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冯玉祥亲笔签名市值多少钱

冯玉祥亲笔签名市值多少钱

发布时间: 2022-12-12 08:23:01

1. 陪溥仪颠沛流离20年的麻将,如今能卖多少钱

这套麻将现在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品,专家估算,这副麻将的价值已超过两亿元。表现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贵太太们打麻将的情景,甚至大街小巷都有诸多的麻将馆。其实麻将这个娱乐方式在中国早就出现了,不过麻将最终定型则是在清朝。在清朝快灭亡的时候,满族的皇室成员几乎都有一副独属于自己的麻将,譬如慈禧太后,她属羊,所以慈禧有一副名叫御用吉羊麻将的麻将。当然作为皇帝的溥仪,他也有一副麻将,名为五彩螺钿牌。

2. 军阀冯玉祥书法值钱

他的字写得比较好,如果是真迹,可能比较值钱。他是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3. 冯玉祥唯一健在的儿子:如今104岁,千亿资产

他曾是兵权在握的大军阀、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是杰出的爱国将领、是被成为“布衣将军”的陆军上将,他就是冯玉祥。

冯玉祥南征北战戎马一生,而他身后的儿女们也是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正应了那句话“老子英雄儿好汉”,在冯玉祥优秀的儿女中,次子冯洪志尤其突出。

没有子承父业,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因为在异国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一名国际著名的核子物理学家, 如今他已经104岁高龄,是冯玉祥唯一健在的儿子。

冯洪志从没有因为自己将门之后的身份而感到特殊,相反他比一般人更勤奋努力,在实业救国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漂泊异国到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最终身价高达千亿,但冯洪志却始终不忘父亲冯玉祥的教导,做有本事的中国人,这句话也是他一生的注解。

1917年,冯玉祥的二儿子出生,他给儿子取名冯洪志,从名字里就能看出来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身为一个武官的父亲对儿子的希冀。

事实证明冯玉祥为了“洪志”也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冯玉祥虽然是征战将军,但他平时非常喜欢读书,所以他早早就让冯洪志读书认字,出身布衣平民的他知道教育有多么的重要。

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所以冯洪志小小年纪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不仅在学习上如此,在生活中,冯玉祥也一样身体力行的影响着冯洪志。

有一次冯家人在一起吃饭,冯洪志看着连续多日出现在餐桌上的玉米面窝窝头,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随即皱起了眉头。

冯玉祥看着迟迟不动筷子的儿子暗暗笑了一下,然后问他,洪志,窝窝头好吃吗?

冯洪志悄悄地看了一眼父亲,小眼睛咕噜转了一下说,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窝窝头就好吃,父亲不在窝窝头就不好吃。

冯玉祥听完笑了,他搂着冯洪志的肩膀指着桌子上的玉米面窝窝说:

你要知道现在被你嫌弃的窝窝头,是多少人想吃都吃不到的美味啊,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习惯,长大后更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

从此以后,冯洪志不仅要吃玉米面窝窝,还要住茅草屋,跟普通农村孩子一样去放羊。

没有人知道这个吃苦耐劳的小男孩竟然是民国军阀的儿子,但是冯玉祥的一言一行却从冯洪志记事起,就深深印刻在他的骨子里了。

从小就聪慧过人的冯洪志因为小时候打下的良好基础,识文断字都不在话下,但是他却没有继续接受中国传统教育。

相比起中式教育,他对西方的物理科学更感兴趣,也对此展现出极大的天赋,所以在1929年, 年仅十二岁的冯洪志便与二姐冯弗伐一起前往苏联留学。

十二岁的孩子可能还在父母那里撒娇,耍叛逆的时候,冯洪志早已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并且义无反顾的奔赴异国求学了。

当时与冯家姐弟一同留苏的还有 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孔祥熙的儿子孔令杰 等人,冯洪志在异国与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求学生涯也显得不那么孤独了。

冯洪志到了苏联后不久就转到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专业, 受父亲冯玉祥那句话的影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

因此冯洪志在德国留学期间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成绩也从来都是名列前茅,他发誓要用自己的所学去报效祖国。

