联网暴涨的东风,从京东剥离上市,更好地提升了整个集团的市值,并给高管更多套现机会。
客观来看,京东无论从技术服务实力,和市场份额来说,都具备着双重优势,有望成为物流第一大股。
老的行业巨头终将远去!
菜鸟不出,
谁与争锋!
『玖』 京东高层重大调整!首设集团总裁职位,“二号人物”徐雷上位
曾经的京东旗下三大业务掌门人徐雷、王振辉和陈生强,除徐雷外另外两人都已“出局”。升任京东集团总裁后,徐雷仍向刘强东汇报。这意味着一直没有“二号位”的京东,开始推出“二号人物”。
编辑 李薇
头图摄影 邓攀
京东“二号人物”现身。
9月6日早间,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徐雷获委任为京东集团总裁,辛利军接任徐雷,获委任为京东零售集团首席执行官,金恩林获委任为京东 健康 首席执行官,即时生效。
公告称,徐雷升任新职务后,将负责京东集团各业务板块的日常运营和协同发展,继续向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汇报。徐雷升任集团总裁后,刘强东职位不变,未来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年轻CEO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京东首次设立集团总裁职位,而曾经的京东旗下三大业务掌门人徐雷、王振辉和陈生强,除徐雷外另外两人都已“出局”。
2020年12月30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王振辉辞任京东物流CEO,京东原首席人力资源官余睿接任;同月,京东集团原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接替陈生强担任京东数科CEO。此番高层人事调整意味着,京东集团旗下京东零售、京东 科技 、京东物流、京东 健康 全部换帅。
目前,京东集团决策机制,由各业务板块、职能体系负责人组成的战略执行委员会(SEC)和集团几十位一线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战略决策委员会(SDC)构成,京东集团提到经过两年多的磨合和运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集体决策和快速响应机制。
2020年,是京东集团重要收获的一年:核心业务增长稳定,京东集团回港上市,京东 健康 成功上市,市值超千亿,京东物流上市。可以说,京东集团进入到成立以来最好的阶段。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京东集团营收4569.77亿元,同比增长31.60%。
“展望未来,正确的长期战略设计、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各业务板块的 健康 协同发展,将为京东集团甘于做行业最苦、最难但适合和最有价值的事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刘强东称。
上周五,徐雷最后一次以“京东零售CEO”的身份参加了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并发表了题为《实体为本 数字为翼 以新型实体企业发展经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
“像京东这样兼具实体企业属性和数字技术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正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之一。”徐雷在演讲中给京东“定调”。在近期各大公开传播活动中,徐雷频频现身并发表演讲。
徐雷在京东内部历经沉浮。2009年,他就加入了京东集团,一直负责京东商城广告、公关、品牌、校企营销等工作。此后,他曾短暂加盟百丽,负责旗下电商项目优购。
2013年,徐雷再次加入京东商城,全面负责市场营销工作;2014年底,徐雷兼任无线业务部负责人,全面负责无线业务的研发及运营工作。
“变故”发生在2015年7月。当时,京东集团宣布,宝洁公司(P&G)前大中华区美尚事业部副总裁熊青云加盟京东,全面负责京东商城市场部的工作。京东集团称,熊青云是中国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中的标杆式人物,是宝洁全球职位最高的本土华人。
有观点称,熊青云“空降”京东,对徐雷造成了很大冲击。徐雷负责的项目被一再压缩,权力被缩减得很厉害。此后,徐雷专职做无线业务的研发及运营工作。不过,不到一年时间,熊青云被调离岗位,徐雷接替熊青云负责京东集团市场部工作。
2016年,是京东 历史 上比较特殊的一年。当时,面对阿里巴巴线上电商热潮的夹击,京东增长速度放缓,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密集调整。
京东上市前,曾引入大批职业经理人担任“CXO”,比如,前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前京东商城CTO王亚卿、京东集团CFO黄宣德、京东集团CHO&GC隆雨、京东集团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等。
2016年之后,职业经理人在京东集团体系的地位开始动摇,沈皓瑜首先“出局”。与此同时,京东体系的“老人”地位上升,包括徐雷、王振辉、辛利军等一批“老兄弟”受到重用。2017年,京东集团任命徐雷为京东集团CMO,称徐雷通过组织创新,提升了公司的营销和运营效率,为商城构建了强有力的运营及营销竞争力。
彼时的任职公告中,京东集团这样评价徐雷:“徐雷先生帮助公司搭建了大市场的营销体系、移动端的产品研发体系和围绕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平台运营体系,培养出了多支敢打硬仗、迎难而上的优秀团队,并为京东品牌的建设和塑造、向移动端转型的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到2019年,京东风波不断,陷入内忧外患:环顾外部市场,除了阿里这枚老对手,拼多多快速崛起,电商领域竞争更为激烈,京东发展则相对滞后。
