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基民小站为什么在牛市值钱

基民小站为什么在牛市值钱

发布时间: 2023-01-05 07:35:39

⑴ 为什么基金赚了 基民却亏了

虽然今年公募基金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从历史数据上看,公募基金还是很赚钱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三思君就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股票基金”指数(H11021)为例,来给大家看看国内公募基金的历史表现。

数据显示,股票基金指数(H11021)从2002年12月31日成立时的1000点,涨到了目前的6146.18点。换一句话讲,该指数在过去的16年间,其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2%。

在市场火热的时候,不仅新基金的发行数量会大幅增加,而且发行的规模也会飙升。

比如今年年初发行的兴全合宜混合A(163417),首发当日就募集了300多亿,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大半年过去了,从这只基金的净值表现看,下跌了15%。

在这里,三思君并不是说兴全合宜混合A(163417)不好。因为从基金经理谢治宇曾管理的基金业绩上看,还是很有能力的。只是想告诉大家,能够给基民赚钱的基金,从来都不是抢的。

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大家又不买基金了。比如就像现在,即使基金公司使出浑身招数,也很难保证新基金会发行成功。

所以,三思君总结基民之所以总是亏钱的原因就是:在市场高位或火热的时候大量买入,然而在市场低位时又选择卖出。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了大多数买基金的投资者之所以亏钱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⑵ 为什么明明基金赚钱,基民却总是亏钱

如果基金业绩很好,可是基民还是在亏钱,那就只有一种解释“高买低卖”。

下图是2011年到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份额变化情况。

由上图可知,

1.2015年大牛市的时候,投资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额最高的。也就是说,大家在市场高点的时候,拼命的买股票型基金,俗称“高买”。

2.在2014年熊市的时候,由于市场一直跌跌不休,投资者就把持有股票型基金赎回了(俗称“低卖”),进而让2014年的股票型基金份额是最低的。

所以即使基金业绩再好,如果你总是这样“高买低卖”,亏钱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⑶ 为什么基金上涨了很多,但是持有基金的大多数人却亏损

我们经常会看到基金净值上涨了很多,但是持有基金的大多数基民却不赚钱甚至很多基民出现了严重的亏损。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持有基金时间过短

有的基金虽然在一年多时间净值翻倍,但是持该基金的基民大多数却持有基金时间几个月甚至只有几周。因此,基金向上大涨的这段行情时间内大多数基民都已经不在场内,无法享受到基金净值上涨的盈利。


我朋友持有基金一年亏损30%后止损出局。一年后股市大涨,他买过的那只基金迅速上涨,净值翻了一倍多,但已和他没有关系了。如果他能持有基金二年以上,他就不但能挽回投资的损失还能获得翻倍的收益。


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 历史 经验表明持有基金的时间越长,赚钱的概率越大。树立持有基金三五年以上的长期投资基金的理念才是基金投资赚钱的关键。


2 频繁交易

很多人在基金投资做短线交易的习惯。不少人喜欢一二周甚至一二天就进出一次基金,以为这样赚得可以更多或者更安全。实际上,频繁交易基金的人很难最终赚到钱。基金的频繁交易不仅会耗费基民大量的手续费,而且由于行情的波动受各种因素影响,基金的行情变化在短期内随机性较强, 频繁交易必然导致出现大量的判断错误的操作,导致最终出现更多的操作亏损。


基民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要明白短期的行情波动是无法预测的。只有真正认识到短期行情波动的随机性才可能戒掉频繁交易的坏习惯。


3 追涨杀跌

很多基民只喜欢在基金有大涨行情时买入,这样操作往往会造成追涨在高位。后面一旦基金行情出现调整下跌,基民们由于买入成本过高,又会恐慌割肉,这就造成了高买和低卖。


投资基金的正确姿势是低买高卖。在基金行情出现调整时买入,而且是越跌越买。在行情大涨时卖出,而且是越涨越卖。或者在股市或板块熊市时买入基金,在牛市时卖出基金,这样才对。


