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超发货币如何流入股票二级市场

超发货币如何流入股票二级市场

发布时间: 2022-12-06 06:37:28

㈠ 增发人民币 如何流入市场 这个过程中是谁得利了,是如何得利的

信用货币是以国家名义作为法律担保,社会总物质储备作为价值支撑。增发货币是需要计算社会总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现有货币的流通速度。如果生产力提高,比如1变成2,如果货币还是1的量,那国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会使工厂裁员缩产,而这又会降低人民的购买力(减少收入),进而造成国家经济发展停滞。商品1变2,货币也1变2,这样就会使商品货币关系稳定,生产力持续发展。物质才是社会真正的财富,而生产力是转化物质的效率,换句话说生产力就是社会的财富,共同富裕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就是生产力能满足共同富裕(其实还有更加本质的回答,但本人暂时不方便透露,所以只能这样说了)漏了个,增发货币的最大受益人不是国家,而是政府、人民和企业,也就是全国!生产力发展才会是财富增加,增发货币是为了促进发展,所以增发货币的受益人是全国所有的人民和机关!又漏了个……货币由国家铸造,所以货币的流通肯定是从国家的手里就出去。国家宏观控制市场的手段有好几种,但经济方面的就财政支出和控制银行。财政支出有政府的行政支出、工程支出、国防支出、福利支出、还债、买债等。因为这些对象都会和市场具体接触,所以货币到时候也能流进市场(这不是主要的)。大头是银行,通过银行贷款和投资,政府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增发的货币量投出去。因为银行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所以银行会自己主动的找到市场漏洞并用货币填上去。

㈡ 货币超发对市场、股市的影响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贬值,即价格上涨,俗称通货膨胀;股市应该是上涨,不过中国股市一向不按常规走

㈢ 央行发行的货币怎么流入市场

我是金融系的学生!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它是商品经济、货币信用制度以及银行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央银行有三大基本职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其中“发行的银行”这一基本职能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而“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则解释了中央银行所发行的货币是如何流入市场的。该职能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处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上,居于领带地位,并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和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和机构,中央银行集中他们的准备金,为他们提供信用,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和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等。同时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通常采用再贴现和抵押贷款这两种形式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这样一来,市场中的资金流通就会更加稳定。

简单来说,就是央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发行市场中所需要的货币,但是这些货币通过央行的业务服务于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而不是一般的工商客户和居民个人,央行以再贴现和抵押贷款的形式给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然后通过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流向社会,工商客户和居民个人可以通过贷款,购买基金、股票或者证券等方式与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货币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只有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连接。

央行发行货币流向

㈣ 谁能帮忙解释下股市吸纳超发货币的“海绵”作用

首先要明白股市的货币是指:用于或计划用于购买股票,而占用的资金;
比如:你有1千万在账上,计划购买股票,但没有买,这个就算,你不然就会拿钱去做别的,因股票计划而占用了你的资金,你文中提到的A把股票20元卖给B,A只要不把资金撤离股市,用作它途,股市的货币就没有减少。
吸纳货币其实就是货币流入股市:途径:(1)新股发行、增发、配股等,因整个市场股票增加而需要的资金流入 (2)因股票市场上涨,而带来的其它增量资金,参与交易或准备交易,所冻结的资金。

㈤ 中国超发的货币去哪了

首先,超发的货币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前几天发生了钱荒,说明国内金融体系的钱比较紧,后来央行通过MLF释放了数千亿资金,向金融体系注入了流动性,银行间货币市场的利率就降了。
再者,超发的货币都跑到了房地产领域,房价这10年来涨了好几倍,就是货币超发造成的。如果没有低利率、高杠杆,单凭居民的购买能力,房价是炒不上天的。
再次,超发的货币都跑到了基础建设领域。因为基建领域对资金消耗量很大,而且对国内经济也起到了托底的作用。这么多资金流入基建领域,照理应该引发建材价格上涨,但是前几年产能过剩,价格涨不上去。
最后,超发的货币跑到了农产品市场和股市中,农产品市场前几年大蒜、生姜、香葱、绿豆都轮番上涨,这都是被游资推上去的。还有就是股市,现在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外围资金不敢进来,但是过去股市不错的时候,大量信贷资金流向股市,股价炒上了天,不过涨得迅猛,跌得也很快。

