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环境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
❶ 货币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三者有什么区别只要区别~~谢谢
1、概念不同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所采取的货币与信用政策的统称。就狭义的观点而言,中央银行所实行的金融政策与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有重要的关系,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是直接担任发行货币的金融机构,它向社会发行银行券,而在所有的货币中,其流通量最多的为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多寡又决定于银行券发行额的多少。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❷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有哪些
一、政策的实施者不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并实施的;财政政策由政府财政部门具体实施。
二、作用过程不同。货币政策的直接对象是货币运动过程,以调控货币供给的结构和数量为初步目标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财政政策的直接对象是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以改变国民收入的数量和结构为初步目标,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三、政策工具不同。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通常与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业务活动相关,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财政政策所使用的工具一般与政府的收支活动相关,主要是税收、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等。
四、可控性不同。货币政策通常需要通过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有一个传导的过程,并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 先说财政政策,主要分为三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发债的问题。税收通过加税减税控制税收总量,而调节税率,比如增值税和所得税则相对复杂的多,涉及产业发展阶段、社会收入结构等目标设计。一般来说,有利于老百姓投资和消费的,就被认为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发债则是向老百姓借款,如果将税收理解为储蓄卡,发债就可以理解为是信用卡,都是国家可以动用的财政资源。财政支出就是政府主导的消费,定向采购、基设、购买劳动力、公共服务投入、都属此类。财政支出的方向,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作用较大,如今倡导的国内循环部分,一种观点推崇政策采购方向以国内高端产业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为主,这是一种保护扶持企业成长的常用手段,过去日本德国在相同的产业阶段也是这么干的。准财政政策是本国特色。通过对事业单位和国企的所谓计划式的投资安排,有利于控制投资总量和灵活调节。这一点西方世界理解不了,西方的理论也无法简单套用在这一方面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见效的方面有所不同,扩张更适用财政政策,紧缩则运用货币政策更灵光。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是大水漫灌,最终流到哪里、效果如何很难确定。而且一般会先行推升资产价格,物价涨2倍,工资涨3倍,房价涨4倍,你难说货币政策的结果是好的。在美元霸权体制下,人民币有是强行结汇的,因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差,预期效果往往很难实现。但货币政策的紧缩效果是不错的,降温快财政政策可以理解为是定点施肥,钱花在哪里、有什么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一般会认为财政赤字不好,但实际上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轻赤字经济体更为健康。在货币政策方面,发行国债等同于回收货币,等同于货币紧缩,回购国债又相当于增加货币供应,调节国债利率作用类似。
❸ 货币政策的分类及区别
狭义内容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广义政策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
区别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
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中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类
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
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怎么区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区别
1、两者的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的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机关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直接制定的。
8、政策的时差与调节的时滞不同。政策时差,是指决策机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实际上实行新的政策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在财政政策的制定与修订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批准这样一整套程序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时差较长;而货币政策由于通常是由具备较强独立性的中央银行的人数不多的高级决策层所制定,其时差较短。调节时滞,是指政策从其调节动作的发生到调节效果的显现所需的时间。一般而言,财政政策由于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运用某些强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则由于通常完全依靠间接手段作用于调节对象,其时滞长于财政政策。
❺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4个方面来解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国家企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两者之间有相连的关系,也有区别。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区别在于:
1、两者的部门分工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根据国家经济状态来执行。货币政策是由国家中央银行在实施。
2、两者的途径不同: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对国民收入情况做改善,以此来促进国家经济消费和收入。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货币的形成来发行,通过货币数量和管控在控制经济的方向。
3、两者的政策工具不一样:财政政策一般是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来运作,税收,政府支出和转移等方式,货币政策主要以货币的形式来运作,如存款备用金,再贴现率等方式。
4、两者的目的性不一样: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来操作,中间可能传达或者实施不到位的时候会出现差错和偏差。财政政策是政府直接调控和管控。
以上几点的分析,希望对投资者了解国家宏观方面的知识做一点补充。也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一个分享。
❻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的区别:
1、概念不同
货币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手段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财政手段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手段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手段。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手段。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手段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手段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6)货币环境货币政策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信息导向、规划引导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