我们很多基民则相反,一般都是牛市或市场疯狂时追买基金,在熊市或市场冰热时割肉基金。这样下去想不亏都困难。


4 高位重仓

我们很多基民在基金位于行情底部时不敢买基金,或者只敢买很少的一部分基金。当基金上涨翻倍以后,很多人被财富效应所吸引,在高位大加仓基金。结果造成了整体持基成本过高,行情稍有震荡调整自己就会处于亏损状态。


正确的基金投资的仓位管理应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或者在基金行情低迷时重仓,在基金行情火热时不加仓甚至减仓。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有较低的投资成本和较好的投资心态。


总之,人们在基金投资中错误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式是导致基金大涨而持有基金的基民却亏损的主要原因。

⑷ 牛市的五个阶段

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当市场处在牛市第一阶段,几乎没有人知道牛市即将到来。如果回头看,这个阶段的一些情景,和熊市第五阶段的“黎明前”阶段很像,几乎很难区分开来。
在这个阶段,市场可能刚创出新低不久,也可能在创出最低点后又震荡和盘整了较长一段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熊市创出最低点与马上展开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或者必然的关系。
但是,还是有一些与熊市“黎明前阶段”不同的迹象。此时,有一些股票已经停止继续下跌。甚至还有一部分股票其实已经盘出底部,获得了一定的涨幅,但市场上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消息,也没有人关注到这一点。
【当市场出现利空的消息时,市场并没有像熊市前几个阶段那样继续下跌,而是以平盘或微涨微跌收盘,同时成交量虽仍然低迷,但已经有所温和放大,只是这种放大并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市场上也没有关于为何出了利空消息,股市没有下跌的相关解释。甚至连利空消息发出后,都没有太多相关的解读文章。因为此时,社会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度已经降到了冰点。】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观察的,不是市场对利多消息的反应,而是市场对利空消息的反应。在这个阶段,市场对利多消息可能出现上涨(本能),也可能下跌(不将利多当利多),从利多上很难判断是熊市第五阶段(黎明前阶段),还是牛市第一阶段(牛熊难辨阶段)。
如果在市场走熊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对利空的反应,给人感觉像是波澜不惊,感觉像没有出消息一样,那么我们就应当十分关注了。可以按市场最近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涨幅进行排名,扒一扒看这些股票最近的表现怎么样,涨了多少,有什么共同之处。之所以造成市场对利空没反应,是因为此时市场已经到达了极度的冰点,所有想卖股票的人几乎都把股票卖尽了,他们之中很多甚至已经忘记了股票。所有带有利空情绪的人,几乎不关心股市,因此也不知道有没有利空。
此一阶段,股指已经呈现出缓慢上涨的迹象,但是很少有人能重视,也听不到有人说即将迎来一轮牛市。分析师措辞非常谨慎,多推荐个股(许多节目已经不允许推个股)和某个细分行业或事件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少量参与,注意止损。”等谨慎言论。



牛市第二阶段:初步上涨阶段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市场的上涨开始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这种上涨可能是成交量逐步放大的温和上涨,也可能是成交量突然放大,暴力突破前期盘整区域。
此时,总有某一类的股票很耀眼,既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又能带来赚钱效应。新闻也好、分析师也好,很容易就把它们归纳为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分类,可能是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地区,或最近发生的某一个事件相关。
赚钱效应开始扩散,普遍规律是从离证券市场最近的人开始扩散。比如证券从业人员、基金从业人员、新进入市场的交易者,仍然关注股票涨跌的人(多还未深度套牢)。通过这些传声筒,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也开始关注股票。其中一部分人(散户)开始尝试投入一部分试探资金,另一部分人则继续观望。
此时,上一轮牛市高峰下来,被深度套牢的人群,也开始慢慢注意到股市的上涨。但他们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太强的参与意愿。
主持人经常问分析师的一个问题,就是“您最看好哪个板块?”“XXX板块还能不能买?”
大多数分析师仍然比较含蓄,但这个比例在慢慢减少。此时最活跃的市场发声人士,是前期最有毅力,不断“喊底”的分析师。他们在熊市第五阶段喊底,被市场、主持人、群众多次羞辱,因为底后又有底;在牛市第一阶段发言较少,且言论不被重视。因此,在此阶段必须好好得意一番,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