二战爆发后,随着中国的参战,中德关系日益恶化,所以在1941年,冯洪志不得已中断了自己的学业,从德国回到了祖国。

当时中国兴业公司的总经理 胡子昂 一眼就看中了冯洪志这个优秀的小伙子,随即把他聘入公司当了一名机械工程师。

胡子昂

回到祖国的怀抱之后,冯洪志一面在兴业公司工作,一面走南闯北的为抗日募捐。

他想,身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自己也应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报国热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爱国志士胡子昂,也就是当初看中冯洪志的伯乐,清楚的知道目前百废待兴的中国亟需一批真正的人才来建设。

所以胡子昂决定派四个人到美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冯洪志就是其中之一,继12岁出国之后,28岁的冯洪志再一次启程,开启了他的求学报国之路。

冯洪志在纽约物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又顺利进入加州大学主攻核子物理方向,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异国留学四年,冯洪志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成为领域里的佼佼者,而这时候新中国成立的好消息也传到了大洋彼岸。

数载漂泊,只为一朝报国,冯洪志踌躇满志的恨不得马上跨越大洋,回到祖国的怀抱。

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永远残酷。

当时的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抱着敌对的态度,因此对留美科研人员回国也是横加阻挠。

报国心切的冯洪志为回国想过改道迂回的办法,但由于美国的恶意阻拦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1945年初到美国的冯洪志就与一位爱国侨领的女儿 赵美玲 结婚了,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在事业上, 冯洪志凭借着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卓越的才能,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冯洪志用自己的实力让美国人对他、对中国都刮目相看。

身边人也如此劝冯洪志,反正你回国的可能性太小了,以你现在的条件入美籍也是不错的。

冯洪志听完之后非常的生气,只对对方说了两句话,我不能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我的父亲是冯玉祥。

冯洪志还记得1946年父亲赴美时跟他说的话,让他要学好技术,为祖国服务,甚至在冯洪志的小儿子出生之后,冯玉祥都亲笔写了一封信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孙子。

冯玉祥在信中说: 盼望这封信留在你爸妈手中,等你懂得时候念给你听,记住爷爷的话,要为全世界的劳苦大众服务,不为自己而活......

令冯洪志感到心痛的是,没想到这些话和这封信竟成了父亲的遗言,冯玉祥回国乘坐的轮船在中途失火,最终不幸遇难。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冯洪志更加不能忘怀父亲生前的教诲,那些年他虽身在异国但却一直心心念念祖国的发展。

1973年,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双方都在对方的首都建立了联络处,当中方的联络处主任 黄镇 邀请冯洪志时,冯洪志那种激动简直无以言表。

一见面冯洪志一边激动地与黄镇握手一边说,你们可让我等得好苦啊,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黄镇看着冯洪志说, 您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了您还是第一个没有入美籍的中国侨民,您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提。

冯洪志说: 我没有别的要求,我只想要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

黄镇连连点头并对冯洪志说,我一定会办到的,也希望您能早日与祖国的家人团聚。

在与黄镇会晤后不久,冯洪志跟随着赴华 旅游 团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与祖国与亲人近三十年的别离让归途显得如此漫长。

回到祖国,已是年过半百的冯洪志看着日益强大的祖国,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不由得热泪盈眶,当年一心想报国的他终究还是回来的迟了。

但这一次的回归足以慰藉多年的乡愁,看着兄弟姊妹们都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尽其所能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身为冯家第二代人的冯洪志感觉到无比骄傲。

1982年正逢冯玉祥诞辰100周年,冯洪志应邀回国,冯家的兄弟姊妹受到了 邓小平 的亲自接见。

期间,邓小平特意找到冯洪志聊了天,他说 你在国外对外头的事情熟悉,但一样可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贡献啊。

冯洪志随即答应邓小平说,好,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此次回国的冯洪志不仅回望了父亲当年走过的艰辛岁月,而且他也肩挑起了促进祖国建设和统一的重任,这一次冯洪志要以他的方式报效祖国。

邓公交给冯洪志的任务他在回国后一刻也不敢忘,回到美国后便立即联系宋希濂组织发起了“和平统一促进会”,然后着手创办泰山工业公司,并担任总裁。

为了祖国两岸的和平统一,1987年冯洪志回国先后去了蒋经国的故乡溪口、他祖上的故居、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以及他生母的墓前,然后在这些地方分别合影留念,还在墓前捧了三抔土回去。