2018年7月,徐雷升任京东零售集团首席执行官,负责京东集团零售业务的发展、运营和策略。
徐雷与当时京东数科CEO陈生强、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一起,并称为京东集团旗下三大业务掌门人。其中,徐雷掌舵的京东商城业务是京东所有业务中最核心的板块,掌握着京东集团收入的90%。有说法称,那段时间,刘强东对管理层放话:“谁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
2019年下半年,经历了震荡的京东集团开始稳定下来,最核心的京东零售业务也开启新一轮增长。2020年1月,徐雷在京东零售业务年会上表示,2020年,京东零售将在交易额、收入、用户、利润这四大核心指标上均实现加速增长。
不久前,京东零售提出了“卖全天下的货”和“去全天下卖货”的目标。徐雷指出,提出该目标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全面开放自身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能力,以扎实、创新的新型实体企业发展经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京东在最新人事公告中称,徐雷加入京东集团十二年来,尤其自2018年7月成为京东零售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开始,确立了“以信赖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的经营理念,并带领京东零售连续三年实现增长。
“老辛(升任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感觉有点意外,不过 健康 业务确实带得蛮好。”任职公告发出后,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称。
辛利军于2012年10月加入京东,在京东 健康 独立运营后,于2019年7月担任京东 健康 CEO,兼任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生活服务事业群总裁。此前,辛利军还曾担任京东商城开放平台家居家装部总经理、京东商城居家生活事业部总裁等职务。
京东 健康 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金恩林升任执行董事和京东 健康 CEO,此前金恩林为京东 健康 医药部总经理兼战略与投资负责人。另外,刘强东助理张雱已辞任非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辛利军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以及许冉已获委任为薪酬委员会成员。
此次人事调整公告中,京东方面评价称,在辛利军担任京东 健康 首席执行官期间,他实现了业务从0到1发展,并对塑造京东 健康 成为“全民首席 健康 管家”做出重大贡献。他的带领下,京东 健康 发展迅速并得到具有价值的回报。
金恩林在医疗和TMT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他于2014年加入京东,曾在京东战略部和战略投资部任职,后在京东零售担任京东医药总经理,负责内部孵化和发展在线医药和医疗业务,例如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和 健康 城市等,并在医药领域内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线上线下、批发零售、院内院外全渠道医药供应链。
8月24日,京东 健康 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京东 健康 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09亿,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136.4亿元;京东 健康 互联网医院已有超过13万名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加入,日均在线咨询量超过16万。
对于京东 健康 ,刘强东寄予厚望,“如果 健康 领域做好了,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本来最早计划上市的京东金融数科业务受“蚂蚁集团IPO终止事件”的影响,上市之路一度搁置。相比之下,京东 健康 顺风顺水,从业务分拆到独立上市仅花费了19个月。
2020年12月8日,京东 健康 在港上市。上市首日,京东 健康 股价高开高走,股价大涨40.48%,市值短短一天飙涨1232亿港元至3439.79亿港元。
有人评价称,从京东 健康 身上,刘强东应该尝到了打败马云的快感。虽然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比京东 健康 上市要早,但京东 健康 刚一上市,就拿下了医药电商老大宝座。当天,阿里 健康 市值为3215.36亿港元,比京东 健康 少224亿港元。
笼罩在新冠疫情这一“灰犀牛”的巨大阴影之下,2020年大部分行业显得无比惨淡。但对于医疗 健康 产业而言,又确确实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好饭不怕晚。”辛利军曾说。他认为,做得晚并不一定是劣势,反而能让其更清楚地看到医疗 健康 产业的痛点。
备受热捧的京东 健康 仍需面临一系列现实拷问和隐忧。
比如,87%的营收来自卖药收入,上市后的京东 健康 被指就是一家卖药的公司。而从行业来看,曾以“颠覆医疗”的姿态横空出世的互联网医疗,历经多年起伏,再次受到资本热捧。这是否意味着,行业已经 探索 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