第三阶段:中期上涨阶段
上涨途中的第一次暴跌,宣告这一阶段拉开序幕。当然,这种暴跌并非只有一次,往往在整个牛市过程中都能看到。
类似的暴跌,往往事先没有任何消息面上的利空因素,而且暴跌的成交量还比较大。市场不知怎么的就吃错了药,开始拉肚子。等到收盘后,市场就会有各种言论,来挖掘“利空”因素,大家仿佛“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跌了。实际上,像这种大跌是很正常的牛市悸动,主要来自机构和大户短线的“浮躁”心理。他们还没能完成熊市心态向牛市心态的转变,在一丝风吹草动之下,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的大跌。
此类暴跌的特点:
1、 位于上涨通道之中,且前一日还可能创出行情以来新高。并没有进入M型震荡或直线型盘整;
2、 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消息面上风平浪静,没有人能事先预料到今天回暴跌;
3、 成交量较大,甚至创天量。此时不要以为是“天量见天价”,因为牛市中大多天量之后还有天量。目前为止,A股市场还没有见到过以“暴跌搭配天量”的方式见顶的。
此一阶段,对于利空消息,市场的反应往往是低开,早盘下挫,但很快就被拉起。即使重大利空,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超过一周。而大多数中等或较小的利空,往往是早盘低开或下挫后,当日就被拉起,最终红盘报收。
赚钱效应继续扩散,第一波被赚钱效应带进来的初入者(散户),已经开始影响他们周边的人,带来第二波初入者。第二阶段中在观望的人群,开始投入资金试探,并不断加大投入量。初入者投入股市的资金开始增加,从一两个月薪资左右(或一万元)的试探性资金变成半年甚至一年薪资以上的资金。
上一轮牛顶下来的散户,部分账户已经解套。他们先是选择卖出,从而落袋为安。但落袋为安后,他们并没有选择远离股市,反而对股市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过不多久,他们就会在氛围的带动下,重新杀入。只是这一次买入的,是市场的热点,是另一些股票——作为“痛定思痛”,他们大多不会继续购买上一轮牛市套牢他们的那些股票。
此一阶段,前期坚韧言底的“死多”分析师,光环渐渐淡去。因为此一阶段起,市场上开始“股神”辈出。市场的聚焦在“能抓住热点”的分析师。“股神级”分析师开始成为主持人问问题的主要对象。此时,主持人的问题往往不是“还能不能买”,而是“下一阶段我们该关注哪些热点?”
此阶段,市场每一次下跌,都会有一些人站出来“唱空”。但措辞多为“保持谨慎”、“控制仓位”等词语,此时还鲜有说“见顶”这个词语的。有时,也确如他们所说的,市场下跌了一阵。但股指很快又被拉起,创出新的高度。在经历几个这样的轮回以后,唱空的声音开始越来越小。因为他们每一次唱空,最后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点,在个人投资者之间也是一样,每次唱空都“阻碍”了亲戚朋友赚钱,如是几次之后,也不好意思跟朋友再继续说看空。原因很简单,耽误别人赚钱的朋友,是不受待见的。
来自券商的分析报告,开始不断调高个股的“买入目标价”。
这个阶段可能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甚至跨年。也可能比较短,一两个月时间就结束。如果结束时间过早,这一轮“牛市”往往在后来被称为“反弹”。