后来去上海,冯洪志专门请人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将照片与三抔土一起装了进去,又亲自写了一封长信,寄给了远在台湾的蒋经国。

看完信与物件的蒋经国大受感染,没到一周就给出了反应,同年11月,台湾同胞获得了赴大陆探亲的许可。

要知道以往无论谁跟蒋经国提起开放两岸探亲的事宜,蒋经国都是避而不理的,但他却被冯洪志的真诚和用心所打动了。

两岸关系缓和之后,冯洪志又开始做另一件事,成立泰山工业公司,之所以取名泰山,是因为他的父亲冯玉祥有“泰山将军”之称,而且冯玉祥逝世后就埋葬在泰山之下,所以 为了纪念父亲,公司因此而得名。

泰山工业公司在行业内迅速崭露头角,很快便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巨头产业,其产品因技术而享誉世界。

自公司成立后,冯洪志就不遗余力地将强大的资本与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使得我国在工业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冯洪志至今已经坐飞机往返于中美高达40余次,每次单程飞行的时间要近20小时左右,因此每次下飞机冯洪志的双腿都因为肿胀不能行走,要休养两天才能恢复。

大家都劝他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就不要来回的奔波了,但冯洪志可不这么觉得,他说只要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我吃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异国漂泊几十年之后,冯洪志终于能以自己的方式来报效祖国了,他觉得自己无愧于是冯玉祥的儿子,也时刻没有忘记他的嘱托,做有本事的中国人,学好技术,为祖国服务。

1988年听闻蒋经国去世的消息后,冯洪志准备到台湾去吊唁,顺便做一些两岸统一的工作。

到了台湾,当他掏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时工作人员却说,这个证件不可以进台湾,要美国的证件才可以。

冯洪志听了非常生气地说, 什么时候进我中国的土地却需要外国的证件,岂有此理!

工作人员见冯洪志急了,跟他说要不您用您的美国绿卡,那个可以进。

冯洪志说 :我今天就要拿这本护照进去,我是不会拿外国的证件进我中国的国土的,这样我宁可不进去!

冯洪志越想越怄气,自己好不容易回到了祖国,却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了这样的制约,这件事儿之后他感到两岸统一事业真的是个漫长而艰难的征程,但他不会放弃,不会放弃自己的做法和立场。

在生活中,身为泰山工业公司的总裁,冯洪志虽然已经坐拥千亿资产,但他却不像一般富人那样,他没有任何奢靡的生活。

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冯洪志甚至没有自己的别墅和私宅,而是一直住在一个简单温馨的小公寓里。

当有人问及为何不自己买房子的时候,冯洪志说孩子小的时候我有自己的房子,后来孩子大了都“飞”出去了,我住大房子也是浪费,在这小公寓住着省钱,省下的钱还可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在国外的大半生,冯洪志什么样的大场面都见过,国宴、贵宾宴,但 他的穿着却从没因为场合的大小而改变,永远是一身半新不旧的中山装要么就是中式棉袄。

在吃食上,虽然冯洪志见惯了山珍海味,自己也有条件吃到这些,但是他在吃食上却非常朴素,从不讲究精细和排场。

有一次在五星级酒店,冯洪志竟然只点了小笼包和炸酱面,一边的服务员都惊呆了,他笑了笑说,能填饱肚子就行了。

在上海居住期间,冯洪志早上还经常拿着外汇去买豆浆和油条,十分的接地气。

这样的坐拥千亿但却不骄奢的冯洪志,仿佛还是那个小时候被父亲问窝头好不好吃的小男孩一样,一点都没有变过。

金钱、名利在他看来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在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生命剩下的部分才是有意义的。

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做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要学习技能报效祖国。

据冯先生的朋友马女士介绍,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在国内工作的特别需要,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准,冯先生才“勉强同意”加入美国国籍。

冯洪志至今都保留着父亲冯玉祥的亲笔信件,他经常拿出来读一读父亲的这些嘱托,信中写道: “要平民化!不可有一点官宦人家子女的样子!要节俭!即是不妄用钱。”

