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14 04:09:40

⑴ 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由稳健——适度从紧——从紧,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从紧——适度宽松。

从2011年开始:连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采用的三项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其主要内容是央行在货币市场上买卖短期国债;利率水平的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

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政府往往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搭配,进行“逆经济周期”调控。针对经济不同阶段,政府常常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紧”“双松”或“一松一紧”的政策搭配组合,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调节。

⑵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3、经济增长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

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 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4、平衡国际收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统计表,它表明:

(1)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在商品、劳务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2)该经济体的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等的变化;

(3)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转让和对应项目。

(2)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扩展阅读: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

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

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综上所述,由于各目标间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银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政策目标。

在开放型的社会经济中,国际收支状况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密切相关。顺差时,货币供应量呈增加趋势;逆差时,货币供应量将减少。因此,中央银行必须尽可能地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上述各种目标往往不能同时兼顾。最明显的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之间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矛盾。如何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目标中作出适当的选择,是各国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⑶ 我国货币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是央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的性质(央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央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央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调节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央行可用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工具综合组成的工具体系,每一种工具各有其优点和局限,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组合使用来实现其宏观调控的目标。

⑷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

⑸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该目标又增加了了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目标要与国家宏观经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即货币政策目标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即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充分就业、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1.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而言,也必须从关注内部平衡目标转变为考虑内部和外部平衡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必须实现内外平衡的统一。
2.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国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其保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3.中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目标对货币进行调控,以满足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货币政策是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手段。货币政策时紧时松,应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
4.中国的货币政策随着中国的制度、发展趋势和实践活动不断进步和变化。实行社会主义民主财政政策。最终目标是制定一项以经济发展和价格稳定为重点的统一财政政策。具体来说,它包括存贷款利率、央行贷款、银行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等实用的财政政策指标,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储蓄及其货币供应量。稳定的财政政策是现代化的体现。它讲述了制定财政政策的基本思路和战略原则,包括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规定。它不妨碍根据经济环境实施或扩大财政政策。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⑹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1、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2、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3、稳定物价是指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4、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
5、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更好一些,不出现大起大落,不出现衰退。
更多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a1b8f1616096414.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⑺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中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稳定的价格水平、充分就业、稳定的利率、稳定的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⑻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
拓展资料
1.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我们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
2.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我们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戊与庚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再追溯A的来源,甲的A从何而来呢?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我们不妨称呼这个交换对象为天干,那么甲与天干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3.如果不存在丙,则市场上没有乙需要的产品D,因为乙获取市场丙需要的A就没有意义,那么乙与甲交换来获得A的行为也就没有意义,甲乙的之间的交换也不会进行,整个交换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为甲所需的同时,其所需D也能从市场取得,那么乙才愿意与市场丙交换。对乙而言,甲同样可视为市场的一部分。这样甲与乙之间的单向匹配,乙与丙之间的单向匹配,丙与甲之间的单向匹配在归纳为个体与市场时,即表现甲与市场丙(含乙)之间的双向匹配,乙与市场丙(含甲)之间的双向匹配。而这乃是物物交换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因而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将供给和需求单向匹配的双方无法达成的交换通过市场而实现,进而实现市场所有交换者的供需转换,即所有向所需的转换。将所有交给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市场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换的前提,所有与所需的转换通过买卖两个独立的过程次序发生,而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⑼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热点内容
股市黄昏星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05 15:15:00 浏览:495
建设银行股票历史最低是多少 发布:2025-07-05 14:43:57 浏览: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场 发布:2025-07-05 13:56:21 浏览:866
如何介绍基金定投业务 发布:2025-07-05 13:56:21 浏览:744
黄金期货浮动盈亏如何处理 发布:2025-07-05 13:47:41 浏览:251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发布:2025-07-05 13:39:43 浏览:126
股票历史财务指标查询网站 发布:2025-07-05 13:34:23 浏览:777
首旅酒店股票历史 发布:2025-07-05 12:29:18 浏览:606
佛山照明股票历史最高价 发布:2025-07-05 12:21:47 浏览:48
对冲基金的对冲成本指什么 发布:2025-07-05 12:12:09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