第四阶段:后期上涨阶段
不是所有的“牛市”,都会进入这一阶段。有一些在第三阶段就夭折了,被称为“反弹”,或者“行情”。
有两种情况出现,预示着第四阶段的到来。一种是政策上开始调控,比如加快新股特别是大盘股的发行,调高印花税等。如果市场对政策面的调控(利空),反应比较剧烈(下跌),则后期还可能继续上涨;如果市场对政策面的利空,开始麻木,则需要多加小心。
市场对另一种则是首次在分析师中出现“顶”这个词语。
熊市后期和牛熊难辨阶段“坚韧不拔”死多的分析师,此时开始看空,并且开始出现“逃顶”、“见顶”、“顶部”等词语,预示着这一阶段的到来。但市场往往在他们看空以后,还会经历一波上涨,而且涨幅可能还不低。
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往往在熊市还未结束就提前看多,也往往会在牛市还未结束就提前看空。他们多标记自己为“价值派”,(当然他们之中有一部分真是,也有一部分假是)说的最多的就是价值投资,频率出现最高的词语为“市盈率”。为何他们会提前市场看多和看空?因为“锚定”的思想,只是他们心中的“锚”,不是股票的价格,而是价值(市盈率)。股票市场就像钟摆,摇摆在极度高估和极度低估之间。市场从牛顶上下来,估值中枢不断下移,他们心中锚定的价值标尺也不断下移,直至跌到他们心中“不可能跌破”的位置,他们开始坚韧不拔地喊底。然而市场在熊底会毫不客气地,一次又一次地跌穿他们的心理底线。他们是熊市底部最后屈服的人(嘴上可能不说),也是熊市中被主持人和群众嘲笑最多的人,也是这些事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记忆太深刻,使得牛市后他们心中对价值的“锚”沉得太深,拔不出来。
在熊市底部前提前买进的人,往往也会在牛市半山腰提前逃顶(也就是这一阶段的早期)。这一部分人,要么坚守到熊市到来,要么刚好在牛顶处重新杀回。第一次有人喊“顶”,并不可怕。但前期喊顶的人再次杀回,却是应当打起十二分精神。
从实际上说,市场进入这一阶段后,也确实脱离了股票应有的价值中枢,进入高估阶段。但由于赚钱效应还在继续,因此牛没有停下脚步。慢慢地,许多个人投资者就会发现已经没有可以继续投入股市的资金,于是开始借钱炒股,融资额度和杠杆也加的很高。
当市场突破前期熊市的反弹高点之后,创新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新闻和主持人也不会说:“哇,今天创新高!”,因为市场每天都在创新高,创新高实在不是什么“新闻”,也不值得奇怪和兴奋。
赚钱效应开始延伸到较远的地方。这些地方甚至跟资本市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菜市场、麻将馆等地方。
连最保守的人(这里的保守指的是对金钱损失的厌恶,而非投资风格的保守),也慢慢开始投入到这场战役之中。他们之中很多人愿意选择基金,一部分原因也是出于保守。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1、 牛市后期,个人投资者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
2、 相信基金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
3、 基金的广告宣传上,拿出了漂亮的业绩展示,并宣扬长期投资的理念;
4、 “后悔理论”心理。因为许多人有选择恐惧症,自己选择的股票如果跌了,会产生“后悔”心理——不该买啊~!这种选择恐惧症最大的成因也就是心中潜意识的“后悔”心理。但假手别人买的股票,跌了自己看不到,避免产生“后悔”心理。加上基金持仓许多只股票,涨跌相抵,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暴涨暴跌。
5、 单个股票不会跳出来,拉着你买他;但基金会拉着你买他。最后那一批金钱损失厌恶者,在半推半就之下加入了基民的队伍。
分析师以看多的态度出现在各大媒体,类似“谨慎操作”“控制仓位”之类比较婉转的看空声音已经绝迹。市场上看空的声音,多以逃“顶”,或“是不是顶”为主。但这种声音随着牛市的继续,也越来越小。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几乎听不到。
市场的估值不断被抬高,但很快就会有解释高估值的理由放出。例如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快,与欧美相比理应获得更高的溢价,又或者“大国崛起”“XX十年”等。又或者,会将历史上的A股大牛市,或者其他国家的大牛市,拿来对比,告诉大家牛市还远未到头,“XX点不是梦”。



第五阶段:筑顶阶段

并非所有的“牛市”,都会到达这个阶段。像这种情况,只有“全民狂欢”类型的大牛市,才会遇到。很多半路夭折的牛市,往往被称作“行情”。

随着牛市的发展,慢慢的,市场上关于“顶”的说法已经几近绝迹。即使有,也不被人们所留意。

牛市筑顶,很少有人能提前看出来。牛市中每一次震荡,每一次下跌,每一次喊顶,总又被重新拉回,直至喊顶的人不好意思再喊顶。确实也会有一些人在牛顶处“喊顶”,但他们的言论根本得不到市场的注意。一直到熊二阶段,这些人曾经的言论才重新被拉出来奉若神明。