4. 冯玉祥的字画大概多少钱一平尺

冯玉祥的书法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严格练习,但不受格式限制、有竖长型、有横长行、有粗有细、有骨有肉、无一点赘肉、点点精到、笔画犹如刀刻但又不失美观,仍然有潇洒的一面。在民国时期,“字”乃旧时读书人首选之功。写好字是当时读书人的标配,当人他们的文采洋洋,但如毛金楷书不端,卷面不洁,概不彔之也。冯玉祥此字于当时书生举子中,亦仅属般般正常也。因其为一历史名人,故其字因之而为”贵”者也。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厚古薄今,民国书法确实整体水平比现在高很多。但也不是每个现代书法家在民国都没有生路的。至少冯玉祥的字搁在现在也不是数一数二的。
冯玉祥的字有功底,大气,堪称大家,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一代英雄“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谋略和军事上都是厉害的角色。当年中华的传统文化,识人先看字,字如其人,字写得不工整,不像样,绝对中不了状元。这些旧官僚多出身豪门,自然学问不浅,书法考究,多为端庄楷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藏于身手。有人有“字如其人”形容冯玉祥的书法,小编不这么认为,也不赞同"字如其人"这句话。因为,温文尔雅的人可书写大气磅礴之字。 "诗如其人"这倒是真的。原因是诗人的性格、阅历与各方修养,造就诗的豪放与婉约。 不论如何,都会流露出诗人隐约的气质
书者介绍: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 (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5. 冯玉祥书法值多少钱,作品价格,拍卖价格

现在的拍价都是按尺计量的,舒同的书法作品大概是每尺一万至五万。

6. 我有一件冯玉祥赠友的青铜笔架,百度可以搜索到的。不止这一件吧!请问值钱吗

你发了!这东西价值连城啊

7. 冯玉祥遗产多少

。临终前,她的遗言是让自己的儿子从她的工资卡上取出一万元交党费,当她的儿子完成母亲的嘱咐后,发现工资卡仅剩85.46元,而她一生所捐献的钱物,却早已超过300万元。这位老人名叫冯理达,她是我国著名免疫学专家,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除此,她还有一层身份,那就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的长女。1925年,冯理达出生在天津。冯理达从小就接受父亲冯玉祥近乎苛刻的教育,4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便让她以给自己警卫洗袜子的方式,教导她要勤俭、自立、平等待人。冯玉祥跟冯理达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当小姐,要自爱,要自强,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1931年,冯玉祥在山东泰山脚下隐居时,他给自己的几个子女每人都划分了一块土地,包括冯理达,让他们每天都下地劳作,自己动手种田,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口粮

8. 1982年,冯玉祥之子冯洪志回国定居,邓小平出面阻止,原因为何

1987年,77岁的蒋经国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邮件,打开一看,里面有几张其母毛福梅夫人的墓地照片,还有三抔黄土,外加一份言辞恳切的长信。


信中写道:“吾兄明智,倘能顺应人心,当机立断,毅然与大陆当局对话,亲手实现和平统一,则不仅两岸同胞额手称庆,妻离子散者得以团圆,侨居海外者增添光辉,即以台湾政党诸公而论,亦可弭隐患于未来,保殊荣于当世,何乐而不为哉!”

接到信后的第五天,蒋经国组织5人工作小组,专门探讨台湾与大陆的交往问题。三个月后,台湾准许台胞回大陆省亲,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那么,给蒋经国写信的人是谁?他怎么会有毛夫人墓地的照片呢?


他就是冯玉祥将军的次子冯洪志,曾与蒋经国同窗,至今已104岁高龄,依然坚持工作。


他的身上,既有冯玉祥的坚毅,也有冯玉祥的爱国热忱,更有冯玉祥没有的渊博学识。

为救国刻苦学习


冯玉祥将军,大家并不陌生,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起义,随后又与蒋介石结拜共同抗日,蒋介石发动内战后,又为国家统一而战,最后因为轮船出事而牺牲。


冯洪志是冯玉祥与第一任夫人刘德贞的次子,生于1917年,虽出生将军人家,家境也很富有,但冯玉祥对他的教育却很严格,让他住在乡间旧屋,无佣人伺候,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


冯玉祥如此做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孩子成为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而冯洪志又是兄弟姐妹的头儿,冯玉祥对他期望更高,要求也更加严苛。

小时候,冯洪志的同伴们到处游玩,吃各种山珍海味。他却不一样,除了读书,就是被冯玉祥派去跟牧民放羊,下雨天经常淋得像落汤鸡。


有一次放羊时,几只羊撒腿跑到山上,冯洪志怕羊丢了,赶紧去追,一脚踩空摔在地上,人一下晕了过去,母亲抱着他眼泪直流。


他醒过来后,看见母亲在哭,忙把受伤的腿活动一下,笑着说:“看,我没事,好好的呢?”