㈥ 中国人民银行增发的货币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前,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使得外贸企业获得了可观的外汇收入,墙国的强制结汇制度要求企业将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成为留存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存款(外汇占款),银行体系使用这部分存款通过放贷实现了货币扩张,完成了货币投放。

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下降,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稳定经济增长,就需要有其它的主动调节手段来供应货币。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扩张银行体系将现有存款应用于贷款发放的能力。这种政策的使用通常比较慎重,理由显而易见。更为日常的操作方法,是央行的票据回购(收紧流动性)和逆回购(补充流动性)。逆回购供应货币的周期比较短(通常七日到一个月左右),规模也比较小(千亿规模),适用于短期对流动性的补充和调节,不过现阶段央行操作很频繁(日常)。

当然央行还有其它的方式来投放货币,不过相对而言没有前面提到的方法那么透明。再贷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有资产质押式的投放,也有信用贷款式的投放,本质和原理上和逆回购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投放规模和周期上更为灵活方便。具体的我就不多讲了,感兴趣自己查资料吧。

提到央行放水大家都知道量化宽松(QE),这种操作目前在墙国名义上还是没有的。操作方法是央行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具备一定信用评级的企业债甚至于股票,直接向市场投放货币。资金进入银行体系后的货币扩张形式我就不再反复重复了。

㈦ 货币发行过量,超发的货币都去哪儿了


摘要


1货币持续宽松,却没能推升通胀。日本货币持续宽松,尝试了几乎所有非常规货币政策,但通胀长期保持低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超发的货币并没有流入商品领域。如果比较日本居民工资以及物价走势我们会发现,日本通胀虽然很低,但是工资涨幅更低,甚至远远跑输了通胀。


2超发的货币去哪儿了?虽然日本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货币趴在银行的准备金账上,流出去的货币有一部分被企业存了回来,还有一部分货币则流向了日本的股票市场。2010年日本宽松加码后,虽然经济没有很明显的起色,但股票市场大幅上涨。


3货币为何流向了资产领域?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贫富分化。无论从收入角度,还是从财富角度,日本的贫富分化问题都是在不断加剧的。在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超发的货币更容易推升资产类商品的价格,却很难推升普通消费品价格。而且即使货币超发对消费品价格有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如果用黄金价格走势来代表货币超发程度,从货币超发到通胀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1 货币持续宽松,却没能推升通胀


日本90年代地产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不断调低政策利率,在政策利率降至0后,陆续进行了量化宽松、购买风险资产、收益率曲线控制等几乎所有非常规货币政策。


但对物价的刺激作用却不明显,1999年9月政策利率到零之后,日本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月份CPI同比是小于0的。


所以货币超发是否会推动通胀,还是要看货币的流向。在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超发的货币更容易推升资产类商品的价格,却很难推升普通消费品价格。而且即使货币超发对消费品价格有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如果用黄金价格走势来代表货币超发程度,从货币超发到通胀回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㈧ 货币超发对股市的影响多大