此时市场已经进入所谓的“疯牛”阶段。股市为何会涨到这个点位,用估值根本解释不了,只有梦想能够解释。

虽然在股市确认顶部以后,也就是熊二阶段以后,会有各种理由来解释股市为何会见顶。比如:经济下滑,资金收紧等等。但是在这个牛市顶部阶段,一般见顶的原因如下:

随着股票的价格上涨,每成交一手所需要的资金也越多。股市要继续上涨,需要更多的资金参与才能维持成交量,才能维持赚钱效应,光靠存量资金是无法做到的。赚钱效应从牛二阶段就开始传递,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不仅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平均参与的资金量也越来大,但这种情况总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当新进入的资金无法支撑股市继续上涨的时候,牛市也基本走到了尽头。

所以市场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最不想买股票的人都买股票了,就是见顶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这一轮牛市能影响到的人,都进来炒股票了,他们能进来的钱也都进来了,牛市变走到了尽头。

此时若有超级大盘股IPO,会对供需情况形成较大的压制,促进股市更早达到临界点。有时超级大盘股上市刚好就产生了股市的顶部区域。这是因为:

1、前几个阶段无法容纳如此巨量IPO;

2、巨量IPO本身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股票的供需情况。

除此之外,牛顶往往还有以下迹象:

1、股票的估值很高,根本找不到便宜的股票。这里有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即使最没有想象力的股票,估值都难以接受的时候,往往需要小心。什么是最没想象力的股票呢?是绩差股么?不是,因为即使绩差股也有重组概念。真正最没想象力的股票,是所谓的“收租股”,不管旱涝,稳定收租的这种。如果在PE的估值上,呈现出: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收租股PE(20倍以上)<周期类股票<其他类型股票。

需要注意,如果还有价值型或成长型股票的PE低于收租股,即使收租股PE>20倍,也并不见得见顶。

2、热点散乱,难以追踪。无法形成具有赚钱效应的“明星个股”或“热门板块”。

3、前期的热门股,或涨幅较大的个股,已经提前进入震荡横盘或下跌走势。

4、赚钱效应开始减弱。尽管早期各批进入股市的参与者已经疯狂,但对新进入者或即将进入者的吸引力已经减弱。很多新手进入后无法赚到钱,自然也无法产生赚钱效应吸引后来者。买卖的难度加大,新人“没赚到钱”。

5、成交量无法继续有效放大。

6、媒体及分析师的发声,同牛四阶段末尾,并无太大区别。

有一部分人蒙对了顶部,也有一部分人能准确识别出顶部,并对应采取相应的减仓和空仓措施(光识别还不行,还需克制心魔才能做到)。在牛顶的左侧识别难度很大,因为此时还在创新高,在牛顶的右侧识别相对容易。顶部的形态有时相当复杂,有时M顶在深度调整后还能创新高。

在这个阶段能成功逃顶的,往往不是“价值投资派”。因为价值派要么在第三、第四阶段已经逃顶,要么就是打算穿越牛熊。成功逃顶的往往是能够控制好自身心态,且对市场敏感的技术派。