吃得就更不用说,虽说是将府,常年的主食却只有玉米棒和窝窝头,冯洪志虽不敢违抗父亲,但内心也十分不满。


有一次,冯玉祥问他窝窝头好不好吃,他望了父亲一眼,直接回答:“爹爹在,就好吃,爹爹不在,一点都不好吃。”


此话一出口,冯玉祥明白了,摸着他的头,意味深长地说:“你觉得不好吃,很多人还吃不上, 只有从小学会吃苦,长大才能做个有本事的人 。”

父亲的教诲,冯洪志铭记了一生,到晚年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


12岁那年,冯玉祥为了培养冯洪志,就把他和姐姐派到苏联学习,也就是在那时,他跟蒋经国成了非常要好的同窗。


当时,冯洪志的同学都是非富即贵,吃穿用度都很讲究,唯独他一直保持着父亲定下的节俭作风。但是在学习上,他却十分上进,随后就被派到德国学习机械工程。


1941年,中德断交,冯洪志回到国内,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将军每天都在全国为抗日四处奔走。


当时的冯玉祥,身穿布衣,脚踩草鞋,翻山越岭,踏遍四川的各个郊县,不断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冯洪志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当“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喊声此起彼伏时,他的心中也充满着对父亲的敬畏。多年后,这个场景还经常在他脑海中浮现。


看到“西北王”冯玉祥如此尽心,群众都被感染了,总共捐银23000多两。冯玉祥把善款分成两份,分别交给了蒋介石和周恩来。


在德国留学多年,冯洪志对各种机械原理都精通,冯玉祥希望他能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出力,他于是做了兴业公司的一名机械工程师。


1942年4月,冯洪志随父亲到蒋介石官邸做客。一见蒋介石,他就连声道喜,弄得蒋介石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喜从何来。


冯洪志才解释,他早上听广播说,美国炸了日本东京,这对当时抗日的国民党自然是喜讯,蒋介石一听,大赞冯洪志聪明。


冯洪志借机掏出本子,请蒋介石帮忙题字,蒋介石拿起笔,写下“有志竟成”四个字,并工工整整地落下“中正”签名。


两人聊得很开心,蒋介石趁机邀请冯洪志留在南京政府任职,不料冯洪志婉言谢绝,声称自己志在工业。


因为在苏联和德国这些工业大国呆过,冯洪志深刻认识到机械业发展的重要性,早就在心中立下誓言,要跟父亲一样用行动爱国,为振兴中国工业作出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工作的兴业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他便决定去美国深造,先在纽约物理工学院学核物理方面知识,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转到加州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

他去美国的时候,冯玉祥的大部分财产都在抗日中耗尽,他几乎没带什么费用,所以在学习期间,经常做小工养活自己。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只用了四年时间攻下博士学位,之所以如此刻苦,就是想尽快学成回国。哪知他毕业时,中美关系因朝鲜战争陷入僵局,他想回也回不来。


他只好在美国找工作,同时等待时间回国,这一等就是十年。

为统一深谋远虑


最初,冯洪志想,战争总会结束,到时就可以回来。可战争结束是很快,但结束战争后的中国的情况却不容许冯洪志回国,只要是出身问题。


而那时候的中国工业,到处充斥着大炼钢铁的呼声,整体大环境也不适合冯红志发展。


想尽办法却无法回国,冯洪志只好在美国找工作。正常情况下,他有博士学历,美国当时正缺人才,他应该很好找工作。


可当时中美关系降至冰点,美国很多企业对华人很苛刻,如果不入美国国籍,就只能做基层员工。很多人劝他,加入美国国籍算了,至少收入会高很多。


但冯洪志跟父亲一样,表面上温和,内心却很坚定,尤其有一身硬骨头。不管别人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入美国国籍,并且一再申明:


“我是中国人,绝不入美国国籍。”