中国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发通胀?
抛开情感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在这场货币发行大赛中也不能独善其身,甚至可以说是名列前茅。对中国国内经济来说,中国需要印钞,这能带来经济的繁荣。而且,我们印钞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出口,被动印钞来平抑人民币汇率。
按常理来说,大幅度印钞最大的顾忌就是会产生通货膨胀。最近世界范围内大幅度的量化宽松,产生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超过100万亿。中国发行这么多的货币,为何没有引起显著的通胀?中国的货币发行后都流失到了哪里?会不会有什么隐患呢?
首先,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冠军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础。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市债市规模则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当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国这样的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货币发行后进入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等黑洞漩涡中。以至于在中国,为了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需要特别多的货币发行。
然而这还不能成为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中国的货币超发现在没出现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
在经济学上,货币发行量代表的只是一个国家通胀的潜力。也就是说,印钞只是代表一种潜力,而并不马上产生通胀,从印钞到产生通胀,是需要一段过程来传导的。从国外经济学统计来看,货币M2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可能只需要1年时间。但这个传导过程,放在咱们中国这样特殊的国家,那可就说不定了,也许这个传导过程会很长很长。
货币发行到通胀的这个传导过程时间取决于什么呢?我们能想到一些术语,比如产能过剩。假设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产品供给超过需求,那么即使货币再多,也未必能推高这种产品的消费价格。显然,这个传导时间就变长了。
当然,类似影响传导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这都不是关键。中国为什么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时间很长呢?关键的所在是房地产。我们只要印出一块钱来,无论这钱是首先流到老百姓、企业家还是一些官员手上,都被用来推高房地产价格了。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习惯所致,也是中国经济刚刚开始崛起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无论老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都喜欢寻找一种安全感、一种保障。买房就是一种最好的投资、一种最好的安全感、一种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国进入了全民买房时代。无论是老百姓、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只要有了钱,必先买房,无论是一套、两套还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费品上的钱却越来越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消费率会越来越低。像粮食、蔬菜等消费品对应的CPI没有明显的上涨,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胀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中国印出来的钞,大半变成了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
有人会问了,那买房的钱不是钱么?房价不也应该算入CPI么?还真别说,房价还真不能计入CPI。宏观经济学的这种设计是对的,房子属于一种投资,不是一种消费。买了房子,你甚至可以在几年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跟消费品有最本质的区别。所以,房价确实不应该计入CPI。
有人说,那房价涨难道就跟通胀无关了么?答案是,房价涨确实应该跟通胀有关,但计入CPI的应该是房租,而不应该是房价。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无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占据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笔钱,很多在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触,自己一个月的收入几乎一多半被用来交房租了,更别说买房了。也就是说,房子明显是跟通胀有关联的,具体的关联点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计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据那么大的比例,那么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对。问题是,在我国实际统计的CPI中,房租所占的比重很低很低。虽然有关部门从来不公布权重,但能推算出来,这个权重一定高不了。也就是说,是因为这个权重问题,才让公布出来的CPI比我们实际感受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两个结论是可以得出来的:第一,中国实际的通胀应该比官方公布的CPI涨幅要大一些,但还没到多严重的地步。第二,货币超发,现在虽然没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但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只是中国从印钞到通胀的传导过程太长,这种通胀的潜力还没有显现出来。
对于一国经济整体来说,货币发行权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在政府手上,提高了政策效率,是利于发展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便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应该要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杜绝贪污腐败,让民众牢牢抓住经济发展的果实,国富民也富,这才是真正的强大!(许一力)

㈨ 超发的货币去了哪里

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头发越多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从理论上讲,如果货币问题和GDP的增长率,那么更多的钱就会转化为社会价值的增加,相应的价格也不会有变化,这些钱不是超级头发增长,只是为了一个正常的社会需求。过去10年,中国GDP仅增长了1.47倍,M2增长了2.13倍,相当于超发货币超过66%。

近十年来,我国的货币发行速度相对较快,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外汇资金余额相对较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每年产生巨额的外汇。这些外汇大多是美元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不能在中国流通。因此,这些外贸企业赚取的外汇必须转换成人民币在中国正常使用。相应的中国央行必须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进行套期保值,所以外汇的余额非常大,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国货币过度发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币的发行不是由央行直接进入市场,而是通过银行渠道间接进入市场。

热点内容
佛山照明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7-05 12:21:47 浏览:48
对冲基金的对冲成本指什么 发布:2025-07-05 12:12:09 浏览:860
如何解读货币网的金融牌照 发布:2025-07-05 11:07:47 浏览:61
北大科技这只股票 发布:2025-07-05 10:59:43 浏览:925
期货市场如何控制回撤 发布:2025-07-05 10:54:51 浏览:939
引导金融活水的东西叫什么 发布:2025-07-05 10:54:51 浏览:58
外汇理财一股是多少钱 发布:2025-07-05 10:41:20 浏览:288
美国股市每年退市多少 发布:2025-07-05 10:40:45 浏览:647
回购股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发布:2025-07-05 10:20:12 浏览:618
哪些汽车厂家有金融政策 发布:2025-07-05 10:15:10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