有趣的是,在此阶段能够成功逃顶的,往往会在熊三阶段提前抄底,被称作“抄在了山腰上”。

~~~~~~~~~~~~~~~~~~~~~~~~~~~~~~~~~~~~~~~

以上皆是理论!!

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

写书的炒股把握此次到位!就不写书了!!


⑸ 最新报告:今年上半年基民亏了6400亿,为何亏损如此严重

买基金的人亏损如此严重,是因为公司业绩表现不佳,疫情冲击过于严重以及基金市场热度过高。

虽然很多人觉得购买基金是一个理财的好选择,但是从相关数据来看,购买基金的民众却出现了较大的亏损,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结果。

一、买基金的人亏损如此严重,是因为公司业绩表现不佳。

买基金的人如果想要从基金当中获得收益,那么就必须要依靠公司业绩的发展,如果公司业绩表现不佳,那么买基金的人就很难从基金当中获得收益,甚至有可能会存在着被套牢的风险。正是由于公司业绩表现非常糟糕,使得绝大多数买基金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亏损。

正所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家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选择风险较高的基金项目。

⑹ 如何理解基金发行规模在牛市顶点达到最大

从以下六点理解
一、看估值
从估值角度,市场估值是长期均值回归的。可以通过一些大盘指数的估值来判断当前市场整体处于什么阶段。比如说$上证指数(SH000001)$ 、$沪深300(SH000300)$ 等。

一般来说,我们看指数估值的时候,主要看两个数据,一个是市盈率,一个是市净率。怎么看,拉出指数过去十年的估值走势,现在处于什么百分位,低估还是高估,一目了然。 理论上来说,市盈率与市净率越低,代表着估值越低。如果估值处于历史低点,那差不多代表当下市场处于熊市阶段。

如果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点,那当下市场很可能处于熊市或者震荡阶段。 比如在@蛋卷基金 网上提供的估值数据中,我们看到$沪深300(SH000300)$ 截至6月7日的PE为12.57倍,PE百分位为46.08%。还是处于一个估值适中状态。



@蛋卷基金 估值数据查询网址→传送门
二、新增投资者数量
这个数据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首页右上角可以看到。中证登网址→传送门。
一般来说,当市场处于熊市或者震荡市的时候,市场新增投资者一般比较少。当牛市到来,人人都在讨论股市,就会吸引进来大批的“韭菜入市”。

比如在2015年牛市顶点到来之前,5月底那一周新增投资者数量达到了164万。
三、基金发行规模
和上面那个同理,当市场上涨、处于疯狂的牛市中,新发基金申购额度会突然放大很多。而在市场陷入漫漫阴跌,很多人反而会熬不住选择赎回基金。
所以,一般牛市阶段,新基金发行规模会较平时大幅增加。而在震荡市,新发基金门前冷落车马稀,发行规模也会减少很多。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曾经方丈@不明真相的群众 提供过的图“基民是如何把钱亏掉的”,基本上大多数基民都是在高点申购,低点赎回,从而实实在在亏掉了的钱。
基金行业数据来源:中国基金业协会
四、破净股数量
最近新闻上经常看到A股破净股又增加几只,这个破净股是啥?
破净,就是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市净率PB的计算公式=股价/每股净资产。
假如市净率小于1,也就意味着这只股票破净啦!
一般来说,市场破净股数量增多意味着市场整体估值下行,有时会被当成市场底部的一个标志,有的甚至可以成为新一轮牛市起点。
上图为A股历史上几次破净股数量比较多的时候。6月1日,A股破净股数量达到了105只,所以当前市场是不是底不敢说,但肯定意味着市场处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

五、大盘成交量

成交量是一个可以很直接看市场活跃度的数据。市场下跌过程,大盘成交量多呈现低迷状态。而在牛市阶段,成交股有可能放大到万亿状态。比如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最高点的时候,沪市成交量达到了1.06万亿。

而在熊市阶段,沪市成交量多在2000亿以下。正所谓“物极必反”,市场不可能一直低迷,当市场回温,指数重拾升势,这个阶段就是大家收获投资收益的时候。
六、看市场氛围
简单点说,就是看是不是身边人都在讨论股市。一般来说,熊市阶段,很多人会对市场讳莫如深、避之不谈。而在疯牛阶段,当门口大爷、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在讨论股票、基金的时候,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会被市场热度吸引进来,高位站岗,其实这时候反倒是撤退的好时候。
有的时候,一点可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综合以上多条标准交叉印证一下。
我们常说,投资是反人性的,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通过上述条件观察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洞悉人性,保持独立思考,逆人性操作,从而在琢磨不定的市场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⑺ 基金在赚钱,基民为什么一直亏

如果你亏钱,是因为没找到买基的正确方式。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由来已久。这其中的血泪教训,看完自检,弄清楚搞明白,能在下次投资中更好地规避。