那时冯洪志已成家立业,为了妻儿的生活,他只好去车间做车工。他做事踏实,又很勤劳,加上学历高,美国几年便从车工做到绘图员,最后做到了沃尔辛顿集团副总裁。


那些年,美国人都瞧不起中国人,他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大部分时间都穿中山装。


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开始建交,冯洪志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机会。彼时的他已经55岁,听到中美建交的消息那一晚都没合眼。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跑到中美联络处,抓住负责人黄镇的手就要求尽快回国。据说,黄镇当天办了很多人的手续,但冯志红是唯一没有加入美国国籍的人,也是少数高学历者之一。

与祖国联系上以后,冯洪志便经常两国飞,尽量把自己拥有的学识和技术带回国内。1982年,冯玉祥将军100周年诞辰活动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趁机接见了冯家人。


在这次会面中,冯洪志提出了回国定居的愿望,很多领导人也觉得合情合理,但邓公却阻止了他,并意味深长地跟他提了6个字:促进祖国统一。


冯洪志一下明白了邓公的意思,在促进两岸统一的问题上,冯洪志有着很多人不具备的优势,冯玉祥是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很多部下都在台湾,而他跟蒋经国也是同窗好友。


明白邓公的意思之后,他回到美国做了两件事,创办公司和蒋经国联系。


创办公司,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美技术交流,与蒋经国联系是为了两岸统一。


因为父亲葬于泰山,他便将公司取名泰山,由于不是美国国籍,美国人对他百般挑剔,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克服困难,坚决不入美国国籍。

为了完成邓公的心愿,他特意去拜祭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夫人的墓地,并给蒋经国寄去了母亲坟上的三杯黄土和墓地照片,还写下了我们开头提过的那封信。


1988年,蒋经国去世的消息传来,冯洪志想去吊唁,却因不是美国人办不了入台手续,冯洪志当时大骂:“中国人的土地,为什么要用外国人的身份证才能进!”


此话传到台湾,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纷纷发言力挺冯洪志。就是这些言语和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很多台湾人。

晚年牵挂祖国兴盛


除了促进祖国统一,冯洪志还非常关心中国工业的发展。


尽管年岁已大,他还是经常在中美之间飞来飞去,那时候中美单程飞机要20多小时,他每次下飞机就发现脚肿了。


很多朋友看不过去,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是说,“只要国家能强大,我吃点苦无所谓。”


他对中美和台湾的工业发展都很了解,经常提醒国家相关部门,不能走台湾的老路,全靠引进技术,让美国控制了经济命脉,一定要自强自力,自主研发,虽然很难,但拥有主动权。


1988年,在他的牵头下,上海承接了国外一项污水处理技术,多年的污水处理问题终于解决,而这样的事情,只是他为国做的小事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冯洪志创立的泰山公司日益强大,美国方面一再劝冯洪志加入美国国籍,冯洪志却于2009年将总公司迁到了上海,并将大部分固定资产转移到了国内。

父亲小时候的教育,冯洪志一直记在心中,老年依然保持艰苦朴素,哪怕在公共场合出现,也是一身简朴的中山装。


有一次,冯洪志回国参观黄帝陵,当地接待他时,考虑他一直在美国生活,特意派了美国车,车上还放的是英文歌曲。


旅行完后,冯洪志却说:“我来祭拜老祖宗,坐的是外国车,听的是外国歌,老祖宗要是地下有知,恐怕要骂死我们了。”一席话说得随行人员面面相觑。


在教育子女上,他也跟父亲一样,生怕孩子成为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总是教育孩子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如今的冯洪志,已经104岁高龄,依然每天坚持工作。据说,泰山工业如今市值很高,他的身价至少在千亿以上。


更重要的是,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说一的性格,104岁的他身体依然很 健康 ,这不仅在国内少见,在国外也很少见。

百岁健在的人很少,还在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单凭这一点,他就是奇人一个,何况他还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兼核物理学博士,更是难得。


我们祝福冯先生更加高寿,更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有骨气的人才!

. END .

