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我国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我国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发布时间: 2022-12-12 12:55:53

『壹』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货币政策存在以下三大工具:1.存款准备金制度,即投资者通过上调,或者下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社会上的流通货币,比如,央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意味着,银行每吸收存款100万,要向央行上交10万作为准备金,剩下的90万作为贷款资金。2.再贴现政策,即央行通过上调,或者下调再贴现利率,来影响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假若中央银行规定贴现率5%,那么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贷款时就要支付中央银行5%的贷款利息。3.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比如,当中央银行判断社会上资金过多时,便卖出债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资金;相反,则央行买入债券,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中期借贷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LF)”栏目,并正式发布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6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公开业务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存款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利率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汇率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常备借贷便利工具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贰』 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达到宏观调控的经济目的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可操作目标,继而中介目标发生连锁变化,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该过程被称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我国央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扩展阅读:

随着经济形势的动态发展,为了适应当时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需求,自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为央行)成立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进大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84-1993 年,以人民币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二阶段为 1994-1997 年,央行逐渐弱化人民币信贷规模这一指标,转而提升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指标目标判定的核心指标。

第三阶段是 1998 年至今,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将信贷规模作为经常性的监测指标。

『叁』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窗口指导、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的概述:
1、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
2、为实现其最终目标有一个传导机制,并有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也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宏观经济指标。
3、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主要监控基础货币、银行的超额储备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中介指标主要监测货币供应量和以商业银行贷款总量、货币市场交易量为代表的信用总量。
拓展资料: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1、公开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6、常备借贷便利工具
提高货币调控效果,有效防范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

『肆』 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手段

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
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是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当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央行会慎用降息降准这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更倾向于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市场流动性,以及利用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与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简称SLF),这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短期流动性。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有回购、现券交易以及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个品种。央行回购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者都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货币的行为。
我国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及其原因是什么?
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

『伍』 根据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形势,中央银行应该采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

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备制度,再贴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普通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央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和紧缩产生全面或一般影响的手段,这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们主要在总量上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央行再贴现,实际上是向央行申请的一种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比率称为再贴现率。

也就是说,央行通过货币工具政策的操作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指标。

『陆』 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哪些货币政策工具

可以运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
作为调控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代表政府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运行。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①规定和集中存款准备金;②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③办理再贴现。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需要,为金融机构开立账户,并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取得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次予以贴现,实际上是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放款。④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为了调节金融,实现对金融活动的管理,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并且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⑤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及外汇。⑥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八)经理国库;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对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的下列行为进行检查监督:
(一)执行有关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与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有关的行为;
(三)执行有关人民币管理规定的行为;
(四)执行有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五)执行有关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执行有关黄金管理规定的行为;
(七)代理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行为;
(八)执行有关清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九)执行有关反洗钱规定的行为。
前款所称中国人民银行特种贷款,是指国务院决定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

『柒』 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节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捌』 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何经济形势下如何运用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的总体操作原则是逆经济周期,熨平经济周期。
如果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即增长速度太快或者通货膨胀率很高,则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回笼货币。
如果流动性不足,经济发展乏力,则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投放货币。

热点内容
股市黄昏星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5 15:15:00 浏览:495
建设银行股票历史最低是多少 发布:2025-07-05 14:43:57 浏览: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 发布:2025-07-05 13:56:21 浏览:866
如何介绍基金定投业务 发布:2025-07-05 13:56:21 浏览:744
黄金期货浮动盈亏如何处理 发布:2025-07-05 13:47:41 浏览:251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发布:2025-07-05 13:39:43 浏览:126
股票历史财务指标查询网站 发布:2025-07-05 13:34:23 浏览:777
首旅酒店股票历史 发布:2025-07-05 12:29:18 浏览:606
佛山照明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7-05 12:21:47 浏览:48
对冲基金的对冲成本指什么 发布:2025-07-05 12:12:09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