1、先说第一点,盲目追涨杀跌。

这可能是导致基民亏损的主要原因了,从历史上基金发行规模,就可以明显看出基民追涨的疯狂程度。2007年大牛市A股站上6124点,掀起全民炒股买基,期间1天新发基金就能募集超1000亿。而当大盘跌到3000点以下,新发基金就变得没人搭理了,一个月时间也才募集到16亿。

投资本就是逆人性的,可很多基民其实对自己购买的资产都不了解,在看到周围人炒股买基赚钱后就匆匆进场;对投资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是在震荡行情中,被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波动击败,草草赎回离场,要么就是最惨的在高位站岗。

2、再说持有时间较短这个事。

买基金是一项长期投资,这话都快把嘴皮子磨破了,可数据显示,大多数基民持有期不超过一年。据我了解,更有甚者,完全是看天买卖。一天大涨,冲冲冲,买买买;连续的几次大跌,心态瞬间崩了。完了,牛死了,赶紧赎回;反弹行情启动,抄底抄底。一顿操作猛如虎,回首看看,还不如安心拿着不动。

虽然A股总是大涨大跌,但整体的趋势是向上的,即使你是小白,拿着沪深300指数型基金,2-3年也是能赚钱的。

3、最后说情绪化配置仓位这事

和第二点类似,大多数基民情绪化配置自己的仓位。在涨得好的时候追涨多买,殊不知当时的估值已经很高。但是在低估点,由于市场冷淡,又没有多少基民买基金。

因此,牢记基金投资的三条教训:切忌追涨杀跌,切忌短期持有,切忌情绪化配置。我建议你可以关注一下盈米基金投顾平台,盈米基金成立之初确立了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买方代理”模式,并推出面向零售客户的且慢平台,立志于客户陪伴,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困局。盈米一直倡导“三分投、七分顾”的理念,为客户提供基金投资解决方案。 网络里面也有详细介绍。

⑻ 我国股民超1.97亿,基民超7.2亿,为何基民比股民更多

基金赚钱是一种错觉,基民不赚钱也是一种错觉。

以上几种基金投资误区,造成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情况大幅存在。

基金投资坚持二八原则,二成股权八成固收;二成底仓,八成封顶。坚持定投,坚持长期投资;止盈不止损;定期检测,合理调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⑼ 2021年基金是牛市还是熊市

股市中,牛市指的是股票的持续上涨,熊市指的是股票的持续下跌。
如果市场行情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普通看涨趋势,就是牛市也称为多头市场。
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通看淡且跌跌不休。
介绍完牛熊市的概念,有小伙伴就会问了,现阶段的市场状况熊市还是牛市呢?
点击下方链接,立马告诉你答案:专属沪深两市的投资日历,掌握最新一手资讯
一、如何判断是熊市还是牛市?
要鉴别出当前的市场是熊市还是牛市,看的就是这两点,实际上就是基础面以及技术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基本面来了解市场行情,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是基本面的确立依据,通常根据行业研报就能得出结论:【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其次,从技术这方面进行研究,一些可以参考的数值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量价关系、量比与委比、换手率等指标、手势形态或者K线组合等,来对市场行情做个了解。
就比如说,若当前是牛市,买入远多于卖出的人,那么大部分个股的k线图就有着很明显的上涨趋势。反看,如果现在是熊市 ,买入股票的人远远赶不上抛售股票的人 ,那么许多个股的k险图就有着很大的下跌幅度。

二、怎么判断牛熊市的转折点?
假如说在牛市快要结束的时候才陆续进场,就很有可能在股票高点买入,从而被套牢,而熊市快结束时,则会时最佳的进场时机,很难不赚钱或者赔钱。
于是,我们只要能弄清楚熊牛的转折点,就可以做到低进高出,我们赚的就是买卖时的差价!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分析牛熊转折点,推荐使用下面这个拐点捕捉神器,一键获取买卖时机:【AI辅助决策】买卖时机捕捉神器

应答时间:2021-09-24,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热点内容
威海银行新客理财什么时候出 发布:2025-07-14 00:05:23 浏览:62
黄金大涨对黄金股票有影响吗 发布:2025-07-14 00:05:23 浏览:393
什么类型理财风险小 发布:2025-07-14 00:03:33 浏览:141
如何投资股市上涨 发布:2025-07-14 00:03:30 浏览:786
光大股票交易密码被锁定 发布:2025-07-14 00:02:52 浏览:610
期货管不住手怎么回事 发布:2025-07-13 23:15:43 浏览:692
爆仓期货公司怎么办 发布:2025-07-13 22:54:29 浏览:672
炒股败家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3 22:50:20 浏览:812
股市学什么最赚钱 发布:2025-07-13 22:43:08 浏览:775
金融rca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7-13 22:38:09 浏览:576