文|妙是

责编|沐浴

排版|李一可

往期推荐:
雇主双亡,保姆倾家荡产下跪乞讨无偿养育其孩子13年:人间大爱

两位神童“戏耍”清华北大,高考如探囊取物,为何最后都沦为众人

9. 被称为“布衣将军”的冯玉祥,到底有多缺钱

这位“布衣将军”冯玉祥所带领的部队在当时被称之为“乞丐部队”。就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有钱买鞭炮,他们用嘴发出“砰砰”的声音就算是放炮了,可见他当时有多缺钱了。“布衣将军”冯玉祥是一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物。一些人钦佩他作为一名爱国将军抵抗日本的决心,一些人则是鄙视他的多次叛逃,称他为逃跑将军,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个一心只想着利益的军阀。关于冯玉祥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大多都是与缺钱有关。

比如说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宴会,但是因为他当时穿的衣服太过破烂而被拦在外面。以至于他不得不在外面等着,看看有没有熟人带他进去。可是一直都没有等到他认识的熟人,最后他不得不再次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费了好大的功夫才进去的。这真是应了那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没想到连冯玉祥这样的将军也会为钱苦恼。

10. 民国大佬,爱读书,爱到挂个牌子,说自己已死

别看我们中国现在读书率低的吓人,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也是个爱读书的民族,对知识充满了敬畏。
漫漫五千年历史长河,不知多少文人雅士为了书,茶不思饭不想,甚至读书的时候,还要沐浴更衣,以示对知识的尊重,而今天给大家说叨的这位,更是爱书爱到了一个境界。
他生在文化、军事、政治大碰撞的清末民初,从一名普通小兵做起,通过努力在纷繁复杂的清末政治洗牌中占据了一席之位,成为民国排的上号的人物,由于其主要主政西北军政,当时大家都叫他“西北王”冯玉祥。
而冯玉祥将自己能够在险恶的政界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总结为自己爱读书的习惯,他说自己喜欢读书,愿意接收各种立场的图书,这样能够使他时刻保持敏锐的判断力,面对抉择的时候,往往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他读书的经历颇立志,少年时候的冯玉祥由于没钱买纸墨,他就用稀泥巴当墨水,竹片替笔,瓦瓷陶片当纸,坚持练习书写,借此打好读书的识字基础。
因能够识几个字,在那个军队文盲居多的年代,他参军不久就在军中被提干了,当了军队教员,而教员的职位,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清廷新军训练大纲《操法》与《阵法》,这对冯玉祥来说,可谓是跨时代的意义。
他因此学会了该怎么打仗、怎样练兵,为其此后领兵打好了厚重的基础,那段时间,他可谓是巴不得将两本书吃了,废寝忘食的研读,弄的整个人憔悴不堪,走路摇摇晃晃!
然而他就算这样了,依旧不愿放弃读书,他勉励自己说:我就是念书念死了,也好,免得变成一名庸碌无知的废物,消耗世界上的食粮,一点事也不能做。
也就是因他这样的坚持,此后官是越升越高,算是功夫不负有心,官高了,他就有机会接触更丰富的书,书积累的越多,他又可以更上一层楼,以读书为纽带,冯玉祥建立了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

而当他高居“西北王”,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的时候,依旧没有放弃读书,甚至因怕被人打扰,无法静下心读书,特意叫人给自己准备了两块木牌子。
当自己要读书的时候,他就叫人把“冯玉祥死了”的牌子挂出来,当其不读了,再用“冯玉祥活了”的牌子替代,为了读书拿自己的生死当挡箭牌,这也是一个境界,是真服了!(袁载誉)
小袁读史自己的微信公众号:xyds26
配图来源网络,版权方若觉不妥,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热点内容
股市黄昏星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5 15:15:00 浏览:495
建设银行股票历史最低是多少 发布:2025-07-05 14:43:57 浏览: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 发布:2025-07-05 13:56:21 浏览:866
如何介绍基金定投业务 发布:2025-07-05 13:56:21 浏览:744
黄金期货浮动盈亏如何处理 发布:2025-07-05 13:47:41 浏览:251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发布:2025-07-05 13:39:43 浏览:126
股票历史财务指标查询网站 发布:2025-07-05 13:34:23 浏览:777
首旅酒店股票历史 发布:2025-07-05 12:29:18 浏览:606
佛山照明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7-05 12:21:47 浏览:48
对冲基金的对冲成本指什么 发布:2025-07-05 12:12:09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